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智隨法師文章
top

智隨法師文章

法義篇

  1. 廣說諸法與專修一法有何關係
  2. 《無量壽經》的「法深信」觀
  3. 禪與淨土之比較
  4. 西方淨土的指方立相是一種執著嗎?
  5. 36次呼喚你的名字,只為讓你「醒來」
  6. 《楞嚴經》中暗藏的玄機是什麼
  7. 因果與空性
  8. 法門無量,念佛第一
  9. 如何超越三界
  10. 念佛,需要清淨心嗎?
  11. 在念佛之餘是否要另念一半的觀音?
  12. 一聲稱念罪皆除,為什麼還在胞胎中住十二劫?
  13. 善導大師為何以疏釋《觀經》開宗?
  14. 十方諸佛為什麼要讚歎阿彌陀佛?
  15. 淨土宗之特質——指方立相,住心取境
  16. 弘揚佛教文化 促進社會和諧
  17. 淨土三經對告眾之探微
  18. 無上利益的法門(三)
  19. 無上利益的法門(二)
  20. 無上利益的法門(一)
  21. 淨土法門的信心從哪裡來?
  22. 觀音與彌陀
  23. 概說佛法之判教(二)
  24. 概說佛法之判教(一)
  25. 《大經》解讀
  26. 機法深信
  27. 《淨土文獻叢刊》總編序
  28. 《靈岩法要》編序
  29. 《淨土宗判教史略要》學習補充資料
  30. 有關自力他力的妙喻
  31. 印光大師念佛問答
  32. 略說淨土法門興起緣由二
  33. 略說淨土法門興起緣由一
  34. 略談「護念」之義
  35. 佛來助念 正念往生
  36. 一心不亂 三心具足
  37. 念佛餘行 勝劣比較
  38. 何故無問 自說此經
  39. 佛何偏勸 往生西方
  40. 三經五經 親疏有別
  41. 話說淨宗 師資傳承
  42. 也說「易往而無人」

隨筆篇

  1. 我們發起往生心,是因為佛在憶念我們
  2. 為什麼觀音菩薩得自在,而我們不自在
  3. 能安心念佛,得到的就是無量寶藏
  4. 淨土法門最大的障礙就是疑惑心
  5. 不信佛的人走輪迴道,念佛的人走成佛道
  6. 損失往生大利,人生就白過了
  7. 往生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
  8. 往生的大門在哪裡
  9. 我們的心量要敞開,敞開到接納所有人走向念佛的道路
  10. 教理越深入、信心越扎根,越會老實念佛
  11. 人生最大的福報
  12. 每天念一聲佛就可以往生,為何還要多念
  13. 人生的歸宿,成佛的寶典
  14. 十方世界都流行,十方諸佛都讚歎的一部經
  15. 淨土法門真能「即生成就」嗎?
  16. 如何看待佛教眾多不同的經典
  17. 觀音菩薩與阿彌陀佛的「合作」
  18. 《觀經》講了修行的三種方法,你知道是哪三種嗎?
  19. 善導大師講的「決定深信」有何含義?
  20. 佛為三個人說淨土三經
  21. 我們的善根可以跟彌勒菩薩一樣多,你相信嗎
  22. 一部只「擺事實」,不「講道理」的經典
  23. 淨土復興的根本保證
  24. 佛力最能改變人心
  25. 樂邦有路 起信即生
  26. 關於《無量壽經》翻譯史與會集現象
  27. 佛是如何護念眾生的?
  28. 如何看待不同經典?
  29. 人是活著往生還是死了往生
  30. 佛面與人面
  31. 一個道場的氛圍比什麼都重要
  32. 怎麼知道親人往生沒有?
  33. 得到25位菩薩保護的人
  34. 暫居於娑婆,常住於極樂
  35. 什麼是佛心?
  36. 果已熟,速摘!
  37. 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38. 為啥要往生?
  39. 提升自我無止境
  40. 無諍
  41.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42. 如何看待道場、團隊裡的是非
  43. 學佛,越簡單越好
  44. 千里燒香不如在家念佛
  45. 入佛門徑 判教為首
  46. 如何判別「真實之法、方便之法」?
  47. 常與無常當如何?
  48. 從解、行二門談「一門深入」「廣學多聞」
  49. 何為「一門深入」,你真瞭解嗎?
  50. 「三業無功」的念佛能往生嗎?
  51. 《認祖歸宗》
  52. 學佛法,找明師,有方法!
  53. 為什麼有人念佛念得很開心,有人卻念得很煩惱?
  54. 居士能做弘法的事嗎?
  55. 逼上梁山
  56. 關於念佛現當二益的法語
  57. 五濁惡世的我們一定要仰靠阿彌陀佛
  58. 做一個真實的念佛人
  59. 念佛能否成為千萬富翁?
  60. 彌陀垂跡,大成淨宗
  61. 人人皆需要佛法
  62. 重慶一行記實感懷
  63. 何為「一心不亂」?
  64. 豈能任意隨緣
  65. 凡夫不可盲目地效仿菩薩
  66. 為學與為道
  67. 學淨土門之人 不可相信菩薩不相應教法
  68. 念佛人應建立內心的道場
  69. 念佛人應保持的心態
  70. 念佛人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準則
  71. 印祖論全仗佛力與兼仗佛力
  72. 監獄裏寄來求法之信
  73. 不敢有疑
  74. 話說「名」與「利」
  75. 什麼叫念好?十念當往生!
  76. 亦論「隨緣」與「攀緣」
  77. 平淡是真 念佛最樂
  78. 人生的希望 生命的歸宿
  79. 一德具萬德 一福納萬福
  80. 瞻禮「龍門石窟」有感
  81. 略談楊仁山與日本學人辯論法義之事

因果記實篇

  1. 因地不真 投身為豬

念佛感應篇

  1. 燒香禮佛 禍去福來
  2. 乞求觀音 兒子病好
  3. 彌陀捶背 倖免車禍
  4. 可愛小鳥 系列感應記
  5. 一念呼救 立蒙感應
  6. 夢見善導 歸入念佛
  7. 我的眼好了 佛眼卻壞了

往生記實篇

  1. 豬聞開示 柔軟往生
  2. 舍利現心字 昭示念佛理
  3. 植物人念佛 安祥往生
  4. 臨終遇緣 奇特往生

法師介紹

  1. 智隨法師介紹

無上利益的法門(一)

一、無上利益之法

       概念說明:法門(難易、自他、聖淨)→利益(大小、深淺)→無上(有上、無上)。

       何法無上?彌陀本願,念佛往生;何故無上?他力果覺,究竟圓滿。大分四點說明。

 

       一、釋迦出世本懷

       ⒈惠以真實之利

       《大經》云:「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此明釋迦出世本懷,在惠以眾生真實之利,以救度一切眾生。說此經時,五德瑞現,顯其所說利益奇特、超勝。《大經》云:「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今日天尊,行如來之德。」

 

       ⒉何為真實之利

       《大經》旨在宣說彌陀救度眾生之本願,其真實之利者,廣而言之,即彌陀四十八願,所謂「四十八願慇勤喚,乘佛願力往西方」。略而論之,即第十八願,所謂「十方眾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善導釋:「四十八願,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此真實之利,即無上大利,一念具足無上功德,圓滿成就無上佛道。《大經》彌勒付囑文云:「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此無上大利者,受用於自己,緣自於佛力,《往生論注》云:「若自佛而言,宜言利他;自眾生而言,宜言他利。」

 

       ⒊何故利益無上

       名號是正覺果體——果地之覺,以果覺為因心,因心頓同果覺,是故無上。

 

       果覺有四特點:圓滿、無上、易行、難知。

 

       圓滿則無缺:所謂「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以名召德,罄無不盡。

 

       無上則橫超:果地功德,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獨為特別之法、最勝之道。善導云:「諸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印祖云:「莫訝一稱超十地,須知六字擴三乘。」

 

       易行故普度:六字果號,人人可念,人人可往,不問時節久近,不問時處諸緣,不問罪福多少。乃至法滅眾生,亦可得度。善導云:「人天善惡,皆得往生,到彼無殊,齊同不退。」

 

       難知故難信:是佛境界,唯佛能知。因為無上果地之覺,故非因地之所能知。《大經》云:「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瞭。」顯其難知。《小經》云:「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大經》云:「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顯其難信。《要解》云:「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難知故唯信能入,難信故當深信不疑,仰信佛言,專注奉行。善導云:「不問罪福時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

 

彌陀超世本願

       ⒈因地願力超勝

       《大經》云:阿彌陀佛於因地時,超發無上殊勝之願,積植菩薩無道德行。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

 

       偈云:「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必至成佛)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普濟群萌)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名聞十方)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常於大眾中,說法師子吼。」(廣施功德)

 

       四偈意義相聯,渾然一體:一自成佛道,二普度眾生,三名聞十方,四廣施功德。簡而言之,即自他同成佛道。

 

       ⒉果地功德超勝

       依報莊嚴:願言:「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其妙,道場超絕。國如泥洹,而無等雙。我當愍度脫一切。」「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善導云:「四十八願莊嚴起,超諸佛剎最為精。」「極樂無為涅槃界。」

 

       《往生論》云:「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若虛空,廣大無邊際。」並大分十七種以論國土莊嚴,略舉數例,以明其「妙境界相」。

 

       八功德水:「清淨香潔,味如甘露。調和冷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蕩除心垢。」

 

       微風妙音:「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遍諸佛國,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

 

       寶樹功德:「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

 

       飯食自然:「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百味飯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事已化去,時至復現。」

 

       一切依報莊嚴,皆緣於正報莊嚴,《大經》云:「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瞭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

 

       正報莊嚴: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大經》云:「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異譯云:「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善導云:「彌陀妙果,號曰無上涅槃。」(八種莊嚴)

 

       眷屬莊嚴:《大經》云:「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穩。」「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普欲度脫一切眾生。」「究竟一切菩薩所行,具足成就無量功德。」「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小經》云:「眾生生者,皆是阿毗跋致。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善導云:「念佛即是涅槃門。」(四種莊嚴)

 

       依正不二(報佛報土),主伴一如(同一光壽),同一涅槃。常云蓮花化生,《大經》云:「從如來生,解法如如。」《往生論》云:「如來淨花眾,正覺花化生。」蕅益云:「光壽名號,皆本眾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善根福德同佛無異也。」印祖喻云:「如水入海,同一咸味,同一深廣。失彼故名,得此海號。」

 

       ⒊名號度生超勝

       名號度生,無所簡揀,聞名得往,願生即生。法照云:「彼佛因中立弘誓,聞名念我總迎來,不簡貧窮將富貴,不簡下智與高才,不簡多聞持淨戒,不簡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礫變成金。」

 

       《大經》云:「十方眾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大經》異譯云:「地獄鬼畜生,亦生我剎中。一切來生者,修習清淨行。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還以大悲心,普濟諸沉溺。」

 

       《小經》云:「已願已生,今願今生,當願當生。」

 

       善導云:「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印祖云:「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三、諸佛舒舌證誠

       《小經》云:「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六方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諸佛證誠,乃順彌陀願力故:「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諸佛不證誠他法,唯證誠淨土,顯念佛之超勝,淨土之必歸。善導云:「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以此可知:已成佛者,必弘淨土,必贊彌陀。未成佛者,則應歷行淨土、弘傳淨土。如印祖云:「唯此法門,未成佛前,仗以自修;已成佛後,賴以度世。」

 

       四、佛佛道同,以此普化

       彌陀是本尊,釋迦是說主,諸佛是證人。悲心等同,度生無二,一而三,三而一。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