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云,菩薩求阿鞞跋致,有二種道: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而難行道「唯是自力,無他力持」。況且我們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無有出離之緣,全憑自力難以出離。此間總釋為三難:
空間處所:五濁惡世不淨;
時間:無佛之時,無大善知識;
目標:求阿鞞跋致乃至成佛對於我們來說甚是高遠。
我們這個世界是雜生世界,有胎、卵、濕、化所生,苦樂萬品,以雜業故。是本來不清淨的,是污染的。我們就像是泥巴,在水裡洗洗還是泥巴,我們修的所有善法裡都帶有貪、嗔、癡,是有漏的,有污染的。以此看,我們娑婆末法眾生實屬可悲可歎!
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鞞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則樂。而我們唯有仗佛慈力,才能夠有出頭之日,到了極樂世界我們是阿彌陀佛的正覺蓮花之所生,大眾同一念佛,沒有其他外道,所有法界皆為兄弟。永絕它食之勞,禪三昧為食,永離心惱,愛樂常無間。所以我們是無比的幸運,今生能遇到佛法,又能遇淨土法門,今生我們成佛的因緣已經具足。念出六字名號的那一刻,我們猶如在黑夜之中的茫茫大海裡看到了燈塔,時刻指引我們回家。印光大師說:
娑婆之苦,苦不可言;
極樂之樂,樂莫能喻。
娑婆眾生沒有自由之說,唯有業風所吹,不得自在。譬如「懸沙指袋,為相慰之方;嗚呼諸子,實可痛心」。娑婆的苦,在所有人的面前是公平的,是不分階層的。說到這,我們也不必失落,雖然苦和業力像是粘在腳上的口香糖一樣難以清理,但我們幸遇彌陀救度法門,見名號如面,展信舒顏。我們憧憬著極樂,期待著成為觀音勢至的同參道友,諸佛菩薩如影隨形的護念著我們。我們要親近彌陀的光、沐浴彌陀的光,要成為光、散發光。我們念佛欣求極樂的同時,回頭看——「輕舟已過萬重山」。
人們習慣被小事感動,卻對大愛視而不見。一個天真的女孩,會為了一個男孩的一朵玫瑰、一份小禮物而感動不已,甚至許下一生的承諾;然而,她卻對父母一生的默默付出,視而不見,或者認為理所當然。父母一輩子的付出,比不過愛人的一朵鮮花,這確實是世間的常事。在菩提的路上,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人們習慣被一些小善根福德所感動,從而精進努力,希望得到修行的力量,卻總是忽略了在菩提的大道上,有一種愛,一直在我們身邊,默默等待。那是等待我們放下人天的小善,走向淨土的清淨之愛。
這個世界有一種愛,叫十劫等待,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遙遠的過去,在我們還在苦苦沉淪的時候,我們的慈父不忍流浪的孩子受一點兒苦,他把我們的業力擔在肩上,為我們負重前行,用盡兆載永劫的時間,終於償還了我們所有的業,為我們建設了一個美麗的家園,只等我們歸去:十方遊子,歡聚一堂。而流浪的我們,卻不知道慈父的艱辛,不知慈父曠劫的疼愛,只是被眼前的六塵吸引,輾轉六道,不願歸去。世間的六塵,常常讓我們感動,因而沉淪六道;慈父十劫的呼喚,我們卻聽不見。世間的人們,為了一個虛幻的承諾苦苦等待,誤以為是真摯的愛。其實,這不是愛,而是我們出離的障礙。
這個世界有一種愛,叫十劫等待。這是慈父的等待,十劫以來,他為了帶我們回家,一直在我們身邊默默守候。他一遍一遍地呼喚,奔走六道的我們,總是忘了回頭看一眼他的身影。無論我們多少次錯過他、遺忘他,哪怕誤解他、誹謗他,他卻從未離開,一直等待我們回頭。他生生世世,相逐不捨,隨我們旋回六道,一寸柔腸,還成千萬憶念,虛空有盡,誓願無悔。
這個世界有一種愛,叫十劫等待。只是流浪的我們,何時才能看見慈父的存在,何時才能拉著慈父的手,一起歸家,得到真正的大自在?
今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又藉彌陀悲心召喚,今信順二尊之教,不顧水火二河,念念無疑,乘彼願力之道,捨命以後,得生彼國,與佛相伴,愛樂何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