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一)阿弥陀佛,是一尊身心无碍的佛
四十一、阿弥陀佛,是一尊身心无碍的佛
所谓「身心无碍」,就是「心遍、身遍、无碍遍」三种遍,这是善导大师对阿弥陀佛「法界身」的解释。
因为阿弥陀佛是一尊「身心无碍遍」的佛,所以不管任何善恶众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因缘,任何心境,当下念佛,阿弥陀佛立刻知道,立刻与他一体不离,无有障碍。
因为阿弥陀佛有这身心无碍遍的功能,让我们欢喜念佛,晓得只要念佛,就佛凡一体,与佛同在,永不分离。
《观无量寿经》「第八观」说: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诸佛如来」,这是「以总为别」的意思,以总称诸佛来称呼阿弥陀佛,显示十方一切诸佛都是阿弥陀佛一佛,阿弥陀佛一佛代表十方一切诸佛。
「法界身」这三个字,善导大师《观经疏》解释说:
言「法界」者,有三义:
一者心遍故,解法界;
二者身遍故,解法界;
三者无障碍故,解法界。
正由心到故,身亦随到,身随於心故,言「是法界身」也。
言「法界」者,是所化之境,即众生界也。
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诸佛身也。
言「入众生心想中」者,乃由众生起念,愿见诸佛,佛即以无碍智知,即能入彼想心中现。
如果,能够对这一段法语有正确了解的话,就会觉得学净土法门是很殊胜的。善导大师的这一段解释,让我们充满法喜。
善导大师从二个方面来解释「法界」这两个字:
第一个方面,是用三种含义来解释说:「心遍、身遍、无碍遍」这三种含义。
第二个方面,是解释法界就是众生的另一个名称。
这一种解释跟隋唐几位大师的解释完全相反,差别处在於,几位大师对「法界」二字是就「实相」来解释,而善导大师这里的解释,却完全是从「有相」来释义。彼此相互对照,就能清楚了解,善导大师的解释比较吻合《观经》整个理路,不但契理,也契合我们的根机。
首先,善导大师解释法界,有三种含义「心遍、身遍、无碍遍」。
「心遍」,「心」指佛的心,佛的大悲心遍满众生的心中。因为佛无所不在,而且佛自在无碍,他要入我们众生的心有什麽困难呢?再说,佛就是大悲心,他的本意就是要进入我们的心中,以便来转换我们的烦恼心,消我们的业障、增加我们的智慧、增长我们的善念,这样的佛心本来就已经遍满整个法界的。
「身遍」,「身」指佛的身,佛的法身也好、报身也好、应化身也好,能够遍满整个法界而进入众生的心中。当然以法身来讲,法身是空性理体,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也想像不到,众生能看到的只有报身或应化身。总之,佛身遍满整个法界,能够遍入众生的心中。
「无碍遍」,佛的身心都是自在无碍的,因此,佛的身心能够自在无碍的进入众生的心中、充满众生的心中。
所以诸佛如来就是法界身,充满众生的身叫作法界身。
以上是第一种解释,用「心遍、身遍、无碍遍」三种来解释法界。
另外一种解释,就是「言『法界』者,是所化之境,即众生界也」。
意思就是说,「法界」就是佛要救度的对象,也就是众生。所以,所谓法界就是众生,也就是众生的心。
法界身的「身」,是指佛本身,是能化益之身,能够救度的佛身。
详细地说,「法界」就是被化益的对象,善导大师在这里用「化益」二个字,浅显来讲也就是救度,救度你、给你利益,所以法界是被化益的对象,也就是众生界;那「身」是化益的主人,能够救度的主人,也就是佛。因此诸佛如来,是救度法界众生的佛,因此称为「法界身」。
本来,法界是解释为众生的,所以,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也说「法界是众生心法」,是我们众生心的内涵;同时在《璎珞本业经》上卷也有这样的说明。
善导大师就以这两方面来解释「法界」跟「法界身」。一方面以「心遍、身遍、无碍遍」解释「法界」;一方面解释「法界就是众生,身就是佛」。尤其是把法界是众生的这个名称跟佛身连结在一起,所以有「佛就是心遍众生之心、身遍众生之心,身心无碍自在的遍满众生之心」,这三种解释。
这样的解释,细细的体会就很清楚了。简要来说,法界身是阿弥陀佛慈悲救度我们,跟我们在一起的身,叫作法界身。
因为,阿弥陀佛是为了救度众生而存在的,如果我们众生的心信佛、念佛,佛的智慧是没有障碍的,他就立刻知道了。如果我们信佛、想佛、念佛而阿弥陀佛不知道,那还算是阿弥陀佛吗?那就不是了。因此,只要我们信佛、念佛、想佛,阿弥陀佛就即时进入念佛人的心中,所以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一切众生的心想佛,佛就进入了。想佛也含盖信佛、念佛,尤其是念佛是最容易了。不管能不能观想、能不能理解,只要张开嘴巴念佛,或者是静静的、默默的念佛,当下阿弥陀佛就进入我们的心中,与我们同在,就是我们与佛同在。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中,有一首偈也是在解释这一段经文,说:
弥陀身心遍法界,影现众生心想中。
阿弥陀佛的身,阿弥陀佛的心,无障碍的、自由自在的,遍满整个虚空法界,影现众生心想中。阿弥陀佛显现进入我们众生的想念之中,我们众生一想念,阿弥陀佛就进来了。就好像天上的月亮,只要下面有水,水是清的没有污浊,月亮的影子就在水面上了,月映湖心一颗珠,就是这个意思。
《大方等大集经》卷四的地方,有一段法语也很能清晰解释这个道理。这一段法语说:
菩萨住是陀罗尼已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身口意业,各各於是菩萨身中一一印现,
十方世界所有众生所有口业,悉於菩萨口中印现。
因为经文比较长,只是引用其中的这一段来说明,举一反三也可以理解其他的。经文的意思是说,一位大菩萨,他进入陀罗尼(甚深三昧)的境界当中,那个时候,所有法界的任何众生的身口意,他身体的动作、他口中的语言、他意中的想念,每一个每一个,都同样印现在这一位菩萨的身口意当中。
譬如说,十方众生当中,有哪一个国土的哪一个众生,在念这个菩萨的名号,那麽这个菩萨的口中,也同样印现出这个人所念的名号。
同样的意思,我们起心动念,就触动了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心中就照样跟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起心动念如果是念佛的话,就感应了;如果起贪瞋痴五欲的话,那就没有了,因为阿弥陀佛对这个是绝缘体,不会感应的。
《观无量寿经》第八观之经文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第九观的经文也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已充分显明弥陀悲心的平等与彻底。
弥陀佛心充满念佛人之心,弥陀佛光照摄念佛人之身。
弥陀大悲胸中,充满常没众生;弥陀身心功德,遍入念佛之人。
我入佛心,佛入我心。佛心凡心,不一不异,相即不离,机法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