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五)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接下来请大家看,第一个大标下的第五个小标:
(五)弥陀名号:
佛生呼应皆以弥陀名号为桥梁,弥陀以其名号呼唤众生,众生称念名号回应弥陀,以表信受救度、愿生净土之心。
南无之众生与救度之弥陀,二者一体不离,此亦名「六字名号,机法一体」。
阿弥陀佛,以什麽来呼唤我们?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以什麽回应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阿弥陀佛的呼唤,我们众生的回应,都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这六字名号里面既有弥陀的呼唤,也有我们的回应,那到底这六字名号哪一个字或哪几个字是在显示弥陀的呼唤?或显示我们的回应?现在就来稍微解释一下。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等於是对我们众生来讲的,「阿弥陀佛」等於是弥陀救度的功能力用,是就法来讲的,这是从一个角度来解释。当然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这个等一下再来讲解。这二者一体不离,也就是南无跟阿弥陀佛的救度是一体不离的,这个叫做「六字名号,机法一体」。
所以,念佛当然也可以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但是念六字是显示我们跟阿弥陀佛是机法一体的,而不是显示我们念阿弥陀佛,累积功德,然後以这个功德回向给阿弥陀佛,期盼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不舍弃我们,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念六字名号有一种内涵,就是「机法一体」的内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涵盖着佛,也涵盖着众生,这个就必须看善导大师的解释。善导大师对这句名号,有很明确简要的解释,善导大师说:
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南无者,即是归命」,「南无」这两个字是属於印度话,如果翻译成中国话就是「归命」的意思。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或念「归命阿弥陀佛」都一样;甚至「阿弥陀佛」是印度话,翻译成中国话就含有两个意思,就是「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不过,这只是概括性来讲,以无量光、无量寿涵盖阿弥陀佛所有的无量,其实论阿弥陀佛的无量是很广的。
「阿弥陀」就是「无量」的意思,「阿弥陀佛」就是「无量佛」。什麽无量?功德无量;有哪些无量功德?太多了,因为是无量的功德,所以讲不完,因此释迦牟尼佛就用无量光、无量寿来涵盖。
南无即是归命,归命又是什麽意思呢?「归」,回家叫做归,归乡、归故乡、归回;「命」,就是命令或生命。
首先,「归命」可从两个方向、两种内涵来解释,一个是就佛的那一边来解释,一个是就众生这一边来解释。
「弥陀命令」,就佛这边来解释是什麽意思呢?是阿弥陀佛呼唤我们十方众生归回极乐世界的「归之命令」。
一般对「命令」这两个字都有一种畏惧感,因为表示它权威不能冒犯,不能有稍微差错,那为什麽把佛的语言呼唤说成命令?其实这一种命令跟皇帝或上司那种支配、主宰的命令是不一样的,是表示真理的意思。也就是说,佛所说出来的话是真理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不是真理佛不会说,佛所说的话都自然成为真理、不可改变。什麽事都可以违背,但真理不能违背,因为真理是亘古至今,不可能改变的,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
阿弥陀佛呼唤我们要回到极乐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
阿弥陀佛从十劫以来,不!从兆载永劫以前,就一直在呼唤了,他成佛了,他呼唤我们、救度我们的力量存在宇宙当中成为一种自然性,不会被消灭,也不会被改变。所以把佛对我们的呼唤,讲成对我们的命令,说「你要回来!我命令你回来!」
这一种命令是一种温和、委婉,乃至是一种悲切的要求,就好像母亲期盼流浪的孩子回来那样,充满一种呼唤、盼望,乃至悲切的要求。所以这一种归命,是弥陀呼唤我们回到极乐世界的命令。
阿弥陀佛这一种命令充满了悲心,悲就悲伤,所以阿弥陀佛现在在悲伤,而且大悲,大大地在悲伤,深切地在悲伤。为什麽悲伤,因为众生还在六道中没日没夜的轮回受苦。
「众生归顺」,如果从众生这一边来解释,就是「归顺命令」,「归」就是归顺,「命」是阿弥陀佛命令;阿弥陀佛呼唤我们要归回,我们就随顺、归顺阿弥陀佛的命令,也就是答应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您十劫以来,乃至兆载永劫以前一直呼唤我们到现在,我们当然要归顺,不得不归顺。随顺这个敕命就是「南无」,我们念「南无」的时候,就有这一种心情。所以,阿弥陀佛呼唤我们,我们回应阿弥陀佛,都在「南无」这两个字里面。
「归还本命」,当然归命也可以说是归还我们本来的生命,我们本来的生命是什麽?佛性就是我们本来的生命,也是我们原来的家乡。其他各宗各派、各种法门的修行,都是为了断除烦恼、证悟本性、回归本性,但是要修成这些法门都是困难的;但是我们如果归顺弥陀的呼唤,信佛念佛,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够恢复我们本来佛性的生命,所以极乐世界就是成佛的世界,也就是诸佛之家。就如《观无量寿经》所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无量寿经》也说,十方诸佛都是从极乐世界出来的,所以我们唯有往生极乐世界,才能达成「南无」,也就是达成回归我们本来的生命。所以「南无」可以从三方面来解释:
(一)从弥陀来解释就是「归之命」,「归回极乐的命令」;
(二)从众生来解释就是「归顺命」,「归顺弥陀的命令」;
(三)另外一个解释就是「归还命」,「归还本来的生命」。
我们离家太久、太远了,迷失了本家,现在到了极乐世界就是回家,回本性的家、如来的家、成佛的家,这个就是「归命」。
善导大师又解释说:「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发愿回向」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从弥陀发愿回向这一边来解释,以及从众生发愿回向这一边来解释。
从「弥陀发愿回向」这一边来说,阿弥陀佛为我们发四十八大愿,这就是发愿回向,阿弥陀佛发了愿之後,必须要去圆满这一些愿,所以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积植菩萨无量德行,这一些德行一点一滴都回向给我们,都送给我们,这个是阿弥陀佛的发愿,阿弥陀佛的回向。在《无量寿经》就说: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又说:
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这都在显示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回向。
从「众生发愿回向」这一边来解释,也是我们的发愿,也是我们的回向。我们发什麽愿?愿生弥陀净土,愿意接受弥陀救度,答应弥陀的救度,这个是我们的发愿。那什麽是「回向」呢?回转向着我们的目标叫作「回向」。
这有几种解释,譬如我们从学佛以来,都想这一辈子成佛;这一辈子如不能成佛,则希望下一辈子能够再得人身,遇到佛法再修行,然後成佛;或者是下下辈子,或者是生生世世,希望都能够生而为人,遇到佛法修行成佛。现在我们遇到弥陀的救度,就回转这一些观念,向着弥陀净土,这个也叫做回向,这种回向是直接领受弥陀的救度,叫做「直接回向」,直接回心转意的回向。
另一种回向,就是将所做的功德善事等等修行回转向更好的目标,譬如:回小向大,回小乘向着大乘;回自向他,把所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十方众生;回事向理,事相要归入空性不执着;回因向果,在因地累积点点滴滴的功德,如持五戒不希望将来生而为人,是希望将来成佛,行十善也是希望将来成佛,做其他的布施、救济、救难也希望将来成佛,乃至今天对人一个微笑、一句好话,都要回向将来成佛。
就我们来讲,这一些都不回向,我们直接回转向极乐世界,不管有功德、没功德,不管所修的、所做的种种什麽善事,都不管,都直接领受弥陀的功德。这一些世间善事不作为回向往生的条件,而是当作我们本份上应该做的,而且是体会弥陀的悲心,弥陀爱我们,我们也用这个爱心去爱别人;弥陀包容我们,也让我们有一颗包容的心去包容别人。领受弥陀的爱有多少,我们对别人的爱就有多少;领受弥陀的包容有多少,我们对别人的包容就有多少。「宗风.俗谛」说:「学佛大悲心,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自然就有那一种气氛,因为我们内心有弥陀的生命在涌动,也如同《念佛圆通章》所讲的: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为香光庄严。
我们身上本来没有香味,但是擦了香水就有香味;同样地,我们忆佛、念佛,就有佛的功德之香,有佛的智慧之光来庄严我们的身心,自然我们就有那一种气氛,这是自然的,这叫做「香光庄严」。
所以,就净土法门来讲是「直接回向」不是「夹善回向」;如果是自力法门,譬如第十九愿就有「发菩提心,修諸功德」,然後「至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藉由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来跟阿弥陀佛作「条件」的交换──阿弥陀佛我是一个发菩提心的人,我修了这麽多的功德,阿弥陀佛你看到了吧?你应该来接引我。这个就是条件交换。
对我们来讲,我们真实面对自己就知道:哎呀!我的菩提心是假的啊!我所修的诸功德都是有漏的,阿弥陀佛的地方是清净的,我所修的完全不相应。而且我体会佛心,阿弥陀佛本来就发愿要救我,往生的功德资粮也已经成就在六字名号当中,所以我只需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这个就是「直接回向」。这是因体会佛心的大慈大悲而进入他力救度才会有的心理现象,否则的话,没有这一种心理现象。
所以,如果不是学我们这一个法门,一般的净土都是「夹善回向」。「夹」就是夹带着在世间所做某种善行来回向的。他们认为没有善不能往生,这是还没有体会父母心,父母对从小流浪在外的儿子,是期盼他就直接回家的,希望将一切的所有都给这个儿子,但这个儿子在外流浪已经习惯了,觉得这样回去太没有面子了,至少要衣锦荣归,或要带一些礼品回去才可以……好了,一直到老、到临终了,都没有圆满要带回的东西,所以认为自己不够格入家门,那这就是不了解父母心、不了解他跟他父母是骨肉之亲,把自己当外人,外人才需要带个礼物啊!
所以,我们这一个法门最重要的是要体会弥陀的悲心,「南无」就是归命,就是「发愿回向」之意,阿弥陀佛发愿回向给我们,我们也发愿直接向着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就是「行」,「行」就是功德,也就是修行的意思。「行」也可以从弥陀这一边解释,也可以从众生这一边解释。
从弥陀这一边来说,是阿弥陀佛思惟五劫所发愿的功德,兆载永劫所修行的功德,都浓缩在「阿弥陀佛」四个字当中,而将这四个字的万德洪名,回向给归命信顺的众生。
从我们这一边来讲,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成佛的功德结晶都在四字名号里面,我们「南无」就等於是领受阿弥陀佛四字名号的所有功德,「南无」就是归命,「归命」也就是信顺,相信顺受。所以阿弥陀佛的行也是我们的行,阿弥陀佛如同我们的父亲,父亲的财产也就是儿子的财产。
所以当我们念这六字名号的时候,也代表我们归命的心,发愿回向的心,还有拥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统统都在里面。因此,善导大师就作了一个结论说:「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因为念这六字名号,有这样的内涵功能,所以我们念这六字名号,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念这六字名号,信也在里面,愿也在里面,行也在里面,信、愿、行都圆满,毫无缺失。
善导大师对这六字名号的解释,表示我们每一句、每一句都涵盖着信、涵盖着愿、涵盖着行、涵盖着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都已在里面,这个就是所谓「机法一体」。
如果单就众生跟佛来讲的话,「南无」就属於众生,属於机,「阿弥陀佛」就属於佛、属於法,这层意义名为「机法门」。如果「南无」跟「阿弥陀佛」从两边来解释的话,阿弥陀佛也在里面、众生也在里面,这就是「愿行门」。
「机法门」,「南无」就是机,「阿弥陀佛」就是法,所以六字名号就是机跟法。
「愿行门」,南无就是发愿回向,就是愿,阿弥陀佛就是行,愿行都在里面了,所以六字名号具足愿跟行。
也可以说信跟行,「南无」是信,「阿弥陀佛」是行,信、行都在六字名号当中,六字名号具足信、愿、行。六字名号有这几种角度的解释。
(六)五个要素:
弥陀、弥陀净土、弥陀名号、众生信受愿生念佛、往生净土成佛,这五个要素构成净土宗信仰的内涵。
简言之,即是弥陀、净土、名号、众生、往生。
五个要素就是「弥陀、净土、名号、众生、往生」。所谓净土宗信仰的内涵有五个要素,五个根本的东西,根本的东西缺了一个都不能成为净土宗,要这五个齐全。
第一是「弥陀」。有阿弥陀佛的发愿修行,同时有阿弥陀佛这一尊佛的存在
第二是「净土」。有阿弥陀佛的净土,没有净土我们要到哪里去呢?我们以弥陀净土为归处。
第三是「名号」。有阿弥陀佛的救度,有净土的归宿,但是往生的方法是什麽?就是名号。名号就是弥陀跟我们的桥梁,也是往生的资粮。
第四是「众生」。弥陀再怎麽样的慈悲、净土再怎麽样的庄严、名号再怎麽样的功德广大,可是如果我们众生不接受,那前三个要素也等於没有用处,所以要有众生这个要素。
第五是「往生」。众生如果信弥陀,也晓得有净土,有称念他的名号,可是却是期盼来生再度为人荣华富贵,或生天享福,不想往生极乐世界,那也不能构成净土宗的内涵。
这五个要素构成「净土宗」,是最基本的,缺一不可。
(七)宗旨特色:
净土宗的信仰内涵,可说全在净土宗之宗旨与特色之中。
每一个宗派一定有它的宗旨,没有宗旨不能成为宗派。也就是说,目标是什麽?方法是什麽?这就是宗旨。
还有,一个宗派跟其他的宗派有什麽不一样的地方?有什麽样的特色、特殊的地方?
净土宗的宗旨有四句偈语:
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
特色也是四句: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信受弥陀救度,弥陀在里面了;专称弥陀佛名,名号在里面了;愿生弥陀净土,往生跟净土也在里面了;而这些的对象都是我们众生。所以宗旨四句偈,就涵盖着净土宗信仰的五个要素。
至於净土宗跟其他宗派不一样的特色是,我们的方法是称念弥陀名号,不是观想,也不是参禅,也不是修密,也不是其他方法,就是称念弥陀名号。
为什麽要称念弥陀名号?因为称名是阿弥陀佛的根本愿力,只要称念他的名号,就有一股自然的愿力能够引导、吸引、接引众生回到极乐世界,所以叫「本愿称名」。这个本愿不是我们的本愿,也不是地藏王菩萨的《本愿功德经》的本愿,也不是其他诸佛菩萨的本愿,是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的根本愿。
所以,我们是依循、随顺阿弥陀佛的根本愿,根本愿说:十方众生你要乃至十念。意思就是说「你只要专一念佛,专称弥陀佛名」,那我们就随顺阿弥陀佛。所以我们的特色是「本愿称名」。
另外最不可思议的特色就是「凡夫入报」。凡夫的定义就是有贪、瞋、痴、慢、疑、邪见这六种根本烦恼,有这六种根本烦恼的众生就一定还在六道生死轮回当中,但是,这种烦恼还没有断的凡夫,只要依本愿而称念佛名,也能进入弥陀的报土而解脱轮回,超凡入圣。
弥陀的报土是很殊胜的,十方诸佛的报土只有破无明的菩萨才能互相感通,为什麽?因为无明没破怎麽能够感应道交呢?可是我们既没有破无明,也没有断思惑、见惑,是一个充满业障的凡夫,不但能够离开六道轮回,而且能够进入弥陀高妙的报土,我们这一个法门最大的特色就在这个地方。
第三个特色「平生业成」,平生──还没有临终,贪、瞋、痴的肉体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肯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不必等到临终,往生极乐世界的业已经成就,现在就能够确定往生极乐世界,这叫「平生业成」。为什麽能够这样确定呢?因为「摄取不舍」。阿弥陀佛对於念佛人是摄取,摄取就是抓住,抓在手中不可能舍掉,不可能离开。阿弥陀佛摄取不舍是自然的功能,所谓「皆当得生彼,自致不退转」,这个就是「平生业成」的特色。
因为有「平生业成」,所以就有「现生不退」。不退转,要到极乐世界才能不退,也就是说,必须断了烦恼,离开了六道的轮回才能讲不退,如果连烦恼都没有断除,哪谈得起退不退呢?连「位不退」都谈不上。可是我们还没有到极乐世界,还在娑婆世界就可以拥有不退的身分,这就是净土宗特色。
(八)净宗贡献:
1.指出人生永恒之归处,2.明示他力易行之法门,3.达成佛教成佛之目的,
4.解决佛教自力之难题,5.实践自利利人之大乘,6.圆满今生来生之愿望。
接下来谈「净土宗贡献」,净土宗这一个法门对佛教修行人的贡献有哪几点?简略举出这六点:
第一点,指出人生永恒之归处
很多人虽然学佛修行很多年,但不知道未来要去哪里?不晓得人生的去处?不晓得永恒的归处?净土宗就有一个贡献了,它直接指出我们永恒的归处就是极乐世界,是最安稳、最究竟的永恒的归处,那里是成佛的境界,直接了当、明确的举出这样的归处,不然修学其他的法门还不晓得一个归处。净土宗之所谓称为净土宗,就是以弥陀净土为归处,这在宗名就已经显出了,归处就是极乐世界。
第二点,明示他力易行之法门。
很明确的显示我们这一个法门是他力的、容易的易行道,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不是靠自己的戒、定、慧去断除贪、瞋、痴,所以是很容易做得到的;如果没有弥陀的佛力可靠,必须完全靠自力,那我们就要绝望、痛苦了。
第三点,达成佛教成佛之目的
佛教是什麽意思?佛教就是成佛的宗教;如果佛教不是为了教导众生成佛,或学佛修行不想成佛,那就不是佛教。所以佛教简单的定义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传授的教法」叫做佛教,同时也是「显示佛性的教」,同时也是「成佛的教」。所以,佛教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众生都成佛,能够让所有的众生都成佛的,就是我们这一个法门,再怎麽样的根机锐利,依其他的法门要成佛很难!可以说不可能。
自古以来修行者如牛毛,但成就者如麟角,尤其末法时代如果没有净土法门的话,佛没办法度众生,众生没办法解脱轮回乃至成佛。所以唯有修学净土法门才能在今生今世,达成佛教成佛这一件目的。可以说,净土法门是一世圆满的法门,是一生成就的法门。
第四点,解决佛教自力之难题
佛教各宗各派各个法门,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可是靠自己的力量有种种的困难,持戒有持戒的困难,修定有修定的困难,开智慧有开智慧的困难,这麽多盘根错节,千差万别的困难,让古今许多修行人举步维艰,望而却步。但这些难解的困扰,在净土宗则只要信靠弥陀,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就一刀斩断万藤,解决种种难题。
第五点,实践自利利人之大乘
小乘是自了汉,自己解脱,大乘则发愿要带领大家一起解脱,可是,如果自己都不能解脱了,怎麽能带别人解脱呢?自己还没有脱出生死轮回,怎麽能够让人家脱出生死轮回呢?好像自己还在苦海中挣扎,都在盼望别人来救我们了,我们哪能够广救所有正在苦海当中挣扎的人呢?不可能!但是,只有净土法门能够达到大乘自利利人、自救救人的这个目的。也就是说「自信教人信」,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也把这个法门弘扬出去,让别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岂不是达成大乘自利利人的目的吗?
第六点,圆满今生来生之愿望
我们的愿望很多,但如果专一念佛的话,不仅今生的愿望能够达成,即使不能达成也会圆满;来生脱离轮回成佛的愿望也能达成,所以净土法门叫做「二利」的法门。
二利就是「现当二利」,「现」是指现在,「当」是指当来、下辈子。可能有人会觉得,种种愿望祈求阿弥陀佛,感觉好像未必能达成,不过我们虔诚念佛就能够感觉到,即使没有达成但似乎是圆满的结局,所谓虽不满意但还可接受。也就是说,有一些情境,於事相上阿弥陀佛观机逗教似乎并没有满我们的愿,但最後也感觉还可以,这就是达成今生的愿望,而下辈子往生成佛。而其他的法门,有的能达成今生的愿望,可是下辈子没有解脱的希望;有的下辈子能解脱,这一辈子的愿望很难达成,只有我们这个法门「现当二益」。
今天,我们主要是讲「净土宗信仰的内涵」,因为时间的关系,後面还有三个大标题:「阿弥陀佛是救主」「愿生者都是凡夫」「称名往生因缘果」,大家可以带讲义回去熏习。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愿大家,信佛念佛,往生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