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業成論
淨土法門以往生淨土為目標,業報之身未捨之前,總在穢土,必待臨終佛來迎接,才入淨土蓮花化生。然而往生淨土之業事,非必皆要待至臨終才能達成,而是在平生之時即可達成的,此即稱為「平生業成」。平生相對於臨終,業指往生淨土之淨業,成是成就;平生之時,往生淨土之業事已經成就,臨終則必定往生,沒有任何不確定性。如泥坯已燒製成磚,雖在窯未出,磚已成就,遇水不化,只待出窯而已。
願生淨土之人,修五念門行,雖身在穢土,命尚未終,往生之事已然成辦,只待臨終佛迎而已。
《論》說:
菩薩摩訶薩隨順五種法門,所作隨意,自在成就。如向所說身業、口業、意業、智業、方便智業,隨順法門故。
《註》明:
此五種功德力,能生清淨佛土,出沒自在。
此五種業和合,則是隨順往生淨土法門自在業成就。
「成就」謂無有變壞、不可改轉。「自在」明無障礙。「出沒」謂沒於穢土,出於淨土;又生淨土已,任化十方。「自在業成就」明修五門行,自在往生,無有障礙;此指平生而言,若必待臨終,則非自在,是未成就。
《論註》上卷末八番問答處,引用《觀經》下下品之十念(十聲稱名)往生,說明「在心」、「在緣」、「在決定」。又說:
此中云念者,不取此時節也。
經言十念者,明業事成辦耳,不必須知頭數也。
十念業成者,是亦通神者言之耳。
《論》雖說五念門行,《經》唯舉稱名一行,故知五念門行盡收入稱名一行。
又就稱名之十念,釋「念」非取時節,「十」不關頭數,則唯是名號之法體本身令行者往生,與行者稱名久近多少、功夫深淺無關;故知所謂十念業成者,成在名號本身,亦即所謂佛力成就。以此而言「十念業成者,是亦通神者言之耳。」其意謂:稱名往生是名號本身之作用,名號如何成就眾生之往生,此是阿彌陀如來本身之境界,非凡夫所可測度,故只需順彼佛願,積念相續而已。
往生之業成在名號,此即「在緣」。行者聞名號之德,一心領納,此即「在心」,故也可說往生之業成在信心。一心領納,無間無後,積念相續,執持不怠,此即「在決定」,故也可說往生之業成在稱名。
業成在名號者,成在十劫之前,又成在彌陀大願大行;業成在信心者,成在當下一念,又成在眾生之身,此是彌陀施於眾生;業成在稱名者,念念稱名皆是業成,此業成不壞之相。
《觀經》舉下下品臨終之機之十念業成,以明平生之機之平生業成,在心、在緣、在決定故,不在時節久近、頭數多少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