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前身–—法藏比丘的第十八願文有提到:「設我得佛,十方眾生」;從這裡就能看到法藏比丘在因地的時候就發起大慈悲,思考過如何地利益、救度一切眾生從痛苦中解脫,離苦得樂。那,誰在「十方眾生」的範圍當中呢?
《無量壽經》說:
東方諸佛國,其數如恆沙,彼土菩薩眾,往覲無量覺。
南西北四維,上下亦復然,彼土菩薩眾,往覲無量覺。
龍樹菩薩《易行品》:
人能念是佛,無量力功德,即時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莊嚴經》說: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從這幾段經文就能理解到,阿彌陀所要救度的「十方眾生」,上則含蓋等覺菩薩,下則包含地獄眾生。
那,你我有在其中嗎?當然有分!同時,也應該知道阿彌陀佛的所說的「十方眾生」就是在呼喚著我們每一位。
《觀經》:
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
善導大師《觀經疏》:
又,西岸上有人喚言: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這裡所講的「汝」,其實指的就是我們每一位,所以人人皆需念彌陀。
其實,身在人道的我們,目前可以看到有許多的宗教,比如: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佛教、各種民間信仰等等;人類各有因緣而接觸不同的宗教:有些是從小跟從父母的信仰,有些則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因人介紹成為某宗教之信眾,而有些則是為了求助生活所需而信教。可以說,各有不相同的情況、需求、祈求而加入各種宗教。而釋尊也為了利益一切根機不同、因緣不同的眾生,說了種種佛法。
目前,在全世界,佛教有幾種不同的傳承,其中最大的傳承是北傳和南傳。南傳佛教盛行於泰國、柬埔寨、緬甸等,而北傳佛教則是在中國紮根,並建立起八大宗派之弘傳體系。那,身為皈依三寶佛弟子的我們,應該如何抉擇呢?
在佛教界,影響最廣、最持久的,可說是淨土宗,因為淨土宗以簡易之念佛為行門,以人人都能得度為特色,能救度一切善惡凡夫離苦得樂。其實佛在兩百七十幾部經典當中都有提到彌陀之名號,而完整宣講阿彌陀佛因緣則是在淨土三經,因此古德言「諸經所讚,多在彌陀」。
《無量壽經》: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世尊出世本懷文)
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勸學示益文)
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勸信之文)
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是教,應當信順,如法修行。(淨土門乃世尊法之文)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念佛往生願文)
《觀經》: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唯囑持名文)
相信這幾段經文已經讓我們體會到世尊的本懷,懂得如何抉擇法門了。
善導大師《法事讚》裡說:
一切佛土皆嚴淨,凡夫亂想恐難生;
如來別指西方國,從是超過十萬億。
一切佛國土都是非常莊嚴、清淨,但是無明的凡夫總是亂想紛飛,恐怕不能去的;對於現在的末法五濁惡世的凡夫來說,更是不可能。所以釋尊才特別的介紹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勸我們眾生往生,因為只要專稱彌陀名號就能得度。所以淨土宗之念佛法門,肯定是我等最好的選擇。
胎教念佛
那或許有人問,什麼時候開始念佛才是最好的呢?從童年?從少年?從青年?中年?老年?其實末學認為,從胎教就開始接觸佛號才是最好的。成人需要阿彌陀佛佛光攝取護念,那胎兒也需要啊。試想想,天底下有多少孕婦因為意外而流產了呢?可能一不小心一碰撞、跌倒,肚子的寶寶就沒了。肚子的孩子一流產,對媽媽而言,那是多麼傷心的事情。所以從胎裡就開始接觸到「南無阿彌陀佛」是最理想的,因為要讓肚子的寶寶提早就得到彌陀的護佑。現代人說,胎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醫學界認為胎兒在孕期十六周即有完好的觸覺和味覺;十八周胎兒則對光會產生反應;二十周的胎兒則能夠有聽覺,並有做夢、記憶和思考的能力。就是說,胎兒在生產前就已經有辦法和外界產生感應。佛在《無量壽經》說:「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也因為這樣,父母就有這個責任、義務,保持愉快的心情念佛,給肚子的胎兒長時間接觸到「南無阿彌陀佛」,無疑是給自己的孩子最良好的成長環境。
童年念佛
人的一生中最可愛、最天真、最活潑,同時又最無憂無愁的階段,就是在童年。童年的小孩往往都會模仿大人的動作:看到父母做什麼就會學做什麼,聽到長輩說什麼就會學說什麼。小孩子在不知對與錯分寸的時候,就如同一張白紙等著被外界填滿。這個時候,最好的教育就是讓他們念這句法界最殊勝的「南無阿彌陀佛」,常念不斷,讓他們與佛同在。
相信我們都聽過不少關於兒童念佛得到利益的故事,如小孩遊極樂、阿彌陀佛叔叔快下來等等。末學曾遇到一家五口人,父母和三個孩子,全家法號為:佛聞、佛名、佛欲、佛往、佛生 (《無量壽經》之經句:「聞名欲往生」)。當時他們一家五口每週都會來道場參加念佛共修、聽聞佛法。過後還安排這三位小佛子,在道場為大家表演淨本法師所改編的《念佛會更好》佛曲。期間,也有安排他們為大眾演說一些念佛的故事,如:「公雞念佛往生」、「阿彌陀魚」等。所以,在無形當中,「南無阿彌陀佛」已經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種下善根、長養福慧,同時也開始傳播這句佛號給大眾認識,可說從小就加入「自信教人信」的行列,在阿彌陀佛光明保護攝取之下長大了。小孩子的身心能同時健康長大,相信對父母來說也是安心的,也是不愧身為當父母的責任了。
少年念佛
許多身強力壯的年輕人會說:「等我退休後才學佛念佛不晚。」但等到中年、老年的時候,會發現自己被種種世俗因緣綁住身不由己;身體的老化也會讓自己感受歲月不饒人、力不從心。所以念佛要趁早,尤其在年輕時期,精神、記憶、學習能力、體力都是處於最佳狀態,這時學佛念佛,如同順風乘舟。
試想想,今天如果想要外出冒險三天三夜,我們都會做好一切的準備才出發,可能會把相關的食物、衣服、日常用品、救身衣都預備齊全,以防意外的發生。現在已經長大成人,要遠離父母而步入陌生和複雜的社會,就應當學佛念佛,打好「預防針」,準備面對人生即將來到的痛苦和挑戰。
《無量壽經》說:
我於此世作佛,降化五惡,消除五痛,絕滅五燒。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
從這段經文就能知道釋尊來到這個娑婆世界,目的就是讓我們眾生遠離惡、痛、燒,拔掉輪迴生死之苦,得到安心、安樂。當然,年輕都會想追逐理想,如家庭、事業等。但,如沒有善根、福德、因緣,又如何能成呢?《無量壽經》又說:
其有至心願生安樂國者,可得智慧明達、功德殊勝。
念了南無阿彌陀佛,就會具足殊勝的功德,自然能提升個人的人緣、福德、智慧,一生逢貴人相扶,所祈求一切無不靈驗。又說:
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
有時候年輕人做事會有點浮躁、衝動,進而帶來一些不愉快。但通過念佛,能讓自己身口意柔軟,在處事待人上能應對自如。這樣看來,年輕人提早念佛,又有什麼損失呢?反而走在念佛的道路,對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擔當了。
中年念佛
人生步入中年時期,多多少少都會體驗到佛說的「人生是苦」。活了大半輩子,從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接觸到的、體會到的、經歷過的,難道還體會不到的「苦」嗎?還未警覺世間一切快樂抵不過一根針刺的痛嗎?那為何不念佛願生極樂呢?
善導大師在《法事讚》說:
三界火宅難居止,乘佛願力往西方。
在《無量壽經》也有提到,在娑婆世界總是會遇到「貪欲之苦,瞋恚之苦,愚癡之苦」。
有一次在道場見到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年人,每一次共修結束後,他都會在禮佛後才離開。大約參加三個月的共修之後,這位中年人就來向我請示一些問題。他說:「師父,我已經失業好幾個月了。為何我念佛幾個月了,還沒有找到工作呢?」他也敘述了在失業期間面對經濟壓力等種種困難。我聽了以後,就鼓勵他繼續念佛,天親菩薩《往生論》說:「眾人所願樂,一切能滿足。」畢竟只要有念佛,阿彌陀佛都會知道的。
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沒見他道場。大約半年後,他又來道場共修了,不過我發現他並沒有隨眾繞佛。共修結束後,我關心問他:怎麼近半年都沒看到他來道場?最近工作還好嗎?他回答:「本來我是失業的,可是最近接到很多工作,甚至趕工也做不完。有時候一天要做十多個小時。因為工作時間久了,造成現在走路腳痛,所以剛才就沒有隨眾繞佛了。」
所以,人生真的不容易,一方面中年生活遇到困難,念佛滿願增福報;但另外一方面,也因為工作量增加影響到自己的健康。所以在娑婆世界真的是禍福相依,還是念佛往生淨土最為圓滿。
老年念佛
人生經驗最豐富的時期,莫過是老年。一輩子種種的酸甜苦辣經歷過了,逐漸才能體會到,不管再富貴、再多的名利,也改變不了人「生老病死」的命運。所以不少老人家總是會念佛,這並不是說他們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他佛法,而是說他們對人的「無能為力」太瞭解了,所以就選擇靠佛力救度的淨土門。
道綽大師《安樂集》:
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
是故《大集月藏經》(卷五五意)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持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能滅罪業、擋地獄、做佛子、與菩薩為友、生在佛家–—極樂世界、成就佛道。在人生的暮年,竟然能活得如此有價值,這樣老來也來得很有尊嚴。
總 結
胎兒念佛,彌陀護念不鬧;
童年念佛,生活有說有笑;
少年念佛,威儀帶有福報;
中年念佛,賴彌陀得依靠;
老年念佛,佛光特別高照;
人人念佛,金蓮迎生佛道。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