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淨土宗概論》

  1. 第十章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報
  3. 第八章 本願稱名
  4. 第七章 作業行儀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淨土宗相承論釋
  8. 第三章 淨土宗正依經典
  9. 第二章 淨土宗教相判釋
  10. 第一章 淨土宗義概說
  11. 前言.目錄

貳、《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1. 《阿彌陀經》要義(十六)
  2. 《阿彌陀經》要義(十五)
  3. 《阿彌陀經》要義(十四)
  4. 《阿彌陀經》要義(十三)
  5. 《阿彌陀經》要義(十二)
  6. 《阿彌陀經》要義(十一)
  7. 《阿彌陀經》要義(十)
  8. 《阿彌陀經》要義(九)
  9. 《阿彌陀經》要義(八)
  10. 《阿彌陀經》要義(七)
  11. 《阿彌陀經》要義(六)
  12. 《阿彌陀經》要義(五)
  13. 《阿彌陀經》要義(四)
  14. 《阿彌陀經》要義(三)
  15. 《阿彌陀經》要義(二)
  16. 《阿彌陀經》要義(一)

參、《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三)
  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二)
  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一)
  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
  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九)
  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八)
  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七)
  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六)
  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五)
  1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四)
  1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三)
  1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二)
  1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一)
  1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
  1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九)
  1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八)
  1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七)
  1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六)
  1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五)
  2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四)
  2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三)
  2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二)
  2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一)
  2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
  2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九)
  2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八)
  2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七)
  2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六)
  2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五)
  3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四)
  3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三)
  3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二)
  3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一)
  3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
  3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九)
  3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八)
  3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七)
  3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六)
  3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五)
  4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
  41. 《阿彌陀經講義》講義(三)
  4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
  4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一)

肆、《往生論》講義

  1. 《往生論》研究
  2. 《往生論》要義
  3. 天親菩薩之教判思想
  4.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伍、《往生論註》講義  

  1. 再讀《往生論註》有感
  2. 《往生論註》玄義略解
  3. 現生不退論
  4. 平生業成論
  5. 佛身佛土論
  6. 凡夫論
  7. 稱名論
  8. 易行論
  9. 願力論
  10. 真實功德之垂救
  11. 一線四點
  12. 淨土宗第一奇書
  13. 曇鸞大師之教判思想

陸、其他

  1. 阿彌陀佛的救度(中英對照)
  2. 《觀經疏》四重判
  3. 《阿彌陀經》「三段要文」之經證、祖釋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講義
top

講義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

第三篇    正宗分

二、勸念佛往生
(二)證誠勸信

3.勸信

 

【經文】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
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護念    思念保護,以念力除去障礙,而愛育之。

阿耨多羅    譯為無上。三藐三菩提,譯為正等正覺。即大乘果覺。

 

【文科】

       前面已證誠過名號功德之真實,這裏接著舉出利益以勸信,分成三段。這是第一段,解釋經名勸信。

 

【譯解】

       舍利弗!你在想什麼呢?這一部經為什麼叫《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呢?

       舍利弗啊!如果有人聽到這部經而信受執持,以及聽聞到諸佛的名號,這些善男子、善女人,都為一切諸佛的慈念力所保護而心不退轉,決定往生,往生則決定成佛。所以,這一部經叫做《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啊!我所說的與諸佛所證明讚歎的,毫無二致,你們都應當信受不疑,發願往生啊!

 

【辯義】

1.五問五默

經中,釋尊五次問舍利弗尊者。

1 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2 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

3 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4 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

5 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梵譯:

1 舍利弗啊!您在想什麼?為何那個世界被稱為極樂呢?

2 舍利弗啊!您自己是不是在想:有彼畜生道眾生嗎?如是再次應知:沒有!為什麼呢?

3 舍利弗啊!您在想什麼呢?以何因緣,彼如來被稱為無量壽呢?

4 舍利弗啊!作為佛剎土中的眾生,應當發願。為什麼呢?

5 舍利弗啊!您在想什麼呢?以何因緣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的法門?

(1)釋尊親切和藹的態度。

(2)釋尊他心智通。

(3)一次問鳥非罪報之理由,乖此土常情故,佛地不思議故;一次問應當願生之理由,凡夫例登補處故,十方淨土所無故。

(4)三問得名所以。國名、佛名、經名。亦前二問,無惡名故,持名利益故。名即法故,甚深境故,名為宗故。

(5)默受不語。

       釋尊所問都是佛智不可思議境界,此經名《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既然是佛果地不可思議境界,舍利弗就放棄思議之心,不加思議,不作回答,唯聽佛說,一心信受。從這一方面來看,默不回答正是舍利弗的智慧。

 

       又舍利弗雖然未言一語,但與釋尊的心時時相通。始自「如是我聞」,終至「歡喜信受」,隨聞隨解,隨解隨疑,隨疑隨除,隨除隨喜,隨喜隨受,奉行不違。

 

 

2.什麼樣的人是「聞是經受持者」?

       「受」是信受,信受這部經所說;「持」是奉行,按照所信的去做。聞信一部經的宗旨,落實在修行實踐當中,叫受持這部經典。單是口業讀誦而不落實修行,不算真正的受持。

 

       本經所說的,不過是專稱阿彌陀佛名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使不識字,不會讀誦,只要稱佛名號,願生極樂,就是最好的受持。可知念佛人即是聞是經受持者,即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定散門」即以念佛人為受持定散二善之教。

 

       《彌陀要解》言:

聞經受持,即執持名號。阿彌名號,諸佛所護念故。

 

 

3.什麼樣的人是「聞諸佛名者」?

聞諸佛名有二:

(1)隨聞六方恒河沙諸佛之中任意一佛之名。

(2)隨聞諸佛當中任意一佛讚歎阿彌陀佛名號。

 

       前者義淺,後者義深。因為諸佛存在的意義在於勸眾生信受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往生西方淨土。單是耳根聽聞諸佛名字,卻不知諸佛所讚、所證、所勸在讓我們稱念彌陀佛名往生,不能算做聞諸佛名;即使諸佛名字一無所知,但能一心專念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等於是遍聞諸佛之名。

 

       《觀念法門》言:

若有男子、女人,七日七夜,及盡一生,
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
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來護念,
故名《護念經》。

 

       根據善導大師的解釋,一心稱名願生,即是受持是經,即是聞諸佛名,即蒙諸佛護念,即得不退成佛。真是直截明快的解釋。如同《觀經》所說:「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4.聞信因緣

       「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雖分二句,按上面善導大師的解釋,只是一種,即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只是聞信彌陀佛名的次第、因緣不同,而分說二種。

 

       對照上下經文,「聞是經受持者」,即是「信受我語」;「聞諸佛名」,即是「信受諸佛所說」。

 

       「聞是經受持者」,聽聞釋尊宣說此經,不等諸佛證誠,便信受執持阿彌陀佛名號的人。「聞諸佛名者」,雖聞釋尊宣說,要等聽聞諸佛證誠,而後信受執持阿彌陀佛名號的人。這二種人,雖然因緣有不同,聞信有早遲,但最後都同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也都同樣為一切諸佛護念。意思是:不論早晚,何時聞信念佛願往生,何時即為一切諸佛所護念。

 

 

5.現生不退

       《往生要集》依此段經文,釋專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有三種利益:

       (1)現生為諸佛所護念。

       (2)現生得不退轉。

       (3)來生得大菩提。

 

       所謂「不退」,又稱「必定」,是指不從必定成佛之位上退下來,雖然暫未成佛,但必定可以成佛之位。對於往生淨土之後得不退轉,並無異議,但念佛之殊勝在於:凡夫之人,於此土現生得不退轉。

 

       蓮池大師言:

聞經聞佛,皆得不退,則不待往生彼國,
而未生以前,即已成就菩提善根,不可破壞;
況復生彼,而有退轉?
……一佛親宣,即當諦信;諸佛同讚,更復何疑?

 

       又如下經文:

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
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發願欲生」,還沒有往生的人,於此土已經「皆得不退轉」,然後往生,所以說是「現生不退」。

 

龍樹菩薩《易行品》也說明「現生不退」,如下:

1 若人欲疾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

2 若菩薩欲於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應當念是,十方諸佛,稱其名號。

3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

4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參見《淨土宗之特色》。

       問:常途修行,需經萬劫方入不退。何以常沒凡夫,單以念佛現生即得不退?

       答:此由彼佛願力成就。

 

       第三十四願:

設我得佛,
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
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
不取正覺。

 

       第四十七願: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
不取正覺。

 

       第四十八願:

設我得佛,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
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
不取正覺。

 

       《無量壽經》言:

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言:

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6.護念利益

       護念,就是思念保護,以念力除去障礙,而愛育之。大致與攝護、護持、救護等同義。

 

       為諸佛護念,有種種益:(1)魔不得便。(2)消災免難。(3)長命安樂。(4)得不退轉。

 

       元照《義疏》言:

護謂覆護,不使魔嬈;念謂紀念,不令退失。

 

       《觀念法門》言:

既蒙護念,即得延年轉壽,長命安樂。

 

       《護念經》意者:

亦不令諸惡鬼神得便,亦無橫病、橫死、橫有厄難,
一切災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古來注釋家多將此護念分為二種︰

       (1)影護護念

如影隨形地護念行者,使惡魔等無法障害。

 

       《往生禮讚》言:

若稱佛往生者,常為六方恒河沙等諸佛之所護念。

 

       《觀經疏》言:

專念彌陀名者,即觀音、勢至,常隨影護,亦如親友知識也。

 

       (2)證誠護念

       為眾生證明教法之確實,使其生信而脫離苦患。

 

       《往生禮讚》言:

必得往生,證誠此事,故名護念經。

 

       問:念佛人既蒙佛護念,何故現世亦有種種不順?

       答:如世間賢父母,善護子女而不驕縱,乃至別設逆境以成就之。

(1)令心不驕縱,常懷機深信。

(2)令忍力成就,利益諸眾生。

(3)令惡業得消,不令增長。

(4)令重報輕受。

(5)令避惡果,轉受善福,凡夫不知。

 

       《金剛經》謂: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7.勸何人、信何事?

       勸「汝等」,信「我語及諸佛所說」。

       勸一切凡聖,信受念佛。

 

(1)「汝等」,上包舍利弗及文殊師利,下含一切人天凡夫。本經全體是佛境界,唯有釋迦能說,唯有諸佛能證,唯佛與佛,乃能究盡。一切弟子眾等,以自智慧不能解了,只能無疑信受,所以說「汝等皆當信受」。

 

(2)「我語」,即釋尊宣說此經之語;「諸佛所說」,即諸佛證誠勸信此經之語。釋迦佛語與諸佛所說,毫無二致。釋迦一佛宣說,六方諸佛齊來證明,齊來讚歎,齊來勸導。信釋迦一佛,等於信六方諸佛;疑釋迦一佛,等於疑六方諸佛,所以說「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3)能「信受我語」,即是「聞是經受持者」;能「信受諸佛所說」,即是「聞諸佛名者」。「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專念彌陀名號,願生彌陀淨土,即為一切諸佛護念,現生不退,決定往生,速疾成佛。有此大利,所以釋尊才普勸一切凡聖同信佛語,同稱佛名,同願往生。法門利益之深,文殊師利等諸大菩薩不能出其外,而凡夫眾生信受佛語,專念彌陀,願生極樂,所得利益與舍利弗、文殊師利齊等。這才是「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才稱「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8.《彌陀要解》言:

此經獨詮無上心要,諸佛名字,並詮無上圓滿究竟萬德,
故聞者皆為諸佛護念。
又聞經受持,即執持名號。阿彌名號,諸佛所護念故。
問:但聞諸佛名,而未持經,亦得護念不退耶?
答:此義有局有通。
《占察》謂「雜亂垢心,雖誦我名而不為聞。
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
若到一行三昧,則成廣大微妙行心,
名得相似無生法忍,乃為得聞十方佛名。」此亦應爾。
故須聞已執持,至一心不亂,方為聞諸佛名,蒙諸佛護念。
此局義也。
通義者,諸佛慈悲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亦不可思議。
故一聞佛名,不論有心無心,若信若否,皆成緣種。
況佛度眾生,不簡怨親,恒無疲倦,苟聞佛名,佛必護念,又何疑焉!
然據《金剛三論》,根熟菩薩為佛護念,位在別地圓住。
蓋約自力,必入同生性乃可護念。
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護念;乃至相似位以還,亦皆有通護念之義;
下至一聞佛名,於同體法性有資發力,亦得遠因終不退也。
阿耨多羅,此云無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覺。即大乘果覺也。
圓三不退,乃一生成佛異名。故勸身子等皆當信受。
聞名功德如此,釋迦及十方諸佛同所宣說,可不信乎!

 

(1)聞經受持,即執持名號。

 

(2)阿彌名號,諸佛所護念。

 

(3)聞名護念,有通有局。局護念,局於彌陀一佛。通護念,通於諸佛。雖有二義,局義為強。
阿彌名號,諸佛所護念。
聞已執持,至一心不亂。
諸佛慈悲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亦不可思議。
聞名功德如此,釋迦及十方諸佛同所宣說。
以上皆局彌陀佛名而言。

 

(4)又就彌陀一佛,有通有局。持名一心不亂(信願專稱),方蒙護念,是局。一聞佛名,不論信否,佛必護念,是通。若論現益,局護念強;若通護念,容別時意,故言「成緣種」「得遠因終不退」等。

 

(5)所以論通護念者,為引懈怠根機,令增上信心。

 

(6)若善導大師意,多局專念彌陀一佛名號,蒙諸佛護念,即是局中之局,為顯往生義疾不同雜散之業故。

 

       《法事讚》言:

念佛誦經除罪障,諸佛遙加護念身。

 

       《往生禮讚》言:

唯有念佛蒙光攝。

 

       《觀念法門》言:

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
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捨;
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

 

       攝取,即護念。既然彌陀唯攝念佛,諸佛護念必隨同主佛。

(7)蒙佛護念,有自力、有他力。

 

(8)自力護念之因,在入同生性,與諸佛所證氣氛交接。他力護念之因,在於彌陀本願,念佛具三緣,與阿彌陀佛一體不離。

 

(9)相似位,圓教十信之觀慧,與初住之證位近似。依淨土教,發得三心,專稱佛名,即蒙護念,其位如韋提第七觀初所證無生,善導大師釋為十信中忍。

 

(10)極樂不退,乃一生成佛異名。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