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17年11月11-12日,首屆淨土宗(福建)聯誼會於福州阿彌陀佛大飯店圓滿舉行。來自八閩大地的彌陀之家念佛團體、蓮友與大德法師們歡聚一堂,智隨法師做了淨土宗主題開示:認祖歸宗。本文乃根據法師開示錄音整理。
一、為什麼一定要認祖歸宗?
今天有幸能夠到福建阿彌陀佛大飯店,和大家一起共同慶祝我們福建蓮友彌陀之家的聯誼會,非常感恩大家,也要感恩我們阿彌陀佛大飯店提供一個這麼殊勝的場地,來圓滿我們大家這次盛會。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開一個阿彌陀佛的大飯店,實質上我們很多人已經在開阿彌陀佛的大飯店了。飯店是吃飯的地方,吃世間的飯,和吃成佛的飯,是不一樣的。我們在這個地方能吃下阿彌陀佛大飯店的飲食,然後,以此因緣都能念佛往生西方,這才是阿彌陀佛大飯店要做的事情。這就是「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我們福建的彌陀之家,我們在座的所有蓮友,在各個地方推行念佛往生之道,這也是「阿彌陀佛大飯店」在各個地方具體的落實和表現。所以,實質上我們每個人都在運作,都在為阿彌陀佛開這樣一個大飯店。
善導大師有句話講得非常好:
見色皆真色,聞音悉法音。
莫謂西方遠,唯須十念心。
我們在任何一個地方見到的色都是真色,都是阿彌陀佛真金色,聞到的音聲都是妙法的音聲。我們不要覺得西方很遙遠,只要有十念之心,就可以往生西方。十念、一念,就可以往生。所以善導大師講: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皆可往生西方淨土。所以,要開這麼樣一個大飯店,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相信阿彌陀佛,那麼人人都可以開。希望我們把阿彌陀佛大飯店開到我們福建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地區,讓每一個人都有因緣進入阿彌陀佛大飯店,都能夠以此因緣念佛成佛。
彌陀之家在這裡開聯誼盛會就是在認祖歸宗,就是大家凝聚在一起開阿彌陀佛大飯店。其實我們每個地方都在開,各個地方都有彌陀之家。個人念佛,也有一家人;三個五個,幾個蓮友,大家可以成為一個小團隊;人多的有道場,有寺院,有大的念佛堂等等。在我們中國人裡面,大家都有一個認祖歸宗的觀念,家族裡面都有祠堂,福建這邊更明顯。祠堂裡面供的是誰呢?(祖宗牌位。)我們家族裡面會有個祠堂,供養我們祖先,這個叫認祖。家族是從哪裡來的?有個祖先,有個來源。那我們念佛,彌陀之家的祖先是誰呢?(阿彌陀佛。)我們也要認祖啊,認了祖才能歸宗啊,才能歸入這個家族裡面來。如果不認祖的人就會流浪在外,流浪三界中,恩愛不能斷。
那我們的祖宗在哪裡呢?
雖然學淨土法門,但認祖歸宗非常重要,這樣你才能夠回到這個大家庭中來。彌陀之家在我們娑婆世界很多,真正彌陀之家在哪裡?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你要認祖歸宗啊。你要知道「宗是什麼?祖是誰?」明白這個才能知道如何來信仰淨土教法,如何回到西方極樂世界。
「淨土宗」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凡是對佛教有一定瞭解的人都知道,中國佛教有八大宗派,淨土宗是其中之一,也有稱之為蓮宗。那麼,我們一聽到「淨土宗」三個字,你會想到什麼概念和相關理念?想到一個宗派,一個法門,一種信仰,西方三聖。「淨土宗」是一個很簡單的詞語,但是它內涵很多。
中國人都知道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阿彌陀佛,但是可能不會想到「淨土宗」。稍微瞭解佛法的人,一聽說淨土宗,就會瞭解和關注跟淨土宗有關聯的很多因素,包括信仰背景等。「淨土宗」這個詞語,實質是兩個詞語組合在一起的:「淨土」和「宗」。認祖歸宗嘛,歸宗到哪裡呢?歸到「淨土」這個「宗」來。如果不能歸到「淨土」這個「宗」來,那麼可能就跟淨土信仰有距離了。
我們為什麼學一個法門一定要認祖歸宗呢?不光是淨土宗如此,華嚴宗,禪宗,天台宗,都要認祖歸宗。不然你學的這個法有沒有傳承,有沒有體系,是不是如理如法的,可能就要打問號。比如禪宗,大家都知道六祖慧能大師,而學天台的是智者大師。你要學禪宗的教法,就離不開《六祖壇經》,這個就是要認祖歸宗的一個因素。
我們學的是淨土宗,這個「宗」在哪裡呢?這就跟淨土有關了。以淨土而建立的一個宗派,叫淨土宗。淨土宗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淨土的經典,淨土的祖師傳承,淨土的教法,淨土的最終目標,要往生西方淨土等等,都屬於淨土宗的概念。
二、為什麼要對「宗」特別重視?
為什麼佛教裡對這個「宗」特別重視呢?
「宗」有很多意義,如「宗派、宗旨」。一般聽到禪宗、密宗、天台宗、淨土宗,可能會從一個「宗派」的角度來理解。但是,之所以成為一個宗派,還有一個最核心的宗旨:它是要幹什麼,它的目標是什麼?比如禪宗,我們一聽說禪宗就會想到「即心即佛」,我心即佛,我即是佛。禪宗是一個宗派,但是它的宗旨就是在認識到自心即佛,你能夠開悟見性,見性即佛。那麼淨土宗呢?我們一聽到「淨土宗」這個名詞,就應該想到「念佛往生、念佛成佛」。這個是它的宗旨。如果把這些詞語意義連貫不起來,說明我們對淨土宗的理解是比較陌生的。這個時候就需要認祖歸宗了,就要深入瞭解「淨土宗」的義涵是什麼了。
佛教從印度傳過來的。在印度的時候,佛教沒有明顯的宗派意識。但有學派,有上座部、大眾部等等,後來晚期有中觀派、唯識派,中觀是龍樹菩薩這一系的,唯識是無著菩薩。佛教傳到我們中國之後,就形成了八大宗派。八大宗派都各自獨立,也都有自己的教法,自己的經典,自己的祖師傳承。
八大宗派為什麼分的那麼細呢?有很多人在弘法時也會講「八宗並弘」,要圓融無礙:我不屬於哪一宗派的。不屬於哪一派的,你到底屬於哪一派呢?無派無門,那就是沒有來源、沒有根,沒有「宗」的歸屬感,那就說明什麼都不是!這就像我們世間講的「四不像」。「四不像」是圓融呢?還是在佛法之外?我們要兩方面看問題。講圓融,不是說就什麼都不去分別了,包括宗派、團隊、法門等。佛法講八萬四千法門,講三藏十二部經典,它是有依據的,有來源的。根據眾生不同,根據法門不同,根據我們得到的利益不同,它分不同的教法。
中國祖師智慧高明就在這裡,他把不同的經典,不同的法門,不同應對的根機和相應的利益做一個分類。這樣就形成宗派意識了。分類不是在作分別,不是在彰顯自我,是對佛法做一個全面的解釋,讓我們普通大眾很容易通過一門來瞭解整個佛法。任何一個宗派都不是孤立的,不是只關注自己這個宗派的本義,還會對整個佛法有一個全面認識,這才能成為一個宗派。
宗派是以「宗」的名義,「宗」的立場來思維、組織、建立一套完整的教理體系,把整個佛法都要包容進來。包容進來的同時,還要獨立自己這個宗派的教理、教義,以及它相應的功德利益。這樣才成為一個宗。就像阿彌陀佛大飯店,這個地方只是一個局部,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會議室,接待中心等等。那麼整個大飯店所有的一切都屬於它的。整個佛法就是一個整體,就像大飯店一樣。但是,我們要分功能的,這個地方是會議中心,其他地方是餐廳,還有地方是住宿。這就要把功能區分開來,功能區分開了之後,你需要什麼,就會去尋找相應的地方,才不會凌亂。宗派意識有這樣類似的道理。整個佛法就像大飯店一樣,要成為一個整體,然後再來分工。天台宗把佛教分為藏通別圓、五時八教等等,這就是它的區分。我們淨土宗有難行道、易行道;聖道門、淨土門,這就對整個佛法進行區分,最後來選擇淨土門。
宗派首先對整個佛法有個完整的認識,建立一套完整的體系,最後從中比較,選擇適合我們自己修學的一個教法。當然,宗派的意義比較多,今天我們只能簡單提一下,希望大家來關注淨土法門,去關注「淨土宗」,它作為一個宗派是怎麼形成的?它內在的核心是什麼?它的正依經典,祖師傳承在哪裡?這都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去瞭解。當你詳細瞭解之後,才知道如何回到淨土宗彌陀之家。這個認祖歸宗,幫我們找到了根源,讓我們知道回家之路,這個時候走在往生大路上才是安心的。不然我們很多人信仰淨土,一方面也在念佛求往生西方,一方面還要看大眾的臉色,看世間的臉色。唉,他認不認可啊,有沒有人反對啊,是不是這個法義不太穩當啊?……我們這個擔憂顧慮來自於哪裡?就是對「宗」不瞭解。
三、信仰比單純的教育更重要!
提到「淨土宗」,有些人可能認為是單一的一個法門:哦,念佛法門,某一個法門而已。其實,「宗」不是一個法門,「宗」是一個派系,一個宗派,有歸根,有宗旨,有教理行果等等的體系,而「法門」只是一個具體的修行方法而已。
一般人提到「淨土宗」,知道是念佛法門。但是在佛教理念裡,念佛的概念比較多,有持名念佛,有觀想念佛,有實相念佛,還有觀像念佛,都叫念佛。籠統講,整個佛法都叫念佛法門。那麼,淨土宗的這個行法在哪裡呢?就是持名念佛。稱佛名號,隨順佛的大願,以善導大師思想講,叫本願稱名。這就是宗派特定的意義所在。
我們民間一般流行對阿彌陀佛、觀音菩薩有信仰的人多少跟淨土法門,淨土宗有一定的關係。我們這個大飯店稱為「阿彌陀佛大飯店」,跟我們淨土宗也有關係。因為阿彌陀佛就是淨土宗的本尊、教主,有阿彌陀佛在的地方,都離不開淨土宗相關的教理、教義、行法等等。淨土是一個信仰的法門,跟其他法門有所不一樣。
一般人都知道,佛教是一種教育,是一種智慧的教育,是讓我們了生脫死,究竟成佛的大教育,是佛對所有眾生的一個教育。但是淨土法門可能有所不同,它是一種信仰教育,要把我們的信仰建立起來。
世間也講教育,單純的教育,如果沒有信仰,那就有可能走入一種世智辯聰的階段去了。就像我們世間,懂教育的人、有文化的人很多,但是有文化的人不一定就有信仰。有信仰的人超過有文化的人,因為有信仰的人懂得怎麼做人,懂得怎麼相信因果輪迴,知道關注自己的生死大事。而沒有信仰的人,文化再高,他也不會關注這一點。所以,信仰比文化更重要,信仰比單純的教育更重要。
教育是要達到一種信仰,讓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生命的真相。通過教育建立信仰,通過信仰來圓滿我們的人生。尤其淨土教法,更是一個信仰的教法。因為,阿彌陀佛不在我們這個世間,極樂世界不在我們這個世間;念佛往生,我們凡夫也看不懂,也看不明白,到底是真是假,我們這一生,在往生之前都不能很確定的、很肯定的把這件事情弄明白。
所以,在教育的同時,一定包含著一種深深地信仰。
「聞是說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若有信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就是信,你要相信這個事實。佛講: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土,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有一尊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如果從教育的角度,我們怎麼教育人相信這個事實?你無法去考證有沒有極樂世界,你無法接近、瞭解這尊阿彌陀佛到底怎麼樣。我們只能相信,只能聽釋迦牟尼佛所說,有這麼一尊佛在。那麼,這個就是信仰的建立了,通過教育來建立信仰。
尤其淨土法門的信仰,它是一種易行難信之法。大家讀《阿彌陀經》,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關於佛法的信仰很多,淨土的信仰應該是最難相信的。我們在座有這麼多人信仰淨土法門,說明我們在座都很有福報,很有善根。
應該為我們自己鼓鼓掌吧!(掌聲)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少的人聞不到淨土,善根少的人不會相信淨土。那麼,我們在座的都是多善根多福德的人,能夠遇到淨土,能夠相信淨土,能夠來念佛往生西方,這個就是信仰。這個信仰,不一定是靠教理建立起來的,不一定是靠文化來建立起來的,是靠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有善根的人,哪怕一字不識,你也可以來念佛,你也可以相信阿彌陀佛。我們很多知識分子不相信有極樂世界,但是很多老太婆,一字不識的,相信有極樂世界。
所以,對教理和信仰的關係,我們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四、淨土宗是我們每一個人生命的保障!
提到淨土宗,就會讓我們想到一些人事問題:跟哪些人有關,跟哪些事有關。我們一聽說淨土宗,會想到什麼人?哪些人跟淨土宗有最密切的關係?
先從大的講,哪些佛跟淨土有關聯的?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還有六方諸佛出廣長舌,來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所有佛都跟淨土法門有關聯。
我們淨土宗看起來雖然是一個宗派,但是,它是所有諸佛都讚歎,都宣說,都護念的一個宗派,一個法門,一種信仰。
從佛往下,我們來看菩薩,有哪些菩薩跟淨土有關聯?
首先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十大行願,發願往生西方),文殊菩薩也發願往生西方(我們看淨土三經都有文殊菩薩)。彌勒菩薩也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彌勒菩薩還是《無量壽經》的當機眾,釋迦牟尼佛把這個重要的教法吩咐給彌勒菩薩,讓他流通念佛往生一法。
再看我們後來的祖師大德,在我們人世間以菩薩身分,以祖師大德身分示現的,無論是我們淨土宗,乃至其他宗派的祖師,跟淨土有關聯的人就更多了。
印度龍樹菩薩是我們八宗共祖,也是我們淨土宗的祖師。《易行品》是龍樹菩薩首先著述的一部淨土著作。龍樹菩薩之後,天親菩薩《往生論》,我們淨土宗三經一論,《往生論》就是天親菩薩所著的。龍樹菩薩、天親菩薩都是印度有名的,有代表性的兩位祖師大德。
傳到我們中國,那跟淨土法門有關聯的祖師就太多了。幾乎所有出家的大德高僧,只要他學習教理的,多多少少都瞭解一些淨土。最重要的,除了我們淨土宗的祖師之外,大家會想到十三位祖師,近代印光大師,最遠的慧遠大師。十三位祖師是我們淨土宗有關聯的核心代表人物。
除了淨土宗祖師之外,還有天台宗的祖師智者大師等其他宗派的祖師,大家如果去瞭解佛教的歷史就會發現,幾乎很多宗派的祖師都兼帶弘揚淨土教法。像智者大師有《淨土十疑論》,三論宗的吉藏大師有《觀經疏》等等。其他宗的祖師他們也會有相應的淨土著作,也有堅固的信仰,最後大家也迴向往生西方。所以淨土宗相關的人事特別多。我們一般人關注的就是跟我們有緣的印光大師、善導大師、蕅益大師。
釋迦牟尼佛在經典告訴我們,現在是末法時代,「末法眾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我們生在末法時代,在八宗裡面,與我們眾生最有因緣的,最有保障的,可以講是淨土法門,淨土宗。
淨土宗是我們每一個人生命的保障。能夠遇到淨土教法,遇到阿彌陀佛,這是我們人生最大的福報。我們在這裡今天吃了阿彌陀佛的飯,明天就可以往生成佛了。(掌聲)想一想,無量劫輪迴了這麼久,就吃一餐飯,就可以解決往生大事!多少人修行都是為了解決生死大事。生死大事,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情,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大事情,也是最難解決的一件大事情。
最難解決的事情就是生死大事。在我們這個世間大事很多,我們中國剛開國家發展的大會,這是大事。我們今天也開會,連續開,開生死大事會。生死大事是全民都要解決的,不只是我們在座要解決的,全人類所有生命都有一個核心根本的大事,就是生死大事。我們把世間發展好了之後,每個人,每天晚上都要面對自我,要面對生死:我們的出路在哪裡?如果生死不解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在三界沒有一個地方能夠讓我們安心。
淨土法門可以讓我們遇無空過。遇到了就不會空過,今天遇到今天保證往生,明天遇到明天保證往生。誰給我們保證的呢?(阿彌陀佛!)所以我們要認祖歸宗啊。
認祖歸宗的最終目的,是要解決我們的生死大事。我們能夠通過祖師,通過這個宗派教義的學習,來解決我們根本的生死大事,往生成佛的大事情。尤其在末法時代,淨土法門是我們眾生唯一解脫之道。
「唯一」不是排斥否定其他法門。可能其他法門會有一些誤解,覺得你們一講淨土,就把其他否定掉了。剛才講過淨土宗是一個完整的宗派,並沒有否定任何一個法門。只是看到我們末法眾生煩惱深重,業障深重,自力修行很艱難,我們沒有自力修行的能力。
昨天晚上有人問到關於戒律的問題,大家如果受過一定戒律,也就知道持戒非常艱難。近代有位高僧——弘一大師,是專門研究戒律的。弘一大師自己對自己有一個評價,他持戒持到什麼程度?「粗分五戒」。「粗」就是「粗細」的「粗」。弘一大師專門研究戒律幾十年,自己也是嚴格按照戒律的要求,依教奉行,但是他最終對自己評價僅「粗分五戒」而已。就是五戒當中只做到了初步的,很粗劣的,還不算微細的。細的地方非常難。戒律是有高有低,有淺有深,有粗有細。細,細到了極處。微細到什麼程度?起心動念都在犯戒了。我們很多人起心動念都不知道,打多少妄想都沒看見,在夢中還在顛倒,還在造業。
所以,從佛法這些自力修行的教理當中越瞭解,越去體會感受,就知道生在這個末法時代,靠自力修行非常艱難。祖師經典都有講,「末法眾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難得有一個得道的。
大家到處都在尋師問道,參訪明師,我們遇到了多少明師?我們遇到有幾個人是開悟的?在民國時期好像還能聽到有人開悟的,大家知道有虛雲老和尚,現在聽說誰開悟了?很難遇到了。印光大師講的,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開悟的人。
靠自力修行,在這個時代非常艱難,有很多原因。首先是我們自身業障深重,生在這個時代。佛陀在二千多年出世,我們那個時候沒遇到佛陀,然後佛教傳到我們中國也有兩千多年了,我們依然沒有解脫。那就說明我們過去世的修行都沒有達到解脫的標準。
所以在末法時代,我們來到人道,投身於人,唉,還好,能夠遇到佛法,能夠聽聞淨土的教法,這是我們生在末法時代人的福報。從自我講,我們善根福德都非常淺,但是有因緣遇到淨土教法。這個就是大因緣,大福報。所以念佛即是多善根,大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善根。念佛之人是人中芬陀利華,這是佛對我們的讚歎。因為淨土教法是個難信之法,是個成佛之法,是讓我們當生解脫之法,是讓我們遇到就不會空過的一個法門。所以,我們今天遇到,回去之後就可以念佛往生西方了。人生大事,生死大事就解決了。
佛陀出世的目的,就是要讓所有眾生最終都能解決生死大事。佛陀不是讓我們來消災平安,吃一餐素食,去放放生,這一生世間的福報圓滿一點,這不是佛的目的。佛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們,「汝等眾生,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這個是佛的目的。
我們來學佛,來信佛,要知道佛要幹什麼?那樣才會真正走上信佛之道。
五、淨土宗的根本來源在哪裡?
認祖的 「祖」有多種意義,「祖」是祖師、祖宗。宗派的「宗」當是歸宗,歸宗是歸依一個宗派、宗義、宗門。這個「宗」的核心,從大的來講是一個宗派;再深入來講,它的宗旨,它的意義在哪裡,歸根在哪裡?那麼如何來認祖?如何來歸宗?祖師在哪裡呢?
剛剛有講善導大師是祖師。善導大師在哪裡?知不知道在哪裡?在西安?是不是?在西安也沒看到善導大師啊,就看到舍利塔,看到悟真寺了。
那善導大師在唐代?我們知道善導大師是唐代高僧,離我們一千多年,那怎麼能見善導大師呢?怎麼去認祖呢?那是不是在家裡面供一個善導大師的像,就算認祖了?像我們祠堂,把祖先供一個牌位,供在那裡,這是不是就認祖歸宗了?這只是一個形式,是一個外相。認祖歸宗,怎麼認祖呢?祖師的法身慧命才是核心。
我們要認祖,善導大師給我們遺留下來很多東西。一個是悟真寺,崇靈塔,龍門大佛,很多因緣讓我們可以瞭解到,善導大師曾經在歷史上為了淨土宗,有大的功勞。
善導大師雖然已經過去一千多年,但是跟我們現在依然有很深的因緣。我們現在能夠見到善導大師的法身舍利——五部九卷,這個才是真正認祖的地方。
看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你才知道祖師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我們下午有《法事讚》,燈照法師會把其中一部重要的著作展示給大家,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真正地認祖,來歸宗,這樣你才能找到認祖歸宗的方向。
我們針對這樣的話題,大家來瞭解一下,關於祖師,關於淨土宗一些大概的內涵。首先我們看這個宗派,這個法門,這種信仰,它是誰建立的?
淨土宗是誰建立的?一般人提到了十三祖,淨土宗好像是十三位祖師建立的。那麼我們看禪宗,一提到禪宗大家會想到誰呢?慧能大師。也提到天台宗,就會想到天台宗的祖師──智者大師,但不會想到其他太多的人。那麼我們提到淨土宗,首先應該想到的是誰呢?善導大師!因為善導大師是真正淨土宗的集大成者,所有的淨土教法,淨土理論都在善導大師思想裡面包含了。
後來的祖師大德,當然也是在傳承、弘揚,雖然可能有些差異,有些地域性,時間性,應機性的不同,但是總的來講,都是在弘揚淨土這個大的教法範圍之內。
其實真正建立淨土宗的不是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這才是源頭。我們學法門要講源頭,整個淨土宗的來源,來源於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心建立淨土,阿彌陀佛成就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才是這個宗的來源。
阿彌陀佛當然不在我們這個世間。有很多人經常問,阿彌陀佛在哪裡?有的就沒聽說過阿彌陀佛,或者說是不是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在我們這個世間存在過?他不在我們這個世間,在過西方十萬億佛國土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有一尊佛號阿彌陀,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是極樂世界的一尊佛。那我們怎麼在人世間建立淨土宗呢?因為阿彌陀佛發願建立了淨土,以這個淨土度化十方的眾生,所以在我們人間就相應地有了淨土宗的出現。
那麼淨土宗在我們人世間是誰建立的呢?那就是第二尊佛: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宣說淨土三部經,這個是淨土宗的正依經典。有了這三部經的經典才會有後面的理論建立,相應的行法等等。所以淨土宗根本的來源,是來源於阿彌陀佛的發願,然後是釋迦牟尼佛的宣說,以淨土三經為理論依據,這樣開顯淨土宗。到後面就是善導大師了。
釋迦牟尼佛是佛,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印度應化,廣開八萬四千法門,然後傳到中國之後,善導大師依據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三部經典,來開顯淨土宗。這樣,淨土宗才算在我們人間圓滿的體現出來。
從這三個層面來看,三者是不離的。先有阿彌陀佛的發願,然後是釋迦牟尼佛的宣說,善導大師的義釋。
六、阿彌陀佛再高,我們也能攀得上!
歸宗,先要把這個宗立起來,然後再來認祖歸宗。
我們信仰淨土法門的都知道,我們中國人都跟阿彌陀佛的緣分很深,走到哪裡都知道「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建立的這個淨土宗,其實它已經超越宗派了,超越法門、超越國界、超越地域、超越時空。
阿彌陀佛在西方建立極樂世界,在我們人間有「南無阿彌陀佛」,在畜生道裡面有「南無阿彌陀佛」,在鬼道裡面有「南無阿彌陀佛」,在地獄道裡面還能聽到「南無阿彌陀佛」。九法界任何一個時空裡,都有人在宣說、在讚歎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叫無量光、無礙光、清淨光、歡喜光、安穩光、超日月光,人人都需要他。
這句佛號是為我們所有眾生成就的。
只要你是生命,只要你關心自己,只要你想解決生死大事,想究竟成佛,那最後都要來念阿彌陀佛。
同時,阿彌陀佛跟我們人間的因緣也最殊勝。這說明阿彌陀佛的願力,確實已經在我們人世間展現出來了。
我們很多人不瞭解西方淨土的莊嚴,不瞭解四十八願,但是,他能夠聽到這句佛號,這就叫「不可思議」!你看什麼信仰都沒有,他也會念阿彌陀佛,他也知道有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發願建立淨土,「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國如泥洹,而無等雙」。這是在《無量壽經》的一段經文。阿彌陀佛在因地發願:令我作佛之後,國土第一。
我們生命要有一個依附的國土,就像人一樣。我們這次搞聯誼會,要找一個場地,你沒有場地,這個活動就無法開展。阿彌陀佛他要成佛,他需要成就一個國土。國土是我們眾生依附的地方,叫依報。在我們人世間,大家需要打造一個很好的空間。社會要發展,大家要去改造自己的家庭。你在打造你的生活空間,要有一個依附的環境,讓我們身心安頓。阿彌陀佛要安頓眾生的身心,他得需要一個清淨莊嚴的國土,不然眾生誰願意往生呢?
我們經常勸人家往生。很多人還不想往生,覺得這個世界好啊!山珍海味,吃的多好啊!有吃的、有穿的、有玩的,這個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物質豐富、科技發達。到極樂世界有吃的嗎?肉也不能吃,電視也沒有。他對這個往生願就發不起來。
阿彌陀佛要吸引眾生發願,則「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國土要在宇宙法界當中成為第一的,最極清淨、最極莊嚴。所以,阿彌陀佛稱為無量光、無量壽。極樂國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要讓所有眾生都能離苦得樂。這個是他國土的功德利益。
「其眾奇妙,道場超絕」,所有往生的大眾都奇妙無比,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就像我們今天一樣,念佛之人相聚一處。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
「國如泥洹,而無等雙」。這個國家猶如泥洹,泥洹這是我們早期的翻譯,後期翻譯叫「涅槃」。整個國土都是涅槃的境界。善導大師有一句話「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極樂世界是一個無為涅槃的境界,雖然它是一個方位,一個佛國土,但是所有往生的人,都可以進入極樂無為涅槃界。
雖然我們是凡夫,我們有業障,有煩惱,我們沒有自我修行的能力來斷這些煩惱,一旦念佛往生西方,也就自然進入極樂無為涅槃界了。就像我們來到阿彌陀佛大飯店,我們手藝不好,我們也不會打理這麼大的一個場景,但是,你進來之後,這邊的美味佳餚,你都可以一一品嚐。不需要手藝,你進到這個房間就可以了。
我們的煩惱業力斷不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一加持,沒有了,自然而成的。「國如泥洹,而無等雙」,沒有一個可以超過極樂世界的。
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稱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平常大家都知道佛佛道同,佛與佛之間是沒有高低之分的。但是,十方諸佛為了度化眾生,為了讓我們能相信阿彌陀佛,都推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
這個就是歸宗的地方,要至心歸依,歸依歸到阿彌陀佛這邊。這不是在否定其他。我們一般一聽說歸依,就把其他否定掉了。所有江河都要匯歸到大海。那這是不是在否定江河呢?沒有!恰恰相反,它是要把所有的江河水,都吸收到大海來,要共成大海,共同圓滿。
那麼,我們所有眾生都來歸命阿彌陀佛會怎麼樣?都成為無量光、無量壽!那還需要我們自己執著一個小東西,執著娑婆世界一點小小的觀念、意識嗎?這是凡夫的知見。十方諸佛來讚歎阿彌陀佛,就是要讓十方眾生都來歸命阿彌陀佛。我們所有眾生都融入阿彌陀佛的無量光,都成為無量光、無量壽。不分彼此,光光無礙,光光互照,大家都成佛了。
這個時候,你好去比較你的佛,我的佛,你的佛國土,我的佛國土嗎?我們凡夫才會在那裡分別。十方諸佛都來讚歎阿彌陀佛,他就是沒有分別心,沒有我心,我所心。凡夫有我心,我所心。唉,大家都念佛了,那我這個道場怎麼辦呀?大家都往生了,我這個娑婆世界怎麼辦?這就是有我,有我所心,才會在那裡分別。
如果我們沒有分別,都來歸命阿彌陀佛,都來信順釋迦牟尼佛的教導,都來圓滿完成佛出世的目的,都往生西方淨土。這個所有江河都歸入大海去,萬流歸海,這個才是「一真法界」,真實的,所有眾生都圓滿成佛的一個境界。這就是淨土法門不可思議的地方。
我們要歸宗,就要歸到這裡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就是歸宗,歸到這個宗旨上來,歸到阿彌陀佛這裡來。善導大師講:「南無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阿彌陀佛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其實認祖歸宗,歸宗就要歸到這裡來。
淨土法門就是阿彌陀佛發願建立淨土,建立我們眾生往生的因果,這個是根本核心。淨土宗的來源來自於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當然不在我們這個世間,在西方淨土。那我們怎麼跟阿彌陀佛因緣成熟,高攀上阿彌陀佛?世間有很多因緣高攀不起,我們凡夫跟阿彌陀佛這個因緣,能攀得起。阿彌陀佛再高,我們也能攀得上。
七、正法在哪裡?經典裡
釋迦牟尼佛隨順阿彌陀佛的第十七願。阿彌陀佛第十七願有講:「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成佛之後,十方諸佛都要讚歎稱揚阿彌陀佛的名號。我們之所以能夠遇到阿彌陀佛,瞭解阿彌陀佛,來念佛往生西方,就是因為十方諸佛都來稱揚讚歎阿彌陀佛。
在娑婆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來到人間,以他作為佛的身分,跟我們保證:「如是我聞」。我們要如是來聽聞,這個教法是真實不虛的,是釋迦牟尼佛的神通智慧親眼所見。尤其淨土法門,是一個唯佛與佛才能究竟圓滿知道的法門,它不是一個普通的法門,也不是普通利益的法門,也不是讓我們種一點善根的法門。它是要讓所有眾生「即聞即信,即信即生」。「即聞即信」就是你聞到的同時就能相信,你信了之後就可以得到往生的功德利益。即生即成佛,往生之後就能成佛。這是個大事因緣。
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要廣度眾生,怎麼度眾生呢?
我們很多人想度眾生的時候,不是在想度眾生的問題,是在想我這個團隊的問題,利益的問題。如果真是要度眾生,你就要找最簡單、最容易、最方便、最保障、功德最殊勝的,是不是?就像我們來到大飯店,你要把最好吃的,最好用的都奉獻出來,那才是為了眾生。好的東西藏起來,不給人家用,那不叫度眾生了。
如果我們作為一個信仰者,一個弘法者,你信仰最好的,你去弘揚時,才能跟人家推廣最好的。釋迦牟尼佛,十方諸佛,他有大智慧,有大神通,知道阿彌陀佛為了度化眾生,發下了超世的四十八願。這四十八願就足已,可以度盡十方眾生了,那其他佛幹什麼呢?其他佛就休息了,無事可幹了。我們人不願意無事可幹,「唉,那不行,我得幹點事!你得給我留一點。」有些人不願意的,那就留到地獄裡面去了,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釋迦牟尼佛在淨土三經裡面,建立了淨土宗的教理體系,這個「宗」的體繫在淨土三部經。我們學一個法門,學一個宗派要找到正依經典。
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多年前出世,四十九年說法,說了很多。有很多人會講,每一部經典,每一個法門都是佛說的!確實是佛說的,但是佛說那麼多,是不是我們都要去看完呢?都要去學呢?是不是要廣學多聞,深入經藏呢?要不要?不敢說不要,也不敢說要。要吧,沒有能力,做不到。說不要吧,佛講的要廣學多聞,深入經藏。
其實,這不是拿一個來否定另一個。不是要深入經藏,就不能專修一門,也不是說,專修一門就是在否定深入經藏。我們一般凡夫會形成一個對立概念:好像你不到我這裡來,就是在破壞我,否定我。這是一種凡夫的思維。
十方諸佛都勸我們往生西方,那其他諸佛國土怎麼辦?其他諸佛就沒有眾生可度了?如果我們所有人都往生了,地藏菩薩就沒事兒幹了?如果大家都往生了,地藏菩薩肯定最歡喜,最高興了。「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獄若空,他就成佛了!大家都往生了,就可以滿他的心願,他就可以早成佛,早解脫了。
釋迦牟尼佛在淨土三部經裡面講淨土的來源,講阿彌陀佛如何發願,如何成佛,如何要廣度眾生。這樣淨土三部經就在我們人間傳開了。這是我們學淨土法門最重要的經典。生在末法時代,我們還能夠遇到正法。所謂的正法在哪裡?其實在經典裡面。佛說的教法存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你不信仰它,就是末法,你信仰它,就是正法。我心中有正法在,我心中有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你在哪裡都是正法,末法就可以轉成正法。你如果不懂佛法,不瞭解經典真實之義,你天天抱著經本,天天在那裡誦啊、拜啊,那也可能還是末法。因為沒有得到法的利益。
三部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經》。但現在有些人在關注的是淨土五經,還有《念佛圓通章》、《普賢菩薩行願品》。那麼,是三經或者五經?大家如果仔細去比較,瞭解一下就知道,三部經是根本,是完整的一部經典。《阿彌陀經》是完整的,《無量壽經》是完整的,《觀無量壽經》也是完整的,所以它成為一個獨立的經典。《念佛圓通章》、《普賢行願品》,它叫「章」、「品」,它為什麼不叫「經」呢?因為它是經典當中的一章,一品,一節,所以它應該不是一部完整的淨土經典。
那為什麼也把它拉進來作為淨土的參考經典?是因為它跟淨土有關聯。
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發願往生西方,不過,十大願王太難了,是菩薩的境界,我們凡夫做不到。所以,嚴格講它不是凡夫修行的方法,它是菩薩的代表。所有的菩薩,你都可以向普賢菩薩看齊,都發願往生西方淨土。
《念佛圓通章》就比較專一點了。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本因地攝念佛人歸依淨土。大勢至菩薩他是在攝受念佛之人歸依淨土,但是他又畢竟是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要輔助阿彌陀佛,把眾生化歸淨土。
觀音菩薩也是一樣的,善導大師有講:「分身百億度眾生,化得即送彌陀國」。觀音菩薩分身千百億來度化眾生,化得之後送到哪裡去?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像宗悟法師發心,把彌陀之家凝聚在阿彌陀佛大飯店來,最後是要達到什麼目的?把我們大家送到極樂世界去。
這樣來看其它的經典教法,它是在輔助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種種善巧方便,種種的修習功德迴向往生西方。而真正淨土的理論,完整的系統的就在淨土三經裡面。從理論體系來講,三部經應該是根本、核心。我們先要把這三部經的重要性弄明白,然後去瞭解三部經的內容。
八、一佛一法一淨土,足矣!
《阿彌陀經》裡有一段經文講:「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就是「指方立相」的地方,這就是建立淨土宗的地方。「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土」,有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有一尊佛號阿彌陀。這尊佛、這個世界跟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有大因緣。要立宗,這就要開始立宗了。雖然釋迦牟尼佛沒有直接提到「宗」的概念,但是意思就在這裡,宗旨在這裡。阿彌陀佛成就了一個淨土,阿彌陀佛要度化十方眾生,阿彌陀佛要讓我們所有眾生都往生成佛,這個就是宗的意義所在。
極樂世界不是憑空而成就的,就像我們阿彌陀佛大飯店,也不是隨心所欲就建立了。他是要有目的,他是要眾生通過這樣的因緣,來吃素,然後來認識阿彌陀佛,最終來信仰阿彌陀佛,能往生西方淨土。
在《無量壽經》還有一段經文講:「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釋迦牟尼佛講,我為眾生說此經法,說《無量壽經》,令見無量壽佛,令我們大眾都能夠見到阿彌陀佛。大家見到阿彌陀佛沒有?都是信仰阿彌陀佛的人,天天都在念佛,見沒見過真正的阿彌陀佛?其實天天念佛,天天見佛。天天念佛,佛在哪裡呢?佛就在六字名號當中:南無阿彌陀佛!
「彼佛何故號阿彌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彼佛壽命無量,故名阿彌陀。」阿彌陀這個名號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的法身。我們見阿彌陀佛不是見一個形象,這六字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身。天天念佛就是天天見佛,所以祖師講:「念佛時即是見佛時,求生時即是往生時,即是度生時。」你在念佛的時候就是見佛的時候,那麼「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你見到阿彌陀佛了,也就自然見到極樂世界所有的一切了。七寶池,八功德水,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一切功德都在六字名號裡面具足。
六字萬德洪名,「萬德」就是一切功德都在六字名號裡面。為什麼念佛能往生,念佛能成佛?因為你念的是無量功德,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就是成佛了。阿彌陀佛五劫思維,兆載永劫的修行,成就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我們怎麼得到呢?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得到了。這是所有功德都在六字名號裡面。
「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這是釋迦牟尼佛為彌勒菩薩所講,不要因為我滅度後啊,大家再次懷疑。我們現在很多人不敢相信淨土法門,其實佛早就知道。很多人難以信此法,佛在經典裡就勸我們,「我滅度之後,不要疑惑。」當然這個法門也是難信之法,凡夫眾生都難免有疑惑。這就需要「如是我聞」,「聞說阿彌陀佛」,要來歸宗,要來瞭解這個法門的意義所在。
除了淨土三部經外,如果喜歡看經的,深入經藏,廣學多聞的人,大家去看所有其他的大乘經典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大乘經典後面都會提到淨土的信仰,都會勸你發願往生西方。佛教有句話叫「萬法歸一」,歸一歸到哪裡呢?如果我們從釋迦牟尼佛出世的目的來看,這個歸一就是歸到淨土了。因為六方諸佛都讚歎阿彌陀佛,都勸我們眾生要發願往生西方。歸一就是歸依淨土,歸依阿彌陀佛。
為什麼一定要「萬法歸一」?萬法太多,人心散亂,都不知道怎麼歸一了。我們舉個簡單的比喻,大家都說法法都好,八萬四千法門,每個宗派都要弘揚。你說禪宗也好,淨土也好,天台也好,那我是一個信仰者,我現在就要問了,我到底要學哪一個?比如我們來到阿彌陀佛大飯店,老闆說中餐很好吃,西餐也很好吃,什麼餐都很好吃,那我們吃什麼呢?通吃、全吃?你吃得了嗎?除非你的肚量很大。像彌勒菩薩一樣。如果凡夫眾生的消化不行,肚量很小,你只能吃一點點,你就要選擇你最喜歡的,最能夠滿你的心意的。
八萬四千法門都很好,那我們最後選擇誰呢?我們有沒有智慧來選擇?大家想一想,我們自己有沒有智慧來選擇哪一個法門好?沒有!不但我們沒有,比我們修行好的大德高僧,祖師,乃至菩薩,在智慧不圓滿,沒有成佛之前,都沒有圓滿的智慧來選擇哪一個法門好。因你智慧不夠啊!
有很多人說我跟某某師父很有緣,我跟某某道場很有緣,我就學這個法門。那只是看緣,他沒有看到這個法是不是我最需要的。當然每個人都有因緣,緣是促使我們走向佛法的一個基礎。但是,來到佛門之後,我們要選擇更好的緣,因為佛緣太多了。要成就解脫我們生死大事這樣的緣,要尋找這樣的緣,不是去找一個普通的人緣,找一個其他道場的因緣,而要找一個解脫生死的緣。
善導大師講:「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我們要找這樣的緣!善惡凡夫都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而今生今世得以往生西方淨土。這個緣叫增上,增上是往上走的,而其他很多緣可能不是增長,它是往下走的。比如有些人的人緣很好,我們的六親眷屬,我們的父母師長,我們世間這些朋友,都是你過去結下的深厚的因緣。但是,他能不能成就我們的往生大事呢?不能!他能不能保證我們修行順利無障礙呢?也不能!你在這邊念佛,他在那邊放電視;你要有信仰,要去寺院道場,他要拉你走出去吃喝玩樂。他反而成了一個障緣。我們學佛法要找緣,要找清淨之緣、解脫之緣、增上強緣。這個緣就在淨土!
這是十方諸佛智慧的選擇,因為只有十方諸佛才知道眾生解脫的緣在哪裡。我們凡夫眾生,沒有神通,沒有智慧,什麼都看不明白,哪裡知道緣好呢?人世間的緣可以選擇,而解脫的緣,清淨的緣,十方佛國土當中的緣,這個就不是我們凡夫能選擇的。所以釋迦牟尼佛講淨土三部經,六方諸佛都來讚歎,這就是一切諸佛,以他們的大智慧給我們眾生來做選擇。選擇我們眾生要萬法歸一,歸到阿彌陀佛這裡來。
一佛一法一淨土,一尊阿彌陀佛,一個淨土法門,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夠了。雖然是一,一不是在否定二,不是在排斥三。一生萬物,萬法唯心,心生萬法。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包含了一切諸佛的功德。西方極樂世界的寶池裡面有無盡的寶藏,「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所有功德法寶在阿彌陀佛的功德裡面都圓滿具足。所以,它不是在否定其他,是在包含其他,圓融其他。所有其他的功德,一切諸佛的功德,一切法門的功德,一切經典咒語的功德,在六字名號裡面都圓滿具足。這個「一」即「一切」。佛教裡面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淨土法門就能圓滿的體現出這個境界來。一句名號就包含三藏十二部經典,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涵蓋了八萬四千法門。
所以,十方諸佛要讚歎,諸大菩薩要往生,所有大乘經典都要勸歸我們來「如是我聞」,「依教奉行」,來迴向,來發願往生西方淨土。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法,如果以我們淨土宗的立場來看,他的用意就是兩個字:南無。就是讓我們眾生都來歸命,歸命誰呢?阿彌陀佛。
印光大師講:「我們凡夫眾生要解決生死大事,除了淨土法門之外,釋迦牟尼佛再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凡夫眾生要解決生死大事,除了淨土法門,沒有第二個法門了。釋迦牟尼佛來到我們人間,我們這個時代叫五濁惡世,又是末法時代。五濁惡世,末法時代的眾生要今生解脫,唯一的希望就是淨土教法。
釋迦牟尼佛來到人間,宣說淨土法門,把這個「宗」開顯出來。但是釋迦牟尼佛講的經典很多,法門很多,我們一般人可能就看不穿,佛到底讓我們信仰哪個法呢?哪一個法最好呢?哪一個法最適合我呢?
我們凡夫沒有智慧,如果你都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了,你就快成佛了。你快成佛了,也要跟普賢菩薩一樣,還要發願往生西方。文殊菩薩智慧第一,還要發願往生西方,觀音菩薩大悲第一,也要往生西方。即使要成佛的人,都要往生西方淨土,何況我們還沒成佛。
九、善導大師,彌陀化身,淨土宗門,應機弘開!
釋迦牟尼佛講了這麼多經典,講了這麼多法門,要把這個法義,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懷彰顯出來,體現出來,就需要善知識、大德高僧來給我們開顯。
在印度沒有宗派,因印度的時代背景不一樣。釋迦牟尼佛出世了,大家以佛為導師,完全都以佛的經典依據,各自選擇自己有緣的經典教法來修學,無話可說。你也是佛經,他也是佛經,大家學自己的,但是佛法傳到我們中國來之後,這個局面就不一樣。
第一個,佛不在我們中國,整個中國社會背景裡面沒有經典,沒有道場,沒有出家人,沒有傳承整個佛教的修學體系,從零開始。就像我們建這個大飯店一樣,一片荒涼,一片空地,你要重新建設。重新建設你就得要去設計,規劃,尋找人才,買材料,來監工,什麼都要去規範。如果說沒關係,反正材料多的是,那你這個道場就永遠也建立不起來。
中國的祖師,他們就是要把印度佛法傳到中國之後,做一個全面的疏理。疏理就是要把它理順:這麼多經典我們該看什麼,該學什麼,這部經典到底在講什麼。大家都知道佛教廣大深妙,光一個六道輪迴,我們眾生都難以相信,何況還解脫,羅漢,菩薩,成佛。不但娑婆世界,還有他方世界,還有無量無邊的諸佛,這麼龐大的一個佛教網絡,我們凡夫眾生沒有智慧去瞭解它。祖師大德就把這些經典開始疏理、整理,把所有的經典分類。
佛教有個專業的詞語叫判教,教就是教法,判就是判別、解釋,要把這個教法解釋清楚。這麼多經典,要把所有經典都要拉進來講。祖師大德的智慧比較高,他的領悟力強,然後精力啊,用心啊,全部在佛法上。我們看古代的祖師,很多人都是幾歲,十幾歲就出家了,一生都在研究佛法。他在學識上,教門上非常廣博深入之後,他就有這種能力把整個佛法拿來做個綜合分析、歸納,進行判教。
判教就是對整個佛法進行一個疏理。判教的目的在哪裡?就像我們剛才講的飯店一樣,哪裡做會議室,哪裡做講堂,哪裡做接待處,哪裡做餐廳,哪裡做住宿,它要分工。佛法也一樣,也有分工。有小乘,有大乘,有顯教,有密教,有難行道,有易行道,有自力法門,有他力法門。這樣就做一個分類。
你喜歡難行道,好,你就去修難行道;你喜歡秘密的東西,那你學密宗;喜歡持戒,學律宗;喜歡修苦行,當然也可以講一點苦行。喜歡持戒啊,喜歡參禪打坐啊……這樣就做一個分類,哪些眾生需要什麼,你就可以有相應的選擇了。比如我們來到大飯店,人家也不給立牌位,也不做區分,也不指明方向,一樓二樓也不給標數字。你說這裡就是大飯店,都一樣的,圓融無礙,隨心所欲,你們想到哪裡就哪裡。那你找吃的找不到,找住的找不到,就是一片混亂。
所以,這個判教,它是一個高明的做法,是中國祖師厲害的地方,以祖師的大智慧把整個佛法給我們進行了疏理,讓我們凡夫眾生很容易、很簡單、很輕鬆、很快速的找到我今生可以解脫生死的法門。如果達不到這個目的,那我們來到人間又白來一趟,下一次再來修行。這就是祖師他們來的一個用意。
淨土宗,這個宗派的建立,把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整個教法,完整系統規範化的,就是善導大師。
我們背後的這尊佛像——龍門佛像,就是善導大師監製的,給我們佛教留下了一個珍貴的遺產,可以度化千千萬萬的眾生。只要這尊佛像還在,那就我們眾生還有福德因緣,可以聯想到善導大師。
善導大師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我們一聽說善導大師會想到什麼相關的事情、典故?
善導大師的年代比較久遠,知道的人比較少,除了本門的蓮友法師大家比較熟悉,一般的佛教徒、社會大眾,幾乎都不知道善導大師。雖然其他佛教人士也知道,因為十三祖嘛,很多寺院都有拜,拜祖禮祖,初一十五有些地方要禮拜祖師。禮拜祖師,禪宗有禪宗的祖師,淨土道場就頂禮十三祖,其中就有個第二祖光明善導和尚。
善導和尚是唐代(公元613年)出生的,681年往生,在人世間應化69年。想到善導大師就有很多關鍵的典故、人事、著作,跟善導大師有密切的關聯。
第一個:光明和尚。大家知道善導大師有個稱呼,是皇帝封的,叫「光明和尚」。為什麼封他為光明和尚呢?因為他念佛放光,他口念一聲佛號就出一道光明。如果善導大師在我們福建再來走一趟,整個福建的人都要來歸依了。我們現在很多人喜歡神通嘛,喜歡神奇感應嘛。哦,一看到一個人在大街上一走,就直接念佛出光的,那這個大飯店都不用開了,大飯店可能開到整個福建去了,都成為一個大飯店。
因為善導大師念佛放光影響很大,在當時的長安,整個長安的人都吃素念佛。你看我們現在要提倡念佛,在唐代都不用提倡了,整個長安城自然吃素念佛,這就是祖師的威德。其中有個最典型的典故,叫肉賣不出去了,屠夫失業歇業。我們現在勸人吃素多艱難啊,在唐代啊,你像善導大師這個人,他就很容易了。他念佛放光,大家一看,好神啊,自自然然的會來歸依,來虔誠的信仰。
那麼屠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跟善導大師有關。這位屠夫聽說有位和尚勸人念佛,肉也不吃了,心中忿忿不平,要找這位大師去論論理,看一看是何方神聖。結果一見到善導大師,身心就自然軟了,當下來歸依善導大師,問:「我這個屠夫造了很多業,我念佛能往生西方嗎?」善導大師告訴他:「如你所念,遂你所願」。就是如你的念,你來念佛,你願意往生,就會滿你的心願。那你來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滿心願。
這就是祖師,一句話就可以解決我們的生死大事。我們到處參明師,參了多少年,還不知道明師在哪裡?還不知道我的解脫生死在哪裡?你看善導大師那個時代,屠夫一生沒聞到佛法,就是因為生意不好,找善導大師算帳,結果一算,算到極樂世界去了。
解決往生大事就兩句話,「如你所念,遂你所願」。我們的往生大事呢?善導大師兩句話能解決當時屠夫的往生大事,那我們的往生大事能不能解決?一樣可以解決。
善導大師還有一個背景,他念佛放光,神通廣大,印光大師讚歎是「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大神通、大智慧啊,不是一般的,不是我們現在喜歡的那些附體啊,算命啊,看看前世啊,不是這些東西。大神通、大智慧在哪裡呢?念佛放光,但是我們凡夫能夠見得到的。
善導大師從他的本地來講,後來的祖師大德都公認善導大師是彌陀的化身,阿彌陀佛的化身,所以淨土宗的建立啊,我們可以看,來之不易。他不是普通人建立的,是阿彌陀佛來到人間建立的淨土宗。阿彌陀佛自己建立的這個宗派。這個認祖歸宗要歸到這裡來,通過善導大師來認識阿彌陀佛,來歸向淨土法門。這個宗才非常明確。
如果不是阿彌陀佛來建立這個宗派,菩薩、羅漢,乃至凡夫,有誰能夠來建立這個宗派呢?我們可以想一想,建立一個宗派不是一件小事情,是要有大智慧、大神通的人。尤其淨土法門,我們知道淨土不在我們這個世間,你如果連淨土在哪裡都不知道,阿彌陀佛是誰都不知道,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願你都不瞭解,你怎麼來建立淨土宗?
所以這個宗的建立是非常難的一個事,要求非常高。要建立這個宗,一定要明白這個宗,要通達瞭解這個宗。從淨土宗來講,那就是阿彌陀佛自己來建立這個宗派,是最有權威,最有說服力的。
阿彌陀佛本地在西方,示現在唐代,化現為善導大師來建立淨土宗,這就是祖師,以祖師的身分來建立宗派。但淨土宗不是善導大師他一個人建立的,前面還有曇鸞祖師、道綽大師,乃至印度的龍樹菩薩、天親菩薩。就是說這個宗派不是善導大師一來,就把它建立起來了,是前面有相應的祖師,有著作,有弘揚,有理論的一個推廣、推動,淨土的教法越來越明朗,越來越清晰,善導大師在唐代這個時候來應機示現。
我們知道中國佛教宗派的建立是集中在隋唐兩個時期,隋朝末期,唐代初期,整個八大宗派都建立完了。唐代是高僧聚集的時期,大家都在一起,來建立自己的宗派。玄奘大師建立唯識宗,智者大師建立天台宗,慧能大師成就了禪宗,吉藏大師建立三論宗等等。那麼善導大師就開顯淨土宗。他雖然在十三祖裡面是排第二位的,但是真正開顯淨土宗的是善導大師,這個歷史可能外部很多人不瞭解。
十、有善導大師的教法,我們往生有底氣!
要提到善導大師,自然跟他的著作有關聯。善導大師在我們中國佛教歷史上稱為淨土宗的集大成者。一個宗派,因為前面有龍樹、天親、曇鸞、道綽,乃至慧遠,其他祖師包括智者大師也在弘揚淨土教法。那麼多人都在弘揚淨土法門,這個法就需要規範,需要統一。就像我們這個大飯店一樣,如果設計師很多,每個人都來設計一套方案,你要把這個地方作為講堂,他要作為餐廳,那這就亂套了,那就一定要有一個人來統一、來規範。
善導大師是站在本地阿彌陀佛的化身這個角度,然後在事相上看,他傳承龍樹、天親、曇鸞、道綽的教法體系,這樣就把整個淨土的理論做了一個完整的開顯。他被稱為淨土宗的集大成者,就像天台宗的集大成者是智者大師,三論宗的集大成者是吉藏大師,那麼我們淨土宗的集大成者是善導大師。
善導大師最重要的著作有五部九卷,我們一想到善導大師就會想到這五部九卷了。今天下午的《法事讚》是其中的上下兩卷一部,還有其他的,最重要的著作就是《觀經四帖疏》,註解淨土三部經之一的《觀經》。《觀經四帖疏》是開宗立教的一個根本典籍。學淨土教法如果不看《觀經四帖疏》,那幾乎淨土的信仰,淨土的行法啊,教理啊,往生的信心啊,恐怕都很難生起來。
我們很多人信仰淨土法門,很多人念佛,但是能不能往生不知道。我們經常會問很多蓮友,學了十多年,二十多年了,問他往生有把握嗎?「唉,這怎麼敢說呢?誰敢說往生有把握?」
我們現在敢不敢說?(敢!)有了善導大師的這個教法,就敢說了,有底氣了。
是不是因為我們修行好呢?(不是)。那有很多蓮友講自己能往生好像是修行好,不是,是因為阿彌陀佛修行好。阿彌陀佛已經把往生功德修行好了,「阿彌陀佛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是我們歸命阿彌陀佛之後,阿彌陀佛的功德成為我們的功德,所以才能往生西方,不是因為我們個人修行好能往生。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眾生往生的功德已經圓滿,所以得到這個法的人你就自然敢講我能往生,我有信心往生。
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觀經四帖疏》好像講的是《觀經》,實質上對淨土三部經都有一個圓滿的、系統的、綱要性的一個解釋。他不會單獨站在《觀經》的立場來講,是把三部經拉通融為一體,來看淨土法門,這就是宗的意義。
萬法歸一,除了萬法要歸一到淨土法門以外,那淨土宗三部經還要歸一。歸一到哪裡呢?歸一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來。四十八願是三部經的核心,是三部經的經體一樣。那四十八願是因,成佛之後呢?果在哪裡?六字名號!
整個三部經都是圍繞六字名號在講。我們一般人看《觀經》就會看到哪裡?三福、九品,跑調了,就像唱歌的人跑調了一樣,沒有看到根本。《觀經》裡面的核心講的是六字名號功德。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這個是出自《觀經》。《阿彌陀經》講「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他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照誰呢?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不念佛的眾生,阿彌陀佛就不攝取。這個就是一,一定要歸一的地方。我們要往生西方,要得到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那就一定要歸命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善導大師有一個解釋,整個三部經一句話講完,這樣我們來看三部經就非常明瞭。「《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觀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彌陀名號得生。《阿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你看,《無量壽經》四十八願唯明專念名號往生。「《觀經》定散文」——定善、散善。定就是十三種定觀,散就是三福九品。定善、散善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唯一標顯突出的就是專念名號往生,所以《觀經》並沒有講三福往生,沒講九品往生,只講念佛往生。這個就是善導大師開宗的地方,這個宗就在這裡——念佛往生西方。
他不是說三福往生的,三福能往生嗎?我們可以想像,三福是世間的善法,孝養父母,尊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有的法門都講這個,佛教的基礎都會講這個,甚至世間善法也會講。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教育,首先就教育孝養父母,尊重師長,那儒家人士有沒有往生的?孔子?儒家文化,他們孝養父母,尊重師長,他們往生沒有?他連淨土都不知道,怎麼往生呢?所以不是靠這個來往生,這個是我們人間善法。那釋迦牟尼佛開三福九品,開定散二善,最終的目的是什麼?通過這個因緣,你孝養父母,尊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等等,最後來歸命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
「廣開淨土之門」,把淨土的門敞開。所有的人,上至等覺菩薩,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下至五逆十惡,下下品,五逆眾生,你一輩子造罪,甚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臨終遇到阿彌陀佛,乃至十聲,乃至一聲,阿彌陀佛也不捨棄你,也往生西方。這個就是普度眾生之法。等覺菩薩可以往生,五逆十惡可以往生,三福九品所有眾生都要迴向,都要歸命南無阿彌陀佛,這樣我們所有眾生的心都歸到阿彌陀佛的大願海當中來了,這就是萬流歸海。所有眾生的心識是一樣的,都是一體的,心心無礙。
成佛,我們講即心即佛,心即是佛。我們眾生的心在哪裡?我們眾生的心都是輪迴的心,煩惱的心,業障的心。這個心是不能解脫的,只有佛心才能解脫,只有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無量壽命,這個才能解脫。
當把我們凡夫的心捨掉,我們來歸命阿彌陀佛,仰仗阿彌陀佛的功德,你就自然成佛了,那不用說了。就像我們沒有能力做山珍海味,你到大飯店來吃飯就可以了。你什麼代價都不需要付出,這就是他力法門,果地法門和因地法門不同的地方。
如果我們要得到阿彌陀佛大飯店這麼個結局,好,你去發願,去集資金,找人力建設,找地盤,找關係,辦手續,等等。等你建好了,命就沒有了,這就是你自己付出的代價還不一定有收穫。但是,人家建好了之後呢,我們不需要一點點代價,直接來到這裡,被我們宗悟法師全部請過來了,飽餐一宴,這樣就得到這個老闆所付出的代價,他十多年的心血可能我們一瞬間全部得到了。
阿彌陀佛五劫思維,兆載永劫修行的功德呢,我們一「南無」就得到了,這個就是歸宗了(掌聲)。這個宗要認清楚,這個宗在哪裡,不然宗都不知道,祖宗在哪裡也不瞭解。
善導大師五部九卷,他就是開顯這個宗。立宗,不只是一個宗派啊!一般人理解是個宗派。宗派是一個形式,是一個傳承法的體系而已。真正的宗,是宗旨,它的意義,它歸宗的地方。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講「念佛三昧為宗」,這個才是宗。《觀經》雖然講觀佛三昧,實質上是念佛三昧為宗。最後在結尾的地方,釋迦牟尼佛付囑阿難,就是要「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善導大師有解釋:「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望佛本願,那麼我們要歸宗,怎麼歸呢?
歸宗不是歸到哪一個人,不是歸到哪一個團體,歸宗是要歸到佛,歸到淨土。阿彌陀佛是淨土的本尊,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建立的,那我們歸宗就要「望佛本願」,來望,抬頭仰望,因為佛的境界太高,我們凡夫沒法猜測,沒法去透達佛意,只能仰望,這個就是信仰。
所謂信仰,反過來就是仰信,信仰不是一定要非常明白才能信仰,你即使不明白也可以信仰。像我們今天有個小朋友,才幾歲,可以來唱《彌陀讚歌》。他也很信仰,他不是因為對淨土教法瞭解很多,他是只要內心有善根,這就是善根。
什麼叫善根?善根和善不是一個意義。我們一般人理解的善呢,行善積德做好人就是善。佛門講的是善根,它為什麼是一個根呢?根就像樹根一樣,一個很小的組織
可以長成參天大樹,那個叫善根。那麼我們這個種子,很小的種子,能夠成佛的根,這個叫善根。如果你是一個草,你這個草的組織再大,它也不是長成參天大樹的根。它沒這個基因。
那我們凡夫眾生的善再多,如果你這個善根不能成佛,不能往生,這個就不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那我們的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在哪裡呢?在六字名號裡面。六字名號具足無上功德,你來接受它,把佛的基因,佛的功德種在我們內心來,播種。我們現在大家都在播種,一個荒蕪的地方,你播下一個種子,慢慢的就長成森林來了。那麼我們內心很荒涼,我們內心很枯竭,凡夫業障深重,大家都在播菩提的種子。這個種子怎麼播下去呢?
淨土法門簡單,阿彌陀佛的六字名號功德播到我們心中來,你來信仰它,你來稱念它,這樣這個種子就開花結果了。「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華還到此間迎」。這個種子就開花了。這樣歸宗就歸到我們心裡,這個宗就來到我們內心,落實到我們心中來了,這個才是真正的認祖歸宗了。
十一、善導大師隨時與你同行!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有一段話:「今乘二尊教,廣開淨土門」。大家看這個開宗怎麼開出來的:今乘二尊教。「今」就是現在,善導大師我,「乘」,仰乘,乘靠二尊的教法,「二尊」,就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這兩尊佛的教法。
這淨土法門高啊,它是兩尊佛的教法,不是菩薩教法,不是羅漢教法,也不是人天教法,不是勸我們行善,做一個好人而已,它是以兩尊佛的最高教法來開立淨土宗的。
「廣開淨土門」淨土的大門,在哪裡呢?像我們來到阿彌陀佛大飯店,你要找到一個門,才能進來啊!這個門如果不通暢,四面都堵的很死,你在外面轉了半天也進不來。那個門在哪裡?要開,不但要開,要開的很大,廣開。門開得越大,人才來得越多,才進得來,你開的門很小,那很多眾生進不來。釋迦牟尼佛講八萬四千法門,最後是要引導眾生,都要迴向往生西方淨土。這個時候,就要把西方淨土這個門打開。
為什麼要打開呢?因為被人關上了。
有很多不瞭解淨土法門的人,就覺得往生很困難,往生障礙很大。你善根少的不能往生,你修行不好不能往生,你業障深重不能往生,你心不清淨不能往生,你不能持戒修行不能往生。這個門就被很多人關,越關到最後就要封死了,大家都進不來了。
善導大師那個時代,因為弘揚淨土教法很多,尤其都不是一般的人,有很多人講往生非常難。像《觀經》下下品五逆十惡的人,大家都覺得五逆十惡的人,今世沒有往生,雖然他想往生,但是他的五逆十惡怎麼辦?他造了那麼深重的業障,他能往生嗎?大家覺得佛講他往生是鼓勵他、安慰他,希望種一個遠因,下一輩子修行,可能下輩子能往生,這叫「別時意趣」。
這個觀點在隋唐時期非常蔓延,很多人都講。那很多淨土的行人一聽到這句話,往生的信心一下就沒了。剛開始還有點信心,結果越聽越沒信心。
我們現在也有很多人也是如此,剛開始聽說淨土好啊,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四十八願攝受眾生,還很有信心。結果修著修著,發現我業障這麼重啊,修行很艱難,我心不清淨啊,東聽西聽,聽多了之後信心沒了,最後連往生的希望都不願意了,放棄往生了,有些人然後學其他法門去了。這就是門被關上了。門被一些知見關上了,被別行別解,異見異執的不同的觀點,遮擋住了。
善導大師來就是要掃開疑雲,廣開淨土之門,要把這些疑霧障礙全部清理完畢。整個五部九卷就是在開顯淨土宗的核心要義。我們去讀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你會越讀越歡喜,越讀越踴躍。剛才《法事讚》一樣念起來,「願往生,願往生」。那你念起來,這個心就從低八度調到高八度去了,這個往生心就一下激發出來了。往生心激發出來如果人家來給潑一盆冷水,你再想往生,往生很困難了,完了,這個往生心又被消滅掉了。
我們看祖師,看佛在經典著作當中都是在激發我們的往生心,增長我們的信心,讓我們安心念佛。「一切恐懼,為作大安」。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疑惑太多,擔憂太多,顧慮太多,只有廣開淨土之門,掃清一切疑惑障礙,這樣我們心才能安,才能安心念佛,老實念佛。
開宗,可以講善導大師是從三個方面在開顯:教、行、果。教是教法,行是行法,果是功德利益。教就是判教。善導大師在整個體系裡面,對佛法的判教有很重要的概念。一個是頓漸二教。「頓」就是快速、圓頓、頓超,我們學佛法都知道這個詞語,比如禪宗就講頓教,快速的法門。漸就是慢慢來,不著急。三大阿僧衹劫修行,這次不往生,下次再來。如果你們想下次再來,可以慢慢來不著急。如果想著急的呢,那就快點來,要頓,快速的。頓漸二教,整個佛法可以分成這兩類。頓教是快速成佛的法門,禪宗可以講是頓教,天台宗也有頓教,華嚴宗裡面也有頓教,淨土法門也是頓教。那淨土法門跟禪宗,跟天台,跟其他法門比呢,它是頓中之頓、圓中之圓。為什麼呢?
因為淨土的頓教比其他頓教更快速、更圓滿,乃至一念就往生。我們張口「南無阿彌陀佛」就往生了。有沒有乃至一念就開悟的?你看古代的祖師大德禪宗慧能大師。慧能大師是特別的人,一聽說《金剛經》那句話就開悟了,但除此之外就沒有第二個人了,很多人都是經過千山萬水,千辛萬苦。那麼淨土法門一念就可以往生,一念可以成佛。菩薩可以一念往生,五逆十惡也可以一念往生,臨終遇到,乃至臨終一聲也可以往生,這個快速到了極致了,遇到了就可以往生,遇到了就可以成佛。
所以天親菩薩講:「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遇到阿彌陀佛你就可以得到功德大寶海。我們今天飽餐一宴,就可以往生西方成佛。這個是最快的地方。(掌聲)
「頓漸二教」裡面就包含了龍樹菩薩、天親菩薩、曇鸞祖師、道綽大師這個法脈下來的「難易二道,聖淨二門」,都涵蓋在裡面。這就是判教的內容,詳細的大家可以去看相關的資料。
還有一個就是「要弘二門」,要門,弘願門。這個是善導大師思想最重要的一個判教。我們一般人大部分修的都是要門,諸行迴向往生,修種種功德迴向求往生,在佛教很普遍。
弘願門就是專修念佛往生西方。弘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兩個概念都不一樣:一個行三福,一個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一個是世間的福報、善法,一個是超越世間,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莊嚴國土。要門、弘願門,是雜行走向專修的一個判教,頓漸二教是捨漸教,捨其他法門歸向淨土的一個判教。這是教判。
第二個是行判,行就是行法。我們選擇淨土教法,萬法歸一,歸依阿彌陀佛。一佛一法一淨土,那我心中只有這一尊佛,南無阿彌陀佛之後,我怎麼修行呢?怎麼落實我的行持?標準在哪裡?這個就是五種正行判,正雜二行判。五種正行,五種正行之外就是雜行,這個就是標準。五種正行裡面有主次,念佛是主,念佛是根本,念佛是往生正定業,只要念佛就決定往生。其他是幫助我們瞭解念佛的道理,也要讀經,也要禮拜,也要觀察等等。
行判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機法深信」,「一向專念」。通過教判,行判,讓我們反省到自己,修其他法門修不來。我們都是凡夫眾生,業障深重,然後我們來歸命阿彌陀佛,相信四十八願決定可以救度我往生,落實到行持當中,「一向專念無量壽佛」。
果判,果地功德。那我們念佛,凡夫眾生念佛,往生之後會得到什麼功德利益呢?很多人經常會講到極樂世界,還有什麼品位呀,三輩九品啊,四土往生呀,善導大師這裡面沒有這些概念。超越這些概念,不是沒有,是超越。
就是我們很多人只看到表面,沒有看到淨土宗最後的根本,果地功德,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三福九品,不是四土往生,是報佛報土。善導大師講極樂世界是報佛報土,「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念佛即是涅槃門」。我們念佛進入的是涅槃之門。涅槃是成佛之道,我們念佛即成佛,就在這裡,因為你念的就是佛,成的就是佛。不是要成佛,念佛本來就是佛,念佛即是佛,這個就是果地功德的利益。我們得到的是佛功德,那你往生之後自然是進入佛的世界,佛的淨土,報佛報土。
以善導大師這個思想來看,凡夫眾生可以直入報土,這個是果地功德的利益分判。
那麼瞭解善導大師的這個教、行、果分判之後,對淨土宗,這個宗的意義就可以認識清楚了。
希望我們大家下去之後,對善導大師多瞭解,多認識。善導大師不是歷史的人物,也不是在西安,也不是在龍門大佛,善導大師在我們心中。你要把五部九卷,他留下來的著作,消化吸收,信仰落實在我們的行為當中來,那這樣你是真正的認祖歸宗了。
我們家裡面善導大師隨時與你同行!(掌聲)
南無阿彌陀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