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净土教理,主题是「光明遍照六特色」。「光明遍照」的经文,来自《观经》第九观,也就是: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凡是净土宗的道场,或者莲友家中佛堂於本尊南无阿弥陀佛的两侧,大都会写上这一段经文做为对联。为什麽把这段经文特别标显并列在本尊阿弥陀佛的两侧,成为佛堂的一部分呢?因为这一段经文对我们来讲非常的重要;同时,能够理解这一段经文,会给我们念佛人大安心、大满足。所以这一段经文对净土宗来讲,非常重要也非常可贵。
(讲义文)
《观经》第九观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此「光明遍照」之文,是净宗大纲要领、核心教理、传承眼目、特色。
这段「光明遍照」文是是净土宗的大纲要领。「大纲」就是核心、主脑,「要领」就是重要的纲领。净土宗如果没有「光明遍照」这一段经文,或者把这一段经文舍弃,那净土宗的教理就会所缺失。所以这一段经文也是净土宗的核心教理,是不能缺少的中心,是主要的,不能当做次要的,是非要不可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充分条件。
有了眼睛才能看清楚前途,不会盲修瞎练,而走入歧路。所以,「光明遍照」这段经文,同时也是我们净土宗祖师代代传承的眼目。
再者,这段经文更是我们净土宗的特色之一。所谓「特色」就是有别於佛教其他宗派、别於其他法门,是只有我们这一宗才有的,是特别的本质、特质。
(讲义文)
先明出处,次明愿成就,之後消文,最後显六特色。
这一段经文出自《观无量寿经》的第九观,原文是: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
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经文首先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八万四千好,八万四千光明。论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无量光,不只八万四千或八亿四万。那为什麽这里说「八万四千」呢?如此说,是一种概括性的,也可以说是包含性的。比如佛陀说众生烦恼有「八万四千」,要对治众生的烦恼也要有「八万四千」个法门。
佛陀一生所讲的三藏十二部经,可以说就是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法门能够治癒众生八万四千的烦恼。烦恼能够消除,就能够离开三界轮回;无明能够破尽,就能够成佛。
那这八万四千法门在哪里?就归入阿弥陀佛的光明,所以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的相好光明。
众生的烦恼无量无边,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也是无量无边,因此阿弥陀佛也叫做无量光。也因为是无量光,所以才能够遍照十方世界。
「光明遍照」之文,也是第十八愿的成就文。第十八愿有三十六个字: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光明遍照的经文只有十六个字,怎麽对应呢?
首先,「光明遍照」的光明,是谁的光明呢?是阿弥陀佛的光明;阿弥陀佛如果还没有成佛的话,他有这个光明吗?没有。因为阿弥佛成佛了,所以这里所讲的光明就是第十八愿「设我得佛」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成佛了,所以他就有无量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这「十方世界」是第十八愿的哪一些经文?就是「十方众生」所在的十方世界。阿弥陀佛的光明能够遍照十方世界的话,那尽十方所有的众生没有任何众生不是在阿弥陀佛的遍照光明之中的。
「念佛众生」的「众生」,是指第十八愿的哪个地方呢?就是十方众生的众生;「念佛」是指第十八愿的哪一句经文呢?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就是信愿行,也就是乃至十念的念佛。我们至心信乐、愿生彼国之後,就归结在这一句名号。也就是信受弥陀的救度,愿生弥陀的净土之後,就是专称弥陀的佛名。
「信」在心中,「愿」潜藏在我们的心底,此後浮现在我们的心中,出现在我们的口中的「行」,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以「南无阿弥陀佛」来显示我们的「信、愿、行」。
「南无」就是「信」,也是「愿」;称念阿弥陀佛就是「行」。所以念佛众生的「念佛」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也就是「信、愿、行」。
「摄取不舍」是对应第十八愿的哪一段经文呢?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说,我不成佛便罢,我如果成佛的话,一定要使十方众生都来念我的名号;同时要以无量的光明摄取十方念佛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不让他堕落三恶道,继续六道轮回。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因此不管任何人只要念佛,就进入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当中。因为阿弥陀佛是无量光,因此他的名号也是无量光明的名号。善导大师也说「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所以,这两段经文十六个字,也在显示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成就。
接下来,消文,也就是解释文面上的意思。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两段经文,善导大师分为两部分来解释:第一部分是遍照的光明,第二部分是摄取的光明。
第一句「光明遍照」,叫作「遍照光明」,为什麽说是「遍照光明」呢?因为经文很明显的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表示是遍照十方世界的光明。那这遍照十方世界的光明有什麽作用呢?就是调熟,所以「遍照光明」也叫做「调熟光明」。
什麽叫「调熟」呢?「调」就是调理,「熟」就是成熟。就像阳光照摄果物,使水果由青转红;水果成熟之後就会自动掉下,或者伸手一摘就摘下来了。阳光有成熟果物的功能,同样的,阿弥陀佛遍照的光明也是在成熟、培育我们十方众生,使我们十方众生还没有信佛学佛的,来信佛学佛;已经信佛学佛的,来进入净土法门;已经修学净土教理、进入净土法门的,让他进一步来信受弥陀救度,而专称弥陀佛名──这就是「遍照光明」的功能作用,也叫做「调熟光明」。这是第一句「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的内涵。
第二句「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叫做「摄取光明」。也就是说,众生已经念佛了,阿弥陀佛就以摄取不舍的光明来摄取他;在他还没有念佛之前,还在培养的阶段,那只是接受「遍照光明」的功能作用,还没有摄取不舍。一直到达他念佛了,才进入摄取不舍的功能。
阿弥陀佛的光明都已经遍照十方世界了,为什麽不直接摄取呢?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因果不相吻合。就好像阳光普照天下,但是如果自己关在房子里面,没有到房子外面去享受阳光的温暖,或者打开窗户让阳光进来,这样当然和阳光就有没有关系了。
那阿弥陀佛的光明在哪里呢?在名号。为什麽?阿弥陀佛本身就是无量光,也叫做无量寿,所以阿弥陀佛是──无量寿的佛,无量光的佛,光明无量的佛,寿命无量的佛。无量寿就涵盖无量光,无量光也涵盖无量寿。
对佛来讲,他是无碍的,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在佛的境界来讲,他本身跟他的名号是一体的,这是佛的境界。
如果以凡夫人身来讲,我们本身跟我们的名号是分开的,而且佛的名号有功能,能够消业障、增福慧,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但我们人的名号,甚至地球上、虚空界所有的名称、名号有那个功能吗?没有。所以对佛的境界来讲,叫做「名体一如」,他的名(佛名)跟他的本体是不离开的,因此他本体所有的功能都在名号当中。
本体有什麽功能呢?就是一般说的「不可思议的智慧」,然後由智慧流露出慈悲,由慈悲显发愿力,然後发愿修行,自然成就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这都是阿弥陀佛本体的功能作用。这一些功能作用,名号当中完全具备,全体具足,毫无缺失,不增不减。
再者,佛的境界也是「依正一体」。依报就是极乐世界的环境,正报就是阿弥陀佛本身,依报、正报的功能也都在名号当中。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他的名号当然也是无量光明的名号,因此不管任何众生,只要称念弥陀名号,就蒙受弥陀光明的摄取。没有称念弥陀名号,当然就跟弥陀的光明没有关系;尽管读诵、通达三藏十二部经,可是若没有念「南无阿弥陀佛」,当然跟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没有关系,就不在阿弥陀佛光明摄取的范围之内了。
那「摄取不舍」是什麽意思呢?「摄」是提手旁,再三个耳朵;「取」是一个耳朵,旁边一个又字。那表示什麽呢?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众生太简单了,阿弥陀佛成佛十劫以来都在呼唤我们,也在面前等待我们,一旦我们念佛了,就在他的光明当中,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把我们的耳朵稍微一捏,就往极乐世界去了,这叫「摄取」。也就是说,抓住在手中就是「摄取」。
打一个比喻,有一对父子在家中睡觉,突然外面下大雨,河水暴涨,水淹到了床舖,甚至快淹到屋顶了,电灯没电,一片黑暗。这时候怎麽办呢?爸爸是全世界游泳的冠军,也是海边最优秀的救生员,游泳技术很高明,再怎麽样的大风大浪都不受障碍。
这时,如果爸爸跟儿子说:「我的爱儿,爸爸是游泳高手,你不用怕,你尽管紧紧抓住爸爸的腰带,爸爸游泳到彼岸,你也就能够到彼岸。」可是孩子力气总是有限,游到一半孩子力气不够了,突然一松手,就被大水流走而功败垂成了,这就不是「摄取」。
如果爸爸说:「我的爱儿,爸爸是游泳的高手,再怎麽样大风大浪都障碍不了爸爸;爸爸紧紧把你抱在怀中,你不要怕。」这样不久就到了彼岸,父子两人都安全的上岸,这才是「摄取」。
是爸爸抓住我们、抱住我们,不是我们去抱佛脚或抓紧佛的袖子。如果这样的话,往往会失望,认为:哎呀,我一天念十万声,感觉越念越烦恼……我每天念十万声,不晓得阿弥陀佛知不知道?不晓得阿弥陀佛会不会嫌弃我?临终会不会把我忘记?会不会觉得我不够资格往生极乐世界?如果要抱佛脚,抓佛的袖子,那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是,阿弥陀佛不是这样的一尊佛。
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是我们拜托阿弥陀佛发的吗?不是,他主动为我们发的。他为什麽主动为我们发愿?因为他的爱心胜过天下母亲对孩子的爱。
天下最纯、最无私无我的爱,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而佛的爱是更超越的,不是世间母亲的爱所能形容的。佛把十方众生看成是他的孤儿,佛看到他的孤儿旷劫以来都在六道当中造罪造业,导致永劫陷於六道轮回的苦难之中;尤其是生为三善道的很少,堕落三恶道的很多。如同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人身难得」、「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佛陀出现在世间的目的就是要度众生,所以佛陀一定要讲出一个能方便而且容易救度众生的法,而唯有弥陀救度这一个法才是佛陀出现世间的本怀。为什麽?原因在於,如果没有这一个法,芸芸众生谁能够得度?没有!
所以阿弥陀佛把我们十方众生看成是他唯一的独子,独子在造罪业、受苦受难,无穷无尽,身为母亲的於心何忍?非常的悲苦。因此阿弥陀佛就非常的「大悲」──阿弥陀佛非常的悲伤,大悲无尽。(所以这个「悲」有几种含义)进而自然发愿要救度自己的孤儿,及培养出充足的力量、功能、条件,把自己的孤儿从速由火坑中救出来,让他获得清凉自在。
所以不经过我们祈求拜托,阿弥陀佛是主动为我们发愿,主动为我们修行,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积植菩萨无量的德行,才能够圆满以下三件亘古伟业:
第一,圆满成佛,不然不取正觉。
第二,圆满极乐世界,庄严的极乐世界,光明无量的极乐世界,涅盘的极乐世界。要使十方念佛的众生都进入极乐世界成佛,跟他一样无量光、无量寿。
第三,成就了这一句名号。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把他本身的功德、极乐世界的功德,统统融入在这一句名号当中,所以这一句名号也叫做「万德洪名」。
关於这一句名号,善导大师解释说: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
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我们念「南无」,就自然涵盖了「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涵盖了从娑婆到极乐世界的这一种功能作用。这是任运自然、不假勉强的;不是我们去抓弥陀的袖子、去抱弥陀的脚,不是这样的。
阿弥陀佛是「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以他的光明名号(名号光明)摄取念佛的众生。所以,有念佛自然在光明当中,没有念佛就不在光明当中。不管你是善根利器,乃至是大菩萨,如果没有念佛就跟阿弥陀佛无关。所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也念佛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往生极乐世界就能够快速成佛。
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就说: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佛的境界那麽高,我们观想得来吗?理解得来吗?当然是不可能的。《无量寿经》就说:「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佛的境界,唯有佛与佛能互相理解,等觉以下的菩萨是无法了知佛境界的,更何况了知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
在《大阿弥陀经》更说:
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诸佛都有光明,十方诸佛的光明当中,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极尊的。这就显示阿弥陀佛光明的特殊与重要。
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弥陀佛的光明,也不晓得弥陀光明的颜色或作用,但只要晓得念佛就自然而然的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当中,这样就可以了。
以上是「摄取」的含义。
那「不舍」是什麽意思呢?──是现在就摄取、保护我们,时时处处看着我们、等待着我们,让我们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就是让我们诸事能够圆满。此处所谓圆满不是说事事如意,求什麽都会兑现,不是的。
我们都是业障凡夫,根机也各自不一样,这些阿弥陀佛都晓得,在我们肉体还在这个娑婆世间时,应该怎样才适合我们的生活。所以阿弥陀佛会给我们相应於我们状况的,如果不相应於我们目前情境,对我们不好,阿弥陀佛就不会随便给。
所以所谓不舍,就是平生摄取我们──他看着我们,保护着我们,等待着我们,一直到临终都不舍弃。不管白天夜晚,不管什麽时间,什麽地方,什麽事情,什麽情况,什麽环境,什麽心境,阿弥陀佛都不舍弃,一直到临终。
有人就会疑问:念佛的时候摄取不舍,在没有念佛的时候有没有摄取不舍呢?当我睡觉的时候有没有摄取不舍呢?我在工作动脑筋不能念佛的时候,有没有摄取不舍呢?还有,我是个贪瞋痴妄想杂念的薄地凡夫,烦恼来了、逆境来了,不但妄想杂念,而且是在心中刮大风、下大雨,那时候有没有摄取不舍呢?答案是:当然有!
也就是说,你是一个念佛人,睡醒了,你就会念佛;完成工作後,脑筋动完了,就会念佛;起烦恼打妄想,杂念打过了,就会念佛──这样的众生就是念佛众生,他之念佛也是念念不舍。所以,并不是说二六时中、二十四小时,都分分秒秒在这一句佛号上,不是这样的。是该睡觉时就睡觉,应工作时就工作,逆境来,起烦恼了,这些阿弥陀佛都知道。「烦恼过了,那就想我、就念我」──阿弥陀佛对众生的要求就只是这样而已。
这样的要求几乎没有条件,也不管出家或在家,也不用入深山闭关修般舟三昧。而是在不妨碍原本的生活,敦伦尽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遵行三纲五常之道,安份守己地过世间的生活。因此,可以说在入世当中就能够圆满成就出世功能的,只有念佛这个法门,其他法门是不可能的。
有关「一直到临终摄取不舍」的功能,有人还会有疑问:假如临终的时候因为病苦念不出佛来,乃至老人痴呆,或昏迷了,没有念佛,这时阿弥陀佛是不是也摄取不舍?照样摄取不舍!
阿弥陀佛知道我们是什麽众生,有什麽业力,阿弥陀佛也知道我们临终会成为什麽样子,我们的方方面面,阿弥陀佛都知道。所以,慈悲的阿弥陀佛只说:你平生念佛任凭我就可以了,能这样,我摄取不舍;如果有舍弃的话,我就不是阿弥陀佛。
所以我们就安心念佛信任佛──念佛,而任凭阿弥陀佛的安排,念佛凭佛,就这样。
阿弥陀佛要达到「摄取不舍」的这个「不舍」,容易吗?是不容易的。如何的不易呢?《悲华经》就说,娑婆五浊恶世的众生是一千四佛所舍弃的。所以,对我们来说,十方诸佛对我们是「舍」的,只有阿弥陀佛对我们是「不舍」的。
为什麽十方诸佛会舍弃众生呢?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烦恼太炽盛、业力太深重了,导致这一千四佛(也就是代表十方诸佛)没办法救度我们,所以不得已离开我们。
可是阿弥陀佛的救度是完全没有障碍的,《阿弥陀经》就说: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在《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特别举出十二种光来赞叹阿弥陀佛:
无量寿佛,号
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
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
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
前面「无量、无边、无碍」的三种光,是阿弥陀佛主要的特色。他的光明救度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众生,不受众生的障碍。我们众生有什麽障碍呢?首先就是经典上所讲的「五浊恶世的众生,烦恼强盛,业障深重」。因为旷劫以来我们都在六道轮回,都在六道中造罪造业,所造的罪业无量无边。《华严经》就说,如果我们造的业有形体的话,尽虚空都无法容纳。可是阿弥陀佛的光明不受我们烦恼的障碍,不受我们业障的障碍,不受我们冤家债主的障碍,不受天魔外道的障碍,不受我们临终任何情况的障碍,因此才称为「无所障碍」。因为是无障碍才能够摄取不舍,假设有障碍的话,就无法做到不论时处诸缘都摄取不舍了。
所以「光明遍照」这一段经文也叫做「调熟光明」,「调熟光明」目的是希望十方众生都来念佛,因为念佛才能够蒙受光明的摄取不舍。不然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可是我们不接受、不相信,这样阿弥陀佛就只能乾着急了。
有一句话说:「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慈虽广,难度无缘之人。」下大雨,无论是大树小草都能得到滋润的,可是草木本身若没有根的话怎麽吸收呢?佛门广大,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更是广度十方众生,可是众生若不相信、不接受,跟佛就没有缘。所以我们就只要「相信」、「接受」,此後念佛就好,其他的阿弥陀佛都知道,都会有适当的安排。
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这一句名号是阿弥陀佛所有功德的结晶,不是单纯的一个符号、一个声音而已。阿弥陀佛的眼睛在他的名号,耳朵在他的名号,心在他的名号。我们一念佛,我们一拜佛,我们一想佛,阿弥陀佛就看到、听到、知道。阿弥陀佛的一切见闻觉知,都在我们念佛人的身上。(待续)
(2021年12月25日讲於净土宗高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