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旅程尽,辞别归莲乡
──为赖祥兴教授母亲赖刘见春老居士头七法会开示
赖母净归有佛缘,临终念佛佛现前;
莲花接引归净土,入殓全身软如绵。
普愿有情皆念佛,临终往生极乐邦;
家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
赖教授、各位同修:南无阿弥陀佛!
我手上拿的这个信封和纪念小册,是赖教授为其母亲赖刘见春老居士往生所设计的,不管是信封或小册,都设计得非常典雅,古色古香,具有敦煌的色彩风格与佛教内涵,可以做为将来这一方面的设计范本。
这一份小册内有几首偈子,我来念给大家听,再稍做解释,让大家了解赖老居士的往生因缘,以及一些往生的特殊瑞相。正面有两句:
娑婆旅程尽,辞别归莲乡
「娑婆旅程尽,辞别归莲乡」,这两句话是特别请小鱼写的。赖教授是要以这一份小册来代替讣闻,所以「娑婆旅程尽」是形容老居士八十几年娑婆的业缘苦乐祸福已经走完了,现在向大众辞别,挥挥手说一声再见,在娑婆的生死轮回就到今生今世划下了休止符,要归返莲乡了。因为凡是往生极乐世界都是从阿弥陀佛的正觉花所化生,同时都将成为等觉一般的菩萨,都是乘坐在莲花上,而且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到处开满了清净的莲花,所以极乐世界又叫做莲乡,莲花世界,或叫做涅盘界。
小册子背面有另一首偈:
赖母净归有佛缘,临终念佛佛现前;
莲花接引归净土,入殓全身软如绵。
这一首是我写的。赖母就是赖教授兄妹的母亲,她的法号叫净归,这个法号的意思就是娑婆的旅程已经尽了,现在要归返极乐净土了。赖母是很有佛缘的,她的母亲就是一个拜佛念佛的人,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对拜佛念佛早有信仰的心,所以从小就有佛缘了。只是一生都忙於家业啦!儿女啦……等等,所以并没有亲近哪一家寺院或参加共修,也少听经闻法,因此一生当中对於佛教信仰也比较没有那麽专,还有在拜其他的神明,可是毕竟她早就具有佛缘,时间到了就会成佛,好像有了种子,只要机缘条件够的话,还是会生根抽叶开花结果的。
终於在她八十几岁走完了人生,也偿还了宿世业债,也就是说她八十几岁得了癌症,癌症偿还她生生世世以来的业障,再遇到同修去跟她临终关怀,顿时感到唯有念佛,唯有往生极乐世界才是究竟安乐的皈依处,当下没有旁徨就生起愿生极乐之心,同时继续念佛。所以「赖母净归有佛缘」。
「临终念佛佛现前」,赖母并不是平生就愿生极乐而精进专称弥陀佛名的人,是在临终的时候才恳切愿生极乐,才多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专心依靠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来带她走,果然她看到阿弥陀佛现前。
「莲花接引归净土」,当她往生的时候相貌非常圆满,那一种圆满可说是非常的满足,显现既庄严又慈祥的容颜,让人看不出竟是一个已经断气的人。所以来跟她助念的同修都感觉到她很安详、很平安、很满足,很毫无挂罣的躺在那里,另有几位同修也看到莲花绽放,她从莲花出来,观世音菩萨就在旁边,显示在莲花接引之际,老居士已经圆满归返极乐净土了。
「入殓全身软如绵」,入殓的时候已经超过二十四小时了,要跟她入殓时,多人将她的身体一扶起,发现身体全身上下都非常的软,好像棉花、海绵那样,要好几个人同时扶住她的双手、双脚、头,以及躯干,才能移动。多年来我见过很多往生者,很少看到往生者那麽柔软的。
我们这个净土法门是救度的法门,救度的法门就是讲无限的慈悲,因为是无限的慈悲救度,就不可能有条件,如果有条件的话哪算是救度?所以救度是彻底的、主动的、平等、毫无条件的,阿弥陀佛的救度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是彻底、平等、无条件的话,那赖母恐怕就没有办法可以往生了。如果阿弥陀佛立下了往生的条件,那没有人能往生,像赖母平生并不是很恳切的专念佛号、愿生净土,是到了临终才发心愿生极乐,但居然还有这样的瑞相,可见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被阿弥陀佛救度的,显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随时存在的,不管何人只要他愿生极乐世界任何时候都来得及、都有希望,就像赖母临终前才发愿往生并念佛,一样能够有庄严的往生。我们由赖母的往生可以见证弥陀无条件救度的事实。
这样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显,平生就恳切愿生极乐,专一称念佛号的人必定往生,从因来说果,这叫做「平生业成」,他的往生,是平生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确定了,不是等到临终再看他有没有殊胜的瑞相,不是这样的。
有一句话说:「虽然终日旁徨,傍晚到达目的,足矣!」──虽然整天旁徨,茫茫然不知往哪里去?也不知道要走那一条路?可是当傍晚时分,太阳还没有下山的时候,他居然能够正确到达安身立命的地方,这岂不是毫无遗憾,所以「足矣!」足够了。所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地好,让每一个人都有希望:有的人早上就已经到达,有的人中午到达,有的人傍晚到达,虽然时间各有早晚,但最後都同样到达一个安稳的目的地,都不虚此行。
佛陀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知识难遇」。赖母生而为人,最後闻到佛法,而且遇到弥陀的救度,可说是不虚此行,入宝山没有空手而回。为什麽?因为佛陀说六道轮回必须解脱,如果上升天堂,那不能解脱,因为天人生命长福报大,纯粹享受福报,心思涣散,比较没有修行的心,所以上升天堂只有享受不会想修行解脱;如果是转生阿修罗道的话,因为嫉妒心、瞋心非常强,没办法修行,若是身陷三恶道中呢?那更是不可能了,因为在三恶道中的众生,不是痛苦就是愚痴,也无心求解脱;故知唯有生在人道才会有修行脱离轮回的心,因为人道有苦有乐,同时人有智慧,会思惟人生的目的?将来何去何从?而且有精进力,能够舍秽土欣净土,能够趋吉避祸,想要离苦得乐,所以佛陀说,六道之中,只有人道才是解脱的地方。
可是如果生而为人却不晓得有这麽一件生死大事要解决,那麽他跟一只狗、一只猫几乎是没有两样的──同样的生,同样的死,又同样的轮回。反之,如果生而为人,能遇到佛法,晓得有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晓得要离开轮回而亲证涅盘境界的话,那就没有白来一趟了。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在净土的道路上,往生极乐世界的话,也只是结个佛缘,还必须要等待未来世,因为要在短短的一生中以自己的力量来断除烦恼,来偿还自己生生世世以来的债务,来脱离三界六道轮回,那是太不可能了;可是如果依靠阿弥陀佛,不但能够离开六道轮回,而且能往生成佛。这样讲起来,往生成佛岂不就是所有人的最高目的吗?
怎麽说呢?因为不往生的话,那肯定再轮回;不往生的话,人跟人在一起只是几十年的缘而已,这个缘一旦散尽,就不能再相聚了,而如果人人都往生极乐世界的话,不只是家人,连一切亲戚朋友也能在极乐世界聚会一处,就不会再分离了。所以後面又有一首偈:
普愿有情皆念佛,临终往生极乐邦;
家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
这一首的後三句是出自宋朝罗状元的「十叹无常歌」的一小段,我补上前一句,跟後面三句的意义贯通,很有内涵。第一句是说「普愿有情皆念佛」,所有的众生都叫做有情,通通念佛;「临终往生极乐邦」,希望所有的有情在他临终的时候都往生极乐世界,而不要再滞留六道永劫轮回,这样的话就能够「家亲眷属永团聚」,而且「光寿如同大愿王」。光是指光明,寿是指寿命,光明寿命都如同大愿王,大愿王是指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十方诸佛都有救度众生的愿,而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在这些十方诸佛所发的愿当中,是超越的,而且是自在的,所以是大愿王。
以上这两首偈的内涵,其实是所有众生的愿望,为什麽呢?我们想想看,谁不想临终的时候没有病苦?而且身心都没有慌乱、恐惧?又能亲蒙弥陀持着莲花来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我想谁都是这样盼望的。每个人也希望临终的时候能够相貌庄严,身体不僵硬,入殓全身软如绵,同时都希望恩爱的家人能够永远团聚,这只有都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才能一一达成。
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希望他的寿命是永恒的,不只是活到一百岁、两百岁而已,或者是成仙,或者是升天堂,而是超越时间的永恒;虽然寿命无量,长生不死,可是如果身体衰弱,老是重病缠身的话,那可说生不如死,所以希望他的光明也是无量,光明无量表示智慧无量,表示身体康健,表示神通广大,这样一方面生命是永恒长寿的,而且是不老、不病、不死,健健康康的人生,具足种种神通,要回来看看家人就回来看看家人,要去救度过去世的父母亲友就去救度过去世的父母亲友,能够自由自在的,这岂不是所有人类的盼望?所以这两首偈的意义非常的好。
今天晚上就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讲於2008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