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編輯部
可以用三層比喻來說明《觀經》開顯的次第。第一層叫「為蓮故花」,第二層叫「花開蓮現」,第三層叫「花落蓮成」。
就像蓮花,蓮花外面有花葉、花瓣,中間有蓮蓬。第一個叫「為蓮故花」,什麼叫「為蓮故花」呢?為了收穫蓮蓬子(蓮子才有效用),所以有蓮花,叫「為蓮故花」;蓮花開的時候,蓮蓬就在裡面了,就來到第二個階段,「花開蓮現」,「為蓮故花」的時候,還是個花苞,蓮蓬看不見,這代表什麼呢?這代表一開始講定善、散善,就是蓮花的花葉,講念佛,就是裡邊的蓮蓬,開始講定善、散善,念佛還沒有講,你看不見,不知道是講念佛,好像被蓮花包起來,裡面的蓮蓬沒有顯示出來,但目的是在裡邊,釋迦牟尼佛「望佛本願」,是要講念佛,但是一開始不能完全講出來,所以叫「為蓮故花」,為了講念佛而講定善、散善。
到第二個階段就「花開蓮現」,蓮花綻開了,蓮蓬就顯現出來了,這就是在定善、散善文當中講到念佛了,比如剛才講的「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雖然是講觀佛,但把念佛安插進去了——蓮蓬顯示出來了,在散善裡邊也講到念佛,「稱無量壽佛名」「稱南無阿彌陀佛」,這叫「花開蓮現」,這個時候,觀佛也有了,散善也有了,念佛也有了,蓮花、蓮蓬都顯現出來了。
到最後結尾,「花落蓮成」,蓮花瓣打開之後,慢慢就凋謝了,獨獨將蓮蓬顯示出來了,定善、散善的蓮花瓣就棄捨了,不講了,不付囑定善、散善,唯把持無量壽佛名付囑給阿難,這叫「花落蓮成」,到這個時候,念佛的教法完全獨立出來。
釋迦牟尼佛用這樣的次第來引導我們從聖道門入淨土門,在淨土門裡邊,從雜行雜修而入專修念佛。我們懂得這樣的道理,就不能辜負釋迦牟尼佛的一片苦心,應該專修念佛。
釋迦牟尼佛講這一部《觀經》,可謂煞費苦心,因為眾生的根機太驕慢了,如果沒有佛這樣的智慧,講這部《觀經》,我們連門都摸不著。漸漸引導,「望佛本願」,「意在眾生」,釋迦牟尼佛講這部《觀經》,他的意思在哪裡呢?不在定善、散善,意思是要我們十方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所以到結尾,就付囑彌陀佛名給阿難。
《唯說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