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慧淨
犯五逆謗法之極重罪人,彌陀本願救與不救?《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說不論任何人,當然就是不論有罪無罪、罪輕罪重,只要他念佛,願生極樂,就必定往生極樂,可是五逆與謗法除外。但是《觀無量壽經》下品下生卻說,造了五逆極重罪的惡人,在臨終的時候若能回心念佛,也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當下滅除五逆的因與五逆的果報。
同是五逆,《大經》說「唯除」,《觀經》卻是「救度而攝取」,這種彼此相違、矛盾的經文,到底如何會通與理解?
依曇鸞大師、善導大師的解釋,第十八願所講的「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的「唯除」,是就抑止角度來講的,抑止的最終目的不在抑止,而是為了攝取、救度,所以,抑止本身並不是永遠的抑止。
攝取也好,抑止也好,都是阿彌陀佛的救度,阿彌陀佛就是這樣以「慈悲」與「智慧」的雙重運作來救度眾生。如果一旦犯了五逆或是謗法,就永遠被捨棄不獲救度的話,或者佛沒有力量救度我們的話,那麼所謂的大慈大悲的佛心,或是拔苦與樂的力量,豈非就全變成是空談了?
重罪消滅,逆謗得生,正顯彌陀,佛心佛力,圓滿不缺,徹底無遺。
善之與惡,苦樂在心;
升之與沉,淨穢由佛;佛願叵測,佛力絕思。
下面用幾則比喻顯明彌陀的攝抑二門,悲智雙運救度之法►
父母愛子喻
好像父母對子女,一定是發自內心自自然然地充滿慈愛,因為父愛、母愛是天性,這是「攝取門」的意思。同時曉得小孩幼小無知,難免會犯錯,如果縱容他,不管教他,不禁止他的話,他就不知悔改,而養成壞習慣,將來恐怕成為一個惡人,所以父母對無知的兒女在還沒犯過之前,會以他們的常識就將來有可能犯的,一一禁止他,說:「這個不可做、那個不能犯,因為那是非常嚴重的罪過;我疼愛你們,你們是我親生骨肉,可是如果是這樣犯了的話,我就要把你們趕出門,斷絕父子母女的關係。」這是「抑止門」的意思。所以即使父母慈愛子女,也有攝取跟抑止的慈悲愛心與智慧警誡。
但如果兒女犯了過,就真的趕出門、斷絕父子母女的關係嗎?不是的,那是方便說,不是真實義。
父親不會因為愛護兒子而說:「兒子我愛你,所以你任何惡事都可以做。」不可能這樣;也不會因為兒子做惡事而喜歡、更增進父子的關係。但也不會因為曾警誡兒子不可以做壞事,一旦兒子做了壞事之後,就斷絕了父子關係,也不是這樣。而是始終都以慈愛悲憫的心來對待兒子,希望他能夠由君子而成賢成聖。
同樣的,我們也要深心體會阿彌陀佛希望我們凡夫都能夠超凡入聖的悲心,體會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本懷。阿彌陀佛一方面希望我們能夠改邪歸正、棄惡從善,另一方面又希望我們能夠歸入彌陀的救度,我們不能因為有了彌陀的救度,而縱惡為非。
因此,抑止門是就方便義來講,不是真正排除。所以,我們必須要懂得有攝取門、有抑止門,才能體會佛陀救度眾生的悲愍與苦心。
煞車喻
又像開車一樣,有前進就有煞車,但是煞車並不是為了煞車而煞車,是因為發現方向錯誤了,必須改變方向,改變方向之前,就要先稍微煞車,甚至要完全停下來,才能夠轉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所以,不是為了煞車而煞車,不是為了永久煞車,煞車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煞車是為了正確前進,為了正確到達目的地。
所以,阿彌陀佛說:「你如果犯了五逆謗法罪,就不救你。」這個,不是永遠的不救,也不是真正的不救,是權宜的不救。
滅火防火喻
又像消防隊。消防隊有兩種作用,「消」是滅火,「防」是防火。成立消防隊的目的就是為了出現火災時滅火,但同時在火災沒有發生時要防火。也就是有火時滅火,無火時防火。滅火、防火是一體的、不分的,是同一個目的的兩種不同的手段,都是為了保護公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只防火不滅火不行,只滅火不防火也不行。必須在嚴格防火的同時準備救火滅火,隨時準備救火的同時不放鬆防火安全。人們不能因為有消防隊滅火,就不注意防火,甚至隨便縱火;也不能因為被要求防火安全就懷疑說:萬一失火了,恐怕消防隊不來救吧?
阿彌陀佛發第十八願,本意就是為了滅救眾生三界火宅之火,乃至五逆謗法的地獄之火,因此必須謹防眾生造此二罪。前面七句二十八個字攝取,如同是滅火;後面「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兩句八個字抑止,如同防火。不管是攝取還是抑止,目的都是為了保護、救度眾生往生極樂。攝取和抑止二者都不可少,攝取是永不改變的大前提,抑止是為了更好地攝取。瞭解了這一點,我們就會平時謹慎不犯惡,至少不犯逆謗的大罪大惡。
報警喻
但俗話說「防不勝防」,萬一犯了惡,甚至是犯了五逆謗法的大惡,那又怎麼辦?難道阿彌陀佛就不救了嗎?不會的!那就要像著了火一樣,越是大火越是要趕緊報警。一旦報警消防隊立即就到,立即救火,這個時候不會問:是誰著的火?是大意著的火,還是人為放的火?都不問,先救火滅火再說。
報警就是迴心。先不注重防火,甚至喜歡玩火,現在看到釀成大禍了,情況危急了,沒有辦法撲救了,害怕恐懼了,發出一心求救的信號,消防隊接到火警會不來嗎?立即趕到!彌陀的慈悲正是如此,不管怎樣的罪人,迴心求救,立即來救,所以說「五逆謗法,迴心皆往」。所謂「一切恐懼,為作大安」,一切恐懼中最大的恐懼就是造下了五逆謗法的重罪,臨命終時已經看見地獄之火燃燒的那一種恐懼。正因如此,五逆謗法的人是必定要救,甚至是第一要救的。如同大火如果不及時撲滅的話,就會蔓延,傷及更多無辜的生命、財產;五逆謗法的人不救,從地獄出來後還是逆謗種子,惡種流布,會阻礙、斷滅更多眾生的世法、佛法善根,所以不管是為了他一人迴心求救,還是為了保護救度更多的眾生,都必定要救。
這樣來理解,我們會更加感動於彌陀的慈悲,正因為有了「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八個字,才更加顯示出:阿彌陀佛發願的本意,正是要救度逆謗的眾生。
如同消防隊的職責是滅火,它才特別注意防火安全,不是消防隊、沒有消防的職能,也就不會要求防火。
大網喻
像這樣一層層的方便,每一層每一層都在顯示阿彌陀佛以攝取的救度跟抑止的警惕這兩門,也就是慈悲智慧雙運,使十方眾生不論是善是惡、善惡是輕是重,都在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大網之中。好像大海裏的魚,無論是大鯨魚還是小魚、吻仔魚,都在這個大網裏面,沒有一條是被遺漏的。只要善惡凡夫,能夠迴心願生極樂,願生之後,一輩子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沒有一個不能往生的。人人都可念佛,人人都可往生,所以,一切眾生如同大海中的水族,而阿彌陀佛的救度如同大網,絕無漏網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