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法語

  1.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十一)
  2.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十)
  3.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九)
  4.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八)
  5.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七)
  6.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六)
  7.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五)
  8.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四)
  9.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三)
  10.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二)
  11.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一)
  12. 淨土詞十二首
  13. 千字文
  14. 弟子規
  15. 三字經
  16. 人生甘露
  17. 朱子家訓
  18. 朱子治家格言
  19. 昔時賢文 (增廣)
  20. 《人生必讀》
  21. 勸孝詩
  22. 孝 經
  23. 十來偈
  24. 謙德法語
  25. 文昌帝君陰騭文
  26. 太上感應篇
  27. 寒山拾得問對
  28. 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
  29. 「寶王三昧論」節錄
  30. 羅狀元十嘆無常歌
  31. 羅狀元醒世詩
  32. 憨山大師醒世歌
  33. 懷淨土詩
  34. 齋堂聯語
  35. 死的恐怖
  36. 人生之實相
  37. 人生像什麼
  38. 無常法語
  39. 益世格言
  40. 益世詩偈
  41. 益世聯語
  42. 佛法法語
  43. 佛法偈語
  44. 佛法聯語
  45. 淨土法語
  46. 淨土偈語
  47. 淨土聯語
  48. 念佛感應錄按語
  49. 法照大師偈語
  50. 善導大師法語
  51. 善導大師偈語
淨土宗
淨土文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淨土文庫 > 淨土宗法語
top

淨土宗法語

淨土宗精要法語解(二)

發心總願

  願我作佛,齊聖法王,過度[1]生死,靡不解脫。……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令[2]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國如泥洹[3],而無等雙。

【譯文】

  願我成佛之時,(功德巍巍,)能如師父世自在王佛一樣崇高偉大,遍救十方一切眾生,讓他們無不達到究竟解脫(攝法身願)。……我發誓成佛,實現這些大願,令一切眾生免除生死憂懼,獲得絕對的安慰(攝眾生願)。……如果我成佛,我的國土殊勝莊嚴最尊第一,(超逾十方一切國土,)國中眾生奇特殊妙,(速疾超越成佛,)道場超世絕倫。國土清淨,猶如涅槃,法界無雙,無可比擬(攝淨土願)。

【註釋】

  [1]過度:自出生死,又令眾生出生死。

  [2]令:假如,如果。

  [3]國如泥洹〔huán〕:「泥洹」,涅槃,意譯為「滅度」(滅除惑業,度脫生死)、「圓寂」(圓滿一切智德,寂滅一切惑業)、「不生」(不再生生死苦果)、「無為」(無因緣造作)、「安樂」(安穩快樂)、「解脫」(脫離三界苦果而得自在),是聖者所證的不生不滅、超越時空的真如境界。泥洹是正報境界,依報亦如正報無異,顯明極樂國土第一義諦妙境界相。

【討論】

  問:法藏比丘發願,分為哪幾方面?

  答:分為三方面,一是攝法身願——「願我作佛,齊聖法王」,二是攝眾生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三是攝淨土願——「令我作佛,國土第一」。

 

第十一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1]、必至滅度[2]者,不取正覺。

【譯文】

  我將來成佛的時候,國中人天如果不能住正定聚、證得佛果,我就誓不成佛。(必至滅度願)

【註釋】

  [1]住定聚:安住必定證悟的眾生品類。「聚」,聚類,集合。「定聚」,正定聚。所有眾生,依根機不同,可分為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三類。《大毗婆沙論》「果證三聚」:必定得涅槃者,為正定聚;畢竟不得涅槃者,為邪定聚;有緣即得、無緣不得者,為不定聚。

  [2]滅度:滅除惑業,度脫生死,即「涅槃」(Nirvāna)。《涅槃經》:「滅生死故,名為滅度。」

【補充教證】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彼佛國即是畢竟成佛道路、無上方便也。」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但得往生,畢竟成佛。」

【討論】

  問:龍樹菩薩這樣登地的菩薩為什麼還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答:菩薩修行到七地「遠行地」,可能會墮入「七地沉空難」,由於深入無相觀,沉於無相空寂之理,上無菩提可求,下無眾生可度,不得成佛。往生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第十一願的加持,成佛無諸障難,而且能快速圓滿無上功德,快速成佛度眾生。

 

第十七願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1]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譯文】

  我將來成佛的時候,十方世界無量諸佛如果不共同宣揚稱歎我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令眾生聞信、稱念,)我就誓不成佛。(諸佛稱揚願)

【註釋】

  [1]咨嗟:讚歎。

【討論】

  問:一佛出世,千佛護持,法藏比丘成佛,諸佛自然讚歎,為何還要單獨發「諸佛稱揚願」?

  答:法藏比丘發願以名號度眾生,而且是主動救度,所以發此願,令十方諸佛各於其國稱讚他成佛時的名號,而不是發願稱讚他的佛德、智慧、光明等,目的在於令十方眾生聞信名號功德,稱念名號,乘願往生,所以緊接著第十七「諸佛稱揚願」,就發第十八「念佛往生願」。

 

第二十二願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1]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2];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3]。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譯文】

  我將來成佛的時候,他方佛土眾生來生我的國土,我必定使他達到一生補處位(候補佛位);除非他自己發願,(以菩薩身)自在應化於他方世界,為了救度眾生,披上弘誓鎧甲,積累功德之本,度脫一切眾生,遊化諸佛國土,修積菩薩萬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導教化無量眾生,使他們安立於成佛之道。取要言之,來生淨土之人,超越通途逐地升進的常規,不歷十地階次,當下證入普賢性海,普門示現因地行相。如果不能這樣,我就誓不成佛。(一生補處願)

【註釋】

  [1]諸菩薩眾:此處「菩薩眾」也包括發願生心的凡夫。《莊嚴經》第二十二願:「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所有眾生,令生我剎,若有大願,未欲成佛,為菩薩者,我以威力,令彼教化一切眾生,皆發信心,修菩提行、普賢行、寂滅行、淨梵行、最勝行及一切善行。」

  [2]一生補處:梵語Eka-jāti-pratibuddha的音譯,菩薩的最高階位,即等覺菩薩,候補佛位,盡此一生而成佛,不必經歷多生。

  [3]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超越通途逐地升進的常規,不歷十地階次,當下證入普賢性海,普門示現因地行相。「常倫」,常序;常類。「現前」,現下,目前。「普賢之德」,《清涼疏》:「果無不窮曰『普』,不捨因門曰『賢』,此約佛後普賢。」具足佛的慈悲、智慧、願力、神通,到十方世界普度眾生,此是從果向因之示現相,非從因向果之修行相。

【補充教證】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彼國菩薩或可不從一地至一地。言十地階次者,是釋迦如來於閻浮提一應化道耳,他方淨土何必如此?五種不思議中,佛法最不可思議。若言菩薩必從一地至一地,無超越之理,未敢詳也。」(不歷階次)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到彼華開聞妙法,十地願行自然彰。」(不歷階次)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不歷階次)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是則下凡眾生於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若謂是凡夫,卻不歷異生,必補佛職,與觀音、勢至無別。」(不歷階次)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莫訝一稱超十地,須知六字括三乘。」(不歷階次)

【討論】

  問:有人說,「淨土門行者一心念佛願生淨土,貌似只求個人出離的小乘自了漢」,是這樣嗎?

  答:若是小乘佛法,總不言他方佛國、十方諸佛。往生淨土,正為倒駕慈航普度眾生。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能令極重罪人臨終十念往生成佛,正是大乘佛法平等慈悲之極致。此是法門之德。修餘法門,根機所限,即使發大乘心,也有可能不免輪迴。

  《無量壽莊嚴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無量壽佛名號,發一念信心,歸依瞻禮,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天親菩薩《往生論》:「大乘善根界,二乘種不生。」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

  道綽大師《安樂集》:「第六,破求生淨土非是小乘。問曰:或有人言,求生淨土便是小乘,何須修之?答曰:此亦不然。何以故?但小乘之教,一向不明生淨土故也。」

  《省庵法師語錄》:「淨土法門是菩薩所行,非小乘事。蓋如來在小乘教中,不說有他方佛土,唯大乘方等經中,廣談十方佛國,而諄諄唯指歸西方淨土一門。故西域稟小乘教者,都不信有彌陀佛國往生之事。學大乘者,多修此法。今人反謂淨土是小乘法,大乘所不為,豈不大顛倒耶?」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