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三理论三内涵
一、「三理论」,净土宗教判三个理论:
(一)二门二道二力论:净土宗教判根本理论。
(二)要弘正杂称名论:念佛安乐他力易行道。
(三)不退往生成佛论:离六道生净土证涅盘。
净土宗教判三个根本理论,奠定了净土宗的理论基础,净土宗教理的种种开展,皆依此理论为根源。
(一)二门二道二力论,引证与表格:
龙树菩萨《易行品》: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

(二)要弘正杂称名论,引证与表格: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
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
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
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
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第十八愿取意之文)
此文名为「要弘二门判」之文,在第一卷〈玄义分〉「七门料简」之第一「序题门」,亦即此《四帖疏》於开宗明义之「序题门」便首先将《观经》一部所说义理,分析归纳为「要门」与「弘愿」;此不只是对《观经》的教判,同时也是对整个净土宗的教判。


「正行」有五种,所谓「五正行」,即是「读、观、礼、称、赞」,如次:

此五正行又分为「正定业」与「助业」二种,亦即前三後一是助业,第四之称名是正定业,大师如是说: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大师又说:
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亦即五正行之外的所有修行都名之为「杂行」。
杂行是与正行相对而言的,因此约之可说有「五种杂行」,推广之则有无量杂行;无量杂行亦谓之「诸善万行」。五种杂行如左:
读诵杂行:为往生极乐而读诵净土三经以外的经典。
观想杂行:为往生极乐而想像极乐净土以外的依正。
礼拜杂行:为往生极乐而礼拜弥陀以外的诸佛菩萨。
称名杂行:为往生极乐而称念弥陀以外的诸佛菩萨名号及咒语。
赞供杂行:为往生极乐而赞叹供养弥陀以外的诸佛菩萨。
善导大师说: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後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此「往生行相」既有「正杂二行」,便有「二行得失」,其得失有五种,如左:
「正行五得」:与弥陀亲、近、无间、不用回向、纯。
「杂行五失」:与弥陀疏、远、有间、必用回向、杂。
列表於後:

(三)不退往生成佛论,引证:
经证:
⒈《大经》:
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第十一愿)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第十八愿成就文)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第十八愿成就偈)
⒉《无量寿如来会》:
彼国众生,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
⒊《观经》: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
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
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
⒋《小经》: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祖证:
⒌龙树菩萨《易行品》: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於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称其名号。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⒍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盘分,焉可思议!
⒎印光大师:
能於此法,深生信心,则虽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
二、「三内涵」,净土宗宗名三重内涵:
(一)往生净土宗:所谓净土宗,即是以今生往生弥陀净土为其目标。故可说是「往生净土宗」。
(二)念佛往生净土宗:而往生的方法即是「专称弥陀佛名」的念佛,任何人只要专一念佛,都必定往生弥陀净土,所谓「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万修万人去」,无一遗漏。故也可说「念佛往生净土宗」,简称「念佛宗」。
(三)念佛往生净土成佛宗:往生弥陀净土的目的,是为了快速成佛,而弥陀净土是涅盘的境界,一旦往生弥陀净土,则必定快速成佛。故亦可说是「念佛往生净土成佛宗」。
一切众生,都可念佛往生净土成佛,此皆全凭阿弥陀佛慈悲平等的救度之故。
此九个字完整的宗名,非常明确地标举出净土宗的方法、目标、目的与圆顿之教理。
三、信仰对象
净土宗以阿弥陀佛及其极乐净土为信仰的对象,即是「信受弥陀救度」,目的是「愿生弥陀净土」。
弥陀与净土,是净土宗的根本;信弥陀、生净土,是净土宗全部教理的基础。
人生归处,明确指向弥陀净土;
修持方法,信佛救度念佛名号。
唯依他力易行,不依通途常轨,
超越各宗难行,直趋涅盘境界。
四、佛生呼应
阿弥陀佛呼唤十方所有一切众生让其救度,众生若能呼应阿弥陀佛的救度,亦即「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则阿弥陀佛及众生,亦即佛凡双方之间,二愿和合,如磁铁相吸,即时产生感应道交、一体不离的关系,当下达成救与被救,而实现往生弥陀净土的目的。此亦名「佛愿生愿,机法一体」。
五、弥陀名号
佛生呼应皆以弥陀名号为桥梁,弥陀以其名号呼唤众生,众生称念名号回应弥陀,以表信受救度、愿生净土之心。
弥陀名号即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南无指念佛之众生,阿弥陀佛指救度众生之弥陀:南无之众生与救度之弥陀,二者一体不离,此亦名「六字名号,机法一体」。
六、五个要素
弥陀、弥陀净土、弥陀名号、众生信受愿生念佛、往生净土成佛,这五个要素构成净土宗信仰的全部内涵。
简言之,即是弥陀、净土、名号、众生、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