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得超絕去之義
《無量壽經》說:
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
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
此偈也是淨土宗教相判釋之根據,龍樹菩薩依此文,判釋一代佛教為「難易二道」,易即本願稱名,而喻乘船則樂,皆據《大經》與此偈。
《觀經疏.玄義分》「歸三寶偈」說:「橫超斷四流」,亦據此偈。
法然上人開創淨土宗之據,此偈亦是其一。
必得超絕去:
念佛必定往生極樂淨土,離分段、變易之生死,獲得大涅槃之果報。
「必」,自然,必然,必定之意,非機率,非偶然,與後面「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之意相同,前後呼應,義理一貫。
「得」,獲得、擁有。「超」,超越、橫超;未斷一毫惑之凡夫,直超生死。「絕」,斷絕、脫離;斷絕流轉之妄業,脫離生死苦海。「去」,去何處?離娑婆,往生淨土。捨此往彼,斷捨娑婆世界,超離生死輪迴,往生安樂淨土。
往生安樂國:
「往生」,捨此往彼,蓮花化生。念佛人命終之時,即是蓮花化生之時。《大經》:「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往生論》:「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
「安樂」,極樂異名。又名安養,妙樂,無量光明土,蓮花藏世界,無為涅槃界。《無量壽經》:「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去此十萬億剎。其佛世界,名曰安樂。」、「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安樂。」、「彼佛國土,清淨安穩,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
安樂國—安穩快樂:安—清淨無染不變動之安,樂—微妙難思如涅槃之樂。
橫截五惡道:
念佛得生極樂,娑婆六道,一時頓捨。
「橫」,橫超,與前「超絕」兩字相同,「橫」即是顯示他力,亦即指阿彌陀佛的願力,彌陀願力能自然使眾生橫超六道往生淨土。
橫者對豎之言,超者對迂之言。豎與迂,是聖道門、自力修行、難行道。
「截」,切、斷,橫斷五惡道之絆。「橫截」,區別於自力修斷。
「五惡道」,即五道,與六道開合不同,將阿修羅道歸於天、人、畜生、餓鬼諸道。此界地獄、餓鬼、畜生名為惡道,人、天名為善道;若比彌陀淨土,娑婆五道不出輪迴,同名惡道,故名「五惡道」,又名「五惡趣」。
惡道自然閉:
「橫截五惡道」,是截其果;「惡道自然閉」,是閉其因。截果閉因。
上句說離五惡道的果,此句說離五惡道的因,有因必開其果,今生淨土,永離六道因果,不會再度還來六道受苦,六道輪迴之路已經關閉故。
雖不豎斷貪瞋癡之煩惱,然有橫閉三界六道之功能力用。
善導大師取「超絕去」之超,與橫截之橫,而說「橫超斷四流」。
此橫非如竹節橫咬而出之意,是乘彌陀願力直接橫超之意。
法華一乘喻大白牛車,然猶非橫之喻。
本願一乘喻大願船,超越六道苦海,直至涅槃彼岸,才是橫之喻。
彌陀大願船,廣度六道苦海眾生,橫渡娑婆此岸到達涅槃彼岸。
昇道無窮極:
升至無上涅槃,即是成佛之意。
「昇」,登上、進入。「道」,無上正等正覺。
「無窮極」,佛的境界至高無上,微妙廣大,無有窮盡。
如《大經》「聖眾果德」之文。
易往而無人:
念佛即自然乘佛願力,容易往生,卻很少有人信受奉行。
或迷於五欲,不願念佛往生;或執著自力,不信念佛必生。
此是佛對眾生的悲愍與哀嘆,也是佛對眾生的勸勉與激勵。
其國不逆違:
「不逆違」即是自然之意,念佛即能自然百分之百往生極樂,不會有顛倒、障礙、錯謬。「逆違」,不順、顛倒、障礙、錯謬。
自然之所牽:
「自然」,不假任何造作之力而自然而然、本然如是存在之狀態。指彌陀之願力自然。
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之願力,能自然地牽引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
《法華玄義‧二》:「言自然者,……任運之異名,因必克果之相。」
任運不作意。如影隨形,因若成就,果必任運而顯現。
法然上人《大經釋》依此經文,引《安樂集》之釋,作為「立教開宗」根據之一,並判淨土宗是頓中之頓。
華嚴、天台、禪宗、密宗等皆稱頓教,然彼必須斷惑證真故,猶是漸教。
顯明未斷煩惱之凡夫,直接橫超三界六道者,唯有淨土法門,故以淨土法門為「頓中之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