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淨土宗概論》

  1. 第十章 淨土宗宗旨與特色
  2. 第九章 凡夫入報
  3. 第八章 本願稱名
  4. 第七章 作業行儀
  5. 第六章 起行
  6. 第五章 安心
  7. 第四章 淨土宗相承論釋
  8. 第三章 淨土宗正依經典
  9. 第二章 淨土宗教相判釋
  10. 第一章 淨土宗義概說
  11. 前言.目錄

貳、《佛說阿彌陀經》要義

  1. 《阿彌陀經》要義(十六)
  2. 《阿彌陀經》要義(十五)
  3. 《阿彌陀經》要義(十四)
  4. 《阿彌陀經》要義(十三)
  5. 《阿彌陀經》要義(十二)
  6. 《阿彌陀經》要義(十一)
  7. 《阿彌陀經》要義(十)
  8. 《阿彌陀經》要義(九)
  9. 《阿彌陀經》要義(八)
  10. 《阿彌陀經》要義(七)
  11. 《阿彌陀經》要義(六)
  12. 《阿彌陀經》要義(五)
  13. 《阿彌陀經》要義(四)
  14. 《阿彌陀經》要義(三)
  15. 《阿彌陀經》要義(二)
  16. 《阿彌陀經》要義(一)

參、《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三)
  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二)
  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一)
  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十)
  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九)
  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八)
  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七)
  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六)
  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五)
  1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四)
  1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三)
  1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二)
  1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一)
  1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三十)
  1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九)
  1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八)
  1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七)
  1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六)
  1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五)
  2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四)
  2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三)
  2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二)
  2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一)
  2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
  2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九)
  2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八)
  2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七)
  2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六)
  2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五)
  3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四)
  31.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三)
  3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二)
  3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一)
  34.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十)
  35.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九)
  36.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八)
  37.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七)
  38.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六)
  39.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五)
  40.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四)
  41. 《阿彌陀經講義》講義(三)
  42.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
  43.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一)

肆、《往生論》講義

  1. 《往生論》研究
  2. 《往生論》要義
  3. 天親菩薩之教判思想
  4.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伍、《往生論註》講義  

  1. 再讀《往生論註》有感
  2. 《往生論註》玄義略解
  3. 現生不退論
  4. 平生業成論
  5. 佛身佛土論
  6. 凡夫論
  7. 稱名論
  8. 易行論
  9. 願力論
  10. 真實功德之垂救
  11. 一線四點
  12. 淨土宗第一奇書
  13. 曇鸞大師之教判思想

陸、其他

  1. 阿彌陀佛的救度(中英對照)
  2. 《觀經疏》四重判
  3. 《阿彌陀經》「三段要文」之經證、祖釋
淨土宗
淨宗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宗法師 > 講義
top

講義

《阿彌陀經講義》講義(三)

2.立宗三要素——經典、教判、相承

       天親菩薩造《往生論》,依淨土三經系統地闡釋淨土門之教理,中有「我依修多羅」一偈;曇鸞大師撰《往生論註》,作了著名的「三依釋」,即何所依、何故依、云何依,至為精闢地揭示了佛教宗派建立的根本要素。

 

(1)經典。何所依。

       顯明一個宗派建立所依據的經典,也就是「正依經典」。

 

       佛教法門眾多,號稱無量,既然有所立宗,對此眾多法門必須有所選擇,而集中開顯此法門的相關經典也就成為其立宗的根本依據,稱為「正依經典」。雖然各宗皆宣稱平等尊重佛說一切教法,但其立宗之正依經典無疑處於特殊、最高的地位,這是其他一切經典所不能相比的。

 

(2)教判。何故依。

       說明依此經典而不依其他經典的理由,也就是「教相判釋」。

 

       簡稱「教判」、「判教」,也即對佛說一切教法進行分類比較,判明其各自相狀、價值,取其特勝者立為宗旨。如建房之選中柱大樑。

 

       雖有判教未必立宗,然而立宗必由判教。故一宗判教雖然總判一代佛教,究明其相互關係,但其目的在於:通過判教,顯明本宗法門之特勝。如天臺宗通過五時八教之判,突顯法華之純圓獨妙;華嚴宗判五教十宗,獨推華嚴為圓融無礙;淨土宗判聖淨二門、難易二道,唯明念佛為他力易行之道,速疾成佛。

 

(3)相承。云何依。

       說明怎樣依此經典,也就是「法義相承」,或稱‘解行相承’。旨在純正理解正依經典之精神,落實修持。

 

       三者一體,不可分離,不可或缺,是三而一、一而三的關係,故稱「三依」。有此三依,一宗創立的要件遂告完備無缺。

 

       故知宗之創立,必須具有「正依經典」、「教相判釋」、「法義相承」三要素,簡稱「經典」、「教判」、「相承」。

 

(4)宗名。

       至於宗派的名稱,或依經典立名,如「華嚴宗」;或依祖師立名,如「天臺宗」;或依教判立名,如「密宗」;或依行法立名,如「禪宗」。往往一個宗派不止一個名稱,如天臺宗又稱「法華宗」,密宗又稱「真言宗」等。

 

       「淨土宗」乃依教判立名,若依經典可名「無量壽宗」或「彌陀宗」,若依祖師可名「善導宗」,若依行法可名「念佛宗」。又有以往生淨土蓮花化生,稱為「蓮宗」。

 

3.淨土之開宗

(1)印度淨土教略顧

 

(2)曇鸞大師奠基

       ‧正依經典--出三部無量壽經

 

       ‧正依論典--往生論    初現三經一論之理論體系(名號為體稱名為宗)

 

       ‧教相判釋--難易二道    自他二力    真實功德

 

       ‧法義相承--龍樹、天親

 

       ‧根本基礎--佛本願力    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三個本願

 

       ‧三依釋之貢獻

 

       ‧王舍城所說無量壽經(《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觀經》)

 

       ‧ 舍衛國所說無量壽經(《阿彌陀經》)

 

       ‧「無量壽」是安樂淨土如來別號。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衛國,於大眾之中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即「以佛名號為經體」。

 

       ‧王舍城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的經有兩部,即《無量壽經》與《觀經》;舍衛國說的有一部,即《阿彌陀經》。經雖有三,體原是一,皆以佛名號為體,這是淨土三經最根本的一致處。

 

       ‧「以佛名號為經體」一句意義非常重大,影響非常深遠,不僅成為日後淨土宗釋義之根本依據,也成為兩種不同淨土教系的根本分水嶺。另一教系以天臺為代表,釋諸經以實相為體。這在以下仍要討論。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