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善導大師講機法兩種深信:「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我對「決定」這個詞產生了疑問,為什麼一定要用「決定深信」這個詞?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答:我們凡夫眾生在生死輪迴當中,要解決生死大事,一定要找到門道。這個門在哪裡呢?在「機深信」和「法深信」這兩點上。凡夫眾生在聞到淨土法門之前,心性是不定的,不確定,不能肯定。而「決定」就是要確認下來的,不可懷疑的。
「機深信」就是要決定相信自己是凡夫。但是我們願意認可自己是凡夫嗎?很多人是不願意的,很多人總會把自己往上看,「我要做聖人,我不願意、不甘心做凡夫」,要向聖人看齊,想往上超越。
有一句話叫「見賢思齊」,見到佛菩薩的境界、佛菩薩的修證,想要向佛菩薩學習,這是一個普遍的道理,絕大多數學佛人都是以這個為標準。
而善導大師讓我們要決定深信自身現在是罪惡生死凡夫,方向轉過來了。你要徹底定下來,看準自己是什麼根機。你原先沒有確定的,或者是往聖人方向看齊的,那這個方向要調整,調整到要看清自己是一個罪惡生死凡夫,這是對自我的一個反省。
反省清楚之後,你要認定下來,不能改變,決定了就是不能再改變的了。這就是第一個「決定深信」——機深信。
不能改變,不是說就停留在凡夫階段,而是要轉到第二個「決定深信」——法深信上,決定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能夠救度我這樣的眾生。
那麼法的深信是誰決定的?是不是我們決定的?
不是我們決定的,是由佛決定的。「機深信」看似我們自己可以決定,但「機深信」也要通過法來對照。釋迦佛講了八萬四千法門,講了凡夫、聖人的境界,我們把聖人的境界拿來衡量自己,看看自己是凡夫還是聖人?一比較就知道我們是凡夫。
佛法就像一面鏡子,我們有沒有貪瞋癡?通過佛法一對照,發現自己有貪瞋癡,那就決定是凡夫。「決定」是佛法來決定的,不是我自己來決定的。通過「法」來映照自我,那你是凡夫就是凡夫,身分就定下來了。
那我們這樣的凡夫,解脫的方法在哪裡?往生的方法在哪裡?就是「法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其中第十八願講「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個是阿彌陀佛決定的。阿彌陀佛先發願,然後通過修行成就了這個誓願,往生這件事情就定下來了;我們來認可、接受,那我們心中也決定下來了。
「決定」就是要定下來,不能改變。從不定到決定,從懷疑到信仰。對一個還沒有走入淨土法門的凡夫來講,要進入淨土門,心態有一個轉化過程,由不信到信,由不確定到確定下來。
所以,善導大師在講「深信」的時候,都用的是「決定」,他沒講「必定」,這兩個詞意義還是有差異的。「必定」深信自己是凡夫,那就是還沒有定下來,還是一種要求;「決定」就是一定要定下來的,是對事實真相的認可,而且是不可改變的。「此心深信,猶如金剛」,「金剛」是不壞的,不會被其他所破壞的。「決定深信」一旦定下來之後,就不會改變,不可動搖,不被破壞。
所以,善導大師用種種比喻來說明,縱然羅漢、菩薩、化佛、報佛,盡虛空遍法界,輝光吐舌來說念佛不能往生,都不可信,都要相信釋迦佛所說真實不虛。這一切唯增長成就我往生信心、清淨信心、上上信心,這就是決定深信。
這是學淨土法門非常重要的兩種深信:「機深信」和「法深信」。只有決定了才是深信,也只有深信才能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