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行者,將《阿彌陀經》經文中「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作為往生的方法和目標,以一至七日的精進為行法,達到一心不亂為目標,謂之「剋期取證」,其意甚錯,絕無少分相似。
「剋期取證」一詞出自《禪門鍛鍊說》與《石溪心月禪師祖語》;其大意主張,若欲期剋日成功,則非立限打七不可,遂有所謂精進禪三、禪七……等;或立長期一百二十日,中期為一百日,短期為八十日,安置淨居。於限定之期間內,得到開悟為目標。這是禪宗自設的行法,非出自經典所說。
今多有淨土行者,將禪宗此一行法,套用於淨土宗。不知淨土法門是果地法門的易行道。以為一日至七日是剋期,一心不亂是取證,將易行道作難行解,橫出法作豎出用。有違彌陀無條件救度的本懷。
今從果地法門略述其謬:
宗祖善導大師將「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亂」釋為:
1.《往生禮讚》:「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2.《觀經疏》:「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3.《觀經疏》:「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4.《往生禮讚》:「若有眾生稱念阿彌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
5.《觀經疏》:「上盡一形,下至一日、一時、一念等;或從一念、十念,至一時、一日、一形。大意者:一發心以後,誓畢此生,無有退轉,唯以淨土為期。」
6.《觀念法門》:「一切造罪凡夫,但迴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7.《往生禮讚》:「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善導大師五部九卷中,在在處處,無不將一日至七日,以上盡一形(平生之機),下收十聲一聲一念等(臨終之機)作詮釋。淨土門沒有剋期的時間,也沒有取證的證量,所以淨土法門沒有剋期取證的問題,當然不必剋期取證。
淨土宗只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能進入「平生業成,現生不退」的證道。
故知,淨土宗的預知時至,是在臨終之前,阿彌陀佛主動自行前來預告往生時間,完全不同於自力的剋期取證,自力的剋期取證是來自於自己證知往生時間,若作此想者,無有是處,乃至文殊、普賢等覺菩薩之儔亦不敢奢言剋期取證,亦得示現發願臨終蒙佛接引,不能自行前往。
若欲以剋期取證的精進,顯己之高明者,此是不解彌陀主動預告臨終接引十方眾生的本願。淨土宗沒有剋期取證,只有預知時至。
淨土宗的預知時至不必等到臨終;
淨土宗的平生業成,就是把臨終預知時至,提前拉到現前當下;
淨土宗的平生業成,不必等到無常的鈴聲響起,才交出考卷,現在當下就可以提前,把往生決定的考卷交出去了。是故,印祖云:「祈將決定剋期之心,改作唯願速生之心。」
民國107年(2018)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