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如來從因地起修直至成佛,都必須發自己的別願,與共同的總願。
別願者,如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釋迦佛之五百大願,藥師佛之十二大願,阿閦鞞佛之二十大願。
總願者,指諸佛共通之誓願,即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而今諸佛,無上佛道已成,無量法門已學,無盡煩惱已斷,但無邊眾生仍然繫縛六道,沉淪三途。
雖然《無量壽經》言:「於此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一一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次如彌勒者也。諸小行菩薩及修習少功德者,不可稱計,皆當往生。」然而此世界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及不可稱計諸小行菩薩,其總數僅如恆河之一沙,而其未度眾生仍如恆河沙之多。
因此,為了繼續完成度盡無邊眾生之願,諸佛不斷發更大的願,創造更多救度眾生的因緣。如過去「正法明如來」倒駕慈航,即是今之觀世音菩薩;又今七佛之師的文殊菩薩,則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皆已成佛之「三世覺母」,即過去佛號「龍種上尊王如來」,現在世則號「歡喜藏摩尼寶積佛」,未來世則號「普現佛」。
而今慶喜「佛中之王,光中極尊」的阿彌陀佛,不只完成自己四十八大願的別願與總願,也等同替十方諸佛圓滿尚未兌現「度盡無邊眾生」共同的總願。
諸佛成佛是度眾生的起點,入涅槃是度眾生的分段句點,所以釋迦佛來此世界八千返,於入涅槃之前說:「所度已度,未度已做得度因緣。」;所謂「未度已做得度因緣」,就是指《無量壽經》出世本懷文所言:「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這也是十方諸佛出世共同本懷,「唯說彌陀本願海」;亦即是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十方眾生,稱我名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才能惠眾生以真實之利。
也因為第十八願已經成就了,所以「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諸佛才安心把未度眾生托負給阿彌陀佛,而其托付之語,如善導大師於《觀念法門》所云:「六方各有恆河沙等諸佛,皆舒舌遍覆三千世界,說誠實言:若佛在世,若佛滅後,一切造罪凡夫,但迴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
又《無量壽經》重誓偈: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
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在十劫前,阿彌陀佛成佛的同時,必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晶片強制植入十方眾生的阿賴耶識(記憶體)中,使之必聞。
《莊嚴經》: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
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日日夜夜不斷掃描搜尋【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晶片,任何眾生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即被鎖定(攝取不捨),無法掙脫,這就是光明攝取不捨,使之必生。
「必聞必生」,這是阿彌陀佛對十方眾生雙重保障的承諾,也是十方諸佛圓滿總願之依據。
故知,阿彌陀佛成佛之時,必令十方眾生聞過彌陀名號,無一遺漏。
所以,在阿彌陀佛成佛的同時,十方眾生往生極樂的畫面已經預錄存檔了,等到眾生往生因緣成熟,才做播放而已。
簡言之,十方諸佛的「眾生無邊誓願度」,雖然尚未圓滿,但因阿彌陀佛已經完成自己的別願與總願,也等於替十方諸佛完成共同的總願。所以諸佛才能放心把未度的十方眾生托付給阿彌陀佛,等同十方諸佛也圓滿了「眾生無邊誓願度」之願,才大安心的入涅槃。
是故印光大師言:
九界眾生捨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
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
2019年9月18日
按(隨身書彌陀願心的根源p.126):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這十二如來如果跟《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十二光佛」的佛名來對比的話,是一樣的,可見是同一個人,清楚地知道《圓通章》所說的十二如來就是阿彌陀佛,由此可知,在恆河沙劫以前阿彌陀佛就已經成佛了,不是成佛以來於今十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