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属性
         爱有二种:一、人性之爱,二、佛性之爱。
 
  一、人性之爱。此爱有我,从外而生,非自然,有条件,有分别,无常性,会变化,会生憎,会忧患,会恐惧,会痛苦。
  二、佛性之爱。此爱无我,从内而生,是自然,无条件,无分别,恒久性,不变化,不生憎,不忧患,不恐惧,不痛苦。
 
  佛本心本性本质即是爱。此爱无我而救度众生,为救众生,损己舍己亦所不惜。此爱存於心中即是怜愍,此爱付出行动即是恩惠。
 
  佛爱有六同:同体,同心,同感,同受,同苦,同乐。
 
  佛爱有五要:平等怜爱,自引他苦,全力以赴,特怜罪恶,清净无染。
 
  佛爱是不分亲疏,不论对象,不讲条件,只有付出,不求报酬。
 
  所有众生佛都爱。佛无所不爱:无人不爱,无物不爱,无时不爱,无处不爱;因为佛本身即是爱,如阳光本身即是温暖。
 
  佛爱是:不论对象,不讲条件,不分冤亲,冤亲平等。
 
  自他不二,自他一体,人我一如,视人如己,爱人如己,爱人胜己。
 
  亲人,爱;非亲非故,亦爱。对我好,爱;对我不好,亦爱。
 
  美丽可爱,爱;丑陋不可爱,亦爱。善人,爱;恶人,亦爱。
 
  爱仇人,爱敌人,爱所有人类,爱所有众生,爱一切万物。
 
  不论可不可爱,配不配爱,佛还是爱;佛怜爱愍恶人更甚於善人。
 
  佛爱无条件。佛爱的条件是:只要存在。凡是存在的,佛皆爱;凡是存在的,佛皆与他同在。
 
  爱有爱的思维,爱的语言,爱的行动。
  有爱就有恩慈体贴、谦卑柔和,
  有爱就有下心含笑、和颜爱语,
  有爱就有让美归功、分怨共过。
  有爱就有和,有和就有愉,有愉就有婉。
 
  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爱有不忍之心:不忍想他坏处,不忍讲他坏话,不忍做他不利的事。
  爱有恩慈之心:只想念他好事,只想讲他好话,只想做他有利的事。
  爱有恩慈之事:给陌生人、无关系人的布施,满其所需所愿。
  爱的至极恩慈:给骂我、谤我、辱我、恨我、害我、杀我之人的布施,满其所需所愿。
 
  一般人的爱,讲血缘、讲亲缘、讲对象、讲条件。讲亲缘、美貌、对我好、对我利;非此则未必爱。
 
  《梵网经》说: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
 
  《心地观经》说:
   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於多生中,互为父母;
   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
   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
   或为父母为兄弟,生生世世互有恩。
 
  《观经》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大智度论》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涅盘经》说:怜愍众生故有法爱,如是法爱即真解脱。
 
  《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经》说: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
   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於诸众生视若自己。
 
  《庄严经》说: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快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维摩经》说: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取意)
 
  《菩萨地持经》:菩萨於恶人所起慈悲心,深於善人。
 
  《杂譬喻经》:
   积大誓愿慈悲众生,求头与头求眼与眼,一切所求尽能周给。
 
  《华严经》说: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我当於彼诸恶道中,代诸众生受种种苦,令其解脱。
   我当普为一切众生备受众苦,令其得出无量生死。
   我宁独受如是众苦,不令众生堕於地狱。
   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
 
  《梵网经》:
   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
 
  《八大人觉经》:
   菩萨布施等念冤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