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四、不可期盼见佛见光
初学佛的人,难免好奇特、好灵异,往往期盼能够亲自见证灵异的现象或感应的事相,来让他更肯定佛教,更增长信心。
如果是初入净土门的念佛人,也会期盼能够看到弥陀,看到佛光,看到极乐世界的净土庄严。没有的时候很期盼,可是一旦有了,甚至是常常看到佛、常常看到光,反而就会觉得是稀松平常的,没什麽奇特;而且常常出现,反而是一种罣碍。
然而,最重要的是,所出现的到底是纯正的,还是邪魔外道的,教理不通,没有智慧,没有真正的神通去明辨;尤其还没有证悟实相,还没有断烦恼,没有业尽情空,起心动念都是跟十法界之中的凡夫境界,尤其是魔界相感通。也就是起妄念,以躁妄之心妄求圣境,要见佛、见光,这会引起魔事。譬如:有邪灵外魔冒充佛菩萨形象,满足自己的躁妄心,这是自己招感来的;或者自己内心现出虚幻景象,错认境界,以为自己有了修行,有了功夫,有了证悟。
善导大师《观念法门》(《圣教集》848页)引用经文说:
佛告阿难:「未来众生,其有得是念佛三昧者、观佛诸相好者、得诸佛现前三昧者,当教是人密身口意,莫起邪命,莫生贡高。」
这些人的根机超过我们,他们得了念佛三昧,得了佛现前三昧,能观佛相好,都已经修成就了。修成就了尚且还有过失,还有可能走错路,还有心思不稳的,这些人的根机比我们强多了,何况修不成就的人?
「密身口意」,就是秘密而行,不张扬,不显露,不让别人知道,这一定是沉潜深厚的人才做得到的。一般人根本就做不到,做之前就张扬吆喝「我要精进修行,我要住山,我要闭关,做种种盘算,打种种主意」,得不到效果,就捏造一些事情来说。如果稍微有一点感应,就浮夸得不得了,「我达到怎麽样怎麽样了」,就要表白显露。这些都不可以,因为这是招感魔境的因缘。
真正通达教理有涵养有修有得的人,反而会归无所得,以平常看待,不会张扬显露。贪瞋痴慢疑是我们凡夫的本性,因此都有「胜他、名闻、利养」的心,所以一般人只要有一分二分,就会炫耀浮夸成九分十分,因此会衍生两种情形:也就是释尊所说的「邪命、贡高」。
「邪命」,就是以邪命自活,以此作为自己生存的一种手段,向别人炫耀,得到一些名闻利养。
「贡高」,就是认为自己了不起,得证圣果了,不知不觉贡高骄慢,高己卑人,甚至不可一世,如果这样就已经入魔了。所以释尊接着说:
若起邪命及贡高法,当知此人,是增上慢,破灭佛法,多使众生起不善心,乱和合僧,显异惑众,是恶魔伴。如是恶人,虽复念佛,失甘露味。
也就是说,本来能够获得念佛三昧,见到诸佛现前,看到种种相好,是很大的功德善利,殊不容易。但由於凡夫固有的慢心容易浮现,一经炫耀,结果不但失去念佛的种种殊胜利益,反而以魔为伴成为恶人而不知,所以说「虽复念佛,失甘露味」。
印光大师也说:
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着。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损。
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
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
平常专欲得见圣境,不知圣境之得,须到业尽情空地位。否则勿道所得者皆属魔境,即是圣境亦无所益,或有大损。
近人多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实多半是魔境。即令是圣境,若心地不明,理路不清,一生取着,便致误事,不是得少为足,便是着魔发狂。故经云:「不作圣心(谓己已证),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着魔发狂。
因此,不论圣道门或净土门,修行或念佛过程中,凡是身体上的任何觉受,或者见到什麽、听到什麽,应视为如幻如化,一律不当真,一律不当一回事。善境不喜,恶境不惧;见如不见,闻如不闻;有若无,实若虚,归无所得。回归平凡、平常、平淡、平实。若不如此,恐生魔障,着魔发狂,如《楞严经》所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五、不可期盼灵异境界
灵异的境界除了能够看到佛、看到光、看到鬼神的境界,也能够跟对方沟通,甚至能够晓得过去、知道未来,或是晓得对方的吉凶祸福,等一下哪里要发生什麽事。这一些灵异的境界,都不可以有一点点的起心动念去盼望。
所谓「外有余则内不足」,追求期盼灵异境界,显示虽然念佛,但还觉得内心不足,还会向外追求,想要能人所不能,见人所不见,知人所不知。不知道这句弥陀佛名是摩尼宝珠,念佛人已经获得了成佛的摩尼宝珠,拥有了成佛的大功德宝,已是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对於灵异境界视为雕虫小技,舍而不求。
既然已经得到了弥陀名号的摩尼宝珠,就不会在垃圾桶里扒来扒去,在垃圾桶里扒来扒去,显然是还没得到摩尼宝珠。贪图灵异境界,就如同一个乞丐在垃圾桶里扒找一个烂苹果,就像苍蝇在垃圾桶里嗡嗡地飞,这种境界太低了。
凡人都有好奇心,好奇心会自误误他。你好奇,就有外来灵异投其所好,当然不可能是正的,都是邪的。因为都是凡夫心,凡夫心一有期盼,就会跟凡夫心相应的邪灵邪鬼的频道互相感通,感通之後就会有灵异境界,就会更让自己着迷,不知不觉越陷越深而致不能自拔,到最後着魔发狂,欲升反堕。本来想提高自己的修行境界,结果反而堕落了,被不正的境界诓骗。
总而言之,只管念佛就已经是最高的境界了,也就是所谓的「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念佛是最平凡也是最高深的法门,凡夫只要安於平平凡凡的念佛,反而是最殊胜的,此外不要妄求其他不平凡不平常的境界,这样会误了自己,所谓求升反堕,危险之至。
六、通灵属神鬼境界
所谓「通」,就是交通、沟通、接通,互相是通的;「灵」是指灵界的众生,不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我们肉眼看到的都是物质界,所以这里的「灵」是指灵界众生。「通灵」就是接通了灵界的众生,接通了一些来自灵界的讯息,由此获得一种灵异的力量,这叫「通灵」。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灵」,所谓「人为万物之灵」。以佛法来说,人有佛性,我们的佛性、本心是灵明洞彻的。但是,通灵不是跟自心相关的,不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然後把佛性的功能展现出来,不是这样的,而是借助於外灵的力量,所以通灵不是从自身显发出来的。
如果通过修行戒定慧,以外道来讲,就能发得五通;以佛法来讲,就能获得六神通:这都属於「证」,是自身的一种灵验力量展现出来。但通灵不是的,自身没有灵异力量,要借助於外灵,接通灵界众生,获取一种灵异的力量。就像一个灯泡,它自己并不发光,但是通电之後,借助於电的力量就发光了。
「通灵属神鬼境界」,通灵到底是哪种境界呢?属於神鬼境界。通灵跟灵异境界都是在一起的,学佛的人不好乐神奇、神异、奇特、玄妙的境界。如果喜欢这种的话,往往不是真正的学佛,而是民间信仰比较多,就是属於民间的宫、庙、金母、王母、老母或妈祖,这一种比较多。
「物以类聚」,你经常和神鬼沟通交流,就沾染了神鬼的气氛,就跟神鬼归到一类,叫「物以类聚」。
「牵引轮回」,你就受神鬼的牵引。这些神神鬼鬼都是六道轮回里的罪业凡夫,你经常通灵,和他们搅合在一起,将来必然走到他们的方向。何不念佛呢?念佛就跟佛在一起,就到净土,所谓「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我们念佛人要追求往生,不愿意轮回。通灵有轮回的危险,所以不能做。
因为学佛人的目标是要脱离轮回、成就佛道,所以不会停留在那一种事相或感受境界,也明白那还是神鬼的境界,是在六道之中,而且是在天道以下,没有出离轮回。如果好乐的话,所谓「物以类聚」,岂不是又要生生世世的轮回而去?
佛教有大乘、小乘;小乘是大乘的基础,小乘目的在断烦恼、解脱轮回,所以必须勤修戒定慧,断除贪瞋痴。能够断除贪瞋痴,就会有六种神通,所谓「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在这六通当中,漏尽通是最根本的,如果断除了漏尽通,也就是烦恼,自然就会有五种神通的显现。因为它是一种断烦恼、入空性的自然的功能。假设一个修行佛法的人,他获得了五种神通,也要完全的舍掉,才能够容易获得漏尽通,否则就被卡住了,被卡住的话,就不能进而获得漏尽通。五种神通是鬼神也有的,当然神鬼的五种神通跟修行得道的五种神通是不能比的,但是鬼神也有这小五通。
所以以小乘来讲,目标就是断烦恼,获得漏尽通。小乘的修行者绝不会以这五种神通为殊胜、为追求目的,而停留在这个境界。他会舍掉这一些,像一个平常的人一样。
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断烦恼,达到业尽情空的话,这一些是会有障碍的。因为这个还在三界里面,所来来往往的就是三界里面的境界。所以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麽学佛的人不好乐神通?何况所谓神通不敌业力,即使目犍连尊者得到了六种神通,果报来的时候,还是要受果报。所以真正学佛修行人,他是很平常、很平淡、很平实的,这是以小乘来讲。
以大乘来讲,大乘佛菩萨应化的境界是不会随便显现的。以法身来讲是无形相的,超越时间、空间、万物的;以报身来讲,光明遍照,那一种光明也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接触得到的。所以论佛的法身、报身,统统不是我们凡夫能够接触得到的。佛有应化身,应化身也是看对方、看机缘而显现,不会常常显现,也不会常常跟他在一起,让他看到、让他听到、让他感觉到。
所以学佛不论小乘大乘,都不以灵异、通灵为教化方式。
也就是佛教不以神道设教,神道是民间的,如果佛法也以神道设教,那就不是佛法,失去佛法的特质,还是在三界里面。
往往一般社会人士有了这一种灵异的现象,不了解有更高的层次,也不了解这种的危险性,若入魔境就难以超脱了,因此会好乐,会更深一步的去追求。
学佛的人就不这样,尤其是念佛的人。虽然念佛当中,心一寂静就会看到境界,如果是正知正见的人,就会把它当作没有看到,归空归零,不会去喜好,不会去盼望祈求更多更殊胜的境界。如果喜好、盼望、祈求,那境界可能会越多,而那一些境界就不是真实的。为什麽?我们生生世世以来,冤家债主无量无边,当我们喜好攀缘的时候,没有在正念上,刚好让冤家债主可以有机缘来现身讨债。
我来讲一个例子。有一位男众居士,今年约六十岁。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学佛,也想出家,可是一直没有机缘,一直到现在,因缘成熟了,再次萌生出家之意。
大概在二十几年前,友人邀请他去参加一场瑶池金母的法会,那一天正是瑶池金母的生日。他是佛弟子,并不好乐神明的法会,但人情难却,就随顺友人之意去了。
在法会当中,那个神明就呼唤他的名字,要他向前,然後为他打开天灵盖。他是学佛的人,晓得这样进入神鬼的境界不好,所以当下他就持大悲咒,对方就跟他说:「我是正神,你不用持咒。」然後就给他打开了天灵盖。从此之後,他就会感受到附近磁场的好坏强弱,或者稍稍晓得过去未来之事,乃至对方什麽时候会发生什麽事也都会知道。
这种「能力」,一般人会觉得很奇特很难得,而且也会想去追求,但因为他是有正知正见的学佛者,晓得这个是不究竟的,而且是有障碍的,所以他就把它舍掉。当然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舍尽,但已经逐渐减少。知道他有出家的心,我就告诫他:「要统统舍掉,舍得乾乾净净,才能够现出家相。」
一般来说,打坐打通任督二脉後,也多少会开天眼与灵界感通,这个也都要舍掉。在道家的功法当中有出阴神、出阳神,就是因为打通了任督二脉。出阴神是,这个人在里面打坐,外面有他的身体,他能够看见外界的境界,但外界的境界看不到他,这是属於阴的,这是出阴神;出阳神是,这个人在里面打坐,外面也有一个人在活动,就是他本身的阳神在活动,他可以看到别人,别人也可以看到他,彼此可以互动交谈,这就是出阳神。
在道家的修为上,是以这个为奇特高超的。但在佛门中,就完全要舍掉,不追求这个,因为佛法的目的是出离生死轮回,而这个境界仍未脱出轮回,是神鬼的境界,所以不好乐。人生短短几十年而已,好乐这个做什麽?
天灵盖打开就会看到一些现象,不过原理还是在於感应,感应道交。没有那个念头,外面的境界就不会跟你同频共振。好像开关的电源连接到电灯,开关不开,电灯就不亮;开关如果开了,电灯就亮了,因为同频共振。假设开关电源没有连接到电灯,再怎麽开开关关,灯也不可能亮。
同样的,我们是跟佛感应,我们开的是佛的开关,不是鬼神的开关。有一句话说「你既无心我也休」,这一句好像是男女恋爱失恋的情况,你没有心了,那我也只好放下。假设对方有心,所谓一个有情,一个有意,自然就结合在一起了,一拍即合。所以一切唯心,我们不起心动念跟那一种境界攀缘。有一句话说:「魔由心生,妖从人兴;正心诚意,百邪不侵。」念佛人在灵通这方面应该警惕,要舍掉。
「故不可喜好,不可追求,不可亲近」,「喜好」是指初机,觉得挺喜欢,「挺好,我也想试一试」,有了喜好,就要追求,所以「不可喜好」是初步制止。有的人已经有了喜好,接下来就想追求,所以第二步再设一道坎儿「不可追求」。有的人还没有喜好、追求,这就从缘上断绝,如果你说「我觉得好奇,我去看看他们搞什麽」,说不定你就沾染了,所以说「不可亲近」。
修行人要有智慧,认识大的,否则得小益必受大损。一有贪着境界,便难上进,甚至退堕,危险之极。(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