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證.祖傳

  1. 《阿彌陀經》以十方眾生為對象
  2. 必得超絕去之義
  3. 《小經》要文三譯對照
  4. 人身難得之喻
  5. 聖淨二門判
  6. 《往生論註》要點
  7. 《小經》要文善導釋
  8. 法然上人釋「第二十願」的屬性
  9. 皈依即是求救護
  10. 彌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樂果
  12. 法照大師《五會念佛讚》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稱名念佛」 的經證與祖傳
  14. 彌陀「本願」二字之根據(抄要)

淨土宗教理

  1. 機法深信淺說( 五 )
  2. 機法深信淺說( 四 )
  3. 機法深信淺說( 三 )
  4. 機法深信淺說( 二 )
  5. 機法深信淺說( 一 )
  6. 曇鸞大師之彌陀佛身觀
  7. 淨土宗義略說(下)
  8. 淨土宗義略說(上)
  9. 淨宗原理:二願和合
  10.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
  11. 南無阿彌陀佛之簡釋
  12. 「南無阿彌陀佛」略解
  13. 淨土宗是彌陀之迴向
  14. 往生極樂的條件
  15. 彌陀名號
  16. 彌陀淨土之相
  17. 本願稱名,非定非散
  18. 兜率極樂優劣比較
  19. 阿彌陀佛 名體一如
  20. 「憶念」之義
  21. 「念」之義
  22. 彌陀淨土的特性----超
  23. 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
  24. 《往生論註》「讚歎門」解釋
  25. 彌陀願心的根源——《無量壽經》「讚佛偈」
  26. 四十八願分類
  27. 念佛四德
  28. 佛教的核心教理與往生淨土
  29. 「見佛」論
  30. 認真去做時
  31. 大慈悲五要點
  32. 淨土起信
  33. 彌陀夢中顯明攝取之義(唯蓮房典故)
  34. 乘佛願力 凡夫入報
  35. 往生要關
  36. 彌陀.本願.淨土
  37. 譬喻
  38. 本願之念佛

規約 

  1. 手機的規範
  2. 善待老人
  3. 淨土宗教團僧眾共住規約
  4. 僧眾外出弘法共勉事項
  5. 杜氏家廟念佛超薦儀軌
  6. 僧誡
  7. 淨土宗念佛會共修須知
  8. 念佛超薦儀軌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編述
top

編述

「見佛」論

         一般以見佛身謂之「見佛」,而有眼見與心見之別。

 

        眼見──有淨土見與穢土見。

 

        淨土見──《易行品》言「華開則見佛」。《往生論》言:「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此是往生淨土,在淨土見佛。

 

        穢土見──穢土見佛,有臨終見與平生見。

 

        臨終見──《小經》言:「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此是臨終見佛。

 

        平生見──平生見佛,有依佛力加被而見,及依念佛三昧而見。

 

        佛力加被──《觀經》第七華座觀所言,韋提希夫人見西方三聖住立空中,光明熾盛。此全由佛力加被而見。

 

        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念佛,分為觀念、憶念、稱念。

 

        觀念見佛──《觀經》第九觀言:「但當憶想,令心眼見。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此是依觀念見佛。

 

        憶念見佛──《念佛圓通章》言:「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此是依憶念見佛。

 

        稱念見佛──《大集經》卷四十三(日藏分.念佛三昧品)言:「至心念佛,乃至見佛。小念見小,大念見大;乃至無量念,見佛色身,無量無邊。」《淨土群疑論》卷七言:「令聲不絕,見佛聖眾,皎然常在目前。」此是依稱念見佛。

 

        心見──有證悟佛法及體悟佛心之別。

 

        證悟佛法──《大智度論》卷十八言:「則能見般若,如虛空無染,無戲無文字;若能如是觀,是即為見佛。」卷十一言:「佛常說以智慧眼,觀佛法身,則為見佛中之最。」又言:「觀諸法空,是見佛法身,是為真供養。」此並非見佛之色身,乃是證悟佛法之見佛。

 

        體悟佛心──就淨土宗念佛法門而言,體悟阿彌陀佛主動平等無條件的救度,亦即宗旨所言:「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不論任何眾生,只要念佛,必定往生。此即「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之義。如是體悟彌陀願心,亦即「信受彌陀救度」之信心,乃是真正見佛,勝於見佛色身。何以故?明信佛智故,隨順佛願故;平生時時蒙佛光攝,往生明見真佛實相。

 

        自力行者,不知彌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願心,以自力作勤行精進,息慮凝心之見佛;善導大師謂之自力「要門」,非他力「弘願門」。若能因此而體悟彌陀悲願,則能由觀念、憶念等之方便「要門」,迴入「本願稱名」之真實「弘願」。如《觀經》第九觀言:「以見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受眾生。」亦如《般舟三昧經》阿彌陀佛告入定見佛之行者言:「欲來生者,當念我名,莫有休息,即得來生。佛言:專念故得往生。」亦因此而悔責先前見佛之方法,而見如不見,徹底歸命彌陀,一向稱名,不作他想。

 

        念佛行者之中,亦有一類,雖見佛色身,然無自力心,不執所見,不以所見為往生之助,見如不見,依然如宗祖善導大師所言:「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所謂「本願稱名」。

 

        本願稱名之念佛人,平生在佛攝取之中,往生決定,光壽同佛,尚何不足,須藉見佛色身之方便,以資往生及證果乎?

 

        以上說明,圖示如左: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