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淨土宗概論》

  1. 第十章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報
  3. 第八章 本願稱名
  4. 第七章 作業行儀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淨土宗相承論釋
  8. 第三章 淨土宗正依經典
  9. 第二章 淨土宗教相判釋
  10. 第一章 淨土宗義概說
  11. 前言.目錄

貳、《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1. 《阿彌陀經》要義(十六)
  2. 《阿彌陀經》要義(十五)
  3. 《阿彌陀經》要義(十四)
  4. 《阿彌陀經》要義(十三)
  5. 《阿彌陀經》要義(十二)
  6. 《阿彌陀經》要義(十一)
  7. 《阿彌陀經》要義(十)
  8. 《阿彌陀經》要義(九)
  9. 《阿彌陀經》要義(八)
  10. 《阿彌陀經》要義(七)
  11. 《阿彌陀經》要義(六)
  12. 《阿彌陀經》要義(五)
  13. 《阿彌陀經》要義(四)
  14. 《阿彌陀經》要義(三)
  15. 《阿彌陀經》要義(二)
  16. 《阿彌陀經》要義(一)

參、《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三)
  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二)
  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一)
  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
  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九)
  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八)
  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七)
  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六)
  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五)
  1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四)
  1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三)
  1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二)
  1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一)
  1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
  1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九)
  1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八)
  1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七)
  1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六)
  1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五)
  2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四)
  2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三)
  2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二)
  2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一)
  2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
  2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九)
  2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八)
  2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七)
  2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六)
  2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五)
  3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四)
  3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三)
  3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二)
  3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一)
  3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
  3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九)
  3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八)
  3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七)
  3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六)
  3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五)
  4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
  41. 《阿彌陀經講義》講義(三)
  4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
  4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一)

肆、《往生論》講義

  1. 《往生論》研究
  2. 《往生論》要義
  3. 天親菩薩之教判思想
  4.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伍、《往生論註》講義  

  1. 再讀《往生論註》有感
  2. 《往生論註》玄義略解
  3. 現生不退論
  4. 平生業成論
  5. 佛身佛土論
  6. 凡夫論
  7. 稱名論
  8. 易行論
  9. 願力論
  10. 真實功德之垂救
  11. 一線四點
  12. 淨土宗第一奇書
  13. 曇鸞大師之教判思想

陸、其他

  1. 阿彌陀佛的救度(中英對照)
  2. 《觀經疏》四重判
  3. 《阿彌陀經》「三段要文」之經證、祖釋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講義
top

講義

《阿彌陀經》要義(一)

【譯解】

       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及其淨土之經。

 

【要義】

       無問自說    佛經一般都是佛應弟子的請求發問而說的,但本經是釋尊在無人發問的情況下,自開金口宣說的經典;而且整個說法過程中,都沒有一句弟子的發問或插言,純粹都是佛說,所以稱為「無問自說」的經典。

 

       為什麼沒有弟子發問?因為本經是釋尊以及十方諸佛宣說讚歎阿彌陀佛的經典,完全是「佛說佛的事」,完全是佛的境界,弟子們即使是文殊菩薩的智慧,也一無所知,當然也就沒有人能問得出來。

 

       為什麼沒有人問,佛也要說呢?因為這一部經典太重要了。略有幾點:

 

       一、這是一部釋尊出世本懷的經典。釋尊來此五濁惡世成佛的目的,就是要說這一部經,但這一部經太難說,太難信,說的機緣一直沒有成熟;為了要說這一部經,釋尊成佛以來以幾十年的時間,講說種種法門,調化眾生的根機,做為前期的準備,現在機緣終於成熟了,所以即使沒有人問,釋尊自己也要把它開說出來。

 

       二、這是一部「令五濁惡人當生成佛」的經典。這個法門之所以難說難信,就在於能讓五濁惡人當生成佛,有這樣的利益,所以即使沒有人問,釋尊也要自己說出來。如同下面經文釋尊自己說:「我見是利,故說此言。」釋尊既然以佛眼親見念佛法門的利益,能令五濁惡人往生成佛,所以不等人問,大慈大悲心也要主動地宣說這部經。

 

       三、這是一部「淨土三經總結定論,匯歸彌陀本願」的經典。念佛往生法門雖然在《無量壽經》及《觀經》當中說過,但那兩部經三輩九品文中,也順帶說了念佛以外其他的雜行往生方法,這固然有利於引導原來修行其他法門的眾生進入淨土法門,但也有人不知淨土法門真實之義,反而執著雜行,看輕念佛,這樣往生就困難了。好在經過三輩九品的引導,眾生求生極樂淨土的信心已經建立,現在有必要進一步顯明專修念佛,匯歸彌陀本願,做為淨土三經的總結定論,普令有緣眾生都能乘佛願力,往生極樂報土。所以釋尊在說畢《無量壽經》及《觀經》之後,又無問自說了這一部《阿彌陀經》。

 

       四、這是一部六方恒河沙數諸佛證誠的經典。《無量壽經》及《觀經》雖然也說了念佛,但沒有說到諸佛證誠,為了顯明諸佛證誠,發起一切眾生的信心,釋尊無問自說了這一部《阿彌陀經》。

 

       名包萬德    本經釋尊所讚歎的內容,不僅限於阿彌陀佛本身的功德,還包括國土莊嚴、聖眾功德,眾生往生方法及往生後所獲功德利益、六方諸佛的證誠護念等等;此等功德完全包含在彼佛名號之中,故譯者舉「阿彌陀」三字以為經題,總攝其餘,同時顯明本經名號為體,持名為宗。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