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五)
3.三經關係
三經既同為淨土宗正依經典,三經之間的關係如何?以下幾段重要的法語可以作為指南。
一、《論註》「三經皆以彌陀名號為體」之文:
無量壽是安樂淨土如來別號。釋迦牟尼佛在王捨城,及捨衛國,於大眾之中,說無量壽佛莊嚴功德,即「以佛名號為經體」。
二、《觀經疏》「三經皆專念彌陀名號得生」之文: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
三、《觀經疏》「三經深信」之文:
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又決定深信釋迦佛說此《觀經》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證讚彼佛依正二報,使人欣慕。
又決定深信《彌陀經》中,十方恆沙諸佛,證勸一切凡夫,決定得生。
四、《觀經疏》「三經皆為正行專依往生經」之文:
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專讀誦此《觀經》、《彌陀經》、《無量壽經》等。
五、《般舟讚》「三經皆為頓教」之文:
觀經彌陀經所說,即是頓教菩薩藏。
(1)三經同為正依。
三經同為往生彌陀淨土正行專依的經典,也就是淨土宗正依經典。
(2)三經體性無別。
為什麼三經能成為淨土宗的正依經典?因為「三經同以彌陀名號為體」。
體是體質,比如一張木桌,以木為體質,不論在哪個方面都是木。三經皆以彌陀名號為體,也就是三經每文每句,國土莊嚴、如來法力、菩薩功德、眾生往生,都是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的展現,都詮顯著彌陀名號功德。這不論在《大經》、《觀經》、《小經》都是一樣的,毫無二致。
又,體是體性,性必有能,體必具用。如水以濕為性而有滋潤之用,火以熱為性而有燃燒之用。三經皆以無量光壽名號為其體,而有攝眾生生淨土同證無量光壽之用。這與其它的經典不同,顯示出淨土法門「他力、易行」的特色。
1問:何以三經名號為體?
答:出第十七願,咨嗟稱名故。廣論乃至一代時教皆名號為體,出世本懷故,諸經悉歸念佛故,皆為六字註腳故。然淨土宗不如是說,為攝下機專心有在,免於寬泛。
2問:天台判實相為體,與佛名為體,是否矛盾?
答:佛名是究竟圓滿實相,二者並不矛盾。
3問:判「實相為體」與判「佛名為體」,有何差別?
答:實相為體,寬通諸大乘經;佛名為體,別局淨土三經。
據以起修,則佛名為體,純彰願力;實相為體,容混自力。
「實相」,又稱真如、法性、佛性、心性、空性、一真法界等等,也就是萬法本來的體性,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具含萬德。
然有性有修,於凡唯是性德,不見修德,故眾生佛性雖與如來等,依然不免輪迴;修德有功,超凡入聖,方乃證顯性德。然有分滿,菩薩分證,唯佛滿證。又諸佛所證三身四智雖皆平等,願行因緣有別故,獨有阿彌陀佛攝其滿證實相、一切依正功德,於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之中,全體授予濁惡眾生。
故直據實相起修,則成自力、難行,《安樂集》言:「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
若依名號起行,自成他力、易行,然亦不違實相大道理。《論》以稱名為「如實修行」,《註》判彌陀名號即是「實相身、為物身」。《要解》謂「依實相理,念佛求生」。此皆由阿彌願力,名號功能,致使愚蒙行人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4問:何以大乘經皆以實相為體?
答:小乘且不論。大乘經皆佛證悟諸法實相心所流出故,文文句句皆詮實相,故說實相為體。如佛像從泥出,泥為體;木出,木為體;金出,則金為體。如凡夫人,一切心思語言皆是顛倒,皆是虛偽,虛妄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