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正法念處經》言:無始生死中,業網覆世界。從天生地獄,從地獄生天。 
	
	《涅槃經》說:雖復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三惡道中。 
	
	《地藏經》說: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
	
	《地藏經》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淫、妄語,百千罪狀。
	
	《淨度菩薩經》說:一人一日中,八億四千念,念念中所做,皆是三塗業。
	
	《悲華經》說:是一千四佛所放捨者,所謂眾生厚重煩惱,專行惡業。 
	  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 
	  如是眾生,斷諸善根,離善知識,常懷瞋恚,皆悉充滿娑婆世界;悉是他方諸佛世界之所  擯棄,以重業故。
	
	《大集日藏經》說:釋迦牟尼佛,本所誓願:若有眾生,造作五逆、謗方等經、毀呰聖人、     犯波羅夷,如是之人,清淨佛剎,所不容者,皆生我國,我當教化。 
	以是因緣,諸惡眾生,悉集其國。
	
	曇鸞大師說: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 
	三界是顛倒相、虛偽相、污染相、破壞相、輪轉相、無窮相。 
	三界是生死凡夫流轉之闇宅。 
	三界是有漏邪道所生,長寢大夢,莫知悕出。
	
	道安大師說:自惟罪深,詎可度脫?
	
	曇鸞大師說:我從無始循三界,為虛妄輪所迴轉;一念一時所造業,足繫六道滯三塗。
	
	道綽大師說: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 
	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 
	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然持得者甚稀。 
	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駃雨。
	
	善導大師說: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 
	二河各深無底,南北無邊,水火相交,常無休息。
	人天之樂,猶如電光,須臾即捨,還入三惡,長時受苦。 
	為此因緣,但勸即令求生淨土,向無上菩提。
	
	蓮池大師說: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願力輕微,又不求生淨土, 
	是人來生,多感富貴之報,亦多為富貴所迷,或至造業墮落者。
	
	截流大師說:修行之人,若無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諸善,名為第三世怨。
	
	印光大師說:世間善業,不出輪迴;若對信願具足之往生淨業,則彼善業,仍屬惡業。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不生西方,將來必墮惡道;生西利益,比得道利益更大。 
	修行用功,原為了生死。生死不了,危險太大;輪迴未出,難免墮落。努力今生,以了生死。
	
	法然上人說:然我此身,於戒行不持一戒,於禪定一不得之,於智慧不得斷惑證果之正智…… 
	我是無智之身也,我是破戒之身也。 
	悲哉悲哉!為何為何?爰如予者,已非戒定慧三學之器,此三學外有相應我心之 法門耶?有堪能此身之修行耶?
	
	印光大師說:光一介庸僧,但只知學愚夫愚婦之專念佛名。自諒陋劣,專以淨土為事。 
	今老矣,除持名外,無一法應學。以死期將至,恐所學愈多,心識愈難淳淨,或致與佛感應不交;則一不往生,永劫流轉,豈不大可哀哉!
	
	弘一大師說:出家以後二十年之中,一天比一天墮落,身體雖然不是禽獸,而心則與禽獸差不多。 
	我自從出家以後,惡念一天比一天增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一直到現在,可以說是醇乎其醇的一個埋頭造惡的人。
	
 
	- 
	
若不知「真實的自己」,就不知「人生的目的」。我是甚麼樣的人呢?人生的真實?
	
 
	- 
	
若把身口二業所作所言,作為標準,則天下尚有完人;
	若把意業中的所思所念,作為標準,則天下無一完人。
	若從人所見處,作為標準,則世間尚有賢人;
	若從人不見處,作為標準,則世間皆是罪人。
	
 
	- 
	
很清楚地被告知我非善人,而是十方眾生,極惡最下,除了地獄,無有去處之人。
	
 
	- 
	
無戒之人,當生三惡道中。《阿含經》
	
 
	- 
	
破戒者,墮三惡道中。《大智度論》
	
 
	- 
	
破戒犯淫,死墮地獄,無有出期。《譬喻經》
	
 
	- 
	
罪惡感有招善之力,亦有望救之心。
	
 
	- 
	
煩惱具足的凡夫,猶如黑炭,再怎麼磨洗,也不能變白。
	
 
	- 
	
如石必沈是其自性。我人必墮是自性,必定地獄。
	
 
	- 
	
罪惡凡夫,今生欲靠自力出離,如油洗油,無有是理。
	
 
	- 
	
我是罪人之首。末代道俗,善能思量己分。
	
 
	- 
	
苦集滅道。三界唯是苦惱,如浮雲,如夢幻,如水泡。
	
 
	- 
	
人生是苦,苦海無邊。此是佛教之出發點。然此苦惱,究竟從何處發生。
	
 
	- 
	
老病死是身苦。愛別離等是心苦。五蘊是苦根。
	愛別離苦,不甚苦;死時連自己的身體也要離開,才是最大之苦。
	苦的根源是死。死,是苦惱不安的根源。
	
 
	- 
	
苦之根本者,是煩惱之結集。然此結集之煩惱,如何能得除滅。
	
 
	- 
	
此苦惱,如何得解脫,此是最大之問題,深刻之問題。
	
 
	- 
	
無明煩惱,繁如塵數遍滿;愛憎違順,何異高峰岳山。
	
 
	- 
	
無欲之人,一個也沒有。
	
 
	- 
	
依無限之愛慾,追求剎那之快樂,而造種種無量罪惡,卻不願永遠之安樂,愚癡之人也。
	
 
	- 
	
凡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裏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 
	
即使夫婦,一邊違反對方的意思而犯者,亦成邪淫。
	
 
	- 
	
人有界限:不殺生食肉造罪,就不能生存;生存的本身,就是罪惡的種子。
	雖也行善,亦是有漏之善。臨終之時,一生所作,一時俱現。
	
 
	- 
	
每一個人,從出生以來,都帶著要比他人優秀的鬥爭心。
	特別在優勝劣敗、生存競爭激烈的現在,更加倍的在煽動著鬥爭心。
	
 
	- 
	
恨人即是殺人,舌頭如火,亂講話如同放火。
	
 
	- 
	
瞋恚是縮短我人生命的恐怖之物。
	
 
	- 
	
多食用與己不相應之物,亦是偷盜罪。
	
 
	- 
	
無實是凡夫之實。心常念惡是真實之自己。
	
 
	- 
	
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 
	
雖然做了似乎布施的行為,但可悲的是無論到了何時,總是留著記憶,並且在心中悄然存著卑賤之自負。
	
 
	- 
	
比接受更應高興的是施與,但卻遺留著施與的心。
	
 
	- 
	
人之善是有限度的,只能累積雜毒之善。此心是雜毒的塊壘。
	
 
	- 
	
想也好,不想也好,皆妄念;做也好,不做也好,皆罪體。
	
 
	- 
	
在X光之前無貴賤貧富之別,無男女老少之隔,亦無善惡美醜之是非,
	只見醜陋的骨與骨之連接而已。
	
 
	- 
	
在絕對的佛光之前,無善惡淨穢之隔,亦無大小凡聖之別,復無修善逆謗之差,
	十方眾生是曾無一善,是一生造惡,是逆謗屍骸。
	
 
	- 
	
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者,有嗎?對財產、對死亡,不抱著不安的,一人也沒有。
	而且淫慾滿懷,日夜自由的在侵犯他人,不正是畜生心的胎動之形嗎?
	
 
	- 
	
人人心底之奧院,探其本尊即是鬼。
	
 
	- 
	
若此奧藏的自己被照出時,人間小小智慧的議論善惡便嘎然而止,
	雖有道德、法律,但也成為無意義。
	
 
	- 
	
凡夫身心所有,皆煩惱之結晶。
	凡夫以六識為心性,生滅無常無自性,妄心所現皆妄境。
	生滅中求真常,如沙欲煮飯,毫無可能。
	
 
	- 
	
我人的實相:心常念惡。一人一日中,八億四千念,念念之所為,皆為三塗業。
	
 
	- 
	
人的實機有七:五逆、謗法、闡提、邪見、驕慢、弊、懈怠。
	
 
	- 
	
闡提:聽到地獄不驚,聽到極樂不喜,撥無因果之心。
	
 
	- 
	
一入地獄受長苦,始憶人間善知識。
	
 
	- 
	
無明之闇。闇(唯能以音而辨,否則看不到)。
	
 
	- 
	
寂寞空虛時,是無明之影,不是無明之體。冰山一角
	
 
	- 
	
歡樂盡,哀情多。「越熱鬧時,熱鬧一散越空虛寂寞」。
	假日娛樂,過後猶成空虛,聞法後卻感充實。
	
 
	- 
	
家小長大婚嫁在外,自己也老,偶一照鏡,面色蒼桑。
	
 
	- 
	
在夢幻之世間追求泡沫之幸福,此之愚痴,應早日覺醒。
	
 
	- 
	
平常既無功夫,又無準備,一旦大事來臨,便措手無策,墮落惡道。
	
 
	- 
	
火宅無常之世間,萬事皆假,無有一實。唯彌陀本願,不變不壞,永遠真實。
	
 
	- 
	
何人非白骨,何時非夢中,世間皆虛假,彌陀獨真實。
	
 
	- 
	
形無常住,只有守屍之鬼。神無常家,獨跰中有之旅。
	悲哉!冥冥獨逝,一人不從。
	
 
	- 
	
穢惡污染,無清淨心;虛假諂偽,無真實心。
	貪愛之心常能污善心;瞋憎之心常能燒法財。
	雖急作急修,如救頭燃,眾名雜毒雜修之善,
	亦名虛假諂偽之行,不名真實業也。
	
 
	- 
	
殘水小魚,爭食不知渴死;糞中穢蟲,爭處不知清淨。糞蟲樂穢,不喜清流。
	
 
	- 
	
雖凝定水,識浪頻動;雖觀心月,妄雲猶覆;而一息不追,千載長往。
	何貪浮生之交眾,徒疲假名之修學!須拋勢利,直希出離。
	
 
	- 
	
噫!夢幻非真,壽夭難保;呼吸之頃,即是來生。
	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此時不悟,佛如眾生何。
	願深念於無常,勿徒貽遺於後悔。
	
 
	- 
	
人身難得如爪中土、如盲龜浮木、如高山垂線。
	
 
	- 
	
一生早過,如山下水;身命忽衰,猶如槿花。罪業積身,煩惱滿心。
	臨命終時,眾病逼迫,眾苦惱亂,諸根散壞,色身衰損。
	閻王使者,問定罪業,輕重之相。
	牛頭馬頭,前後圍繞,摧折身分;
	惡鬼惡神,內外伺便,倍增苦惱。
	恩愛之妻子,流淚失方;覆養之眷屬,懷憂愁傷。
	朋友故人,見於氣色,便不來至;近鄰比戶,聞於案內,專不相問。
	王法上逼,妻子下悲。一生積財,四面出去。朝暮粧身,皆悉衰損。
	
 
	- 
	
石火之命,未久消滅;流水之身,未永停住。生死海深,妄想波起。
	亦如夏蟲,見光生愛,入火命終。是大愚癡,甚可悲愍。
	
 
	- 
	
阿僧衹劫,未越一念,夢內千歲,覺前剎那,未得真覺,常處夢中。
	如來說為,生死長夜。始知眾生,本來如如,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 
	
一生如夢,三世須臾,何起怨心,作三世障。
	
 
	- 
	
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
	心口各異,言念無實。大命將終,悔懼交至。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逢,無肯代受。
	此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