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讲演

  1. 「信心一决定,当晚便往生」的启示(下)
  2. 「信心一决定,当晚便往生」的启示(上)
  3. 阿弥陀经是在说什麽?
  4. 2024龙年新春讲话
  5. 皈依开示(2023年11月11日新营)
  6. 庆祝弥陀圣诞暨净嵩法师往生二十周年纪念讲话
  7. 2023中元开示
  8. 剃度开示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2023年8月30日)
  9. 皈依.五戒.剃度开示(2023年7月18日)
  10. 阿弥陀佛依名号来救度众生(三)
  11. 谈净土宗志工的发心与行持(下)
  12. 谈净土宗志工的发心与行持(上)
  13. 2022中元开示
  14. 「光明遍照」六特色(下)
  15. 「光明遍照」六特色(上)
  16. 为净土宗志工干部讲话
  17. 清明节慎终追远与念佛(2022年清明节开示)
  18. 念佛超度之胜益
  19. 「光明遍照」文的特色
  20. 阿弥陀佛依名号来救度众生(二)
  21. 阿弥陀佛依名号来救度众生(一)
  22.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必得超绝去
  23.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五)
  24.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四)
  25.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三)
  26. 2021中元念佛超荐法会开示
  27.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二)
  28. 2020弥陀诞法会开示──念佛人六不四平(一)
  29. 2019年弥陀诞开示
  30. 2020中元法会开示
  31. 志工四喻
  32. 人生是苦
  33. 生命无常三根本
  34. 两种深信、触光柔软、感恩欢喜
  35. 剃度开示(2019年7月7日)
  36. 中元节开示(2019)
  37. 剃度开示(2019年5月12日)
  38. 猪年话猪
  39. 剃度开示(2018年7月31日)
  40. 净土宗──往生净土成佛宗
  41. 受戒与持戒
  42. 趋向净土的关键密码
  43. 剃度开示(2018年3月24日)
  44. 二种成佛法
  45. 横超的净土法门
  46. 往生与预知时至
  47. 剃度及皈依开示(2017年9月19日)
  48. 往生极乐的条件(下.问答)
  49. 剃度开示(2017年8月18日)
  50. 往生极乐的条件(中)
  51. 往生极乐的条件(上)
  52. 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佛成佛
  53. 四十八愿分类归结
  54. 弥陀愿心的根源
  55. 净土宗的结论──宗旨四句偈
  56. 大慈悲五要点
  57. 慈心法门
  58. 念佛不妄语
  59. 真正的佛法是建立在脱离轮回之上
  60. 净土宗的根源
  61. 真正的孝行──托父母於阿弥陀佛
  62. 为何吃素?
  63. 略谈佛教的意义与净土宗之殊胜
  64. 「自省己过,善覆他罪,乐修慈心」
  65. 爱与佛命
  66. 不请之友
  67. 岁末聚餐对僧众的谈话
  68. 学佛的目的
  69. 说爱(二)
  70. 说爱(一)
  71. 念佛名号 学佛爱心
  72. 心平气和 无住生心
  73. 念佛超度 三涂众生
  74. 澳门净土宗学会 赞颂辞
  75. 「以诚感人」的意涵
  76. 第一届净土宗志工研习会勉言
  77. 慧净法师除夕团拜电话致辞
  78. 在心、在缘、在决定
  79. 佛教点灯的意义
  80. 念佛的方法与要领
  81. 念佛成佛的原理
  82. 佛在何处?
  83. 志工服务精神的内涵
  84. 净土行人应具备的根本知见
  85. 慈悲的救度
  86. 念佛生莲
  87. 三涂众生 念佛往生
  88. 信受弥陀救度
  89. 为新戒比丘开示
  90. 归依劝嘱
  91. 念佛的音调与心态
  92. 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
  93. 「澳门弥陀共修会落成法语」略讲
  94. 厌秽欣净 切愿往生
  95. 初机念佛群疑问答
  96. 简介净土宗专纯念佛的道风及心态
  97. 净土法门 理事互含
  98. 初学净土法门应有的认识
  99. 念佛人的「本尊」
  100. 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
  101. 念佛即圆满悲智功德
  102. 〈人有实德,天有奇报〉一文的启发
  103. 明信因果,念佛求生
  104. 如何真正圆满人生的目的
  105. 万行不凭凭念佛(二)
  106. 万行不凭凭念佛(一)
  107. 信佛救度念佛名 命终直入涅盘城
  108. 弥陀名号 不可思议
  109. 守愚念佛 弥陀住顶
  110. 阿弥陀佛的救度
  111. 一切众生 皆有佛性
  112. 念佛方能消宿业
  113. 念佛成佛 即是佛教
  114. 阿弥陀佛 是何等佛
  115. 以佛为念 以净为归
  116. 念佛众生 摄取不舍
  117. 乘本愿船 登涅盘岸
  118. 净土法门 万法归宗
  119. 世间虚假 唯佛独真
  120. 一心念佛 无疑无杂

法义开示

  1.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三)
  2.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二)
  3.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一)
  4.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十)
  5.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九)
  6.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八)
  7.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七)
  8.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六)
  9.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五)
  10.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四)
  11.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三)
  12.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二)
  13.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一)
  14. 《观无量寿经》概说(十)
  15. 弥陀净土的特色-超
  16. 《观无量寿经》概说(九)
  17. 《观无量寿经》概说(八)
  18. 《观无量寿经》概说(七)
  19. 《观无量寿经》概说(六)
  20. 《观无量寿经》概说(五)
  21. 善导净土教理的核心
  22. 净土宗带三法数
  23. 善导大师〈赞佛偈〉之深广内涵
  24. 善导净土教理特色
  25.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五)
  26.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四)
  27.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三)
  28.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二)
  29. 净土宗信仰的内涵(一)
  30. 《观无量寿经》概说(四)
  31. 《观无量寿经》概说(三)
  32. 《观无量寿经》概说(二)
  33. 《观无量寿经》概说(一)
  34.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七)
  35.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六)
  36.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五)
  37.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四)
  38.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三)
  39.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二)
  40.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一)
  41.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十)
  42.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九)
  43.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八)
  44.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七)
  45.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六)
  46.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五)
  47.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四)
  48.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三)
  49.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二)
  50.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一)
  51. 「三誓偈」略解
  52. 念佛的利益
  53. 剃度典礼开示
  54. 「弥陀三约定」
  55. 为新戒弟子开示
  56. 净土宗「四不」
  57. 《无量寿经》大意(九)
  58. 《无量寿经》大意(八)
  59. 《无量寿经》大意(七)
  60. 《无量寿经》大意(六)
  61. 《无量寿经》大意(五)
  62. 《无量寿经》大意(四)
  63. 《无量寿经》大意(三)
  64. 《无量寿经》大意(二)
  65. 《无量寿经》大意(一)
  66. 《无量寿经》概说(续)
  67. 《无量寿经》概说
  68. 净土宗特色略说
  69. 净土宗宗旨略说
  70. 略说净土宗教判
  71. 佛化婚礼开示
  72. 自信教人信 担当向前行
  73. 成佛何时、极乐何处、往生何位?
  74. 出家的价值与意义
  75. 略说弥陀名号之义
  76. 为什麽净土法门是易行道?
  77. 净土宗是弥陀慈悲救度的法门
  78. 娑婆众生 无不是业
  79. 龙树菩萨往生安乐国
  80. 华光出佛
  81. 弥陀光明 最尊第一
  82. 法是道场的灵魂
  83. 不问罪福 念佛皆生
  84. 弥陀诞辰念弥陀 (二)
  85. 弥陀诞辰念弥陀(一)
  86. 「名号的功德」与「念佛的利益」
  87. 「《大经》三要文」的重要性
  88. 极乐安身实是精
  89. 大悲传普化 真成报佛恩
  90. 相劝行念佛 悉名行大悲
  91. 《地藏经》「念佛度亡」之文略讲
  92. 口称成因由法德
  93. 念佛与佛,机法一体
  94. 净土法门的大根大本
  95. 何谓「一心不乱」?
  96. 略谈念佛方式与庄严道场
  97. 极乐无为涅盘界
  98. 如何真正纪念「弥陀圣诞」
  99. 弘愿寺「护法联谊会」开示
  100. 为回龙寺常住僧众开示
  101. 净宗宗旨与敦伦尽分
  102. 净土宗「宗旨」与「特色」略讲
  103. 兼具胜易特色的纯正净土宗(问答)
  104. 兼具胜易特色的纯正净土宗(开示)
  105. 净土宗的几个名词略释
  106. 成佛如林的法门
  107. 善导大师-《观经疏》大愿业力与《大经》三誓偈
  108. 善导大师-略说善导大师「赞佛偈」之深广内涵
  109.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五)
  110.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四)
  111.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三)
  112.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二)
  113. 善导大师-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一)
  114.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四)
  115.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三)
  116.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二)
  117.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缘佛愿力速成佛(一)
  118.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四)
  119.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三)
  120.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二)
  121.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不虚作住持功德(一)
  122. 《易行品》概说
  123. 龙树菩萨《易行品》- 称名、易行疾至、不退转(二)
  124. 龙树菩萨《易行品》- 称名、易行疾至、不退转(一)
  125. 龙树菩萨《易行品》-易行品本愿释略解(三)
  126. 龙树菩萨《易行品》-易行品本愿释略解(二)
  127. 龙树菩萨《易行品》-易行品本愿释略解(一)

宗风

  1. 宗风学习(七)
  2. 宗风学习(六)
  3. 宗风学习一~五

临终开示

  1. 临终的殷切劝导叮嘱
  2. 娑婆旅程尽,辞别归莲乡
  3. 信顺弥陀救度

访问篇

  1. 辅仁大学宗教系所师生参访慧净法师记
  2. 传承的路_与越南团法师谈话

问答

  1. 为善导寺干部莲友开示(问答)
  2. 他力与因果,有矛盾吗
  3. 他力的念佛就是随缘的念佛?
  4. 如何从自觉愚恶契入弥陀的救度
  5. 於福州答莲友问
  6. 於弘愿寺答僧众问

第十八愿善导释

  1. 第十八愿善导释(二十)
  2.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九)
  3.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八)
  4.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七)
  5.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六)
  6.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五)
  7.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四)
  8.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三)
  9.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二)
  10.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一)
  11.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
  12. 第十八愿善导释(九)
  13. 第十八愿善导释(八)
  14. 第十八愿善导释(七)
  15. 第十八愿善导释(六)
  16. 第十八愿善导释(五)
  17. 第十八愿善导释(四)
  18. 第十八愿善导释(三)
  19. 第十八愿善导释(二)
  20. 第十八愿善导释(一)

净土法门的核心

  1. 净土法门的核心(二十)
  2.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九)
  3.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八)
  4.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七)
  5.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六)
  6.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五)
  7.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四)
  8.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三)
  9.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二)
  10.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一)
  11. 净土法门的核心(十)
  12. 净土法门的核心(九)
  13. 净土法门的核心(八)
  14. 净土法门的核心(七)
  15. 净土法门的核心(六)
  16. 净土法门的核心(五)
  17. 净土法门的核心(四)
  18. 净土法门的核心(三)
  19. 净土法门的核心(二)
  20. 净土法门的核心(一)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

  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四、忆与念
  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三、念者今心也,黏着不能忘
  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二、闭关念佛的苦恼者
  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前言 ── 一、念佛先要认识佛
  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八)阿弥陀佛,是一尊现往东方的佛
  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七)阿弥陀佛,是一尊令众成佛的佛
  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六)阿弥陀佛,是一尊使凡入报的佛
  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报身报土的佛
  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四)阿弥陀佛,是一尊诸佛证诚的佛
  1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临终来迎的佛
  1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亲近增上的佛
  1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一)阿弥陀佛,是一尊身心无碍的佛
  1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十)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息三涂的佛
  1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九)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明无碍的佛
  1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八)阿弥陀佛,是一尊唯摄念佛的佛
  1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七)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明遍照的佛
  1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六)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明名号的佛
  1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名体一如的佛
  1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四)阿弥陀佛,是一尊依正不二的佛
  2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机法一体的佛
  2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不生不取的佛
  2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一)阿弥陀佛,是一尊为作大安的佛
  2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十)阿弥陀佛,是一尊召唤众生的佛
  2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九)阿弥陀佛,是一尊不摈众生的佛
  2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八)阿弥陀佛,是一尊代众受苦的佛
  2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七)阿弥陀佛,是一尊以身为质的佛
  2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六)阿弥陀佛,是一尊急救溺水的佛
  2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五)阿弥陀佛,是一尊平等救度的佛
  2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四)阿弥陀佛,是一尊主动救度的佛
  3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三)阿弥陀佛,是一尊救度地狱的佛
  3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二)阿弥陀佛,是一尊救世法王的佛
  3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一)阿弥陀佛,是一尊救度众生的佛
  3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十)阿弥陀佛,是一尊为大施主的佛
  3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九)阿弥陀佛,是一尊惠利群生的佛
  3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八)
  3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七)
  3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六)
  3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五)
  3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四)
  4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三)
  4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二)
  4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一)
  4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十)
  44.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九)
  45.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八)
  46.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七)
  47.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六)
  48.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五)
  49.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四)
  50.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三)
  51.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二)
  52.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以四十八题略解「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一)
  53. 阿弥陀佛四十八题 目录
净土宗
慧净法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慧净法师 > 法谈开示
top

法谈开示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三)

──2016年7月2日慧净法师讲於圆光佛学院假日佛学班

 

  刚刚我们看到的那一则「念一声佛,吐一道光」是法藏法师所讲的。法藏法师是一位很重戒律的人,所以讲话引述不会打妄语,可信度是很高的。这则故事谈到「虔诚念佛,光包地球」,若不是虔诚念佛,光明只是在我们的嘴巴、脸上,噗一下、噗一下而已。这位美国人他毕竟还是凡夫,但由於学神通能够看到念佛的光明,如果是佛、菩萨所看的就更广,不只是地球而已。

  所谓「虔诚念佛」就是心都在这一句佛号上,不虔诚念佛大概是跟随别人一起来,或不是专修净土,或对弥陀不了解,只是有口无心的念。各位莲友,我们念佛的时候光明到底多大?有没有包地球?可见光明要包地球倒不困难,只要虔诚念佛、专一念佛。

  清朝末年古崑法师写了一首偈:

以名召德本融通,彼佛分明在口中;果得持名无异念,声声露出紫金容。

  「以名召德」,「名」,阿弥陀佛因地所发的四十八大愿,以及兆载永劫所累积的六度万行,这些成佛的果德在哪里?就在这一句名号里面,只要念这一句名号,就能召感阿弥陀佛的所有功德功能,就能召集、融会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功能在我们的身上,所以叫做「以名召德」。

  佛菩萨的名号是「名体一如」的,离开名号找不到他,离开他也没有这句名号。阿弥陀佛的名号称为「万德洪名」,这个「万」不是数目字百、千、万、亿的万,这个「万」是「具足、圆满、超越」的意思。也就是说,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是具足三藏十二部经所讲的所有功德,圆满无缺;是具足佛、法、僧,十方三世诸佛、一切诸菩萨、八万诸圣教一切陀罗尼的功德。

  每一尊佛要成佛都要发愿,最根本就是发「四弘誓愿」,这是「通愿」;再来就是自己另外所发的愿,称为「别愿」。发了「愿」之後,还要去圆满这些愿。圆满这些愿的时间有长、有短,就看他发愿的广狭及深浅而不同。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是经过五劫的思维,为了完成这四十八个大愿要经过「兆载永劫」那麽长的时间去积植菩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德行。也就是说十方诸佛所修的行、所积的功德,阿弥陀佛都具足,甚至超越,因此才能使得这一句名号超胜十方诸佛的名号,而独被尊称为「万德洪名」。使念佛的人只要念他的名号就能召集阿弥陀佛所有的德,就能消除我们生生世世的生死罪业,就能使我们有资粮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在极乐世界快速成佛,这叫做「万德洪名」,这叫做「以名召德」。

  「本融通」,阿弥陀佛的本体跟名号是融通的。华严宗把法界分为四种──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到了佛的境界都是无碍、自在、融通的,都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对佛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时空对他来讲是一,所有的功能都在他的内心当中,也是一。他的「一」不是我们平常说的「一」,佛的「一」是无量、不可思议的境界。

  我们凡夫是「事法界」的境界。所谓「事法界」就是事相,有生死轮回,有贪、瞋、痴,会起心动念,会造罪造业。因此对於「理」的境界──佛性,我们就碰触不到,我们的「名」跟我们的「体」是分开的,而且我们是名不符实的。

  譬如:有女孩子名叫周美慧,美丽又有智慧。可是名字这样,人却不一定是又漂亮又有智慧;而且只要隔着一道墙,外面人家再怎样大声喊我们的名字,我们也听不到。可是阿弥陀佛是随称随到,而且进入我们的心中,光明融摄我们,所有无明黑暗的情境,都能顿时大放佛光。

  「以名召德本融通,彼佛分明在口中」,阿弥陀佛在哪里?如果是在极乐世界,那太远了;是在教室後面,那也隔开了。阿弥陀佛在哪里呢?是的,阿弥陀佛不在外面,在我们的内心、在我们的嘴巴上。

  在我们的内心不是因为我们有佛性,所以我们就有自心的弥陀。一般人常不经思索就说什麽唯心净土,其实都是错误的,都只是嘴巴讲讲而已,还是满身的贪、瞋、痴、烦恼。

  那为什麽这里说「彼佛分明在口中」?只要我们嘴巴念佛,阿弥陀佛就会在我们的口中出入?这就是佛的境界,融通无碍的境界。所以要让阿弥陀佛跟我们在一起,与佛同在,很简单,动动嘴巴念佛,就「彼佛分明在口中」。

  「果得持名无异念」,只要我们专念这一句名号,不夹杂其他名号、咒语、经文,「声声露出紫金容。」,每一声、每一声都露出了阿弥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所以,阿弥陀佛没有在其他地方,都在我们的嘴巴、在我们的心中。尽管我们早上起来还没有漱洗就开始念佛,阿弥陀佛一样在我们嘴巴出入,在我们的身上放光,跟我们同出同入,庇佑我们的家门,也庇佑我们的子孙,也超度我们的祖先。只要念佛,这一些功能都是不求自得的,为什麽?这就是自然──法尔自然。

  只要念佛,自自然然就能够超度祖先,庇佑儿孙,自自然然使我们的业障逐渐消除,福慧逐渐增长,使我们事事如意,万事吉祥,这些都是不求自得,不必特别回向就能够得到的。为什麽?因为阿弥陀佛三明六通具足,他晓得念他的人有什麽样的业障,是什麽样的根机?将来会怎麽样?担心甚麽?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都会护持着我们,希望十方众生常常念他,永远不变的念他。

  念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求我们的,不是我们求阿弥陀佛的;是阿弥陀佛将功德回向给我们,白白的送给我们的,不是我们累积念佛的功德或功夫,然後回向给阿弥陀佛,都不是的。阿弥陀佛不需要我们回向,我们则需阿弥陀佛的回向。而念佛当中,我们即使没有回向给亲人,自然也会庇佑其他的亲人。

  刚才我们虽然是在说故事,但是「理寓於事」,「以事显理」,「理」就在「事」中,讲事的当中也是在显明它的理。

  理是空的境界,看不到、摸不着,没有事怎麽能显示宇宙当中有这个理的存在呢?所以一定要「以事显理」。尤其是净土法门,讲事多,讲理少。因为净土法门和圣道门不一样,譬如禅宗,它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只论见性,也不论禅定解脱,就一个明心见性;天台、华严也是讲教理多;净土、密宗则是讲事相多,当然背後的教理也是很深奥的,但是很深奥的教理我们讲不出来,因为那是佛的境界,我们即使听了也理解不来,往往是「以事」来说明我们才能理解,也就是「指方立相」。

  「指方」,指出西方有极乐世界;「立相」,有一尊阿弥陀佛,相各各不一样,但都离不开阿弥陀佛。如果没有方位,没有一个形象,我们凡夫是没办法依靠的。因为我们心是「空」不来的,口口谈空,步步行有,看基本佛教的书,或是在佛学院上了几堂课,聪明锐利的人领悟快,就能讲,但是他到了那个境界了吗?一点都没有。因为那是第六意识的境界,旷劫以来阿赖耶识里面的习气、种子、烦恼、一点都没有改变。

  我们所懂得的,跟我们的行持是两回事。只不过要提升人格、要修行,如果不了解的话无法修,所以有一句话说:「行由解起」。要踏步出门,首先要了解地图、方位,这样出门的时候──「行起解绝」,就不用再一面开车一面看地图了。

  我们这个法门,「理」很深奥,但是「行」很简单、很方便。只要专称弥陀佛名,而且一旦专称弥陀佛名,人人平等,都是在同一个阶位上,没有高低。

  譬如出家人,甚至是三藏法师,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修行很高,信众见到都是匍匐在地顶礼膜拜;或者是一位在家众,是一个愚痴之辈,是一个造罪之人;或者一般士、农、工、商,外表有高低,阶级不一样……这些不同根机的人,如果统统归入念佛,就都一样。所谓「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法界皆兄弟」,「皆兄弟」就是平等。

  三藏法师是智慧如海、修行功深的法师,但他不是依靠他的智慧如海或行持功深,而是依靠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而一个人再怎样的愚痴卑贱,他也是依靠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三辈等於一辈,九品等於一品;如果开展来讲的话,三三九,九九八十一,展开来就是无量。意思就是说,如果是随个人本身的才智、修行,就有不同的进阶高低;可是如果我靠佛、你也靠佛,他也靠佛,大家通通都靠佛的话,那就大家都平等。

  阿弥陀佛这张「金融卡」是法界的金融卡,可以让我们当下雍容华贵,怎麽雍容华贵?──生死轮回业障断了,往生极乐世界达成了,将来的成佛已经授记了,这就是法界的金融卡。

  我们念佛不能往生,阿弥陀佛的脖子要断掉;念佛不能往生,十方诸佛的舌头要烂掉;念佛不能往生,佛法的基础都要倒掉,所以「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不管什麽样根机的众生──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在家、出家,心清净、心不清净都一样,只要他念佛,就必得往生。因为往生不是靠他的根机,完全都是靠这一句佛号,是靠弥陀这一条大愿船。大愿船只要坐上去了,就能从娑婆的此岸到达涅盘极乐的彼岸。坐在船上,不是靠什麽身分向前行,都是靠这一条船,我们只要「安分守己」的坐在船上,这一条船不行而行,就往极乐世界直进。

  什麽叫做「安分守己」?就是「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这个就是安分守己。

  《观无量寿经》一段经文就说: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本来《观无量寿经》是在说阿弥陀佛的,怎麽这边会提到「诸佛如来」?因为这是用比较的方法,以诸佛如来来凸显阿弥陀佛。诸佛如来都已经是法界身了,何况是阿弥陀佛呢?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什麽是「法界身」?这里的「法界身」指「众生界」,法界当中离开了众生就没有法界,所以诸佛如来之身就是度脱众生的身叫作「法界身」。因此接下来就说「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只要众生心想佛,佛就进来了,就这麽容易。

  「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不管你是什麽众生,什麽根机、身分、地位,这些都不管,也不管有没有学问,有没有道德,有没有修行,就像那位美国有神通的人看到那样,只要你虔诚念佛就光包地球,佛光普照整个法界。因此善导大师解释这段经文时就说:

弥陀身心遍法界,影现众生心想中。

  阿弥陀佛的身体、佛心都遍满整个法界,遍满整个法界作什麽?难道遍满整个法界就如如不动没有什麽功能作用了吗?不是,是要入念佛众生的心想之中,身心如影随形,进入我们众生的心想之中,我们心中想阿弥陀佛,我们心中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进来了,所以等於佛入我心,佛在我心。

  《观无量寿经》又有一段经文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就是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八万四千光明遍满整个宇宙,一一光明都在摄取念佛的众生,那表示不念佛便罢,一旦念佛就立刻进入阿弥陀佛的无量光之中,这个也就是念佛人「佛入我心,我入佛心」。为什麽?我们进入阿弥陀佛的光中,受阿弥陀佛的佛光摄取不舍,摄取就是保护,平生保护着我们,临终接引着我们,永远不离开,如影随形。阿弥陀佛的光就是他的心、他的身体,所以阿弥陀佛的光就是他的心光。

  《观无量寿经》有一段经文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什麽叫作佛心?佛心就是大慈悲心,大慈悲心就是大慈大悲的意思。慈悲是佛教的语言,用现代白话来讲就是「爱心」,佛心者,大爱心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无缘」就是没有条件的意思,以没有条件的爱心救度众生,这个才是佛,才是佛的心。以我们人来讲,我们人顶多就是「众生缘慈」,是有限、有条件的。

  善导大师说:「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也就是说,不管什麽样的人,只要他专念阿弥陀佛,那麽阿弥陀佛的心光就会常照这个人。阿弥陀佛的心是「慈悲之心」,慈悲之心所显露出来的光是智慧之光,我们念佛人时时刻刻都在阿弥陀佛的心光当中,因此说念佛人「佛入我心,我入佛心」,我、佛一体不离。

  所以,一个念佛人要跟阿弥陀佛离开,有一丝一毫之隔,那是不可能的。你怎麽离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永远摄取不舍,不会忘记你,不会嫌弃你、不会舍弃你。即使你睡觉,还是摄取不舍,你在烦恼,还是摄取不舍,任何时、任何处、任何缘都是摄取不舍。不管你现生或临终都是摄取不舍,不管你临终病痛,念不出佛来,还是摄取不舍;不管你临终昏迷成了植物人,还是摄取不舍,等到灵识浮出身体的时候才讶然:「哎呀!南无阿弥陀佛啊!大慈大悲啊!你在我旁边等我已经十劫了啊!」这才是南无阿弥陀佛,这才是纯正的净土法门(鼓掌)。

  所以,阿弥陀佛的本体跟他的名号是一体的,阿弥陀佛的名号跟阿弥陀佛的佛光也是一体的,所以善导大师说这句佛名就是光明名号。

  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也有一段法语的解释:「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就是说这句名号是光明名号,这句名号有声音有符号,这个声音是光明的声音,这个符号也是光明的符号,它是绽放着弥陀慈悲智慧的佛光,灿烂着极乐世界的无量清净的光,所以这句名号叫作「光明名号」。

  「但使信心求念」,只要我们对这句名号了解、有信心,你要什麽都可以用念南无阿弥陀佛来求,不需要假借其他的方便。也就是说念佛人要求健康、求长寿、求治病、求免难、求开智慧,都只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不需要求长寿就念药师佛,免难就念观音菩萨,消业障就念地藏王灭定业真言,开智慧就念文殊菩萨咒,等到老了要死了才来念南无阿弥陀佛,不需要把单纯一句佛号就可以统摄一切的事,掺得这麽复杂。

  「但使信心求念」,结婚了希望赶快生儿子,公公婆婆急着含饴弄孙,肚子再怎麽样不争气,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会送给你一个有智慧有福德有相貌的孩子,不一定要念《普门品》、念观音菩萨,念佛求子满愿的事例很多。要超度祖先,或堕胎、流胎小产了,不知道这个无缘的孩子到了哪里去,整天以泪洗面,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会自自然然把你这个婴儿接到极乐世界去,不管你知道不知道、你祈求不祈求,念佛自自然然就能够达到这一种功能。这是法尔自然,因果之自然,有念佛之因当然就会得到这些万德之果。所以只要我们懂得这句名号的内涵,我们就能从内心自动的念佛,就能不勉强的欢喜念佛,就能一辈子不会夹杂、不会间断、不会退转地念佛。所以我们要了解,念佛本身是容易的、轻松的,功能功德却又是超越的。

  接下来我们依然来看《念佛放光》这本小册子第4页第3段。

 

  远信念佛  顶现圆光

  「当我二十九岁(一九三七)的时候,和我的妻远信住在赤城山,这时远信是二十五岁。在某一日的早晨,她下山去,行走在田野间的当儿,沿路专心在念佛。这时太阳刚上山,晨曦遍地。她偶然看了看自己的影子,发现头顶有一圈圆形的光,与肩同宽,直径约有二尺,那光辉美妙、灿烂,无法形容,和佛像背上的圆光相似。她心里觉得奇怪,还是继续一面走一面念佛,并不时看看自己的影子── 圆光依旧焕发着。她知道这是因为念佛的缘故,於是就试着停止念佛,去想世俗间的杂事,再看影子时,圆光已经消失了。因此就可知道,念佛最能发挥我们本有的光明,消除业障的黑暗。(陈海量《可许则许》)」

  陈海量是民国初年佛教界有名的居士,他写了好几本与佛教有关的书,除了《可许则许》之外,也有一本《知己知彼》。他提倡在家居士要建立佛化家庭,所谓佛化家庭就是一家人吃素、学佛,同时作早课、晚课。当然陈海量他们一家也是偏向修净土的,这里谈到他的太太那年是二十五岁,我推测那年应该是1939年,但不确定,没有详细去考察。

  他太太念佛现圆光,第一点是早晨,第二点靠近山,第三点太阳刚上升,第四点她心中念佛,所以才有佛光显现。

  各位莲友,我们念佛有没有看到我们的顶上毫光?(没有),但我们顶上有没有光?(有),百分之一百有。我的心都看到大家头上光明灿烂,我没有神通,但这是百分之一百必然的。我们看画相中佛菩萨头的四周,都有画一个圆圈,那就是他们的头会发出光明,只是所画的比较简略、粗造,实际上那是什麽光呢?彩虹大家看过吧,佛光就像彩虹有七种色彩,鲜明艳丽,而且那种光看起来是有生命力的。

  陈海量的太太那时候年轻,25岁,不是老修行,是在家女众。一般认为男人是七宝之身,女人是五漏之体,业障比较重,不能成佛,如果要成佛,必须转女成男,种种负面的语言都在贬低女众,是不是?(是)可是人家女众头会放毫光,你会放毫光吗?(笑)会放毫光不是她本身,而是因为她念佛。而且女人一旦往生极乐世界,进入一生补处,就跟《法华经》中龙女八岁成佛一样。其实众生都有佛性,不管男女都能成佛,只是如果没有念佛,成佛可说遥遥无期,如果念佛,成佛是当生就能成就圆满的。

  我们再来看第六页〈晨起念佛  顶现圆光〉,就能互相汇通。

 

  晨起念佛  顶现圆光

  「民国七十三年(一九八四)秋天(月日已忘),我与几位同修在中北部的一座山顶上的寺院挂单一夜,早晨起来即在床上跏趺念佛(我的早课极其单纯:早晨一醒顺便在床上打坐念佛,不诵经不持咒,坐多少时间便念多少佛。)六点多下坐盥洗毕即到斋堂用早餐,餐毕正好七点,便与几位同参道友来到大雄宝殿前欣赏山景。

  此时晨曦破晓,山岚氤氲[形容烟或气很盛],人影映落於山谷。其身影中,我的顶上有一圆形的光环,周围与肩相齐,大小约直径二尺左右。其光环具有多种色彩:颜色鲜艳,正如彩虹之绚烂;美妙亮丽,远胜画佛的圆光。

  後面的同参一见而言:「喔!你来这里放光啊!」我遂即走入大殿,其光便隐。

  这与「远信念佛顶现圆光」颇有相同:同在山间,同在早晨,同样念佛,同样圆光。(慧净 笔)

  按:一句弥陀 不论缁素 不论善恶 不论信疑

    只要称念 不知不求 便有如此 光景现前

    不论何人 常念佛者 顶现圆光 身现佛相

    凡夫肉眼 虽不能见 法尔自然 有此道理」  

 

  这一件事蹟是我本人的事蹟,写在这里不是为了名闻利养或显现自己什麽,一点都不是,是在说明这个法人人平等,《金刚经》所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管出家、在家,男众、女众,是老参、初修,只要念佛就会顶现圆光,就会弥陀住顶、菩萨相随,就会这样。跟远信来互相印证,远信是这样,我也是这样。我们平常念佛没有看到,那是因为没有那个环境,如果有那种因缘,就会显现出来。

  这一件事蹟是在民国73年的秋天,那时我还在佛光山。有一天从屏东出发环岛一周要参访奇人异事,两部车,七个出家众(包括我,六个比丘,一个比丘尼)、两个在家众,出家众之中有专学禅宗的、也有学念佛的,也有学戒律、修苦行的。一路下来,主要都在寺院挂单,不方便就到认识的居士家住宿,大家都在一起谈论修学的过程、心得、遇到的瓶颈。

  有一天到了中北部一个山上,那是什麽地方,我就不用讲,因为怕大家好奇,其实没有什麽可好奇的。到的那天晚上还下着雨,但雨不大,那座寺庙是在那座山的最上面,我们当天晚上就到那里挂单,隔天早上大家都到大雄宝殿做早课。因为我向来早上都是静坐念佛的,一句佛号念到底,所以我没有跟大家上早殿,我想到我是来挂单一夜,所以没去也没关系。四点半打板就起来静坐,六点多就到斋堂用餐,用餐完刚好早上七点,一行人与住持就走到大雄宝殿看整个山景。那时山上似雾非雾,气候很凉爽,所以我就写「山岚氤氲」来形容,太阳刚刚从东边上升,虽然七点了,但在山上感觉太阳才刚上来而已,所以所有的人身影都映落在整个山谷当中,当中只有我的身影头部有一道彩虹的圆光,清清楚楚,很明亮很艳丽,我试着走动,那道光也跟着我走动了。

  那时我并没有专心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过那时的心是平静的、寂静的。因为刚用餐完,大家一会儿都走出来了,後面的人就说:「哎呀,某某人呀,你是来这里放光的呀!」我一看只有我头上有光,其他的人没有,不好意思,所以我就离开,走进大雄宝殿里面,当然光也就没有了。

  这个在说明一点:当场的都是修行人,有的修行比我早,闭关、苦行很精进,那怎麽只有我有这现象,他们都没有?就在於我是专念这句佛号,而他们早课一定是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什麽的,差别就在这一点,所以我就联想到远信的事蹟。

  陈海量这本《可许则许》当初就有人印出来流通,那时很多佛书我都看过,对这件事蹟印象很深刻,因为都有同样的几个现象:同样在早晨、同样在山上、同样太阳刚刚上来,同样都是念佛。如果不是在那样的时空、背景之下,虽然专心念佛、专一念佛、虔诚念佛也看不出自己头上的光,因为没有那个时空环境,光学作用显现不出来,但不表示我们就没有那个光。

  我们只要念佛,身上就会有佛光,这个光明肯定消业障、肯定增福报、肯定开智慧,这是必然的,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你没有念佛,肯定没有那个光,你念杂七杂八的试看看,甚至当下如果是瞋念要杀人要害人,你想那个光会是什麽光?这样的光会带来什样的命运?一定是业障增加、福报减损、命运乖舛。

  所以我们要改变命运、改变相貌、改变性格,甚至快速成佛,很简单、很容易,就是「念佛」。

  这一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下午见。南无阿弥陀佛!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