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佛,首先對於無上的聖教要有一個正確的基本認識,我們抓住了綱領,學習起來才會如順風揚帆,事半功倍。好比我們要遠行一樣,一定要知道路徑,蕅益大師說:「譬如獨自遠行,若不預問路程,斷斷必有錯誤。」學佛就是如此,如果沒有正知正見,往往會盲修瞎練,到後來還是一事無成。如同用沙子做米飯,即使經過無量劫的蒸煮也不會成為米飯,因為沙非飯本。
佛是什麼呢?佛的全稱是佛陀耶,翻譯過來是覺悟、智慧的意思。我們學佛就是要覺悟,就是要有智慧。本師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後的第一句話就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一句話就道破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任何一個眾生,都具有如來的智慧與功德,只是我們現在迷惑顛倒,有種種的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本具的功德開顯不出來。佛是徹底究竟的覺悟者,看到了事實真相,把真相告訴我們,並且還宣說了種種法門,這無非是應病與藥,對機說法,令我們歇掉妄想,恢復本具的功德而已。
在《佛說無量壽經》上講: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
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
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這段經文可以說是釋迦本師一代時教的綱領,把佛出世的本懷和盤托出。「如來」總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別指本師釋迦牟尼佛。他是懷著無有窮盡的大慈悲心,憐憫三界六道輪迴的苦惱眾生,所以才出現在此五濁惡世的。什麼叫「大悲」呢?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在《普賢行願品》上也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釋迦本師斷盡了一切無明,證得了一切眾生與佛皆是同體的實相。但一切眾生妄想執著,雖本具佛性,卻迷而不覺,起惑造業,所以枉受輪迴六道、生死無盡的苦果。於是佛為同體大悲所催,興出於世。佛的大悲是「無盡」的,是遍一切眾生的。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統統包括在內,才叫無盡。因為等覺菩薩還有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還不圓滿,也是佛哀憫的對象。但下面卻說「矜哀三界」,這是因為雖然菩薩、緣覺、聲聞等聖者還不圓滿,但已經超越六道,可以不受分段生死。而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的凡夫卻還在六道中頭出頭沒,無有出期,正是佛急須救拔的眾生。善導大師說:
諸佛大悲於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淨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
「光闡道教」就是廣宣正道實教,也就是世尊一代時教的八萬四千法門,目的是「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群萌」就是群生,一切眾生;「真實之利」就是究竟圓滿成佛。在《法華經》上也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華嚴性起品》亦云:「如來、應供、等正覺性起正法不可思議。所以者何?非少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以十種無量無數百千阿僧祇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乃至廣說如是等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大事因緣者何?唯欲眾生開示佛知見故。」《華嚴經》是世尊最初所說,《法華經》是末後垂教,自始至終,只為這一大事因緣,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也就是想要眾生都成就圓滿的佛果。
眾生的根機不一樣,佛應機說法,才開顯了那麼多的法門。佛一生所宣講的無量法門,歷代各宗各派都有不同的分判,如天臺宗依據《法華經》,判一代聖教為五時八教;賢首宗依《華嚴經》,判一代聖教為五教十宗等等,還有很多不同的分判方法。但若依淨土來說,可以判為聖道門與淨土門。如道綽大師《安樂集》上說:
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迴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勝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淨土。
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
是故《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是故《大經》云:「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又復一切眾生都不自量,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
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
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然持得者甚稀;
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駃雨。
是以諸佛大慈,勸歸淨土。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繫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何不思量,都無去心也!
確實如道綽大師所說,修行通途的聖道法門有種種的難處。我們現在處在末法時期,離佛太遙遠,根機極為陋劣。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在我們這個世界是一萬兩千年,頭一千年是正法時期,有教有行有證果者,是「解脫堅固」;第二個一千年是像法時期,有教有行,但證果的很稀少了,是「禪定堅固」,得禪定的還不少,但真正斷煩惱出三界的不多;後面的一萬年是末法時期,佛的教法經典還在,但去修行證果的更加稀有了,眾生的根機愈來愈陋劣,煩惱也愈來愈深重,是「鬥爭堅固」。佛法至今已經大概三千年左右了,早已進入到末法時期了,我們眾生的煩惱極為深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想要靠通途的聖道法門來了生死成佛道,是億億人中也難找到一個的了。
一般通途修行的法門,需要斷盡見思煩惱,才能了六道輪迴的分段生死。這對我們一般人而言,根本辦不到。「見思煩惱」又叫「見思惑」,分為「見惑」與「思惑」兩種,三界內「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見惑」是知見上的迷惑,分為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稱為「五利使」;「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包括貪、瞋、癡、慢、疑等,又叫作「五鈍使」。在小乘法中,斷除見惑證初果須陀洹,還沒有出三界,需要「思惑」斷盡證阿羅漢果才出離了三界六道輪迴。
我們對照教理看一下自己就知道了,別的不說,先就「見惑」而言,第一條「身見」,執著這個身體是我,用種種的方法保護它,五條當中的第一條就斷不了,甚至伏都伏不住,別的就更不用說了。要知道,初果斷見惑如截四十里的急流水一樣困難,更何況是思惑呢?
其實,不僅是我們斷不了煩惱,很多祖師大德非常慈悲,為我們示現的也是以凡夫自居!比如天臺宗的智者大師,他老人家實際上是釋迦牟尼佛示現的,臨終之時有人問他證何果位?智者大師說:「我不領眾必淨六根,損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位只是圓伏五住煩惱(見愛住煩惱,欲愛住煩惱,色愛住煩惱,無色愛住煩惱,無明住煩惱),也就是見思塵沙等煩惱,而見惑尚未能斷除。既然沒有斷除見惑,當然還是凡夫,需要斷除見惑證初果須陀洹才入聖人之流。還有淨土宗九祖蕅益大師,他老人家臨終前有「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畢竟付何人」一語。蕅益大師為我們示現的是天臺宗六即佛的名字即佛,也就是開悟明心見性了,但見思煩惱尚未能伏住,更何況是斷呢?其實這都是祖師大德的慈悲示現,讓我們這些後學不能貢高我慢、自以為是。我們由此可知,通途法門斷煩惱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僅如此,道綽大師還說:「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然持得者甚稀。」一般不修行的人,起心動念、言語行為常與十惡相應。要過好一點的日子,要吃眾生肉,要喝酒等等,到處都是這樣。即使接觸佛法的人,能修五戒十善的也很少。很多都是拜拜佛,求求平安,並沒有依照佛的教導去修五戒十善等。發心修行的人呢?我們看到,很多也是在搞名聞利養,打著修行的旗號,自欺欺人。雖有善心修行,但煩惱太強,正念不足,不知不覺就陷在是非人我中,內心貪瞋邪偽,說話也經常與妄語、惡口等相應。雖有心修行了生死,但難敵煩惱。《地藏經》說:「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善導大師也說:「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我們要認清自己,確實如佛菩薩和祖師所說,我們就是五濁惡人,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駃雨。
在末法五濁惡世的這種情況下,我們想了生死就要修行淨土法門了。在《正法念經》上說:
行者一心求道時,常當觀察時方便。
若不得時無方便,是名為失不名利。
好比我們要鑽木取火,如果是在濕的木頭上來鑽,是很難出火的。要在乾柴中找水,水是找不到的。修行也是如此,依通途自力斷煩惱的法門,想要出離生死難如登天。若念佛法門,我們只要具足信願持名,就可仗佛力往生淨土。阿彌陀佛在因地曾發願說: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所以,我們只要真信、切願,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就能與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本願相感應,臨終之時,阿彌陀佛必定來迎接我們往生淨土,一生成佛。念佛不一定需要斷見思煩惱,用信願持名感通阿彌陀佛的大願就能成就。念佛是橫超三界的法門。這就像一隻小蟲子長在竹子裡一樣,牠想出來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豎著出來,那得需要咬破一層又一層才可以;另外一種方法是橫著出來,咬破一層就好了。我們念佛就是這樣,不需要斷見思煩惱,帶業往生,橫超三界。印光大師也打過一個比喻:我們的業障深重,就如同一塊大石頭,但只要裝到船上,即可仗船力運到對岸。船,就是阿彌陀佛的大願,我們只要信願持名就登上了阿彌陀佛的大願船!而自力修行,不用說煩惱沒有斷,就是見思煩惱斷得只剩一絲一毫,還是不能出離三界六道的。如同細沙很小,但還是會沉到水底的!所以我們應當仔細地思量,修行淨土法門。
我們再舉兩例來說明通途聖道門了生死的不容易和淨土法門的易行殊勝。在《龍舒淨土文》記載一個「喆老後身多憂苦」的公案:
宋朝紹聖年間,在京城一座大寺院中,有一位受人尊稱為「喆老」的禪師,其坐禪精進勤苦,竟至四十年不睡眠。他坐化後,連他身上的紙襖都燒出舍利子。朝廷中有達官顯要願以三十千的高價購買禪師的一領紙襖,就因為紙襖有舍利的緣故。他坐禪的效驗已到達如此境界。如果他能以四十年的精苦念佛求生西方,必能證得菩薩不退轉地,可以生死自如。之後再回到這個世界來濟度眾生,有何不可。但他沒有想到這一著,以致死後投生到大富貴家,一生受許多苦惱,實在是可悲啊!縱然受大富貴,福報享盡,依舊還要隨業輪迴。或者有人提問:像喆老那樣精進苦修,居然今生還要遭受許多苦惱,這是為什麼呢?答說:佛經上言:「假令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永嘉大師也說:「了則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喆老一生雖然精苦坐禪,卻不曾了得生死大事。今世轉生於大富貴家,這是他前生的願心所致,遭受許多苦惱,是因緣遇會,該當償還過去千百世的宿債。假如他是念佛求生西方,那他的宿債就不須還了。為什麼呢?因為往生西方證得不退轉後,於六道輪迴中,能生死自如。是故雖入一切眾生生死界中,大作濟度,而自己的正因佛性已不迷昧,所以能超脫三界。既能入一切眾生界中大作濟度,難道還有什麼宿債還不清的?況且像喆老這樣精進用功坐禪,猶不能超脫三界,可見三界的崖岸極高,其苦海極深,其波濤極急,所以不容易超脫啊!念佛往生西方,能橫超三界,是除了自力外,還可以倚仗佛力。有佛力而不倚仗,猶如窮賤饑餓之人,本可以倚仗富貴仁厚長者的援助,而窮人偏不受援助,真是可憐啊。
另外一例是唐朝的張鍾馗,他生平以殺雞為業。有一天,鍾馗忽然看見有一位穿紅色衣服的人,趕著群雞來到他面前,並且大聲叫道:「啄!啄!」周圍的群雞就飛到鍾馗身上亂啄。可憐他的雙眼被雞啄得血流不止,痛苦難當。有一位僧人看到這種慘不忍睹的情形,就為他設立佛像,排上香案,念阿彌陀佛,並教鍾馗跟他一起念佛。鍾馗受教,就專心念佛。忽聞香氣滿室,鍾馗隨即安然往生。
與此類似的公案不勝枚舉,都說明了通途自力法門難以了生死,而念佛法門臨終十念一念皆能成就,其利益大小可謂是天淵之別。因為通途聖道門仗自力斷煩惱,念佛仗佛力往生,自力佛力豈能相提並論。知此,哪有不求生西方的呢?
明安 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