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證.祖傳

  1. 《阿彌陀經》以十方眾生為對象
  2. 必得超絕去之義
  3. 《小經》要文三譯對照
  4. 人身難得之喻
  5. 聖淨二門判
  6. 《往生論註》要點
  7. 《小經》要文善導釋
  8. 法然上人釋「第二十願」的屬性
  9. 皈依即是求救護
  10. 彌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樂果
  12. 法照大師《五會念佛讚》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稱名念佛」 的經證與祖傳
  14. 彌陀「本願」二字之根據(抄要)

淨土宗教理

  1. 機法深信淺說( 五 )
  2. 機法深信淺說( 四 )
  3. 機法深信淺說( 三 )
  4. 機法深信淺說( 二 )
  5. 機法深信淺說( 一 )
  6. 曇鸞大師之彌陀佛身觀
  7. 淨土宗義略說(下)
  8. 淨土宗義略說(上)
  9. 淨宗原理:二願和合
  10.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
  11. 南無阿彌陀佛之簡釋
  12. 「南無阿彌陀佛」略解
  13. 淨土宗是彌陀之迴向
  14. 往生極樂的條件
  15. 彌陀名號
  16. 彌陀淨土之相
  17. 本願稱名,非定非散
  18. 兜率極樂優劣比較
  19. 阿彌陀佛 名體一如
  20. 「憶念」之義
  21. 「念」之義
  22. 彌陀淨土的特性----超
  23. 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
  24. 《往生論註》「讚歎門」解釋
  25. 彌陀願心的根源——《無量壽經》「讚佛偈」
  26. 四十八願分類
  27. 念佛四德
  28. 佛教的核心教理與往生淨土
  29. 「見佛」論
  30. 認真去做時
  31. 大慈悲五要點
  32. 淨土起信
  33. 彌陀夢中顯明攝取之義(唯蓮房典故)
  34. 乘佛願力 凡夫入報
  35. 往生要關
  36. 彌陀.本願.淨土
  37. 譬喻
  38. 本願之念佛

規約 

  1. 手機的規範
  2. 善待老人
  3. 淨土宗教團僧眾共住規約
  4. 僧眾外出弘法共勉事項
  5. 杜氏家廟念佛超薦儀軌
  6. 僧誡
  7. 淨土宗念佛會共修須知
  8. 念佛超薦儀軌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編述
top

編述

善待老人

人,只要活著,總有一天都會老。
台灣逐漸步入老人化,教團亦然。
我們要尊老,敬老,安老,養老,
我們要愛老,護老,助老,孝老。

  讓老人心有所安,心有所盼,心有所喜,心有所歸。

  老人一生經歷數十年的風霜歲月,飽嚐人生的種種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備感艱辛。

  老人已不再年輕,體力精神,越來越衰,越不堪負荷,腦筋遲鈍,動作遲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加上種種慢性病,活得很辛苦。

  老人身心逐漸衰弱,承受的苦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重,因此不要煩他,不要給他壓力,不要讓他苦惱;反之,要給他親切、給他方便、給他溫暖、給他安穩、給他歡喜。

  老人的種種,如嘮叨、怪癖、習氣重等等,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能嫌他、批評他、責備他、生氣他;應該體恤他、包容他、服務他、幫助他;說話要和氣,態度要和藹。

  對老人要尊重,體貼,噓寒問暖,親切招呼,不要輕視他,不要勉強他,更不要管他、罵他,不與他衝突、對立,不與他諍論、爭氣,不與他計較、賭氣,也不設立一些規矩束縛他。

  對老人不能有太多的要求,他們力不從心。他們已是垂暮之年,來日已然不多,如風中殘燭,隨時都會熄滅。

  他們企盼有一個充滿恩慈體貼、親切和藹、溫暖舒適、祥和寧靜、安穩喜樂的地方,讓他們在這樣安樂的環境中,有安全感,有尊嚴感,不被輕視,不被嫌厭,不被打擾,不被欺凌,沒有憂苦,沒有掛礙,平和平靜,自在愜意,安心愉悅的念佛,安度晚年,頤養天年,以靜待彌陀來迎。

  我們要以愛心,善待老人,照顧老人,成就老人最後往生極樂。

  我們也祈望老人們,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外無是非,內忘苦樂,癡癡兀兀,竟日行也南無阿彌陀佛,竟日坐也南無阿彌陀佛,成為機法一體、入我我入的念佛妙好人。

  《心地觀經》說:

  一切眾生,輪轉五道,經百千劫,於多生中,互為父母;
  以互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

  又說:

  有情輪迴生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
  或為父母為兄弟,生生世世互有恩。

  古德說:

  識體輪迴六趣,無非父母;生死變易三界,孰辨冤親。
  無明覆慧眼,來往生死中;往來之所作,更互為父子。
  怨親數為知識,知識數為怨親。

  這篇〈善待老人〉的內容,不只晚輩對長輩要如此,可說不論老少,人與人之間,都應該要如此。尤其是身為住持、當家或執事的人,對於下屬的老人或年輕人,也都要如此。否則不能攝眾,不能聚眾,人會離我而去。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