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證.祖傳

  1. 《阿彌陀經》以十方眾生為對象
  2. 必得超絕去之義
  3. 《小經》要文三譯對照
  4. 人身難得之喻
  5. 聖淨二門判
  6. 《往生論註》要點
  7. 《小經》要文善導釋
  8. 法然上人釋「第二十願」的屬性
  9. 皈依即是求救護
  10. 彌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樂果
  12. 法照大師《五會念佛讚》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稱名念佛」 的經證與祖傳
  14. 彌陀「本願」二字之根據(抄要)

淨土宗教理

  1. 機法深信淺說( 四 )
  2. 機法深信淺說( 三 )
  3. 機法深信淺說( 二 )
  4. 機法深信淺說( 一 )
  5. 曇鸞大師之彌陀佛身觀
  6. 淨土宗義略說(下)
  7. 淨土宗義略說(上)
  8. 淨宗原理:二願和合
  9.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
  10. 南無阿彌陀佛之簡釋
  11. 「南無阿彌陀佛」略解
  12. 淨土宗是彌陀之迴向
  13. 往生極樂的條件
  14. 彌陀名號
  15. 彌陀淨土之相
  16. 本願稱名,非定非散
  17. 兜率極樂優劣比較
  18. 阿彌陀佛 名體一如
  19. 「憶念」之義
  20. 「念」之義
  21. 彌陀淨土的特性----超
  22. 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
  23. 《往生論註》「讚歎門」解釋
  24. 彌陀願心的根源——《無量壽經》「讚佛偈」
  25. 四十八願分類
  26. 念佛四德
  27. 佛教的核心教理與往生淨土
  28. 「見佛」論
  29. 認真去做時
  30. 大慈悲五要點
  31. 淨土起信
  32. 彌陀夢中顯明攝取之義(唯蓮房典故)
  33. 乘佛願力 凡夫入報
  34. 往生要關
  35. 彌陀.本願.淨土
  36. 譬喻
  37. 本願之念佛

規約 

  1. 手機的規範
  2. 善待老人
  3. 淨土宗教團僧眾共住規約
  4. 僧眾外出弘法共勉事項
  5. 杜氏家廟念佛超薦儀軌
  6. 僧誡
  7. 淨土宗念佛會共修須知
  8. 念佛超薦儀軌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編述
top

編述

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

--超勝:超諸佛、超諸土,往生即成佛

 

  大乘佛教的核心是慈悲,目的是使一切眾生都成佛。這大乘佛教的核心與目的,都顯現在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可說,大乘佛教的精神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涵蓋整個大乘佛教,代表整個大乘佛教。

  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是使自己的成佛超勝十方諸佛,自己的淨土超勝十方淨土,其目的是使十方眾生快速成佛。故,阿彌陀佛及其淨土在十方諸佛十方淨土之中,最具殊勝超越的特色。

  法藏菩薩選擇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的精華,建立二十四願(或四十八願),成就最尊第一無比的佛,成就最極清淨莊嚴的淨土,作為救度眾生前來成佛的道場。彌陀及其淨土的根本特性,在其發願之前,早已在佛前表白出來,就以最早譯出的《大阿彌陀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而言,法藏菩薩跪白世饒王佛說: 

  令我後作佛時,於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中最尊,智慧勇猛。
  頭中光明,如佛光明所焰照無極。
  所居國土,自然七寶,極自軟好。
  令我後作佛時,教授名字,皆聞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莫不聞知我名字者。
  諸無央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諸來生我國者,悉皆令作菩薩阿羅漢無央數,都勝諸佛國。

  以上,法藏菩薩發願的內容有五:佛身、佛光、佛名、佛土、聖眾。
  佛身,法藏菩薩發願要成為「佛中最尊」之佛;
  佛光,法藏菩薩發願要成為「光明無極」之佛;
  佛名,法藏菩薩發願要成為十方眾生「莫不聞知」其佛名之佛;
  佛土,法藏菩薩發願要成就「自然七寶,極自軟好」之淨土;
  聖眾,法藏菩薩發願要成就「來生者皆作菩薩」「都勝諸佛國」之聖眾。
  這就是阿彌陀佛的本懷。

  此中,「佛身、佛光、佛名」三者屬於阿彌陀佛本身,而「佛土」即是彌陀淨土,「聖眾」即是十方所有一切眾生往生彌陀淨土之後,都超凡入聖而成為菩薩、阿羅漢的聖者。這裡所謂的菩薩、阿羅漢之名稱,也只是因順餘方的稱呼,其實都是一類,亦即下面二十四願中所說的,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令如佛」,「說經行道,皆如佛」,意味著一切眾生只要往生到彌陀淨土,都通通成佛。

  要使十方所有一切眾生都前來成佛,才是法藏菩薩發願的根本意趣,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懷。

  這在同本異譯的《無量壽經》則說:

  過度生死,靡不解脫。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國如泥洹,而無等雙。
  我當愍哀,度脫一切。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穩。

  又說:
  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
  而《平等覺經》則譯為:
  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

  阿彌陀佛的本願,是選擇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之精華,並加上自己的理想而結成的。凡是菩薩都發願「淨佛國土,利樂有情」,而一般淨佛國土願,目的都在超勝穢土,但在本質上,彌陀本願不是比對穢土,而是比對十方淨土,要創建一個最理想的淨土,為十方諸佛淨土之中,最極清淨莊嚴殊勝微妙的淨土,如前面所引《無量壽經》所說:「國土第一」、「國如泥洹,而無等雙」。而《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也說:「彼二十一俱胝佛剎,法處比丘所攝佛國,超過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剎」,即是二百一十億佛國,以此代表十方佛國,而此經文之意,主要在於說明彌陀淨土的勝妙莊嚴,超過十方淨土。

  阿彌陀佛的本願,是要在十方無央數諸佛中,阿彌陀佛最尊第一;要在十方無央數佛土中,彌陀淨土最勝最妙。

  阿彌陀佛願力的特徵,是自己要勝過一切諸佛,勝過一切淨土,而其目的則如《平等覺經》所說的是:「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這在《無量壽莊嚴經》則說:

  所有無邊世界中,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快樂,不久俱成無上道。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所有一切眾生,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生,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皆得身真金色。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無量壽經》說:「超發無上殊勝之願。」又說:「我建超世願。」《彌陀偈經》說:「發願踰諸佛。」由以上經文可知,超勝十方諸佛,超勝十方淨土,並使十方眾生都往生彌陀淨土而成佛,是阿彌陀佛的根本願,經中所說的二十四願或四十八願,都不外乎這些根本悲願的具體組合。以《大阿彌陀經》的二十四願而言,與此相關的願文如下:

  第十七願:「令我洞視、徹聽、飛行,十倍勝於諸佛。
  第十八願:「令我智慧、說經、行道,十倍勝於諸佛。
  第二十四願:「頂中光明,絕勝諸佛。
  以上三願,表明阿彌陀佛的佛身與佛光,絕勝諸佛。

  第四願:「令我名字,皆聞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皆令諸佛,各於比丘僧大坐中,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聞我名字,莫不慈心歡喜踴躍者,皆令來生我國。」

  第二十四願:「令我頂中光明絕好,勝於日月之明,百千億萬倍,絕勝諸佛光明,焰照諸無央數天下,幽冥之處皆當大明。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者,皆令來生我國。」

  以上二願,表明「聞我名字」或「見我光明」,「皆令來生我國」。

  第九願:「皆端正、淨潔、姝好,悉同一色,都一種類。」
  第十五願:「皆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令如佛。
  第十六願:「說經行道,皆如佛。
  以上三願,表明十方所有一切眾生,到了彌陀淨土,「都一種類」,「皆令如佛」

  阿彌陀佛已經成佛,故《大阿彌陀經》說:
  阿彌陀佛光明,最尊、第一、無比,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又說:
  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
  《平等覺經》則說:
  光明勝於諸佛之明,百億萬倍。
  《無量壽經》則說: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阿彌陀佛的光明,《大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特別用一千多字來說明他的超勝十方諸佛,而說「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

  「佛佛道同」、「佛佛平等」,然而阿彌陀佛的光明,何以能夠超勝十方諸佛,而成為「諸佛之王」、「光中極尊」呢?《大阿彌陀經》的說明是:「前世宿命求道,為菩薩時所願功德,各自有大小。至其然後作佛時,各自得之,是故令光明轉不同等。諸佛威神同等耳,自在意所欲作為,不豫計。」這是說明十方諸佛的威神是平等的,都不用尋思分別,自然無功用的成辦一切佛事,但光明等是隨其因中的志願與修行而大小不同的。佛的光明,隨著因中的志願與修行而不同,法藏菩薩就在這一原則之下,要在十方諸佛之中成為最尊第一的佛。

  《無量壽經》說:法藏菩薩「建超世願」。又說:「超發無上殊勝之願,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之行。」又說:「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亦即:五劫思惟,選取超世大願;兆載永劫,修滿無量德行。因圓果滿,而成就了最尊第一諸佛不及的無量光明,也成就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名號。這些經文都顯明之所以超勝十方諸佛,皆由其因地超世之願與行所成就。

  阿彌陀佛本身及其光明、名號,超勝十方諸佛,為十方無數諸佛所稱揚讚歎,為十方諸天人民所歸命稱念,為十方所有眾生所發願往生。阿彌陀佛的特勝,從佛的光明、名號,以及十方眾生的往生成佛,而充分地顯露無遺。

  彌陀光明最尊第一,遍照無礙,使一切念佛眾生離苦得樂,往生彌陀淨土,究竟證悟涅槃。如《無量壽經》第十一願說: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彌陀以其光明名號,利益救度無邊眾生往生成佛,因而獲得十方諸佛無比崇高的讚揚。其實,使十方諸佛讚揚,也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之一,如《無量壽經》第十七願說: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使十方諸佛稱揚讚歎其名號,並非為了自己的名聞利養,而完全是要使十方所有一切眾生都念其名號來往生成佛,這是阿彌陀佛無限大悲之所在,所以接著第十八願說: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方所有一切眾生只要專一念佛,都必定往生彌陀淨土,故《無量壽經》第十八願成就文說: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念佛必定往生彌陀淨土,而在往生彌陀淨土之前,念佛人已預先獲得大利無上的功德,故《無量壽經》「流通分」說: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十方所有一切眾生,到了彌陀淨土都通通成佛,其成佛的相狀,《大阿彌陀經》說:
  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諸生阿彌陀佛國者,皆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便自然長大。亦無乳養之者,皆食自然之飲食。
  其身體亦非世間人之身體,亦非天上人之身體;皆積眾善之德,悉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甚姝好無比。

  《無量壽經》則說:
  彼佛國土,清淨安穩,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
  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
  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無量壽如來會》亦說:
  極樂國土,所有眾生,無差別相;順餘方俗,有天人名。

  此經文所說的「自然、虛無、無極」是涅槃之異名,法性本來無為自然。又《涅槃經》說:「解脫者名曰虛無,虛無即是解脫,解脫即是如來。」由這些經文的解釋,可說「往生即成佛」(往生彌陀淨土即是成佛),這其實是阿彌陀佛發願的根本意趣。

  再怎樣的偉人,覈求其本,在「心」,在「志願」。有大志願才有大修行,有大修行才有大功勳。「勝過一切,唯我第一」的雄心大願,是阿彌陀佛的根本特性,目的不是為自己,而是願一切眾生都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成佛,這是阿彌陀佛本願的特出處:即發願自己的成佛勝過十方諸佛,自己的淨土勝過十方淨土,目的是要使一切眾生都往生到彌陀淨土成佛。

  阿彌陀佛是無量佛中的最上佛──「諸佛中之王」。他發願要成就一個最妙的佛土,這佛土是無量佛土之中,最極清淨莊嚴殊勝微妙的淨土。以此淨土使十方眾生前來成佛。這一願景,要以他方無量諸佛、無量佛土為前提。現有的佛與佛土,有勝劣差別,都還不夠理想、圓滿,於是要發願成就,自己的成佛勝過一切諸佛,自己的淨土勝過一切佛土。

  法藏菩薩「選擇二百一十億佛國」,採取這麼多的佛國為參考,選擇這些佛土的優勝處,綜合為自己淨土的藍圖。這是以無量佛土的勝妙,集成阿彌陀佛的淨土,成為無量佛土之中,最極清淨莊嚴殊勝微妙的淨土。《無量壽經》中釋迦牟尼佛介紹彌陀淨土的超勝獨妙,說:
  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又說:
  其佛國土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

  阿彌陀佛的淨土,不是比對穢土而願成淨土,而是比對十方諸佛的淨土,要求一個更理想,更清淨莊嚴殊勝微妙的淨土,此淨土「超勝獨妙」「超踰十方一切世界」,使凡是見到阿彌陀佛光明、聽到阿彌陀佛名號的眾生,都可以發願來生,阿羅漢也好,菩薩也好,十方所有一切眾生,都在彌陀淨土一起成佛,不經時劫,不經階位,不經其他佛土。

  阿彌陀佛的無盡大悲弘廣願力,徹露無遺,致使十方如來,也以阿彌陀佛的無盡大悲,為其出興於世的本懷(如來出世本懷),如《無量壽經》「如來出世本懷文」所說: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拯濟」,救度之意,救度眾生脫離六道輪迴之苦海。「群萌」,眾生的異名,像草一樣多的眾生。「惠」,是不講條件白白地給予。「真實之利」即是彌陀本願。彌陀誓欲救度所有一切眾生的根本願,任何眾生,只要信受彌陀救度,稱念彌陀佛名,即得往生彌陀淨土而成佛之利。

  阿彌陀佛的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大平等,無條件的普欲救度十方所有一切眾生,前往極樂世界同等成佛,致使末法萬年之後,法滅之時,釋迦牟尼佛也要以慈悲哀愍,將這彌陀救度的念佛法門獨留於世,《無量壽經》最後之「流通分」說: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此「特留此經」之文有二意:

  一、顯示「釋尊本懷」。亦即唯有彌陀救度的念佛淨土法門,才是釋尊本懷中的本懷。即使將來所有的法門都滅盡了,宣說釋尊本懷的這部《無量壽經》不會消滅,會繼續留傳在世間救度十方眾生,即是「經道滅盡,此經不滅;此經不滅,佛教常存」。

  二、顯示「念佛必生」。亦即今時之人念佛必定往生。雖三寶滅盡之時,念佛亦得往生,何況生於三寶流行之世,專稱彌陀佛名,更必往生決定,無庸置疑。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