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只为我来「山越阿弥陀图」
一、弥陀誓言,必定来迎
久远时劫之前,无量诸佛,相继出世,度化无数众生;只是那时的我们,不知身在何处,轮回受苦。
法藏菩萨不忍众生轮转三界,在我们不知求解脱之时,没有经过我们的请求与同意,也没有等待我们的答覆与接受,就主动、默默地为我们发下超世弘愿,立下不变的誓约──十方众生,只要信受我的救度,专称我的名号,我必定使你往生我的净土。
如今,法藏菩萨早已成佛,只要我们依约念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带着诸佛菩萨,浩浩荡荡,天乐鸣空,手持金台,从净土而来,接引我们往生西方。
世尊宣扬净土以来,多少人听见了弥陀的约定与呼唤,念着名号,乘着弥陀愿力的宝莲,随佛接引,花开见佛。於是,临终往生的殊胜庄严,不仅是经文描绘的境界,而是世间最真实的场景。
无数净土行人,他们见证了往生的殊胜,用最细致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精美灵动的画面:弥陀圣众身临虚空,放光接引众生,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这些「来迎图」,时代不一,呈现各异,或阿弥陀佛巍巍一身,独自西来;或观音、势至手持莲台,随侍左右;或者阿弥陀佛携同极乐圣众,环顾簇拥,一齐来迎。
总之,古今众多来迎图中,皆有相似之处,画中阿弥陀佛以及海会圣众,无非是足蹈虚空,翔临娑婆世界,只见天上流云呈祥,莲花朵朵,往生者望西合掌,为光明摄取,踏上莲台,欢喜而去。
山越阿弥陀图 十三世纪的日本镰仓时代 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二、翻山越岭,现在目前
然而,有一种别具一格的来迎图,画面上并没有净土楼阁宝树,阿弥陀佛亦非伫立虚空,脚踏莲花,而是半身隐没於岩际,与诸大菩萨站在山头的繁花之间。彷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为了迎接众生的往生,正跋山涉水,匆匆而来。
这类特殊的来迎图,称为「山越阿弥陀图」。
这一幅「山越阿弥陀图」,约绘制於十三世纪的日本镰仓时代,纵120.6CM,横80.3CM,堪称经典,现藏京都国立博物馆,可谓日本国宝。
这幅画构思奇特,用笔严谨,勾画细致,整体流畅自如。色彩丰富,对比鲜明,金银两色有巧妙的运用,技法繁复,细密华丽,却依然典雅内敛。历经七百多年之後,依旧光彩夺目,使千年的时光,乃至阿弥陀佛十劫的等待,一直凝固在山水间,从未褪色。
画中有一佛六菩萨,除地藏菩萨之外,阿弥陀佛与诸菩萨周身敷以金泥,用「截金」(把金箔裁成毫毛般的丝线,贴附在画面)装饰,使弥陀光明巍巍之相,显彰无遗;周围山水色调偏暗,圣众来迎之圣境,尤为突出,眼目所及,尽是弥陀柔和的慈光。
圣众身边,祥云萦绕,微饰银粉,更有轻盈飘动之感。静观画面,隐约可见云气流动,溢过山口,嫋嫋漫移;圣众身後大片留白,远山无数,露出云表,草木山林之後,无限旷远之处,或许正是净土的国度。
彷佛阿弥陀佛为了流浪三界的孤儿,他十劫以前,早已启程,从西方净土,不远千里、不惮辛劳,翻山越岭,只为我们的往生。
而现在他终於找到念佛的我们,早已来到我们身边,伫立在繁花之地,静静等待我们,一起赶赴久远劫之前,那一场最美好的约定。
三、净土不远,就在身边
画中阿弥陀佛,身相高大,显现在山巅,他耳长垂肩,双眉舒展,慈悲下视,面含微笑;顶有圆光,又有十三道金光,遍照十方;阿弥陀佛右手上举,左手垂伸,正是在等待赴约的念佛人呢!
周围每一位菩萨微妙的神态、动作,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宛在目前。画面右边,观世音菩萨头戴宝冠,披戴璎珞,天衣薄如轻纱,手捧莲台。观音身後有两尊菩萨,一尊手执引幡,另一尊现比丘之相的,则是地藏菩萨。佛的左侧有大势至菩萨,合掌当胸,顾视下方,神态安详;身後二菩萨,正在演奏妙乐,一吹笛,一击鼓。
此时的山林,俨然微妙庄严的净土,妙乐乘风而起,清畅和雅,响彻山林,岚气也流露出欢快的韵律感,令这场盛大的「十劫净土之约」,跃然纸上,有声有色──似乎净土不在遥远的十万亿国土,就在我们的身边,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山林间;阿弥陀佛也不是从遥远的西方而来,而是一直就在这里,只要我们微微擡头,轻轻回首,便能看见他正站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含笑亲切,等我们赴约。
只要我们发心、归命、称名,满山的繁花,便是红尘的尽头,亦成净土的开始。红尘多烦恼,只要念佛,生死自然休止,如暗止於光;极乐虽远,只要念佛,弥陀应声来赴,净土随念现前,如影随於形。正如一幅对联所言:
红尘虽满三千界,到此为止;净土纵隔万亿程,应声即来。
原来净土一直不远,就在念念称名之间;原来弥陀从未离开,一称名号,弥陀就来。
山越阿弥陀图 局部
四、心手相连,净土相见
然而「山越阿弥陀图」最为奇特之处,不是弥陀圣众现身山林,表达一念隔染净的微妙,而是来迎图里居然没有画上往生者。
画中,弥陀垂手、圣众奏乐,然而念佛往生的众生又在何处呢?隐没在山林?还是依旧在赴约的路上?
早期的「山越阿弥陀图」中,本尊阿弥陀佛显现半身,正面向人,双手微微举起,结接引印,其交扣的指间,穿了一小洞,洞中正好结上数条五色线。如此,线的这一端是阿弥陀佛所有,至於另一端,则是系在了往生者的手中。
所以相沿到今天,「山越阿弥陀图」这种特殊画格,都是有实际用途的──画被安立在临终者面前,阿弥陀佛手上的线,轻轻绑在临终者的指端。这心手相牵的细线,象徵念佛者早已被阿弥陀佛光明摄取,犹如被阿弥陀佛手中的线牢牢系住,永远不会放手。
这正是此画的妙用。
《观经》言:
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
临终者听着善知识柔软的劝慰,看着画面上弥陀所在的净土,似乎西方就在眼前,就是他平日最熟悉的地方,春花盛开遍野,枫叶点缀一山,都是如此的亲切、温暖。
阿弥陀佛也不虚无缥缈,他就在这山花烂漫之处,举着双手,用手指间的宝线,系住了自己,把最温暖的慈悲源源不断地传来,流进心中,消除恼患,安心无惧,正是「一切恐惧,为作大安。」因为深知离开娑婆,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走向一场盛大的约会;这一离别,不是永远离开,而是回到净土故乡,将来亦可还入娑婆,随意自在。
因此,画外有音,一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欢喜起腔,导引着往生者走向光明的莲花盛开处。
五、光明摄取,名号相牵
如今的画中,曾经牵过众生的细线已经不在,若细细看,隐约可见残留的线头。虽然如此,只要看着阿弥陀佛在山间双手所结的接引印,想到弥陀的慈悲,似乎阿弥陀佛手中的细线,也正紧紧系在我们的手中。
画中没有往生者,正是最好的描绘,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画中往生人!阿弥陀佛手中的细线,正与画外的我们沟通、交流。阿弥陀佛最慈悲的语言,正从画中、从细线上,一句一句,变成我们能理解的语言文字,沁入心田。就像现代的手机、电脑,只要轻轻按着萤幕、键盘,所有的讯息皆变成文字,传到千里之外,可以交流、说话。
这画中的阿弥陀佛亦是如此,佛不只是在画中,而是活生生的,像在我们身边,他会笑、会说话、会给我们发讯息,一对一地安慰我们:「孩子,红尘太苦,如果你玩累了,随时想回家,只要轻轻呼唤我,我便会来接你回家。我一直在身边等你,在你最爱拾起枫叶的山间,在你最喜欢停留的樱花树下,在每一处你最常路过的地方,等你,等你回家。」
阿弥陀佛确实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念的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里。阿弥陀佛无量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佛的光明、慈悲、功德,皆在名号里面,画中把名号摄化众生之意,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了。每一道光明连着每一位众生,就像线一样,一端连着佛心,另一端伸向十方世界,连着每一位众生的手指,连向每一位众生的心头。
十劫之前,我们成佛的因缘,就被名号这条光明之线,紧紧相牵。阿弥陀佛光明无量,手上因缘之线,亦无量无边,牵着无数的众生,有你有我。
我们就像阿弥陀佛手中的风筝,无论身在何处,都在阿弥陀佛的手中,用一条名号的线,紧紧牵着。
十劫以来,阿弥陀佛从未放手,过去、现在、未来,直到我们回头,不再娑婆流浪,愿意跟着阿弥陀佛回家。阿弥陀佛才把手中的线,慢慢回收,把我们拉近身边,拥入怀中,用最美的莲花,把我们带回净土之家。
轻轻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已经看见,为我翻山越岭而来的阿弥陀佛,安静地伫立於繁花盛开的山林,对我微微一笑,正在缓缓收回手中光明的线……。
山越阿弥陀图 局部
文/释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