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釋尊為此一大事因緣故,應化於五濁惡世,示現八相成道,成佛說法度眾生。其出世本懷就是要惠以眾生真實之利,令眾生能開、示、悟、入佛知見,直下成佛,究竟離苦得樂。因此,我們學佛的終極目的,就是要了脫生死,成佛度眾生。由於眾生的根器、發心、喜好與遇緣等情況不一,所以祖師大德於如來無量法門之中,將之歸納為聖道門、淨土門二門,以攝一代時教。簡言之,聖道門者:是於此土自力修行,斷惑證道的難行道,凡夫難修難證;淨土門者:信願稱名念佛,乘佛本願力(他力)往生淨土,於淨土斷惑證道的易行道,凡夫易修易證。
聖道門凡夫難修難證之理由,道綽禪師於《安樂集》說主要原因:「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又《禪祕要法經卷下》也說: 「我般涅槃後,初一百歲,此不淨觀,行閻浮提,攝放逸者,令觀四諦。一日之中,修無常觀,得解脫者,如我住世,等無有異。(中略)過千歲已,此無常觀,雖復流行閻浮提中;億億千萬眾多弟子,若一若兩,修無常觀,得解脫道。」道出末法時代的佛弟子,有心修聖道門而難得解脫的無力真實情形。
淨土門之所以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易修易證之理由,曇鸞大師於《往生論註》,引用龍樹菩薩《易行品》「難易二道判」之文,闡明其原因:「難行道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譬如陸路,步行則苦。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印光大師在文鈔《無量壽經頌序》中也說彌陀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統攝律、教、禪、密之宗,貫通權、實、頓、漸之教。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時值末法的五濁惡世,我們生死凡夫如果想要於今生能脫離三界,了脫生死,快速圓成佛道,彌陀淨土法門是最佳的選擇。
速得成佛之原理:三願的證
何以彌陀淨土法門能令眾生快速圓成佛道?天親菩薩於《往生論》說明:菩薩如是修禮拜門、讚歎門、作願門、觀察門、迴向門的五念門行而成就者,因得生安樂國土,見阿彌陀佛,聞法修行,自利利他,所以速得成就佛道。曇鸞大師於《往生論註》的問答,更進一步闡明何以能速得成佛之根本原理:「覈求其本,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亦即是說:「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願便是徒設。今的取三願用證義意。」曇鸞大師特別引用第十八願、第十一願與第二十二願,這三條願來作證明與說明速得成佛之原理。
慧淨法師於《往生論註》核心講記,讚歎說:「這段問答決疑是《往生論註》最後的總結,這個總結非常重要,可說是千里來龍結穴之處,也可說是《往生論註》最為精華的地方。(中略)是淨土宗的核心之處。(中略)這段問答所發揮的內涵,是淨土宗的生命、骨幹與精髓。」也由此三條願,可見念佛往生的因果,不論其往相的利益(生彼淨土,不退成佛),與還相的利益(供佛度生,修習普賢之德),都是乘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為增上緣所致,筆者略說明於下文。
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
本願稱名之信願念佛,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而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能往生極樂世界,緣佛願力故,不墮三惡道,六通具足,自然無三界六道輪轉之事。若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則極樂世界的依正再怎樣的莊嚴,阿彌陀佛要迴施給我們的利益,再怎樣的好,也不得受用。因此,《往生論註》云:「(第十八願之)願言: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得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緣佛願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輪轉之事。無輪轉故,所以得速。一證也。」亦即信願念佛,是我們往生成佛的第一步與方法。
往生極樂世界,保證成佛:第十一願「必至滅度願」
吾人只要往生極樂世界,等於是進入保證成佛的學校。身體是蓮花化生,顏貌端正,容色微妙,身相光明皆令如佛,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而且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壽命無量,沒有老、病、死苦。加上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皆能作佛事,例如:國土清淨、萬物嚴淨,衣食隨念,雖受用勝妙五塵而身心清淨無染;不聞惡名、離諸譏嫌,無諸苦惱逼迫;情與無情,同宣妙法,可長養諸根、增道損生;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良友輔仁等。可說這一切莊嚴,皆能演說妙法。能令往生者於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身心安樂,聞持無量法門,斷惑證真而得利益。同時阿彌陀佛為吾等授記為妙因如來,於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力加持下,國中天人皆是住正定聚的不退轉菩薩,又無有大乘菩薩之七地沉空難:也能隨自心意與本願到十方世界去供佛聞法與度化眾生,福慧雙修,故得以快速成就佛道。
曇鸞大師應該是有鑑於此,故於《往生論註》云:「(第十一願) 願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住正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緣佛願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滅度,無諸迴復之難,所以得速。二證也。」
往生極樂世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第二十二願「一生補處願」
曇鸞大師於《往生論註》接著說明:「(第二十二願)願言: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緣佛願力故,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以超出常倫諸地行故,所以得速,三證也。以斯而推,他力為增上緣,得不然乎。」
由此願可知,往生極樂世界後,緣佛願力故,修行可以超劫、超地,速至一生補處菩薩的階位。然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還相迴向到十方世界,行普賢行,廣度無量眾生。此為倒駕慈航的「道後普賢」,是得果不捨因門之菩薩,亦即是帶果行因之示現相。
何以念佛可以超劫超地,速至一生補處菩薩而成佛?其原因在於本願稱名,是以彌陀果地覺的萬德洪名為因地心;念佛就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是心念佛,是心是佛。因念念即佛故,故能快速成就佛道。
五種不思議中,佛法力最不可思議。曇鸞大師於《往生論註》引用釋尊應機說法,而「證羅漢於一聽,制無生於終朝」的典故,可用來作為念佛緣佛願力故,而能快速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的說明。所謂「證羅漢於一聽」, 如《大智度論‧卷八十八》所說:「如有一人(須跋陀羅尊者),即日應得阿羅漢。舍利弗日中時語言『汝無得道因緣』,捨而不度,晡時佛以宿命神通,見過去八萬劫前得道因緣,今應成就,晡時說法,即得阿羅漢道。」
而「制無生於終朝」的經證,例如釋尊於《法華經卷五 ‧分別功德品》言:「我說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眾生,得無生法忍。」與釋尊於《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阿蘭若品第五》所言:「爾時,世尊,演說如是出家菩薩阿蘭那行,無量菩薩證極喜地;恒河沙等無數菩薩,永離相用微細煩惱,證不動地;不可說不可說菩薩摩訶薩,斷一切障,入妙覺地。」以及《法華經》上記載八歲的龍女獻珠,立地成佛之典故等;這些皆是說明佛法力不可思議的稱實之言,非寓言虛假之說。
念佛即是涅槃門
由於「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名號,已是圓滿具足信願行(往生三資糧),以及多善根、福德的萬德洪名;眾生稱念願生,必得往生。故釋尊於《無量壽經》特別付囑彌勒菩薩,流通念佛,言:「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彌陀示現的善導大師於《觀經四帖疏》也說:「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同時對《阿彌陀經》中,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於《法事讚》說:「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簡言之,念佛即是往生極樂世界無為涅槃國的正因正行;所以《般舟讚》說:「念佛即是涅槃門」。
小結
釋尊的出世本懷,就是要惠以眾生成佛的真實之利。而本願稱名,往生彌陀淨土,快速成佛的念佛法門,是五濁惡世,於無量法門中,最契理契機的圓頓、難信之法。因此,善導大師於《法事讚》中,讚歎念佛法門,說:「如來出現於五濁,隨宜方便化群萌,或說多聞而得度,或說少解證三明,或教福慧雙除障,或教禪念坐思量。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上盡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來迎,直為彌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蕅益大師於《彌陀要解》也說:「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又說:「ㄧ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可見此一難信之法,非思議所行境界;吾人只能仰信,依教奉行,老實念佛,才能得往生成佛的無上功德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