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八)
第三篇 正宗分
第一章 讚極樂淨土
第一節 略讚
【大意】
大略稱讚極樂淨土的依報與正報。依報是淨土的環境,國土、寶池、寶樹等。正報是淨土的主人,即阿彌陀佛。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文科】
對極樂淨土的大略讚歎。
【譯解】
那個時候,釋尊主動親切地呼喚著上首大弟子舍利弗的名字,說道:舍利弗啊!從這個世界一直往西,正過十萬億諸佛國土,那裏有一個清淨莊嚴的世界,叫做極樂!極樂國土的佛,號為阿彌陀,現在正在為其國的眾生宣說佛法。
【辯義】
1. 何故特告舍利弗?
要解:
淨土法門,三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甚深難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也。
1) 絕待,絕諸對待,無凡聖、善惡、染淨等一切分別,時人論淨土法多在對待中。
圓融,法體本自圓融,故使越專越圓,越圓越專;非機情使之圓融,機情唯割裂破碎之。
不可思議,時人論淨土法,皆落思議。
圓收圓超,念佛外無有別法可得。若念佛外有別法,豈稱圓收、圓超。
2) 但能直下無疑,悉皆第一智慧。乃是輾轉無疑,皆稱智慧。
3) 無論凡聖,仰信佛言為本,非憑自智為能。
4) 非以行人之智愚論能信不能信,而以信不信知其智愚。
5) 信者皆是智者,不信皆是愚夫。
6) 明信佛智,為得大利。疑惑佛智,為失大利。
7) 緣深即信深,信深即智深。
2. 十萬億土之範圍?
西方者,橫亙直西,標示現處也。十萬億者,千萬曰億,今積億至十萬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為一佛所化。且以此土言之,一須彌山,東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鐵圍山所繞,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過如此佛土十萬億之西,是極樂世界也。
1) 今日天文學概念,一有眾生恒星系為一小世界。
2) 須彌山、鐵圍山。佛教宇宙觀,或隨順古說,或聖眼所見,不必與現代天文學盡同。
3. 問:何故極樂在西方?
答:此非善問。假使極樂在東,汝又問何故在東,豈非戲論。況自十一萬億佛土視之,又在東矣,何足致疑。
1) 《安樂集》義推:日出處名生,沒入名死。藉於死地,神明趣入,其相助便。
2) 太空茫茫,本無東西。為逆生死流。人類共業,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3) 《論》: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4. 要解判彌陀佛土之位格
佛土有四,各分淨穢。
凡聖同居土,五濁重者穢,五濁輕者淨。
方便有餘土,析空拙度證入者穢,體空巧度證入者淨。
實報無障礙土,次第三觀證入者穢,一心三觀證入者淨。
常寂光土,分證者穢,究竟滿證者淨。
今云極樂世界,正指同居淨土,亦即橫具上三淨土也。
佛有三身,各論單複…
今云阿彌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復即報即法也。
1) 依通途自力修證教理。
2) 一往豎別,再往橫具。
5. 要解極樂同居之含義。
1) 同居眾生,位不退,圓證三不退;生同居,橫生上三土。
2) 同居淨土橫具上三淨土。
3) 同居眾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淨四土,圓受諸樂。
4) 極樂最勝,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上之則十方同居遜其殊特,下又可與此土較量。所以凡夫優入而從容,橫超而度越。
5) 極樂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
6) 今同以無漏不思議業,感生俱會一處為師友,同盡無明,同登妙覺。
下凡眾生於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
若謂是凡夫,卻不歷異生,必補佛職,與觀音、勢至無別。若謂是一生補處,卻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覺菩薩。此皆教網所不能收,剎網所不能例。
7) 極樂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
8) 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
1) 隨通而判,依別而顯。
2) 先隨他顯自力深淺,再隨自彰佛力圓超。
3) 三圓:圓證、圓淨、圓受。三圓,歸於一。一念同時,圓融圓滿。
4) 三橫:橫具、橫生、橫超。不豎,無次第;同時,當下;佛力。
5) 三超:橫超、超盡四十一因位、超出十方。超因超果。豎超非超,橫超真超。如蟲出竹。
6) 四同:持名善根福德同佛、同以無漏不思議業、同盡無明、同登妙覺。同因同果同佛。正定業,阿彌陀佛大願業力。
分別融,次第融,時劫融,因果融。
7) 二俱:一切俱是、一切俱非。
8) 二不:教網所不能收、剎網所不能例。
9) 三無: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
10) 原因何在?心性(尤通),持名、佛願(正別)。玄會導師「本願稱名,凡夫入報」。
11) 三無二不,明諸宗教理無法解釋彌陀淨土法門。三圓三橫三超四同,不得已借通途名相強說,而又欲突破其限,委屈艱辛,又誰知哉。何如導師直判報土、涅槃界,明「本願稱名,凡夫入報」,無量玄關,一語道破,千萬葛藤,一刀斬絕。惜乎藕益大師未見導師妙判。慶哉我等今日得聞得遇,如日出霧散,生無上信心。
6. 善導系判極樂是報非化
1) 論: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三種成就,願心莊嚴。入一法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第一義諦妙境界相。蓮花藏世界。
2) 論註:
安樂是菩薩慈悲正觀之所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
胎卵濕生,緣茲高揖;業系長維,從此永斷。
續括之權,不待勸而彎弓;勞謙善讓,齊普賢而同德。
勝過三界,抑是近言。32
3) 安樂集 13
問曰:今現在阿彌陀佛是何身?極樂之國是何土?
答曰:現在彌陀是報佛,極樂寶莊嚴國是報土。然古舊相傳,皆云阿彌陀佛是化身,土亦是化土,此為大失也。今依《大乘同性經》,淨土中成佛者悉是報身。
無量壽國是其報淨土。由佛願故,乃該通上下。致令凡夫之善並得往生。由該上故,天親龍樹及上地菩薩亦皆生也。
4) 觀經疏 51
問曰:彌陀淨國,為當是報是化也?
答曰:是報非化。云何得知?
如《大乘同性經》(卷下意)說:「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
又《無量壽經》云:「法藏比丘,在世饒王佛所,行菩薩道時,發四十八願,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今既成佛,即是酬因之身也。
又《觀經》中,上輩三人,臨命終時,皆言:阿彌陀佛,及與化佛,來迎此人。然報身兼化,共來授手,故名為與。以此文證,故知是報。
5) 法事讚
果德涅槃常住世
一坐無移亦不動
極樂無為涅槃界
此是彌陀悲願力 無衰無變湛然常 422
無漏無生還即真 證得無為法性身 427
極樂莊嚴出三界 人天雜類等無為 428
7. 問:唯報非化與天臺判四土之差別?
答:一依彌陀願力,一依眾生修斷。
8. 問:何故需論報化?
一、彰彌陀願力。
二、顯往生勝益。大義門成就。五乘齊入。即證法性。
三、明不論垢障。別意弘願,全非通途。
四、顯往生易得。
疏:
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9. 問:彌陀報土與諸佛報土有無優劣?
一、平等。
略引七文:
1)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
2) 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3) 十方諸佛國,儘是法王家。516
4) 一一佛土皆嚴淨,亦如極樂無殊異。556
5) 本國他方亦無二,悉是涅槃平等法。
6) 諸佛智慧亦同然,到處儘是法王家。568
7) 一到彌陀安養國,元來是我法王家。559
即有四義:
1) 依報莊嚴等。
2) 正報佛果等。
3) 生後契入等,非此界即等。
4) 雖等而以彌陀為法王,極樂稱本國。念彌陀即念諸佛,生極樂即生十方。不可反倒。
二、優劣。
略引三文:
1) 疏
問曰:十方諸佛,斷惑無殊;行畢果圓,亦應無二。何以一種淨土,即有斯優劣也?
答曰:佛是法王,神通自在;優之與劣,非凡惑所知。隱顯隨機,望存化益,或可故隱彼為優,獨顯西方為勝。111
2) 疏
彌陀本國四十八願,願願皆發增上勝因,依因起於勝行,依行感於勝果,依果感成勝報,依報感成極樂,依樂顯通悲化,依於悲化,顯開智慧之門。然悲心無盡,智亦無窮;悲智雙行,即廣開甘露;因茲法潤,普攝群生也。諸餘經典,勸處彌多;眾聖齊心,皆同指讚。有此因緣,致使如來密遣夫人別選也。112
3) 法事讚
一切佛土皆嚴淨 凡夫亂想恐難生
如來別指西方國 從是超過十萬億
即有三義:
1) 故隱獨顯義。
2) 別願所成義。
3) 攝凡不攝義。
如上三義,以別願為根本。先義從容,猶通諸佛;望存化益,即指別願。後義攝凡,亦因別願。
10. 問:報土是否天臺實報莊嚴土?
答:不爾。天臺實報土通諸佛報,非攝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