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編輯部
要弘二門判由兩段文組成:一、「要弘分判文」,在大師《觀經疏》最先《玄義分》序題門;二、「要弘廢立文」,在全疏最後《散善義》釋付囑流通之處。首尾呼應,前後一貫,顯明《觀經》一部要旨。先開要弘二門,最終導歸弘願;雖說定散二門,意在一向專稱。
一部《觀經》的要旨是什麼呢?就是「先開要弘二門,最終導歸弘願;雖說定散二門,意在一向專稱」。善導大師撰寫《觀經疏》,從一開始「序題門」的時候就作了要弘二門的分判,到最後又作了要弘二門的廢立,貫穿在整部《觀經疏》的對要弘二門關係的比較、導引、歸入是非常鮮明的。
打個譬喻。要門就好像步兵作戰,十三定觀啊,三福九品啊,很熱鬧,那個地方槍聲大作,好像是一個主戰場,敵兵都被吸引過去了,以為那裡是要塞、堡壘,都在那裡進攻著。其實是兵分兩路:那邊要門那條線打響了,敵兵都被吸引過去了;然後開出弘願大道,出一路奇兵,更強大的主力部隊插過去。
有人修定善、散善,這樣根機的眾生都被吸引過去了。這邊阿彌陀佛的無量光壽的主力部隊,從弘願一向專稱的大道一下包抄過去,到十三定觀,然後到三福九品一合攏;到最後要弘廢立的時候一網打盡,一個不漏。到那個時候就是雙路兵合圍,一下子就聚集過去了。整個《觀經疏》其實就是這樣一場戰役:在講定善十三觀、三福九品的時候,把這些定善機、散善機都吸引過來,說:「你看這裡很熱鬧,這樣修行,這樣迴向。」槍聲大作,大家通通都來了。來了以後,「靠這個能行嗎?」「靠這個是不行的!」這時,後面那個弘願別出奇兵,包抄過去。到最後的時候,要弘廢立顯示出來:「雖說定散兩門,意在一向專稱」。雖然在定散那裡打仗,其實主力部隊不在那個地方;主力包抄過來,到最後口袋一紮緊,一個不漏,很妙啊!
《觀經教眼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