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二十)
第三篇 正宗分
18. 為什麼無人請問,佛也要宣說此經?
因為這一部經典太重要了。略有幾點:
一、這是一部釋尊出世本懷的經典。釋尊來此五濁惡世成佛的目的,就是要說這一部經,但這一部經太難說,太難信,說的機緣一直沒有成熟;為了要說這一部經,釋尊成佛以來以幾十年的時間,講說種種法門,調化眾生的根機,做為前期的準備,現在機緣終於成熟了,所以即使沒有人問,釋尊自己也要把它開說出來。如上偈。亦如經文:
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稀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二、這是一部「令五濁惡人當生成佛」的經典。這個法門之所以難說難信,就在於能讓五濁惡人當生成佛,有這樣的利益,所以即使沒有人問,釋尊也要自己說出來。如同下面經文釋尊自己說:
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釋尊既然以佛眼親見念佛法門的利益,能令五濁惡人往生成佛,所以不等人問,大慈大悲心也要主動地宣說這部經。
法事讚:
佛知凡聖機時悟,即告舍利用心聽。
蓮池:
良由此經,救世最急,不俟請故。末世眾生,根鈍障深,解脫禪定,甚難可得。佛以大悲,出此一門,橫截生死,急救眾生,唯恐不及,故不待請。譬如有人,卒患惡瘍,命在呼吸;比有良方,依之修制,延緩日時,藥未及成,命已先殞。現有成藥,入口即活。有仁心者,即應速與,尚何俟其禮聘殷勤,然後投劑?佛救眾生,意亦如是。
現前眾生,樂著生死,不求出離,自能發起佛之大悲,說此經故。
要解:
說者,悅所懷也。佛以度生為懷,眾生成佛機熟,為說難信法,令究竟脫,故悅也。
三、這是一部「淨土三經總結定論,匯歸彌陀本願」的經典。念佛往生法門雖然在《無量壽經》及《觀經》當中說過,但那兩部經三輩九品文中,也順帶說了念佛以外其他的雜行往生方法,這固然有利於引導原來修行其他法門的眾生進入淨土法門,但也有人不知淨土法門真實之義,反而執著雜行,看輕念佛,這樣往生就困難了。好在經過三輩九品的引導,眾生求生極樂淨土的信心已經建立,現在有必要進一步顯明專修念佛,匯歸彌陀本願,做為淨土三經的總結定論,普令有緣眾生都能乘佛願力,往生極樂報土。所以釋尊在說畢《無量壽經》及《觀經》之後,又無問自說了這一部《阿彌陀經》。
四、這是一部諸佛證誠的經典。《無量壽經》及《觀經》雖然也說了念佛,但沒有說到諸佛證誠,為了顯明諸佛證誠,發起一切眾生的信心,釋尊無問自說了這一部《阿彌陀經》。
19. 何故別指西方勸往生?
一、勝。彌陀淨土於諸佛淨土中最超最勝。
1) 攝凡勝。
2) 莊嚴勝。
3) 得益勝。
4) 本願勝。
5) 因行果報勝。
二、易。彌陀淨土比諸佛淨土容易往生。
三、緣深。阿彌陀佛與此界眾生緣深。
四、為令眾生專心有在。
五、一即一切。念彌陀,即遍念無量佛;生西方,即遍生諸佛國。
1) 法事讚:
一切佛土皆嚴淨 凡夫亂想恐難生
如來別指西方國 從是超過十萬億
七寶莊嚴最為勝 聖眾人天壽命長
佛號彌陀常說法 極樂眾生障自亡
2) 法事讚:
諸佛境界,唯佛能知;國土精華,非凡所測。三身化用,皆立淨土,以導群生;法體無殊,有識歸之得悟。但為凡夫亂想,寄託無由;故使釋迦諸佛,不捨慈悲,直指西方十萬億剎,國名極樂,佛號彌陀,現在說法。其國清淨,具四德莊嚴,永絕譏嫌,等無憂煩。人天善惡,皆得往生;到彼無殊,齊同不退。
何意然者?乃由彌陀因地,廣弘四十八願;以佛願力,五逆之與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383
3) 觀經疏:
十方佛國,並悉精華;欲比極樂莊嚴,全非比況。111
彌陀本國四十八願,願願皆發增上勝因,依因起於勝行,依行感於勝果,依果感成勝報,依報感成極樂,依樂顯通悲化,依於悲化顯開智慧之門。然悲心無盡,智亦無窮;悲智雙行,即廣開甘露;因茲法潤,普攝群生也。諸餘經典,勸處彌多;眾聖齊心,皆同指讚。
有此因緣,致使如來密遣夫人別選也。
4) 往生禮讚:
問曰:一切諸佛,三身同證,悲智果圓,亦應無二;隨方禮念,課稱一佛,亦應得生。何故偏歎西方,勸專禮念等,有何義也?
答曰:諸佛所證,平等是一;若以願行來收,非無因緣。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是故釋迦及以諸佛,勸向西方,為別異耳。
5) 安樂集:
阿彌陀佛與觀音、大勢至,先發心時,從此界去,於此眾生偏是有緣,是故釋迦處處歎歸。
① 大經:此二菩薩於此國土修菩薩行,命終轉化,生彼佛國。
② 觀經: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
③ 疏:彌陀、觀音、勢至等,宿願緣重,誓同捨惡,等至菩提,影響相隨,游方化益。
6) 要解:
問:何不遍緣法界?
答:有三義。令初機易標心故,阿彌本願勝故,佛與此土眾生偏有緣故。
蓋佛度生,生受化,其間難易淺深,總在於緣。緣之所在,恩德弘深,種種教啟,能令歡喜信入,能令觸動宿種,能令魔障難遮,能令體性開發。諸佛本從法身垂跡,固結緣種,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議。尊隆於教乘,舉揚於海會,沁入於苦海,慈契於寂光,所以萬德欽承,群靈拱極。當知佛種從緣起,緣即法界。一念一切念,一生一切生。一香一華,一聲一色,乃至受懺授記,摩頂垂手。十方三世,莫不遍融。故此增上緣因,名法界緣起。此正所謂遍緣法界者也。淺位人便可決志專求,深位人亦不必捨西方而別求華藏。若謂「西方是權、華藏是實,西方小、華藏大」者,全墮眾生遍計執情。以不達權實一體、大小無性故也。
7) 靈峰宗論:
十方諸佛,淨土無量,經論多指歸極樂者,略有四意:
一者阿彌陀佛與此土人最有緣故。乃至窮村僻塢,若男若女,若長若幼,若智若愚,無不知稱阿彌陀佛名者。
二者法藏比丘願力勝故。諸佛果德雖實平等,因中願力任運攝生,無差別中有差別故。
三者令人繫念得專心故。若不專歎,則眾生既欲生西,又欲生東,心無一定,淨業難成。所以十方諸佛,同出廣長舌相,讚此一門,令人專憶。
四者阿彌陀佛即法界藏身,極樂世界即蓮花藏海。故見一佛,即為見無量佛;生一土,即為生無量土;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為一切佛所護念。以法身不二故,生佛不二故,能念所念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因該果徹,更無二故。餘如淨土經論廣明,不能備述也。
20. 何故指方立相?
心包太虛。
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為攝下凡故。淨土三經,多皆指方立相,指出極樂之方位處所,言立依正之莊嚴境相。
疏言:
今此觀門等,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總不明無相離念也。
如來懸知末代罪濁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
何況離相而求事者,如似無術通人,居空立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