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人生意義

  1. 生活教育
  2. 護生與素食
  3. 出離與輪迴
  4. 諸行無常
  5. 醒世箴言
  6. 人生目的

第二篇 淨土信仰

  1. 皈命彌陀
  2. 念佛警策
  3. 機法深信
  4. 佛法知見
  5. 眾善奉行
  6. 深信因果
  7. 淨土信仰

第三篇 淨宗教判

  1. 正雜二行判
  2. 要弘二門判
  3. 聖淨二門判
  4. 自他二力判
  5. 難易二道判
  6. 總顯其義

第四篇 正依經論

  1. 往生論註
  2. 佛說阿彌陀經
  3. 佛說觀無量壽經
  4. 佛說無量壽經
  5. 總顯其義

第五篇 淨土宗旨

  1. 廣度十方眾生
  2. 願生彌陀淨土
  3. 專稱彌陀佛名
  4. 信受彌陀救度
  5. 總顯其義

第六篇 淨宗特色

  1. 現生不退
  2. 平生業成
  3. 凡夫入報
  4. 本願稱名
  5. 總顯其義

第七篇 淨宗宗風

  1. 淨土宗宗風(三)
  2. 淨土宗宗風(二)
  3. 淨土宗宗風(一)

第八篇 淨宗傳承

  1. 善導大師
  2. 道綽大師
  3. 曇鸞大師
  4. 天親菩薩
  5. 龍樹菩薩
  6. 第十八願
  7. 總顯其義

第九篇 淨宗弘傳

  1. 念佛度亡
  2. 念佛利益
  3. 念佛方法

第十篇 淨土述懷

  1. 淨土述懷

【法  語 二】

  1. 淨土短文(十一)
  2. 淨土短文(十)
  3. 淨土短文(九)
  4. 淨土短文(八)
  5. 淨土短文(七)
  6. 淨土短文(六)
  7. 淨土短文(五)
  8. 淨土短文(四)
  9. 淨土短文(三)
  10. 淨土短文(二)
  11. 淨土短文(一)
  12. 唯稱名
  13. 信 心
  14. 救 恩(二)
  15. 救 恩(一)
  16. 二河白道呼喚聲
  17. 死的恐怖
  18. 人生之實相
  19. 人生像什麼
  20. 無常法語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法語
top

法語

往生論註

  1. 《往生論註》是我們中國第一位傳承祖師——曇鸞祖師的著作。曇鸞祖師這部《往生論註》,是將龍樹菩薩的《易行品》和天親菩薩的《往生論》統合在一起,並加以發揮的一部作品。


  2. 淨土法門就是「易行道」,這個「易行道」,是講阿彌陀佛的他力救度,不是講我們眾生要如何來修行,然後迴向給阿彌陀佛、拜託祂來救度我們,不是這樣的。所以,是講阿彌陀佛的他力救度,也是講眾生信順、信心念佛而被救,所以是一個圓、頓、簡、速的法門。
    我們每一個眾生,內心都含有五逆謗法的煩惱,這種煩惱的凡夫依靠阿彌陀佛救度的「易行道」,就能夠原原本本、在不斷煩惱的當下得涅槃。所以,我們「聞他力可乘」,就「當生信心,勿自局分」,這是《往生論註》的大意。


  3.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這個「觀」如果單單從《往生論》來看,會覺得這是菩薩境界的觀察、觀想,必須要入定才有辦法。可是如果從阿彌陀佛的本願力來講,就不是菩薩境界入定的「觀」,而是凡夫信受第十八願彌陀救度的聞信、觀知、信知的「觀」;也就是曇鸞大師所解釋的「但以信佛因緣,乘佛願力」觀知聞信的「觀」。
    所以《往生論》經過曇鸞大師的解釋之後,《往生論》的真義、真精神才能夠徹底展現發揮出來,如果沒有《往生論註》的話,千古以來,《往生論》恐怕將永被埋沒。因為我們很難理解《往生論》,會認為《往生論》是菩薩的境界,跟我們毫不相干,不能為我們凡夫所受用。
    所以,《往生論註》一開頭就把難行道和易行道點出來,指出一切凡夫都能夠依靠易行道;而所謂的易行道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就如乘船,只要上了船,就能毫不費力、輕鬆、安樂,時間一到就到達目的地,真正的「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4. 曇鸞祖師在《往生論註》最開頭,把龍樹菩薩易行道和難行道的內涵稍微解說,同時作了一個結論說,難行道之所以為難,就是因為:「唯是自力,無他力持。」
    那易行道呢,什麼叫做「易」呢?曇鸞祖師在這裏加以發揮,解釋說:「但以信佛因緣。」這句話非常重要。「但」就是唯有、獨有、唯一、獨一,這個叫做「但」。沒有第二個,也沒有第三個,唯一這個「信佛」。「信佛」是指信阿彌陀佛。


  5. 曇鸞大師於《往生論註》之結論言:「緣佛願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以此明知:十念之念佛,即是乘佛願力,便得往生;信而行之,即是「信佛因緣」;不信不行,即非信佛因緣,亦非乘佛願力,不得往生。
    換言之,何以「十念念佛」之眾生,便得往生?因為「念佛」即是「緣佛願力」故,便得往生。信者信此,行者行此。


  6. 曇鸞祖師《往生論註》說:「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以及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這些菩薩所做的救度眾生的事情,都是依靠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力。曇鸞祖師又設問說:「何以言之?」接著自答說:「若非佛力,四十八願便是徒設。」是因為有佛力,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力量,四十八願便是虛設。


  7.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言:「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五戒十善的因所得的果,從佛的眼光、真實面來看,其因其果,都不是真實,反而是虛假的。這段文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震撼的,一般來說,學佛重要的是去惡行善,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可是這裡卻說我們所做的善事都是虛假的。為什麼?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固然不錯,但是不論是善報惡報,都無法使人脫離輪迴。我們今天所追求的是沒有輪迴的,是成佛的,所以以「沒有輪迴」,以「成佛」那樣高的標準來看人天的善業功德,這些善業功德在佛的面前都是虛假的──但是,這樣的教理往往被人誤解,以為這樣我何必行善積德,好事就不用做了。其實不是這樣。我們在人間行善積德,不只是做人的本份,也是學佛的本份,應該隨緣隨分隨力的去做,只是要知道,這只是人天果報而已。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