《阿弥陀经》这部经典虽然很短,只有一千多字,但是份量很重。在净土三经,乃至在整个佛法当中,都有突出的、特别的、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净土三经的结晶。
净土宗有三部正依经典:《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
三部经中,《阿弥陀经》是总结性的经典。《阿弥陀经》文字为什麽最短?因为前面的两部经已经讲了很多。《无量寿经》讲了四十八愿,乃至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修行,果地功德殊胜庄严等,都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观经》讲了可以回向往生的各种不同的修行方法;而《阿弥陀经》不同於一般的经典,它是一个结归。就像我们给别人指方向一样,讲了很多方法,最後一定要指明方向。《阿弥陀经》就是在《观经》《无量寿经》之後,对净土三经大意作一个总结,将净土教法梳理清晰。
《阿弥陀经》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两句话看似简短,其实意义非常深。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是围绕《观经》里面讲的观想、三福等修行方法而说。
看佛经要会看,要把同一个法门的经典贯通来看,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了。
学禅宗的人,除了看《心经》,也会看《金刚经》,乃至《楞严经》,会互相对照着看,因为有些观点是相通的。如果只看《心经》,文字太简洁,不容易看懂,再去看看《金刚经》等其他经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我们理解《阿弥陀经》,同样也需要《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作为理论上的支撑。
这部经典虽然很短,但是非常重要,是净土三部经的核心、关键的地方,乃至一代时教的指归。
「一代时教」是指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到涅盘离开人间,四十九年所说的法,统称为「一代时教」。
「一代时教」指归的方向在哪里?「指归」就像我们给别人指方向一样。比如我们来到一个路口,面对很多条路,无所适从,就需要别人来指明方向。「指归」就要指向明确。就像听人讲话,听了两个小时,能否抓住重点?会总结的人,可能两分钟就把重点找出来了。
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法,到底要指向哪里?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
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
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这就是指归的地方。
「汝等众生,应当发愿,愿生彼国」,释迦牟尼佛最後希望众生都要往生西方极乐。《阿弥陀经》既然是「一代时教」的指归,就自然成为一切众生的依靠。所以,《阿弥陀经》是所有众生都可以修学,可以依靠的经典。
学佛法的目的是解脱,法是让我们解脱的药。众生在轮回里面不能解脱,因为有贪、瞋、痴的烦恼。释迦牟尼佛讲八万四千法门,就是让我们通过这些法得到解脱。
法不在多少,只要能解脱,一个法也足够了。有人认为学的法越多越好,《金刚经》《地藏经》《法华经》《华严经》《阿弥陀经》……什麽经都念。人生病需要看医生,需要吃药,「某某医生,你把所有的药都抓来,我都要吃一遍」,有这样的人吗?没有。但是好像有很多这样的学佛的人。吃药是有原则的,只能对症下药。有的药治感冒,有的治心脏病,有的治其他病。首先要检查是什麽病,再去吃相应的药。
学习佛法也是一样的道理,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病,再找相应的法,以法来治病。
佛法里面,可以治一切众生病的,就是念佛一法。
我们不需要吃很多的药,不需要学很多的法,只吃这一副药,只学念佛一法就可以治所有的病了。菩萨可以念佛往生;业障轻的人可以念佛往生;业障深重的,五逆十恶的人也可以念佛往生。念佛一法可以「上下通吃」,是一切众生的依靠。
我们要「会」吃药,如果不会吃药,就会该吃的不吃,不该吃的拚命地吃。
末法时代的众生就是这样的,读了很多经典,也看了很多书,但就是解决不了生死的大问题,这是因为没有找到最好的药。最好的药不一定是最贵的药,不会让我们吃不起。最好的药应该是刚刚适合我们的身心状况,吃了就能治病,这才是最好的药。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阿伽陀药,阿弥陀佛是无上医王,什麽病都可以治,任何人都可以吃。这是一切众生的依靠,也是诸佛出世的本怀。
「诸佛出世」,所有的佛来到世间,他们的本怀是什麽?「大畅佛怀生净土」。「佛怀」就是佛的本怀,「本怀」是佛教的专业词语,「本」就是根本;「怀」是心怀,佛心中的愿望。
释迦牟尼佛出世度众生,虽然讲了很多法,但是佛最想讲、最推崇、最看中的法是净土念佛法门。
依据在哪里?
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所以,这部经典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的,每尊佛都为我们舒舌证诚。
所以,这部经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是所有诸佛度众生都要讲的一部经典,以此就可知这部经典的重要性了。我们读了很多经,其他经典里面有没有诸佛证诚的经文?《金刚经》没有,《心经》没有,《地藏经》没有,《法华经》没有,《华严经》也没有。《阿弥陀经》这麽短的一部经典,居然六方诸佛都来证明,因为这部经典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诸佛都在护念这部经典,一切诸佛都在护念念佛之人,可知这部经典的重要性了。
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诸佛证诚护念,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出这部经典非常重要。
释迦牟尼佛讲了很多法,大多数都是有请才说,而这部经是无问自说。没人问,佛一个人自言自语就开始讲起来了:舍利弗,你听着,我要讲一个重要的事情……。十方诸佛也在各自的地方来配合、赞叹这部经典。
这部经典只有一千八百五十八个字,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典里面,每讲几句话就要呼喊一下舍利弗,「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舍利弗……」 舍利弗的名字总共出现了三十六次。一部这麽短的经典,总共才一千多个字,舍利弗的名字就占了一百多个字,占了经文的十分之一。我们想过没有,释迦牟尼佛为什麽这样反覆不断地呼喊舍利弗?
读经要会读,而不是文字读过去了就完了,要学会体会。
每个人都有家,都有父母。父母老了,在孩子面前经常就会一句话反覆讲。尤其是老人如果要离开世间了,就会反覆叮嘱,一句话翻来覆去不断地讲。我们往往觉得老人很罗嗦,老人为何罗嗦?是怕忘了吗?其实他没有忘。如果忘了,就不会再罗嗦了。做父母的,即使还没有老,才三四十岁,但是对小孩,也是反覆叮嘱。
佛三十六次呼唤舍利弗的名字,说明释迦牟尼佛有殷重的悲心,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舍利弗,要提醒他:你要珍惜,要看重。释迦牟尼佛生怕我们不记得,生怕我们忘记了这件重要的事情,像老人一样反覆叮咛。老人一生经历了几十年,是过来人,对人生的看法跟年轻人不一样,如果他觉得一件事非常重要,一定会一天三遍反覆地讲,不断地重复。
释迦牟尼佛不是三遍,而是三十六次地叫着舍利弗。世间人也许听了都觉得烦,觉得佛也挺罗嗦的。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佛的用心,「舍利弗,舍利弗,你要听着,好好听着,不要睡着了。」
佛讲《无量寿经》时,阿难和佛之间都有对话,佛讲一段,阿难也会来问一问。但《阿弥陀经》有没有人问?舍利弗被佛叫到名字之後,连应一下都没有。从头到尾,舍利弗都没有开口,一句话都没讲,他只是坐在那里听着,佛却不断地在提醒他,就像一个小孩在受教一样。这实际上表达了佛的殷重、悲切,更说明了这个法的重要性。
越了解这部经的重要,我们才会越珍惜这部经典、这个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