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何时、极乐何处、往生何位?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佛一的活动,主要目的有两个:
第一,将念佛的方法,落实在生活当中。使我们的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也就是──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先将念佛与生活结合一体,进一步使念佛与生命结合一体。
既然要使念佛生活化并与我们的生命结合为一体,可见这个念佛一定是简单容易又轻松自然的。我们念佛就是一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闽南语),如果不会念闽南语,念国语也可以,甚至外国人依各自语言,念外国的声音也都可以。
一句一句的佛号,不需要有音调,这样不仅年轻人会念,老人家也会念,甚至病人躺在病床上也能念,念快、念慢都随自己的心境和环境。
这种念法既简单又容易,很轻松、很自然。任何人在任何环境或场合都能够念佛,都可以不离开念佛。所以,没有离开世间法,任何人都可以容易修持佛法,成就佛法的,就是净土宗念佛的法门。
第二、净土教理的研讨。
今天要和大家研讨的第一个主题是:「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多久?」
大部份莲友都有诵过《阿弥陀经》,经文中就讲到:「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劫的时间。《无量寿经》也说:「成佛以来,凡历十劫」。两经的意思是一样的。
既然在净土正依经典都清楚、明白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为什麽还要研讨这个问题呢?因为,净土三经虽然有说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但是依其他经典来看,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不止十劫,而是非常非常长久,所以也有一个名词叫做「久远实成」,是说阿弥陀佛其实在久远劫以前就已经成佛了。
到底是哪些经典有这样讲呢?是《法华经》与《楞严经》。
首先,我们先了解劫的时间性。「劫」是印度高单位的时间计算词,有分小劫、中劫、大劫,有阿僧只劫、恒河沙劫,更有三千尘点劫和五百微尘劫。
以最短的小劫而言,一个小劫是多久的时间呢?大约是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这样一个大劫大约多久时间呢?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若是以十劫来算,就是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的十倍。
但是,若以《法华经》来看阿弥陀佛成佛的时间,就没办法计算了,只能譬喻。
《法华经.化城喻品》提到,有一位大通智胜如来,尚未出家以前是一位国王,他有十六位王子,阿弥陀佛是第九位王子,释迦牟尼佛是第十六位王子。後来国王发心出家,然後成佛。成佛之後,十六位王子同样也出家,也成佛。这样说起来,十六位王子成佛的时间,跟大通智胜如来是差不多的。
他是多久以前成佛呢?释迦牟尼佛用譬喻说,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都磨成微尘──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有多大呢?以现在天文学来说,就是十亿个太阳系的范围。将这十亿个太阳系星球全部磨成微尘,从西边向东边,经过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放下一个微尘,又经过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再放下一点微尘,一直到将所有的微尘全部下完。释迦牟尼佛就问弟子,这样,这些三千大千世界的数目有多少呢?弟子就说这种数目确实无法计算,难以想像。
释迦牟尼佛进一步又说,从西边到东边有下过微尘跟没下过微尘的三千大千世界,全部再磨成微尘,每一点的微尘,当做一劫──大通智胜如来成佛以来的时间,比这些数目还要超越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只劫!
阿僧只是一种大数目的单位,是多大的数目呢?就是一万亿,又加亿亿亿亿亿,也就是一万亿亿亿亿亿亿劫。
由这段经文我们就可以了解,阿弥陀佛成佛不只十劫,而是久远没办法计算之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只劫以前。这是《法华经》所说。
若就《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来讲,经文说:「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恒河是印度的一条河,恒河两旁边的沙非常微细。释迦牟尼佛若形容数目无量无边的多时,往往都用这恒河沙来譬喻。
恒河沙劫以前,有一位佛叫做无量光佛,陆续总共有十二位佛,最後一位佛就是超日月光佛,这位佛教大势至菩萨念佛三昧的方法。这十二位佛,第一无量光佛,最後超日月光佛,若是依《无量寿经》来看,就是指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另外有十二种光明的佛号,就是无量光、无边光、 无碍光、无对光、炎王光、清净光、欢喜光、智慧光、不断光、难思光、无称光、然後超日月光,总共有十二个光的名号。
如果这十二位佛即是阿弥陀佛,那样岂不是阿弥陀佛在恒河沙劫以前就已经成佛了。
所以由净土三经来看,阿弥陀佛是十劫以前成佛;但是依《法华经》来看,阿弥陀佛的成佛是在久远劫,三千微尘劫以前;若是依《楞严经》来看,阿弥陀佛的成佛,是在恒河沙劫以前。
这样到底是十劫,还是久远劫?若是十劫就不是久远劫,若是久远劫就不只是十劫而已。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便有种种的说法。在这里会通归纳为九种:一「单十劫说」,二「常演十劫说」,三「赴机十劫说」,四「二义并合说」,就是常演十劫跟赴机十劫合在一起解说,五「教门方便说」,六「十久摄入无碍说」,七「无师独悟说」,八「数数成佛说」,九「开迹显本说」。
第一种:单十劫说。「单十劫说」是说,我们所依止的正依经典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因此,我们应该依据正依的经典。既然《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清清楚楚说十劫,不是九劫,也不是十一劫,就时间上来说,十劫就是十劫,这是一种的说法。
第二种:常演十劫说。「常演十劫」的意思是,《阿弥陀经》说十劫,其他经典中所说却是恒河沙劫以前,或者久远劫以前。为什麽《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会说十劫呢?这是因为「十」这个数目代表一种满数,不是像九或者十一,是相对待的数字。也就是说这尊佛成佛的时间,不管是长或是短,若要说时间,都说十劫,因为「十」是满数。
第三种:赴机十劫说。「赴机十劫说」是指我们凡夫众生因为还没开悟,还没证悟到佛性,因此都有差别的观念;如果没有差别的观念,当然就无时间是长是短,空间是近是远,而是无来无去、无生无灭,超越过去现在未来,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我们凡夫还没证悟到佛性,因此要符合我们凡夫的根机,必须要有一个数目,让我们去了解、认识、信靠──信仰跟依靠。为了要适合我们这种根机,释迦牟尼佛才说赴机十劫。所以「赴机」的「赴」就是「应、契」,应我们根机,契合我们根机。如果说非常久、非常久以前,我们会感觉渺茫,无从了解。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十劫,是赴机十劫,这是另外一种的说法。
下面的几种说法是比较属於教理上、理论上的,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就略而不说。
总之,无论久远也好、十劫也好,都在说一件事实:阿弥陀佛万古以来,一直在示现来救度我们众生。不只十劫以来在救度我们众生,而是久远劫以前,就一直示现救度我们众生。
有关久远劫、十劫,另一部经典《庄严经》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於今十劫。」就是说阿弥陀佛这尊佛,他不属於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也不属於什麽时候成佛,所以说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也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
这几段经文意思指阿弥陀佛是常住,一直在法性之中,法性没有时间性,超越空间性,是无始无终,不属生也不属灭,是自然而且永恒,本来就存在。所以说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超越一切。
这样为什麽会说「於今十劫」呢?这里说:「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是为了要圆满阿弥陀佛度尽十方众生这个愿望,所以就显现在西方极乐世界,才说於今十劫。空间上是指在西方,时间上是说十劫,这样极乐世界有方向──现在西方;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有时间──於今十劫。
其实十劫也好,久远劫也好,意义都是相同的。十劫没有离开久远劫,久远劫没有离开十劫,在佛的法性之中,本来就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但是以我们净土宗来说,是重视哪个说法呢?
论道理来说,久远也好,十劫也好,都是阿弥陀佛成佛的真实时间,但是对娑婆世界有漏有烦恼的众生来说,我们是重视十劫的说法。因为这给我们一种时间性的观念,知道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十劫,而尽未来世的时间还很长久,所以阿弥陀佛广度众生的时间很长久,机会很广大,给未来的任何时代的众生,都有得救的希望,这就是我们净土宗重视十劫的原因。
若是以圣道门来说,圣道门重视久远劫。为什麽?因为圣道门是在娑婆世界以自力修行来领悟佛性,证悟佛果。而佛性平等,在时间上平等,不属过去跟未来,永远都是现在,正是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其实也没现在。
既然都是平等,当然也没有西方,没有东方、南方、北方,也没有四维上下,甚至也没十方,尽虚空遍宇宙都是一合相。万古以来,一切众生本来就有佛性,这个佛性是无始无终,所以应该要去领悟本有的佛性,因此圣道门重视久远劫的成佛。
净土门重视十劫的成佛,我们净土宗传承祖师的说法,也是以十劫来说。
昙鸾祖师着述的〈赞阿弥陀佛偈〉共有五十首,第二首就说:
成佛以来历十劫,寿命方将无有量,法身光轮遍法界,照世盲冥故顶礼。
意思就是说,既然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只不过是十劫而已,他的寿命是无有限量的,可见未来广度众生的机会也是无有限量的。而且在空间上,阿弥陀佛又以他法性的光明,遍照尽虚空遍法界黑暗无明的众生,使无明黑暗的众生有信心,信阿弥陀佛的救度,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接受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往生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在《法事赞》说:
果得涅盘常住世,寿命延长难可量,千劫万劫恒沙劫,兆载永劫亦无央。
表示阿弥陀佛的生命永远存在,任何时代、任何所在的众生,都有机会让阿弥陀佛救度,都有希望往生极乐世界。
善导大师《观经疏》「正定业」之文说: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意思就是说,我们只要一心无二心地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行也好、住也好、是坐也好、是卧也好,都专一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管所念的时间是长是短,都不管。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讲。
首先,就心来讲。一心无二心,一心信佛、想佛、念佛,没有第二个心去信其他法门,去念其他的佛菩萨名号咒语,去修其他的方法。这是就心来说。
另一方面,就行来讲,嘴巴也都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其实是在解说《阿弥陀经》「一心不乱」的经文。
「一心」,就是无二心,一心一意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不乱」,就是不杂、不杂乱,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是说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还不够,还要再去念其他诸佛的名号,或者菩萨的名号,或持其他的咒语,或者修其他的法门来辅助阿弥陀佛的救度,不是这样的意思。
所以,经文说「一心不乱」,这四个字意思很容易了解,而且大家也都做得到,而不是像一般所讲的要有一心不乱的禅定的工夫。善导大师的解说很简单,一心不乱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像刚才大家踏步念佛,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踏四步,右脚踏下去时念「南无」,左脚踏下去时念「阿弥」,右脚又踏下去念「陀」,左脚又踏下去念「佛」,六字四拍四步,就是跟木鱼的声音是一样的节拍。不快不慢、很稳重地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大家念佛时也要专心,要怎样专心呢?靠「听」才会专心,才能专注,也才会收摄。
念这一句名号时,心中念的清清楚楚;嘴巴念这句名号,张开嘴巴,声音出来,也是念的清清楚楚;耳朵不要听别人的声音,而是听自己念佛的声音,也是听的清清楚楚。如果可以这样,心自然就会寂静,这叫做「三轮清楚」──心念的清楚、口念的清楚、耳听的清楚。如果耳朵听的清楚,自然就可以都摄六根,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自然专注在这句佛号上。
若常念佛,心自然会较寂静,比较不会妄想纷飞,也比较不会发脾气,心会比较平和。
初机念佛的人,一天最好念四个小时,四个小时念下来,自然就会有念佛的习惯。以前没事的时候都杂念纷飞,打妄想,攀缘过去现在未来,好的也想,坏的也想,如果每天都培养念佛,习惯念佛之後,就比较不会再妄想杂念了,没事的时候,心自然会浮出这句佛号,这就是「熟处转生,生处转熟」──将我们很熟的妄想杂念因为念佛而转到这一句佛号,使这句原本不熟的佛号,愈念愈纯熟,所以不知不觉就浮出这句佛号。而且念佛念久,念佛成为习惯的时候,心就会比较平和,比较寂静,比较不会动不动就计较、急躁、起情绪、发脾气、不平不满。因为不断地培养念佛,心就会常处在较平和的状态,处理事情时自然也会比较平和。
若是老修念佛,本来念佛就很习惯了,不管在任何时处、任何情形之下,只要不动脑筋,心中自然会浮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念佛已经成自然了。念佛自然了,就能体会到寂静的心境,寂静的法喜;有寂静的法喜,就比较不乐说闲言闲语,比较不会看没意义的电视啦、电影啦、报纸啦、杂志啦,也不会想要打电话跟朋友聊天,或者去观光游览。因为他体会到寂静的法喜,在寂静的当中不会难耐孤独,不会感觉无聊,反而是在孤独当中,体会到寂静的法喜。
这并不是说阿弥陀佛救度我们,要有这种寂静的功夫,否则就往生不定,这只是自我要求,自我培养,以之提升心灵品质,时常安住於轻安喜悦之中。
每个人的根机各不同,只要他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此後全心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不管他念多念少,心境如何,时间到,阿弥陀佛就会现身来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若时间未到,阿弥陀佛会一直庇佑我们,所以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因此,大家要尽量培养念佛的习惯。
第二个主题:极乐世界在何处?
若依净土宗正依经典,极乐世界是在西方,为什麽呢?是给我们凡夫一个固定的依靠,确定我们可以往生,往生以後也可以证悟法身,也可以遍满十方世界。
在《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以阿难尊者为对机,介绍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大愿,并经过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而完成这四十八愿的内容。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是为了我们十方众生而发,极乐世界也是为我们十方众生而建设,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也是为我们十方众生而修。所以阿弥陀佛的愿、行都是为了我们十方众生。阿弥陀佛若是成佛,岂不是我们十方众生也同时都可以成佛?
释迦牟尼佛为阿难尊者这样解释说明之後,阿难尊者当下就问佛:
阿难白佛:「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成佛,为今现在?」
这就是问三世──法藏菩萨是不是早就成佛而且已经灭度?或者还未成佛,或者成佛,现在正在说法救度众生?就是问过去未来跟现在。
为什麽阿难尊者会这样问呢?阿难尊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这几句的经文,可看出阿难尊者急着想要赶快了解。为什麽呢?既然确有阿弥陀佛要救度众生,确有那麽殊胜庄严的极乐世界,这样到底法藏菩萨成佛了没有?若是成佛了,而且已经灭度了,那样众生实在很没有福报:为什麽成佛的时候,我们未遇到他得到他的救度,偏偏在灭度以後,我们才出现在这个世间呢?所以第一就是问:是不是成佛取灭度了?
第二就问:是不是还未成佛?若是还没有成佛,那我们到底还要等多久?
第三就问:是不是现在成佛?若是现在成佛,那样对我们十方众生来说,就是得度的机缘,真是无上的福报。假使现在成佛,那我们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现在就可以离开三界六道的苦海,这就是阿难尊者所问的内涵。
这个时候,佛回答说:
佛告阿难: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
就阿难尊者的提问,佛就回答说,法藏菩萨现在已经成佛,现在在西方,经过娑婆世界十万亿的佛土,那个世界叫作安乐世界。
极乐世界的名称有几种,在《阿弥陀经》叫作极乐世界在《观无量寿经》也叫作极乐世界,在《无量寿经》也有说安乐世界也有说安养世界,在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就说莲华藏世界。名称虽然不一样,但是意思都一样。
《无量寿经》说,极乐世界是在西方,《阿弥陀经》也一样。《阿弥陀经》说: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所以《无量寿经》也好,《阿弥陀经》也好,都说极乐世界是在西方。既然净土的正依经典都这样说了,为什麽我们还要探讨「极乐世界在何处」这个主题呢?因为《无量寿经》虽然说极乐世界是在西方,但经文又有说:
极乐世界,开廓广大,超胜独妙。
又说:
恢廓旷荡,不可限极。
意思是说极乐世界范围非常大,没有边际,是尽虚空、遍法界,整个大宇宙都是属极乐世界的范围。
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极乐世界是在西方,就是有固定的方向、固定的范围;但是如果说「恢廓旷荡,不可限极」那就没有边,没有范围,是无边、无穷、无尽,也就是无量。这样极乐世界到底是有边,还是尽虚空无边无际呢?
再者,天亲菩萨的《往生论》也有说: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这里也说极乐世界是遍及虚空宇宙,广大没有边际。
再来,修禅宗的人,往往说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的自性,极乐世界即在我们的心中,所以提倡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若是体悟佛性的时候,我们本身就是阿弥陀佛;心若清净的时候,所住所处的任何地方都是净土。
这样讲当然也有经典的根据。比如《维摩经》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意思是说,我们心净的当下就是净土,净土不在心外面。而且一切唯心所造,所以开心外没有净土。《华严经》也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这句的经文意思是说,如来是在我们的心中,我们都有佛性,只要证悟佛性,我们自然也就是佛,所以佛在我们的心中,不在外面。
因为有这几种的说法,因此现在就以这个题目来探讨。
万事万物均有平等与差别二种观点,因此看法就会有正反两面的不同。从佛性平等无差别、无对立的立场来看,一切平等,没有所谓净土或秽土,也没有所谓极乐世界或者娑婆世界。由这点来看极乐世界,就是《无量寿经》和其他的经文所说的「恢廓广大,无边无际。」或如《往生论》所说的:「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但若从差别观来看,就有已经证悟的佛,跟我们这样还有贪瞋痴的迷而不觉的凡夫,就有这样的差别。凡夫因为迷所以造业,造业所产生的娑婆世界,与佛以清净的愿行所成就的净土,就有很大的差别。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是我们贪瞋痴的染污业所形成的,但是极乐世界是以阿弥陀佛清净的愿、清净的行、清净的自性所显露出来的,所以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的差别就非常大。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净土为什麽会在西方十万亿那个地方的原因。
又譬如,以人而言,所有人理应都是平等的,不过就人种来看,有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也有西洋人、东洋人,所以人种里面有其差别性。虽然有差别,但是人的本性却是一样的。所以就本性来说虽然没什麽差别,但是外貌则有差别。又好比大海,有波浪的大海是海水,平静无波的大海也是海水;总之,就差别观来说,并没有离开平等的。所以平等中有差别,差别中有平等,彼此是一体两面,兼容并蓄的。
若以圣道门来说,圣道门比较偏向无边、广大;如果以净土门来说,比较倾向西方有边,有边际。为什麽呢?因为圣道门是以自力在这娑婆世界要证悟佛性,所以说在此土入圣证果,亦即他要先领悟佛性的平等,等到证悟到佛果的时候,他才去十方世界救度众生,也就是出平等门後,依差别门庄严国土,救度众生。但是就我们净土法门来说,是要往生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成佛。因此对我们来说,依差别门比较相应。等我们往生到了极乐世界,自然就会证悟平等的佛性。所以就圣道跟这个净土来说,所主张的、所倾向的就有一点不同。
又,修禅或者修华严、唯识的人,他们抱持着「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的观念,认为自性之中都有跟阿弥陀佛一样的佛性,我们的心中也是净土,所以不一定要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不一定要求生娑婆以外的极乐世界。我们如果也抱着这种观念,慧命是会被耽误的,怎麽说呢?
极乐世界没有贪瞋痴,我们若到极乐世界,贪瞋痴自然就断除了。若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在这里(娑婆世界)再怎样强调:「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事实上我们还是贪瞋痴具足的凡夫。
再者,极乐世界是如意的境界,所谓「思衣衣来,思食食至」,要什麽就可以拥有什麽。但是我们在娑婆世界,再怎样强调说「唯心净土」,我们也没有办法随意变现,正当饥寒交迫,无衣无食时,没有办法「思衣衣来,思食食至」。其次,我们若往生极乐世界,不用修行就有神通,但是我们在这里再怎样强调「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也仍然没有神通啊。於此世间要得神通,一般来说要先持戒,持戒清净方能入定,有入定的功夫自然会有五种的神通生起,这种叫作「修通」,这种神通是经由修行所产生的。但是我们若往生极乐世界,不用修就会有各种神通,那叫「报通」。
到极乐世界,我们的佛性自然就会显露,佛性一旦显露,不但自然会有六种神通,甚至三明六通与百千陀罗尼全部当下全体俱足。假使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我们再怎样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也只不过是口头禅而已,对自己不但没有帮助,而且又耽误别人,可说是误人又误己。
强调「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的人,比较不会想念佛,也不会想求生极乐世界,当他们世缘尽时,这口气断了之後,岂不是依然向阎罗王报到,受阎罗王的审判与刑罚?那样就很可惜。
所以我们遇到佛法,遇到净土法门,千万不可贡高我慢,要谦卑谦虚,要自觉我们还有贪瞋痴,还有很深重的罪业,还是要老老实实念佛,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往生极乐世界,这样才是究竟。否则即使能谈玄说妙,说种种的境界,那但都是不贴切,也不符合实际的。
净土法门没有谈玄说妙,往往是就事来显理,也就是说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为我们发愿,为我们修行,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现在他已经成佛。这一尊佛是存在宇宙当中,任何时间都存在,任何地点都存在,只要我们念佛,阿弥陀佛就会听到;我们拜佛,阿弥陀佛就会看到;我们若想佛,阿弥陀佛就会知道。这样阿弥陀佛就会庇佑我们,让我们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到了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闻声救苦,应声而现来接引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净土法门所说的道理都很平浅,都是就事相来显示高深的道理。
第三个主题: 极乐世界是何种境界?
要进入这个讲题之前,我先说两件念佛利益的实例。
在民国八十四年(1995)的时候,台南市富强路(现在已经改名为东门路)有一间医院叫做富强医院,有一天下午,我去那间医院探望亲戚,他因为出车祸脚受伤开刀而住院。我走进病房的时候,後面跟着一个隔壁房的患者,是一位四十岁的妇女,但是看上去好像五十几岁。她因为生病所以很憔悴,面色苍白,走路有气无力,说话也是有气无力。她看到师父经过,就跟随进来并对我说:「师父,我一个礼拜都没睡了!」我也没问她什麽原因,直接就回答她说:「你若是念佛,你就可以睡。」
结果她回答说:「像我这样,怎麽能够念佛?」意思是说她身体有病,而且连续七天都没睡,人已经很累了,累到没有办法念佛。
我细看她讲话的神情容貌,说:「没有错!像你这样是不能念佛。但是没有关系,我去请一台念佛机给你,你静静听,自然就可以入睡。」
我随即到台南火车站附近一间佛教文物中心请了一台念佛机交给那名患者,跟她说:「你如果听这个念佛机,能跟着念就跟着念,如果不能跟着念,你就静静的听,这样你就能够入睡。」说完之後我就回去了。
隔天下午,大概也是昨天那个时候,我再去病房看亲戚,踏入病房的时候,昨天那名患者正坐在那里,跟两三个人说说笑笑,看起来精神已经恢复了,才有精神跟人讲话谈笑。
她看到我就说,她昨晚听着念佛机,因为她儿子睡在旁边,怕吵到他,所以是戴耳机听念佛,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什麽时候睡着的不知道,但是真的睡着了。由於已经很久没睡,所以隔天早上睡到很晚才醒。待醒时就觉得精神已经恢复有八、九分了。
此後她每晚就用这种听念佛机的方式入睡,经过了十多天,医生跟她说,某某人,你最近恢复得很快,差不多可以出院了,所以没几天她就出院了。出院的时候,还特别联络我去她家帮她装一个挂在墙壁的佛像和香炉,说她也要拜佛,也要念佛了。这就是她听佛号实际的好处利益。
她已经一星期没睡,要是再继续不睡,身体要恢复可能没那麽快。她能睡着就是靠着听念佛机的念佛声音。为什麽听念佛就能睡得好呢?一方面听念佛心能够平静,一方面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本来就是具足不可思议、无量无边的功德在里面,能够消业。人有病痛都是因为业的关系,如果无业怎麽会有病?如果无业怎麽会有灾难呢?病要快好,灾难要消除,就是要靠功德,功德就是念佛,念佛功德最大,方法又最简单,不用花钱,不用请师父来诵经拜忏,所以她只有听念佛,静静听而已,她就好睡,病体就早日康复了。
假使她本来就是学佛念佛的人,那麽她可能不用去住医院,因为业预先已经消掉了,就不会生病,也就不用去住医院了。现在虽然住院,但是事後能够听念佛,如果有将念佛的声音听入脑海中,也等於自己在念;因为如果不专心就听不清楚,有听清楚的话,听一句清楚,就等於自己念一句清楚;听十句清楚,就等於自己念十句清楚,十声、百声、千声、万声,功德相同。
第二件故事,时间也大约是在民国八十四、八十五年间的事。
台南有一位居士姓林,他父亲约七十五岁,癌症末期,送到台南医院的加护病房,生命差不多已走到了尽头。一般癌末患者都会痛,即使注射吗啡也不一定能止痛。当时,林居士请我去探望他父亲,到了加护病房,一进门就听见他父亲痛苦哀嚎的声音,有时候叫得很大声,有时候就小声呻吟,可以知道他身体疼痛不堪。进去时,我就先在他身边为他念佛,大概念了十分钟。
在去之前我先问林居士:「有没有放念佛机给父亲听?」
他回答:「没有,加护病房怎麽能放念佛机听呢!」
我说:「可以放,只要不播太大声吵到别人就可以了。」
因此我预先准备了一台念佛机。先念佛十分钟使他的心较平静,不会感到那麽痛苦,然後跟他说世间有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六道三界是一个苦海,是无穷无尽的轮回,极乐世界是多麽永恒自在快乐安稳,而只要念佛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多麽慈悲,这句名号是有多麽大的功德,只要念佛那些功德就都是我们的。跟他解释这些道里。
我讲的他到底听进去多少,并不确定,而加护病房的探病时间只有三十分钟,看他身体疼痛无法专心听我讲,所以事後又念佛十几分钟就离开了。不过在离开前,我将念佛机的耳机,戴在他的耳朵里,给他听念佛。事後他的儿子跟我说,自从他父亲戴上念佛机听念佛声後,身体似乎比较不痛了,因为很少听他在哀叫。後来,听说他父亲过了一天,大概在听了念佛机二十四小时之後,就安详寂静,并且面容含笑的往生了。
若是对方没有念佛、听佛号,一定会继续痛苦,要持续忍受多久的痛苦才断气,谁都不能预料。但是因为听了念佛声,所以一方面痛苦减缓,一方面约经过二十四小时而已,就安详平和又微笑的断气了。
那这样的人,能往生极乐世界吗?能!因为临终的时候只要有听这句佛号而断气,都会往生极乐世界。为什麽?因为在他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会出现,到了他断气,他的神识浮起,就会看到阿弥陀佛拿着莲花,放着光明,来安慰他,摄取他。这摄取就好像磁石吸铁一般,因为临终的人身心痛苦,看到阿弥陀佛安慰的光明,就会身心轻松而且得到依靠,也都会受到阿弥陀佛的救度,坐上阿弥陀佛的莲花,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如果临终经过助念,百分之百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除非那个人有某方面很坚强的执着,不愿和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不知道往生极乐世界的重要性,不知道这个世间不论苦乐祸福、恩怨情仇,都不必去计较。为什麽?这个世间是几十年因缘会合而已,到了因缘尽的时候,不管是苦或是乐、是恩还是怨,都成为过去。如果执着,就还会牵扯。如果了解这个道里,他就不会执着,就会随着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念佛是极容易,要往生极乐世界也极容易,往生成佛,易如反掌。我们这个手掌,由这种姿势要翻作另一种姿势,这很简单。为什麽?因为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佛力、功德力,靠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接引的力量。如果要靠我们,我们有什麽力量呢?有,我们有很强的力量,那就是造业力量。那个力量是自自然然,带我们去受阎罗王的审判,然後再去投胎转世。我们没有功德力可以脱离三界,更加没有那种功德力可以往生像极乐世界那种境界的净土。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要往生以前都会有病苦,如果他有念佛,就算病苦没有办法念出声,他只要静静地听念佛的声音,即使是癌症也不会那麽痛苦,往生断气的时候也比较平和。要是平生对因果的道理能了解,对往生极乐世界的重要性也了解,对往生极乐必须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决定百分之百往生的道理能了解和相信的人,那他肯定会愿生极乐世界,并专念这句名号。这样,时间到的时候,他就会很顺利、自在的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对这个道理,大家要预先了解。
极乐世界是什麽样的境界?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极乐世界的境界,对极乐世界自然就会有欣慕的心,愿生心就会更殷重恳切,不会说可有可无,往生也好、不往生也没关系,就不会这样。
向来,净土行者对极乐世界的境界有报土和化土的议论,到底极乐世界是报土或是化土?或是报土兼化土?或者是一般所说的四种土?(四种的土就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也叫作实报无障碍土,还有常寂光土。)到底是什麽样的境界呢?
隋唐善导大师的时代,有很多佛教大德的着作,不管是《观经疏》、或是《无量寿经疏》、《阿弥陀经疏》,他们所解释的极乐净土,或者解释作化土,一般具足贪瞋痴的凡夫也能够往生;或者解释作报土,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进入;或者认为极乐世界是报土兼化土,如果菩萨往生极乐世界是在报土,如果不是菩萨则虽往生却是生在化土。
天台宗认为净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和常寂光土。往生这四种净土是依自己修行的功德,或念佛的功夫来分判。如果在此娑婆世界尚未断除见思二惑,虽念佛往生极乐净土,就只进入凡圣同居土;如果在娑婆已断见思二惑,那他往生极乐世界就在方便有余土;若是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性的菩萨,往生极乐世界就在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和常寂光土,其实是一体的两面,也就是说常寂光土是所证的理性,实际上他是在实报庄严土;但是他在实报庄严土破一分无明,证一分真如法性,就证一分的常寂光土,到了他破尽无明就圆满实报庄严土,进入究竟的常寂光土。这四种净土是依自己在娑婆世界所断除烦恼的深浅与功德大小来分判。
以上种种的说法,善导大师判定是错误的,因为会阻碍人往生极乐世界。
若依净土三部经来看,极乐世界不是四种净土,而是高超殊胜的报土,而且这个报土并非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进入,是所有众生,包括凡夫、圣人,全部都可以往生。不论是圣人或凡夫、不管善人、恶人,乃至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所有众生都可以往生弥陀的报土。这就是善导大师依净土三部经的内涵,而说极乐世界是报土──而且是所有的众生,上包等觉菩萨、下含地狱,甚至阿鼻地狱的众生,都可以平等往生的报土。
能往生到这样的报土,不是靠我们本身的功夫和功德,是完全靠阿弥陀佛的佛力,靠阿弥陀佛大慈悲、大智慧、大平等的功德力。这就是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这种净土思想并不是善导大师自己凭空造作出来的,是有文证与理证的。这只要阅读善导大师所写的《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就能够清楚的了解。善导大师就是为了要纠正当时,甚至比他更早的时代,许多人对净土法门的误解误导,所以才写《观经四帖疏》。
以净土法门来说,极乐世界是报土或是化土,这和极乐世界的殊胜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如同我们这样贪瞋痴都没有断除的凡夫是不是能往生?若能往生,是不是往生到极乐报土呢?这都关系到净土法门的特色。
如果一般凡夫虽然可以往生,但却只能在化土,这样净土法门就没有特色;如果极乐世界是报土,但凡夫无法往生,那净土法门也没有特色。必须弥陀净土是报土,而且不只圣人能够往生,凡夫也能够往生,这样才能显示出净土法门的特色,显示出阿弥陀佛建设极乐世界的殊胜,同时也彰显释迦牟尼佛宣说净土法门的深彻悲怀。
阿弥陀佛因地发四十八大愿,是经过五劫那麽长久地去深入规划,如果规划出来的还是归属於化土,那岂不是很可惜?但其实不是这样!而且法藏菩萨还经过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才成就庄严的极乐世界,如果是四种净土,或只是化土,那样就没什麽殊胜,也很可惜。但事实上,既非报土兼化土也不是四种净土,而是极乐世界确确实实高超的报土!
到底一般议论中的「报土」、「化土」以及「四种净土」的差别是什麽呢?
依一般说法,报土是纯粹菩萨才能够进入,而且是和佛一样的受用,所以报土就是佛自己受用,以及往生的菩萨也同时和佛同样的受用。意思就是说,这样的报土不进入便罢,如果进入就和佛一样的境界,因为受用都相同。受用相同是指外貌和佛一样,内心也和佛一样,这就是自受用和他受用都相同,这就是报土的特色。报土以外的各种不同差别的化土,情境上便无报土之完全受用,这是一般议论中的各种净土差别。
但我们只要看《无量寿经》,就能明了极乐世界不是化土而是纯然只有报土;在《阿弥陀经》中对极乐世界也有重点介绍;於《往生论》中更以三严二十九种功德来解释极乐世界。三严就是极乐世界依报庄严和正报庄严。正报的当中,有阿弥陀佛--佛的庄严,以及清净海众--圣众的庄严。所以依报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这三种,总共加起来有二十九种庄严。所以,我们若仔细研读《往生论》的偈文,就会对极乐世界的庄严和殊胜产生欣慕心。
《阿弥陀经》则简要的描写极乐世界。以依报来说,《阿弥陀经》中提到:「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而且「皆是四宝,周匝围绕。」
「极乐国土,有七宝池,有八功德水,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
极乐世界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种种的宝,一宝、二宝、三宝、无量宝所完成的。
极乐世界池中有「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黄色黄光,微妙香洁。」
极乐世界有天乐、有金地、而且时常空中散花,「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花。」
极乐世界有种种的鸟类都在说法,经文说:「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再来说极乐世界无三恶道。风也能说法:「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这几段《阿弥陀经》的经文,跟《无量寿经》以及《观无量寿经》意思差不多,只不过这是较简要的叙述。其实极乐世界的境界是超越有形,是超越我们凡夫所能够了解,刚才所说的《阿弥陀经》所讲的,只不过是表法而已。如何表法呢?若是以《无量寿经》来说,《无量寿经》就说:「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於无为,泥洹之道。」也就是说极乐世界是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这个快乐是非常微妙、没有办法形容,所以说安稳、快乐、微妙。
又极乐世界,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是什麽样的境界呢?《无量寿经》说: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
意思就是说,到了极乐世界所证悟的外相是平等相同,内心也是平等相同。所以说:
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
全部相同,外相也形无异状。
既然是这样,为什麽又称呼有声闻、菩萨、天人呢?经文中说:
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
只不过是因为随顺他方世界,所以才说有天人、菩萨。其实到极乐世界的众生一律平等,没什麽天人名称,也没什麽声闻,也没什麽菩萨,通通都是一样的境界。什麽样的境界呢?就是一生补处的境界。这部分下一节会讲到。
在其他的经典也说,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无差别相,顺余方俗,有人天名」。往生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无差别相。若论众生呢,除佛以外,有九界的众生。九界的众生,就是菩萨、声闻、缘觉,这是三圣;再来就是六凡--天人、阿修罗、人间,以及地狱、饿鬼、畜生等。所有九界的众生,若往生极乐世界就没有差别相。所以说:「所有众生,无差别相。」
第四个主题:极乐世界的圣众是何种身分?
有关极乐世界是什麽样的境界?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是什麽样的身分?进入什麽样的境界?我们有出版一本随身书叫《净土宗之特色》,这本书是小小本而已,但是有关净土宗特色的经文,以及祖师的论述,重要的经文都已抄录在里面。
譬如说:极乐世界是什麽境界?我们往生是什麽样的身分?我们是不是可以进入报土?报土的境界是什麽样的境界?这在《净土宗之特色》都有用经文和祖语引出来。因为有根据,所以是最权威的。
净土宗的特色落以四句话来表达就是:「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其实,净土宗之特色就是容易,所以净土宗叫做易行道,为什麽容易呢?因为只要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好,很简单、很单纯,再怎麽样就是这一句而已!所以大家都容易做得到。为什麽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大家这麽容易就能离开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到底背後有什麽样的力量在主宰?
背後的力量,既不是靠我们的功夫,也不是靠我们的功德,更不是靠我们的修持,都不是,而是靠阿弥陀佛大愿佛力,我们只要念佛就和阿弥陀佛的愿力、佛力、功德力感应道交;我们念佛,我们就好像一片铁,阿弥陀佛就像大磁石,只要彼此相应,铁和磁石自然会吸附在一起,互不分开。同样的道理,我们只要念佛,自然就会被阿弥陀佛摄取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念佛的背後,就是有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以才容易;如果念佛没有阿弥陀佛的愿力,那样就不容易,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因此净土宗的特色,第一句叫作「本愿称名」:是本愿的念佛,不是依据其他的念佛,是靠阿弥陀佛愿力的念佛;不是靠我们的功德念佛,或者靠我们的持戒清净念佛,或者靠发菩提心念佛来往生,或者依三学六度来往生,都不是。只不过是念佛,靠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已。好比说要将很多颗石头运过河,不是看这石头是多颗还是少颗,石头是轻还是重,而是要看有没有够大的船只;若有,再多再大的石头,也照常可以渡过那条河到彼岸。若没有船,就算再小小颗的沙,也照样沉在水底而无法度至彼岸。
所以我们念佛,不管是凡夫圣人、善人恶人,会修行或者不会修行,往生极乐世界的主要关键,不是靠我们,而是靠阿弥陀佛的大愿船;若有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任何所有众生,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出家在家、心清净不清净、会修行不会修行,全部都可以平等往生极乐世界。到达极乐世界便全部平等得到一生补处的果位,这就是净土宗的特色--容易又殊胜!容易是因为只要念佛,殊胜是因为有佛的力量可依靠。
这本《净土宗之特色》有将这四点:「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相关的经文跟祖师的论述,都引用在里面。我们只要看这本小册子就可以了解,原来念佛是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靠着阿弥陀佛的愿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进入到等觉菩萨一生补处的果位;而且今生今世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不是说念佛是念佛,但是往生还不一定,不知道能不能往生。甚至一万个人念佛,才一、二十个人往生,不是这样!是十个人念佛十个人往生,百个人念佛百个人往生,是「万修万人去」,所以叫作「平生业成」。
所谓「平生业成」是说,平生的时候,往生的业就已经成就了。无论在什麽情形,什麽地方,什麽状况下断气,都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这丝毫不是靠我们的本事,而是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知道,所以时间到他就会来接我们。不管你临终时是病苦,佛念得出来、念不出来,都不管。不管你有昏迷、没昏迷,也都不管。甚至不管你是在什麽灾难之下来断气,这都不管。你只要愿生极乐世界,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可以说三界永除名,极乐已挂号。平生时,极乐就已有念佛人的莲花,到时候阿弥陀佛就拿着那朵莲花来接我们,我们断气神识刚浮起来的时候,就马上可看到阿弥陀佛,就可坐上他的莲花了。就是那麽容易!这麽简单!
关於极乐的境界,在《净土宗之特色》里引用《无量寿经》提到: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
我当愍哀,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到我国,快乐安稳。
以这段经文就知道在十方净土之中,就国土来说,极乐世界是最为殊胜第一;而且往生极乐世界的圣众,最为奇妙,成佛也很快速,所以说「国土第一」。
「其众奇妙」,是就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圣众、众生来说。「道场超绝」,是就成佛的境界来说。最後说「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极乐世界的境界,看起来好像也有物质,但是它和泥洹(涅盘寂静)的境界是相同的。为什麽?因为一到佛的境界,就必然不仅事无碍、理无碍,而且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精神和物质互相融合、互相超越,所以极乐世界,当然也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
《无量寿经》又说:「开廓广大,超胜独妙。」
「开廓广大」就是无边无际,「超胜独妙」就是超越殊胜,独就是单独。唯有极乐世界和极乐世界的圣众,是超越不可思议;妙就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唯有佛才知的境界,菩萨、罗汉仍无法推测佛的境界,当然我们凡夫更加想像不到。
《无量寿经》又说:「恢廓旷荡,不可限极。」极乐世界的境界尽虚空、遍法界,统统包涵在它的境界里面,所以没有限制。就这点来说,是不是我们娑婆世界也是极乐世界的一部分呢?其实,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怎麽说呢?是,就是说极乐世界遍满整个宇宙、整个虚空,所以包含了娑婆世界;但是娑婆世界却不是极乐世界,因为娑婆世界是由我们所有众生的烦恼业带来的果报所形成的;但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清净业所建造的。这样说起来虽是同一个地方,可是不同本质,这叫作「同处异质」,本质不同,就好像水对鱼来说是牠的家、牠的空气、牠所居住的地方;但对我们人来说它是水,对饿鬼道生来说,它是火;对天人来说,它是琉璃;所以境界不同所感受的也不同。
《无量寿经》又说「极乐世界清净庄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是超越十方一切所有世界的庄严。
《无量寿经》也说:「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於无为,泥洹之道。」「次」就是如的意思,如同涅盘的境界,就是说和涅盘的意思是一样的。这样不论任何众生,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就进入涅盘,就好像地面上的水,不管你是河水、溪水,是清净、是污秽,是水槽中的井水也好、还是厕所中的水也好,一旦到大海就跟大海的水一样。又好像蛇,蛇本来是弯弯曲曲,但是牠如果进管子中就直了,我们虽然有贪瞋痴,有罪业,但是到极乐世界,自然贪瞋痴就断除,罪业就消失。就好像黑暗遇到光明的时候,黑暗当下就消失。其实并没黑暗,只是较不亮而已,亮度不够所以看起来感觉黑暗。
意思就是说,我们有无明烦恼、有贪瞋痴、有罪业,但是这个无明烦恼和罪业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永远就不会消失;如果是假的,终有一天它就会消失。我们的贪瞋痴、无明,我们的罪业,其实是假的不是真的。既然假的不是真的,必然有一天它就会消失。就如同钱币,一旦被人认出是假钞的时候,当下就被作废了。所以说:「世间虚假,唯佛独真」。
我们想一想这个世间上,到底有什麽是真的呢?没有一样是真的!我们的肉体不是真的,我们的思想不是真的,我们的亲情也不是真的。这个天地森罗万象没有一样是真的!就算太阳系、银河系也不是真的,因为它都处在成住坏空的变化过程之中,终有一天它也会爆炸消失。那到底什麽是真的?唯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真的。
因为这句救度众生的「南无阿弥陀佛」,不仅过去没改变,现在没改变,尽未来际也同样不会改变。所以我们想拿就要拿真的,我们想拥有就要拥有真的,因此要将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融为骨髓,化成个性,要把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当作我们的血液,我们的骨髓,我们的性命。
在天亲菩萨《往生论》说:「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又说:「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所以,极乐世界也叫作「无量光明土」,到处都一片清凉的光明。因此我们的无明到了极乐世界,无明当下就消失无踪,所以说「一得往生,烦恼罪业彻底消灭,功德智慧究竟现前」。
《往生论》又说:「彼无量寿佛国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相。」这里讲的都是佛法中的名词,如果要解释要有时间,而且就算我们道理了解,对我们来说也不一定受用。为什麽?了解当下虽会生起欢喜心,但是之後就忘记了,所以最後还是要回归念佛。只是说如果了解就有信心,有信心就能安心、就有欢喜;如果不了解就没信心,没信心就起疑惑,起疑惑心就不安,不安就不欢喜、就会苦恼。所以了解净土的教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後还是要导归念佛,不停留在这个见解,不停留在这个学问,甚至不停留在这个信心,也就是要由信而起愿,因愿而入於行。
善导大师说:「十方国土,并悉精华,若比极乐庄严,全非比较。」
善导大师又说:「弥陀妙果,号曰无上涅盘。」
善导大师又说:「观彼弥陀极乐界,广大宽平众宝成,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刹最为精。」
善导大师又说:「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这首偈四句二十八字,对我们净土宗来说,非常简要,非常重要!为什麽?这四句偈第一句,就点出极乐世界是什麽境界--是涅盘的境界。涅盘的境界是什麽境界?就是常寂光净土,也就是一般通途的教理所说的实报无障碍土、实报庄严土。
弥陀所建设而成的极乐世界,虽然同样叫实报庄严土,但实际上是超越一般净土的实报庄严土。所以经文中说,极乐世界超逾十方一切世界。要进入这样高超的境界,善导大师说只要念佛就好,所以说「教念弥陀专复专」。这「专复专」有种种的解释。最简要的说法是,只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用这个「专复专」来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咛,所以「专复专」是殷重的、反覆的叮咛你要专念这一句弥陀名号,要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专靠阿弥陀佛的救度,就能够进入涅盘的境界。所以善导大师又说:「念佛即是涅盘门。」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後,我们是什麽身分、什麽境界呢?这只要看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就能够了解。四十八大愿中的第三愿就是「身皆金色愿」。我们到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都和阿弥陀佛一样紫磨金色,没有差别,不是说等觉菩萨到极乐世界是紫磨金色,我们罪恶深重的业障凡夫到极乐世界,若能够皮肤细嫩就很好了,不是这样!都和佛一样。
第四愿就是相貌都一样,没什麽差别,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跟佛同样的相。其实说起来是无量相、无量好,也有无量的光明。由第五愿到第十愿就是六种神通,我们到极乐世界就自然有六种神通。为什麽?因为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所以这些功德都是现成的,都可以当下兑现的。所以我们如果到极乐世界,我们就有这六种神通,这叫作「报通」,不用修就有的。
「报通」就好像往生天界,不用入定自然就有五种神通。要不然在我们这个人间,如果要有五种神通,就要有入定的功夫,而且定有深浅,所以五种神通也有范围,这是修通。若是小鸟,牠自然能在空中飞,鱼自然能在水中游泳,牠不用经过练习,因为这就是牠的果报,牠的报就是这样,所以叫报通。
而我们人呢?我们人再怎麽训练,也没有办法在空中飞,当然我们训练游泳可以在海中游。但是也没有办法在海中自由自在的居住,因为我们和水族动物的果报不同,我们的果报就是人,人就是在地面上用脚走路,搭车来去,现在科技发达,可以坐船、驾飞机。如果到极乐世界,六种神通当下具足,那就是极乐世界的果报。
接下来第十一愿,第十一愿怎麽说呢?第十一愿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很重要!其中第十八愿是根本,第十一愿就是果报。我们依第十八愿念佛,到极乐世界就会达到涅盘的境界,就必定进入正定聚,而且到灭度。灭度就是涅盘,就是进入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成佛。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成佛,这是第十一愿的功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若有人说往生净土还要经过多久时间的修行,要一阶层、一阶层这样一直往上爬,爬到最後才成佛,如果是这样,这不是阿弥陀佛的净土,这是别处的净土。
前面提到善导大师说:「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刹最为精。」是超越一切国土,和其他的国土不同。怎麽不同?不但境界不同,众生到极乐世界,成佛的超越、快速也不同。所以刚才经文就说:「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奇妙、超绝」就是在这个地方,往生当下就成佛。为什麽?第十一愿已经成就了,四十八大愿愿愿成就,才有阿弥陀佛,才有极乐世界。既然是这样,若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当下住正定聚,没有入涅盘,那麽第十一愿岂不是没有成就。若第十一愿没有成就,那怎麽会有极乐世界?怎麽会有阿弥陀佛?由这样推论就很清楚,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当下,进入涅盘,也就是当下成佛。极乐世界的特色与超胜,就是在这个地方。
再来由第十一愿来看第十二愿、第十三愿。第十二愿是光明无量愿,第十三愿是寿命无量愿。这虽然是指阿弥陀佛本身,其实也是要送给念佛众生的。意思是说,第十一愿进入涅盘之後,自然就全部都跟阿弥陀佛一样拥有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所以《阿弥陀经》就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寿命是体,光明是他的功能力用,光明是他智慧的外相,所以有寿命就有他智慧的本体,就有他光明的外相。这样说起来,岂不是清清楚楚的标示:往生极乐世界的当下便即成就第十二愿的光明无量与第十三愿的寿命无量!
我们再看第二十一愿,第二十一愿是说外相和佛一样。第二十二愿则是降下一级行普贤行成为等觉菩萨。为什麽呢?往生极乐世界当下成佛,但是不叫作佛,因为一个净土只能有一尊佛,其他清净大海众虽然也有佛的身分和资格,但是也降下一级,所以叫作一生补处、候补佛位。这尊佛如果涅盘,那时他才成佛。但是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有始无终,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所以我们要在极乐世界成佛不可能。但是可以到十方世界去成佛度众生,这就是第二十二愿,阿弥陀佛已经预先为我们设计好,如果我们到极乐世界,贪瞋、无明、罪业彻底消灭,佛的功德、智慧彻底圆满究竟现前。所以说:「不入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现在已经取正觉,所以我们往生极乐世界都必定入定聚,而且至於灭度。
第三十九愿说,往生极乐世界的所有众生,他的快乐,是和已断除烦恼的漏尽比丘一样,甚至更超越。所以说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庄严经》是《无量寿经》的同本异译,也说:「若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这首偈很好,说明因和果,往生的因就是只要念佛--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而信阿弥陀佛的救度,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样自自然然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就如佛金色身,和阿弥陀佛的金色身一样,妙相悉圆满,无量相、无量好、无量光,跟佛都一样;外相一样,内心也一样,「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佛心是什麽呢?所以《观无量寿经》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所以我们若能够以无缘慈去摄诸众生,那麽我们就已成佛。因为只有佛有「无缘慈」,而菩萨的慈悲是法缘慈不是无缘慈。那我们众生呢,只不过是众生缘慈,是假藉众生而产生同情的爱心,如果没有假藉众生,我们那个悲悯的心、同情心也产生不起来。但是对佛来讲,他天性自然,不用再假藉众生,或是假藉这个法的境界,他是自自然然就有对众生拔苦与乐的那颗心和那个力量。
有关极乐世界的境界,我们只要看《净土宗之特色》这本随身书就能够了解。接下来说几段经文。
《庄严经》说:「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生,皆生我刹,受我法化,不久皆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阿弥陀经》中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令如佛,说经行道皆如佛。」
《无量寿经》说:「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其实在《阿弥陀经》里面,就有说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两句八字意义非常好,对我们来说非常容易了解又有吸引力--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众苦,我们在这个世间有什麽苦?有生、老、病、死的苦,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的苦。在六道之中有分段生死的苦,就算超越分段生死的苦,也还有变易生死的不自在。但是在极乐世界,不仅离开分段生死的苦,也离开了变易生死的不自在,这样岂不是成佛?是不是?
无有众苦,无分段生死的苦,有超越生死的乐,无有变易生死的不自在,而有到涅盘安稳自在之乐,所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一句话,可以说涵盖极乐世界依报庄严和正报庄严。总之,「无有众苦」就是说,界内的苦、界外的苦统统没有,「但受诸乐」就是说受佛的乐,佛的乐叫作涅盘之乐,唯有涅盘的乐才是大乐。当然这个涅盘的乐,是超越苦乐的乐,是寂灭之乐。
《阿弥陀经》又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一般都用通途圣道门的三种不退,来解释这阿鞞跋致,其实不对。因为这里的「阿鞞跋致」是指佛的不退。所以以下的经文就说,「多有一生补处」。为什麽说「多」没说「都」?是因为你如果要去其他世界,那麽就不是在这个地方一生补处,所以才说「多」。
但是在《无量寿经》就说:「究竟必至一生补处。」尤其是梵文的《阿弥陀经》就说,所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全部成为清净的、不退转的、一生补处的菩萨。这个道理在梵文的《阿弥陀经》里,说得简单又清楚。
在《往生论》中说:「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又说:「众生所愿要,一切能满足,故我愿生彼阿弥陀佛国。」《往生论》这几句偈文很微妙,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很欢喜。它说「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永远舍离生老病死身心的苦,也没有烦恼、贪瞋痴、无明、妄想的苦,身心的苦统统离开,都没有了!所以说「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那种涅盘之乐,一直延续没有停止的时候。
「众生所愿要,一切能满足。」极乐世界的众生想要什麽就有什麽,一切都能当下得到满足没有匮乏。既然是这样,谁不想往生?大家都要往生!因此天亲菩萨说,因为这样,所以我天亲要往生彼阿弥陀佛国。
有关往生极乐世界是什麽样的身分,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就简单讲到这里。不过按结论来说,只要念佛而往生极乐世界就都当下成佛,没经过时间,也没经过阶段,若说有差别,只不过是化生和胎生。化生和胎生是按照什麽地方来分别呢?我们如果专门靠佛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化生,若是不专门靠佛、不专门念佛,是修其他杂行才回向往生,那样他就是在九品之中,在胎宫里面。《无量寿经》最後有说到化生和胎生,胎生就好像还在母亲的肚子里,不能立即出世,以之譬喻自力修行因回向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暂时在莲花里面,不能当下化生见佛闻法。
不过,我们要了解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莲花化生,没有胎、卵、湿,不是胎生、不是卵生,也不是湿生或化生在天上或地狱,都是极乐世界的莲花化生。《往生论》说:「如来净花众,正觉花化生。」都从阿弥陀佛的正觉花化生,这样当然是成正觉,只不过是有时间的差别,就是说自力、杂行回向往生,那麽就是暂时在胎宫里面,什麽时候花开见佛呢?不一定!有几种方式,一种就是回心忏悔,当下就花开见佛。再来就是大悲菩萨住花胎三昧,来给胎中人提醒开示,醒悟後就花开见佛。
所以极乐世界是报土,只有是胎生和化生的差别而已。念佛靠佛是化生,修杂行等於是疑佛,就是胎生,在花苞里面。
(2013年6月23日,台南佛一法会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