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依經典之意義
分科:
建立一宗教義所根本依據的經典,稱為正依經典。
這一句是說明正依經典在整個一宗範圍內的地位:是「建立一宗教義所根本依據的經典」。它不是泛而論之的,而是有著不可動搖、不可替代的地位。這種地位決定了我們要對它依奉。
那依奉的規則是什麼呢?接下來解釋:
「正」是純、專,與「旁」相對,是統攝義;「依」是用,與「不依」相對,顯簡別義。於佛說一切經中,既然選擇所宗,必然有所依、有所不依;於所依經中,也有正、旁之分,根本依據者為正依,輔助依據者為旁依。
我們學佛,講經典肯定是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就淨土宗來講,有的經典是在正位,其他的就在旁位。「旁」就是旁邊的。和「旁」相比,「正」是統攝義。比如開會,領導坐正中,可以統攝旁邊的,這是統攝之義。「正」和「旁」的關係,顯示以「正」來統攝「旁」。
「依」是什麼意思呢?是用的意思,依用。與「不依」相對,顯簡別義,什麼叫「簡別」呢?是顯示它們之間的差別。立淨土宗,什麼經典是依用的,就叫「依」;除此之外,不依準、不依用的就是「不依」。所以「正依」這兩個字有「統攝」和「簡別」兩重含義,這是從字義來說明。
接下來從意義上來講。「於佛說一切經中,既然選擇所宗,必然有所依、有所不依」,所有的經典都拿來立宗,這不可能。立宗就有所依的經、法,依哪個宗,修哪個法門,必然有所選擇,修淨土當然以淨土教法來講解淨土經典,學禪就依《金剛經》《楞嚴經》等等,一定要有選擇,所謂「有所依、有所不依」:這就是「依」的分限的來源。
所依經可能是一部,也可能是兩部、三部或者四部。在所依經典當中,有正、旁之分:根本依據的稱為正依,輔助依據的稱為旁依。正依和旁依就顯示出了差別,一個是根本依據,一個是輔助依據,輔助依據就是參考性質的。
它們之間的關係、規則,前面所述是鋪墊性質的,最後一段就講得非常清晰了:
正依統攝旁依,餘經所說與正依經矛盾時,依正依經典為準。
「正依統攝旁依」,這是一個規則。當「餘經所說與正依經矛盾時,依正依經典為準」。「依」有兩種含義,一個是依據,一個是依準。這是有標準的,當別的經典與正依經典發生矛盾時,怎麼辦?有辦法會通就會通,沒有圓融智慧就不要會通,就依據正依經典。旁依經典也有講到彌陀淨土的,如果與正依經典不一樣,依哪個為標準?當然依正依經典。好像開會時一把手沒講話,二把手、三把手先講話,就先聽聽;一把手講了話,二把手講得不一樣,怎麼辦?當然按一把手講的辦,這個就不要問了嘛,再問就可能要革職查辦了。正依經典就好像一把手,它在正的位置上,講怎麼念佛、怎麼往生,別的經典說這樣不行,那怎麼辦?看誰的位置高,正依經典的位置就高,釋迦牟尼佛金口講的,在這個法門中它就是權威,就是標準,就依它。就像法律,上位的法決定下位的法,憲法是根本。憲法那樣講,這個法這樣講,那這樣講就不對,就要修改,一定要使之符合憲法的原則。如果其他經典所講的跟正依經典不一樣,可能有它的會通關係;如果你不明白,就通通擱置,這樣就簡單了。
所以正依經典有這樣的意義。不然就只是一個概念,說說而已,嘴上喊「淨土三經是我們的正依經典」,修的時候卻不依淨土三經,說:「《楞嚴經》講這樣不能往生,《金剛經》也講這樣不可以……」這就是正依經典的觀念沒有入心,也不懂得正依的規則。
正依經典這種觀念有必要深入,一定要堅固。因為我們一切修學都是依正依經典來的,如果沒有這個概念,可以講根本就沒有入淨土宗,沒有入淨土門,在那裏左右飄移,腳底下是浮萍,沒有根。根,一定要紮在這正依三部經裏。
(摘自《淨土宗概論》講記 頁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