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四)
第三篇 正宗分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① 欄楯 欄幹。欄是豎柱,楯是橫貫。
② 羅網 用珠玉串成的網。
③ 行樹 行列的樹。廣闊無邊,豈以七行為量?
④ 四寶 金、銀、青玉(琉璃)、水晶。
⑤ 周帀 四周圍繞。
【文科】
廣讚依報第二,總體地讚歎極樂世界大環境的清淨莊嚴。
【譯解】
還有,舍利弗啊!極樂國土,地上有七重欄幹,空中有七重羅網,其中間有七重行樹。這些都是由金、銀、琉璃、水晶等四寶構成的,四面八方圍繞著國土。極樂國土是這樣的清淨莊嚴,所以叫做極樂。
【辯義】
1. 要解:
七重,表七科道品。
四寶,表常、樂、我、淨四德。
周匝圍繞者,佛菩薩等無量住處也。皆四寶則自功德深,周匝繞則他賢聖遍,此極樂真因緣也。(內因外緣)
此等莊嚴同居淨土是增上善業所感,亦圓五品觀所感,以緣生勝妙五塵為體;
方便淨土是即空觀智所感,亦相似三觀所感,以妙真諦無漏五塵為體;
實報淨土是妙假觀智所感,亦分證三觀所感,以妙俗諦無盡五塵為體;
常寂光土是即中觀智所感,亦究竟三觀所感,以妙中諦稱性五塵為體。
欲令易解,作此分別,實四土莊嚴,無非因緣所生法,無不即空假中。所以極樂同居淨境,真俗圓融,不可限量。下皆仿此。
問:寂光惟理性,何得有此莊嚴?
答:一一莊嚴全體理性,一一理性具足莊嚴,方是諸佛究竟依果。若寂光不具勝妙五塵,何異偏真法性。
功德為寶。涅槃界故,功德大寶海。
一往分別,再往無別。下皆仿此。
2. 法事讚
願往生,願往生。
三界眾生無智慧,惛惛六道內安身。
諸佛慈心為說法,聾盲抵突伴不聞。
忽爾無常苦來逼,精神錯亂始驚忙。
萬事家生皆捨離,專心發願向西方。
彌陀名號相續念,化佛菩薩眼前行。
或與華台或授手,須臾命盡佛迎將。
眾等回心皆願往,手執香華常供養。
願往生,願往生。
歷劫已來未聞見,西方淨土寶莊嚴。
地上虛空皆遍滿,珠羅寶網百千重。
一一網羅結珍寶,玲瓏雜色盡暉光。
寶樹枝條異相間,行行整直巧相當。
此是彌陀悲願力,無衰無變湛然常。
眾等回心皆願往,手執香華常供養。
1) 先勸厭欣,次讚當文。
2) 臨時抱佛腳。
3) 依三經及三昧證境,增釋。下同。
4) 直說事相,不作玄解。
5) 結歸願力報土。理事相應。依大經。
3. 樹不思議德
1) 寶樹觀160
諸寶林樹,皆從彌陀無漏心中流出,由佛心是無漏故,其樹亦是無漏也。
《讚》(往生論)云:「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言「量」者,一一樹高三十二萬里,亦無老死者,亦無小生者,亦無初生漸長者;起即同時頓起,量數等齊。何意然者?彼界位是無漏無生之界,豈有生死漸長之義也?
① 體是無漏。
② 量數等齊。
③ 同時頓起,無生死漸長。依報如此,正報可知。
④ 寶網覆空,宮殿童子。化鳥連聲。
⑤ 華果自然,光成華蓋,影現十方。
2) 大經:
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偏諸佛國。
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耳根清澈,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澈,無諸惱患。阿難!若彼國土天人,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
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瞭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
① 風聲演法。
② 六根增道。
③ 見得三忍。
④ 本願成就。
⑤ 樹為佛事,可名佛樹,亦是樹佛。
3) 此界樹木:
① 雖有善德,然非究竟。
② 森林大火。
③ 落葉蕭條。
④ 病蟲受害。
⑤ 蔽日寒濕。
⑥ 山林瘴氣。
⑦ 猛獸毒蟲,劫匪盜賊,憂恐懷怖。
⑧ 造罪緣。奪命緣。
4. 地不思議德
1) 註
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此四句,名莊嚴地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嶕(jiāo)峣(yáo)峻嶺,枯木橫岑。岝(zuò)峈(luò)陘嶙,莦茅盈壑。茫茫滄海,為絕目之川。葻葻廣澤,為無蹤之所。菩薩見此,興大悲願:願我國土,地平如掌。宮殿樓閣,鏡納十方。的無所屬,亦非不屬。寶樹寶欄,互為映飾。是故言: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
2) 註:
莊嚴「地」功德成就者:偈言「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雜樹異光色,寶欄遍圍繞」故。
此云何不思議?彼種種事,或一寶、十寶、百寶、無量寶,隨心稱意,莊嚴具足。此莊嚴事,如淨明鏡,十方國土,淨穢諸相,善惡業緣,一切悉現。彼中人天,見斯事故,探湯不及之情,自然成就。
亦如諸大菩薩,以照法性等寶為冠。此寶冠中,皆見諸佛,又了達一切諸法之性。
又如佛說法華經時,放眉間光,照於東方萬八千土,皆如金色。從阿鼻獄,上至有頂,諸世界中,六道眾生,生死所趣,善惡業緣,受報好醜,於此悉見。蓋斯類也。
此影為佛事,安可思議!
光中所現景象,自然止惡進善,了達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