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研討上一節課的問題:念佛人如何不成為退機?
古德總共總結了四點造成退機的因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第一點,也是我們上一節課所談到的,被異學、異見之人障礙所退。這也是經常發生的,所以我們要提高警惕、防範意識。我們繼續往下說。
第二點、造成退機的因緣就是自造罪退。
這也是善導大師在二河白道喻當中所說到的,我們眾生的貪心、嗔心是非常強烈的,貪、嗔二毒很深,自己再遇到一些因緣的情況下,就容易造惡業,自己一造罪,就容易信力退失。這個地方主要是指我們自身的感受,其實佛的白道,雖然夾在水火中間,但名號的功德力,是絕不會因為你怎麼樣就破壞掉的。
信心是不能破壞掉的,但如果有些人,造罪造多了,甚至邪知邪見,認為阿彌陀佛無條件的救度,可以放任造罪,最後可能就會被邪網所纏縛,沒有正知正見。像八正道第一點就是正知見。如果懷有這樣的邪見,可能最後成為退根之機,就漏於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
所以真正體悟阿彌陀佛無條件救度的人,他的信心是建立在機法二種深信。一定會像善導大師在《般舟讚》當中所說的:「大須慚愧。」、「常懷慚愧,仰謝佛恩。」所以一個真正建立機法二種深信的真念佛人,他一定是懷著慚愧、感恩、懺悔的心。
像法然上人在《和語燈錄》當中就說過:「雖然彌陀的本願,罪惡再深重的眾生也要救度;但是真正領受到彌陀誓願不思議的人,即使一隻蚊子的腳,也不會去折斷。」我們大家,不是因為受戒有持戒的能力而不去殺生,而是被彌陀的慈悲所感化而自然的將此大悲傳遞出去。就像上人所說的那樣:「彌陀如何愛我,我便如何愛人。」、「彌陀救度使人善良。」
如果有人說:「阿彌陀佛無條件的救度,那我造點罪也沒有妨礙,我造完罪再念佛也一樣得救。」持這樣知見的人是大邪見。所以古德有一個譬喻,就說明這樣的道理。古德說:「有解藥卻故意去服毒的人,是愚癡的。如果你誤解阿彌陀佛本願救度,而造惡無礙,那就不是真正的念佛人,這樣的人很愚癡。」
如果這樣的邪心太重,而沒有得以去除的話,就可能會被邪見帶跑偏。那自己怎麼防止呢?就是你自身要建立機法二種深信,這樣才能生起「大須慚愧」、「常懷慚愧,仰謝佛恩」的心。一個真正仰謝佛恩的人,一定是慚愧的。
第二、就是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善導大師就告訴我們要敬而遠之,要遠離。善導大師在《觀經疏》當中就說了:「好惡之人,敬而遠之。」所以這是第二點退機因緣,就是自造罪退。
第三點、就是觀成退。
這也是出自善導大師《觀念法門》當中所講到的。善導大師說:「眾生,其有得是念佛三昧者、觀佛諸相好者、得諸佛現前三昧者,……若起邪命及貢高法,當知此人,是增上慢,破滅佛法。……雖復念佛,失甘露味生下賤家。」其實這段疏文,是善導大師取意《觀佛三昧海經》觀佛密行品當中的一段經文。
這段經文大意是說:「佛告訴阿難尊者,就是說未來的眾生,如果有能夠得念佛三昧,能夠得觀佛三昧,這樣的人要密身口意,不要起邪命,生起貢高我慢的心。如果生起這樣的心,這是一種增上慢,是破滅佛法的現象,讓眾生起不善之心,會亂和合僧,顯示異相來惑亂眾生。這樣的人是惡魔、是惡人,雖然念佛,但已經失去甘露法味,最後就有可能,被這樣的驕慢引入惡道。」
所以《觀念法門》就提到,如果有這樣一類人,這類人就機來說,可能確實是比較上根的,他能夠觀,可是他因為能夠觀,卻起了邪命和增上慢,到處亂說,拿自己的境界炫耀自己。所以但凡炫耀境界、好神通的人,不管他是誰,立即遠離。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明確就說過,不許可弟子們用神通吸引徒眾。而且我們淨土宗歷代祖師,他們都是佛菩薩應化,都是顯示要守愚念佛,提倡守愚念佛。
在《楞嚴經》上佛也多次提醒,末法時期,凡是賣弄神通的人,其所言說,多為魔說。佛在《觀佛三昧海經》也說,這類人就猶如狂象,踏壞蓮花池、踏壞一切清淨法義,自害害人,墮魔眷屬。但是反觀現在,反而有一些,可能有一點外道通;或者有一點小本事的人,身邊跟著一幫人去依止學習,這類人也是特別可憐可悲的。因為他一旦被推到那個位置,被打造成聖人,他也很難拉下臉面。所以往往這一類人,他還不能自覺,一錯錯到底。
像悟達國師,他就一念傲慢心、一念增上慢,膝蓋上就長了個「人面瘡」。悟達國師,道行很深,道德、學問、修持都很好,你想想看,皇帝都拜他做老師、稱他為國師。有一天,皇帝送他一個沉香寶座,他接受了皇帝送的這個沉香寶座,他就生了傲慢心了,覺得自己確實很了不起,皇帝對他這麼恭敬,你看這個念頭一起,護法神就走掉了。
本來真正修道的人,是有護法日夜保護的、諸佛護念的,可是一念驕慢心,護法走了;冤親債主趁虛而入,找上門來了,所以膝蓋上長了個「人面瘡」。這個瘡像人臉一樣,但是因為以前他還是小和尚的時候,救過一個病苦的出家人,其實是阿羅漢變化的。因為這個阿羅漢估計知道,他以後有這樣一次劫難,就是驕慢心造成的劫,所以跟他結緣,這樣後面好救他。
所以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念佛人要安於平淡。所以很多祖師大德,他們都是佛菩薩應化,一般都不會去顯示神通。針對這類人,佛就告訴我們要「密藏身口意」。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去顯擺,所以佛在經中就說了:「不捨智慧是名愚癡。」當然你能夠觀成的人,他必定是能夠息慮凝心的人,這類人即使觀成了,也要密藏。不過這一點好像跟我們凡夫眾生沒有太大關係,因為我們是不能作正觀見佛的,但怕的就是不自量力的人,明明是個凡夫他還要去作觀,你又正觀不了,他可能就會作邪觀。
像十三觀當中講正觀、邪觀,如果你作邪觀那就麻煩了。你邪觀,你感召的境界,能是什麼好境界呢?所以就容易著魔。所以佛在經典當中就說過:「寧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你不是這樣的機,你去觀是很危險的。我們不是正觀的機,都是凡夫,那就老實口稱念佛就好了。
所以善導大師說我們:「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揚神飛,觀難成就。」我們眾生的煩惱業障很重,而所觀的境界是非常微細的,比如觀佛毛孔,佛有多高?那都超出我們的認知的,我們的心都很粗獷,識揚神飛,就是說我們煩惱紛飛,怎麼去觀呢?所以就勸我們,只需要專稱,口稱這句名號,不作觀想。
依照《文殊般若經》所說的,只需要繫心一佛,不觀相貌,專稱名字就可以了。因為大聖、佛都知道我們,悲憫我們,知道我們觀非常的難以成就,所以直接就勸我們口稱名號、專稱名字。因為稱名非常的容易呀,只需要相續稱名,必得往生。所以這是第三種,觀成退。主要就勸我們要老實,上人說「六不四平」,平常、平淡、平實、平凡。
第四點、就是捨命退。
在《臨終要決》當中就說了:「余多見世人。於平常時念佛禮拜。發願往生。及到病患臨終。但只怕死。都不見言此事。」很多人,他平生,他身體好好的,念佛、禮佛,都一副信心滿滿的樣子,願生心滿滿的樣子;但是到了病苦快臨終的時候,他又放不下,怕死了。
像《淨土聖賢錄》當中,有一位唐代的比丘叫惟岸和尚。他在往生前,就把大家召集起來就說了:「我要往生了,看看你們還有誰能夠跟我一塊走。」當時很多人都嚇傻了,沒有一個人說話。有一個小沙彌,非常踴躍:「我願意跟師父走。」老和尚說:「你想走,你要跟你父母告個假呀。」這小沙彌就回到家裡跟他父母說:「我要跟老和尚到極樂世界去了。」他父母還不相信,就開玩笑說:「好好,那你去吧去吧。」他就蹦蹦跳跳回來了,回來之後就說:「我爸爸媽媽同意了。」
這個老和尚就先安頓好他,在佛面前盤腿坐下就開始念佛,這個小沙彌念念念,還真的就走了。走了之後,惟岸和尚還撫摸他的背就說了:「唉呀,你還比我先走,我還得處理你的後事了。」處理了他的後事之後,惟岸和尚在大家的念佛聲當中,還寫了一首偈誦,主要是寫讚歎三聖來迎接的狀況。寫了這偈誦之後,把筆一擱,念佛聲中就走了。所以你看這麼多弟子,就一個小沙彌願意往生、真願意走。我們想想,如果上人突然有一天告訴我們:「我要往生了,你們誰願意走?」我看那個時候有多少人真心走。
那善導大師呢,他也怕我們有這樣的退失,所以處處就勸誡我們:讓我們要好好用心,以畢命為期,誓不中止。誓不中止!
大致就這四種退失。其中我主要說的就是第一種,被別解別行、異見異解、障礙而退。
在上一節課,我留了一個問題,就說了:「難道我們過去世沒有修習過此法嗎?」很多人念佛很感動!《平等覺經》說,是因為他過去世曾經聞過這個法門,今得重聞,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信心、歡喜感動這樣的情緒。所以也證明我們過去世,可能遇到過念佛法門。
淨土宗開宗祖師,彌陀再來的善導大師也說過:「專專指授歸西路,為他破壞還如故,曠劫以來常如此,非是今生始自悟。」我們難道今生才遇到念佛法門嗎?不是。過去世可能也遇到了,那遇到了怎麼沒往生?我們要好好反省了。因為被別解別行、異見異解的人破壞了,那些人告訴我們念佛不能往生,我們信他們了,總是這樣,所以我們總是,常沒常流轉。
所以善導大師一開始就勸我們念佛人:要共發金剛志,建立金剛信心、金剛志願。什麼叫「金剛」?金剛就是不壞之意,就是我們的信心志願,不被他人破壞掉,信心不退、信忍不退。如果他人破壞我們念佛的信心,即使是佛,亦當遠離。這不是我說的,這是祖師說的。
首先善導大師說的,善導大師說:「即使是羅漢、菩薩、報佛、化佛滿天飛舞,各個輝光吐舌,告訴你西方淨土,不得往生,本人亦絕不信受,唯增長成就我往生之信心。」所以我們想一想,開宗祖師說的話,佛菩薩親自說:你念佛不能往生,你都不能信。你都要堅信,念佛必定往生,我們要有這樣的金剛信心,我們要深信。
千萬不能像祖師說的:暫信暫不信,若存若亡,這些都是忌諱的。徹悟大師也說了,當我們在修行念佛法門的時候,倘若達摩大師,達摩大師是西天禪宗的第二十八代祖師,來到中國,拿著衣缽來中國找傳人,成為中國禪宗的第一代祖師。傳給慧可,這一脈以後就是一花開五葉,禪宗在中國非常興盛。
達摩大師對我們中國佛教界的恩德,也是十分廣大的。可是徹悟大師卻說:即使達摩大師忽然現在我們念佛人面前,對念佛人說,我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圓頓之禪,你只要把念佛法門放下,我就把這個見性成佛的禪傳授給你。這個有點誘惑力、也有點挑戰性,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如果平時你深信切願沒有解決,這個時候你趕緊就磕頭,磕頭了,好好好,我趕快放下,你趕快傳給我見性成佛的禪吧。如果是這樣,你就是決定信心之相不具備。
徹悟大師怎麼說呀?我們要怎麼樣呢?你這個時候要向祖師表示恭敬!你可以向祖師頂禮!但你要怎麼說呢?說我已經首先接受了釋迦牟尼佛傳授的念佛法門,曾經發願盡形壽受持不改變,你老人家雖然有甚深微妙的禪道,但是我不敢違背自己原來的誓願,不放下自己的念佛法門,不受動搖。這還是達摩大師,緊接著徹悟大師又進一步說:縱然、或者是釋迦牟尼佛,忽然現在我們的面前,因為這個念佛法門、往生的法門,也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那我們對釋迦牟尼本師,是崇拜得五體投地的。
徹悟大師說:如果釋迦牟尼佛現前,他說我原先所說的念佛法門,只是當時的一個方便之說,現在我有更殊勝的法門,超過念佛往生淨土的法門,你現在暫且把這個念佛往生的淨土法門放下,我跟你說更殊勝的法門。這個時候怎麼辦呢?這都是考驗哦!這個時候對一個深信念佛的人來說,也只是向釋迦牟尼佛頂禮!向他老人家恭敬陳白,說,我已經秉授了你老人家教給我的淨土法門,曾經發願,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存在這個世間上,我就不會改變往生淨土的信仰,你釋迦牟尼佛雖然有更殊勝的法門,但我卻不敢違背我原來的誓願。這個時候你能夠這樣陳白,你就是金剛信心。
雖然是佛陀祖師現在面前,讓我們捨棄念佛一法也都不改變,不改宗易志,連佛祖現前你都不改變;那些其他的善知識,甚至其他外道魔王,虛妄的邪說,就更不可能動搖我們、迷惑我們,讓我們放棄念佛法門了。你如果有這樣的信心,可以說你的信心是很深的,具有堅固信心之相,堅固如金剛,這樣就是重信。
我以前對《徹悟禪師語錄》當中這一段開示,是非常喜歡的。你看看,佛祖現前,我們都不改變自己所信,更何況你講一點其他的。被這些世間人所迷惑、所動搖,我想現在有些念佛人之所以被動搖,就是因為信心沒有堅固。
接下來,徹悟大師又說了,對於一個淨業行人來說,堅固他往生之願,也要受到種種的考驗,這種考驗主要是來自順逆苦樂兩種。如果有一種考驗,有赤熱的鐵輪,一塊圓形的鐵,把它燒成赤熱火紅,然後旋轉在自己的頭頂上,這是非常苦的。為什麼呢?我們頭頂的神經元最多、最敏感,感受疼痛最直接,有一個赤熱的鐵輪在那旋轉,就很苦。
這個時候就面臨一個選擇,如果你放棄往生之願就不受這個苦,那你是要堅持你的往生之願,還是改變呢?如果你能堅持往生之願,你就永遠受這個苦,那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辦?就是在這樣的痛苦當中,不以這樣的劇苦退失自己往生淨土之願,這是第一種,用苦來把我們嚇回去。
還有一種,用軟性的微妙五欲讓我們陷進去。這裡徹悟大師就提出,輪王聖妙五欲現前,轉輪聖王的位置,是一切凡夫眾生所渴望、所追求的,這些東西現前,這種快樂如果跟我們做個交換呢?轉輪聖王他一出世有七寶隨行,五欲快樂是最殊勝的。那你作為念佛求往生的人,如果你把這個往生的願放下,就給你轉輪聖王的位置坐,幹不幹呢?你不要交換,你不要被他所迷惑。轉輪聖王雖然很享福、很富貴、很有威德,但是他還沒有解決輪迴問題。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相比,他差的太遠了,我們往生更殊勝。所以不以轉輪聖王的快樂,來退失我們往生淨土之願。
所以用這兩種受苦的逆境,用這個赤熱的鐵輪旋轉,旋轉在頭頂上所受的苦,這是苦的極點;享樂的順境,轉輪聖王的享樂也是極點、最高。這兩方面,苦樂順境,都不能使我們改變往生淨土之願,更何況在世間生活當中一點小小的順逆境界,怎麼能引轉我們往生淨土的願呢?所以當上面那樣的順逆境界現前,都能不受這個引轉、動搖,那就是金剛信心。
這是徹悟大師所講的:達摩大師現前、釋迦牟尼佛現前,我們不改變我們的往生信心;熱鐵輪旋轉頭頂、轉輪聖王的五欲之樂,也不改變我們往生的信願。
在《印光大師文鈔三編》當中也說了,信淨土法門,就好像永明延壽大師在四料簡所講的那樣,教諸其他的法門,當中有大小、難易、得失,都是不同的。雖然有其他的法師、善知識稱讚其他的法門,也不為所動;乃至諸佛現前勸慰,令修餘法,哪怕就是諸佛現前,勸導我們、撫慰我們讓我們去修其他的法門,改宗易志,也不退轉,這樣才是真正所謂的信。
所以印光大師說,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同時也告訴我們,連佛來破壞我們信心,我們都不能信佛,那更何況世間的人。
所以凡是破壞我們念佛信心的人,要遠離。善導大師說他們是賊人。凡是別解別行、惡見人等、妄說見解、迭相惑亂,破壞我們念佛信心,就是我們往生路上,最大的賊人。那我們這一世,千萬不可以被他們破壞念佛往生的信心。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法然上人,他曾經被流放到四國的時候,有一位沙彌叫隨蓮房,他是與上人一起同行的,上人就為他開示念佛往生之道,從此皈依上人,走上一心念佛的道路。可是法然上人往生之後,在建保二年的時候,有一位修行的人就對他說:「光靠念佛是不能往生的,如果不理解經典的話,不具足三心的話,就不能往生。」隨蓮房就回覆道:「已故上人說念佛要以無樣為樣,只要一心念佛,臨終佛一定來接引往生極樂,上人也並沒有告訴我三心之事。」這位修行者就說了:「那是法然上人的方便之說,上人的本意,是怕把經文之類的東西說給你聽,你對此產生疑惑。」
其實在法然上人的三百八十多個弟子當中,隨蓮房是最愚癡的,他不明白這件事,所以隨蓮房聽他這麼一說,內心就產生了疑惑。以前信心具足,現在疑心重重的,他每天就想,每天被這個疑惑,弄得煩煩惱惱。
有一天晚上,隨蓮房就夢到自己從法聖寺西門進入,只見池中盛開著各式各樣的蓮花,並看到法然上人出現在盛開的蓮花當中對他說:「你最近耿耿於懷的事,千萬不要煩惱。」因為上人知道,他最近對念佛產生疑情了,估計整天在想,想上人為何沒有告訴我三心之事呀,那弟子有異想,估計上人在極樂世界也感通了,就入夢。
這個時候上人就問隨蓮房:「假如有人指著蓮花池的蓮花對你說,哎,某某人,這個不是蓮花;這是梅花,這個是櫻花,你相信他講的話嗎?」隨蓮房就回答說「:池中裡面長的就是蓮花呀,我不會因為人家講是梅花,就不相信是蓮花了,我還相信這個是蓮花。」上人就對他說了:「念佛也是這樣子,我法然所講的,你但念佛,必得往生無疑。如果相信這個來念佛的話,那就等於是指著蓮花說,是蓮花。你就相信是蓮花,這個是沒有改變的。這樣深信無疑,就好像我們眼睛見到蓮花就是蓮花一樣。我們不會因為人家講的話,就改變我們對它的認識,那麼如果能信我法然所講的,汝但念佛,決定往生無疑。」
就像我們眼睛看到蓮花,就認識是蓮花一樣,沒有任何的烏雲,深信而念佛。如果遇到邪見的人,對宗義錯誤理解的人,他說念佛不能往生,往生不定,他就好像說,蓮花不是蓮花,是梅花,是櫻花。結果很多人就相信,是呀,專門念佛怎麼能往生一定呢?那等於說指了一朵蓮花說它是梅花。他就說,對呀,這怎麼是蓮花?這就是梅花呀。所以法然上人就告訴你,念佛是往生決定無疑的事。你相信了,就像把蓮花當成蓮花一樣。你要深信,不必討論各種經典,只需要念佛。所以說完之後,隨蓮房就從夢中清醒過來,從此疑慮完全消失,專心念佛,最終圓滿往生的宿懷。
法然上人,就按照經文當中所提出的一個譬喻,叫「蓮花非櫻梅譬喻」。你看法然上人就出現在隨蓮房的夢中,他把念佛比喻成蓮花,把邪見—–就說你必須要通達經教,落實三心的這個雜念—–比喻成櫻、梅,就告誡他不要懷疑念佛往生。
其實佛講一切經教,無非就讓我們順承佛的救度。講三心,三心就是信受彌陀救度的信心;講三心,是因為我們眾生心曲不直,如蛇行一樣彎彎曲曲、不直,所以講三心,就把我們心給它調直。正念直來,讓我們保持這個一向專稱的志願,直直的過來,所以有這個必要。因為我們眾生的心,不順法性。
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當中說,障菩提門有三種,順菩提門也有三種。所謂的順菩提門,就是順佛教、順佛語、順佛心。與之相反、相違背的、相背離的,就是違逆佛教、佛語、佛心,就是障菩提門。主要就是以見濁的這個我見、邪見,來障礙菩提。所以三種障菩提門「我心貪著自身、無安眾生心、恭敬供養為自身」。你會發現,這三種障菩提門,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我是老大,自身是第一。即使恭敬供養看來很好,可惜是供養自身而非佛。因為我們眾生都是我第一,心執著自己的想法、認知,所以是逆菩提門。
所以講三心,就是把我們的心,從我這邊調到佛那裡,就是迴轉我見的心、彎曲不直的心,成為順佛之心、順佛正直的心、順佛救度的心,所以講順菩提門。菩提門就是菩提心,三種順菩提門其實就是三種菩提心,也就是我們說的三心,這表達方式不一樣。
順菩提門就讓我們隨順佛教、隨順佛意、隨順佛願、隨順佛的教導,去一向專稱,就是至誠心、真實心。你能夠真實接受佛的教導,佛讓我們一向專稱,你就一向專稱,你不就是真實接受佛的教導嘛,這就是至誠心、真實心。隨順佛的本意,就是深心,深信佛的本意。隨順佛的心願,就是迴向發願心。佛的心願,是讓我們都幹什麼呀?往生極樂世界—–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我們隨順佛的願望、佛的心願,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這不就是迴向發願心嘛。
所以講三心,就讓我們順佛救度的心,其實就是聽佛的話。「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南無就是三心。南無其實就是什麼呀?就讓你聽話,南無就是聽話,聽誰的話?聽佛的話。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就說了:「若佛所有言說,即是正教、正義、正行、正解、正業、正智。」都有一個「正」,表示佛所說的是絕對的、沒錯誤的。正教,就是佛所說的教法;正義,就是佛所說的義理;正行,就是佛完成的修行;正解,就是佛的見解;正業,就是佛的力用;正智,是佛的智慧。只有佛才能稱為「正」,那我們大家都是「邪」,邪定聚。
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疏》緊接著就說了:「唯可深信佛語,專注奉行。」唯佛所講的是正,即使菩薩所說的,與佛不相應,我們也不能信受。所以我們隨順佛的教導,本意心願去專稱念佛,一心願生。這就是什麼呀?這就是「就佛立信」,以佛所說的來立信。佛講,一向專稱,一心願生,必得往生。我們就聽佛所說的,這叫「就佛立信」。
佛所說的以名號,只要專稱名號,就必得往生,那我們信念佛必生,就用名號來攝受我們的信心,名號當中自然就有信心,自然就有三心。三心以名號為體,所以你懂還是不懂;懂教理,不懂教理;瞭解三心,不瞭解三心;你只要一向專稱,願意往生,你自然就具足三心,你就必得往生。
好,這個問題就是如何不退失念佛的信心?如何不成為退機?就講到這裡。這兩講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好好理解。要一心願生、一向專稱、一生不退。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