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要義(十六)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
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譯解】
釋尊說完了《阿彌陀經》,以舍利弗為首的諸大阿羅漢,以文殊師利為首的諸大菩薩,以及一切天眾、人眾、阿修羅眾等,聽聞釋尊的說法,無不歡喜信受,恭敬禮拜釋尊後離座。
【要義】
付囑流通 《無量壽經》及《觀經》經末都有付囑念佛文。《無量壽經》:「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是將念佛付囑彌勒。《觀經》:「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是將念佛付囑阿難。為什麼本經沒有付囑念佛文?
一解:《無量壽經》念佛之外,有說到發菩提心、捨家棄欲等;《觀經》念佛之外,有說十三定觀、三福散善等;為了顯示念佛為真實,餘行是方便,所以在二經最末,釋尊特別抽出念佛而付囑。本經專說念佛,而以念佛之外一切行都是少善根而否定之,經義極為明顯,所以沒有必要再特別付囑念佛。
一解:本經稱為淨土三經之結經,是釋尊出世本懷之經,是釋尊全部生命的結晶,字字句句說的都是阿彌陀佛名號不可思議功德,全經釋尊呼喚舍利弗尊者達三十六次之多,每次呼喚都飽含殷殷勸囑之意,並不像其他經只是在經末付囑。
一解:本此也有經末付囑文,即上「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眾生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這一段就是。本經開首釋尊無問自說,最後釋尊自歎甚難,體其意味,充分含有殷勤付囑舍利弗尊者之意:「此法難遇、難聞、難信、難說,甚難!甚難!你及一切眾生,切要珍重受持啊!」之至於「難信之法」的具體內容,不外乎是一句彌陀佛名,這一點全經已經說的得再明白不過了,所以最後只是歎難勸囑。善導大師《法事讚》:「世尊說法時將了,殷勤付囑彌陀名。五濁增時多疑謗,道俗相嫌不用聞」等,或許正是此意。
以上三解,各有角度,互不矛盾。
如同付囑之特別,本經流通也有特別不同之處。
一解:諸佛流通。本經既然沒有付囑弟子之文,所以流通也不賴弟子。既是釋尊無問自說,完全是佛境界,只有諸佛才能擔任流通的職責。《彌陀要解》作此說,並判諸佛證誠段即為流通分。
一解:釋尊流通。本經是釋尊出世本懷經,全經充滿殷殷勸囑,並不只在經末。加之《無量壽經》說:「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無量壽經》因有念佛而特留,本經純說念佛,特留《無量壽經》,也就是特留本經。本經既是釋尊本懷,無問自說,自歎甚難而慈悲特留,即是釋尊親自以慈念力加持流通末代。
一解:念佛流通。本經最末釋尊以難信之念佛,付囑舍利弗並一切眾生,舍利弗及諸弟子聞經受囑而「歡喜信受,作禮而去」,即在顯示:末代弟子,自己信受,教他念佛,即是身行流通。如經言:自行念佛,教他念佛,為行如來大悲。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言:
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
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
以上三解,也不矛盾。
聞信法則 《阿彌陀經》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作為一切眾生的代表,被釋尊親自點選為對告眾,從最初「佛告長老舍利弗」,全經釋尊共呼喚舍利弗三十六次,並三次點名發問,但沒有一次說舍利弗及在場大眾的反應;直到全經完畢,才說舍利弗及在場大眾「聞佛所說,歡喜信受」,這等於是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表率:淨土法門,信順第一,以謙卑無我的心,仰承佛語,隨聞隨信,安心起行,不加擬議,絕諸戲論。能夠如此,即使是末法下愚的罪人,一心稱名,與佛世上智的聖者,也毫無差別,以佛願力,平等往生,不退成佛。法門流通,以此為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