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證.祖傳

  1. 《阿彌陀經》以十方眾生為對象
  2. 必得超絕去之義
  3. 《小經》要文三譯對照
  4. 人身難得之喻
  5. 聖淨二門判
  6. 《往生論註》要點
  7. 《小經》要文善導釋
  8. 法然上人釋「第二十願」的屬性
  9. 皈依即是求救護
  10. 彌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樂果
  12. 法照大師《五會念佛讚》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稱名念佛」 的經證與祖傳
  14. 彌陀「本願」二字之根據(抄要)

淨土宗教理

  1. 機法深信淺說( 五 )
  2. 機法深信淺說( 四 )
  3. 機法深信淺說( 三 )
  4. 機法深信淺說( 二 )
  5. 機法深信淺說( 一 )
  6. 曇鸞大師之彌陀佛身觀
  7. 淨土宗義略說(下)
  8. 淨土宗義略說(上)
  9. 淨宗原理:二願和合
  10.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
  11. 南無阿彌陀佛之簡釋
  12. 「南無阿彌陀佛」略解
  13. 淨土宗是彌陀之迴向
  14. 往生極樂的條件
  15. 彌陀名號
  16. 彌陀淨土之相
  17. 本願稱名,非定非散
  18. 兜率極樂優劣比較
  19. 阿彌陀佛 名體一如
  20. 「憶念」之義
  21. 「念」之義
  22. 彌陀淨土的特性----超
  23. 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
  24. 《往生論註》「讚歎門」解釋
  25. 彌陀願心的根源——《無量壽經》「讚佛偈」
  26. 四十八願分類
  27. 念佛四德
  28. 佛教的核心教理與往生淨土
  29. 「見佛」論
  30. 認真去做時
  31. 大慈悲五要點
  32. 淨土起信
  33. 彌陀夢中顯明攝取之義(唯蓮房典故)
  34. 乘佛願力 凡夫入報
  35. 往生要關
  36. 彌陀.本願.淨土
  37. 譬喻
  38. 本願之念佛

規約 

  1. 手機的規範
  2. 善待老人
  3. 淨土宗教團僧眾共住規約
  4. 僧眾外出弘法共勉事項
  5. 杜氏家廟念佛超薦儀軌
  6. 僧誡
  7. 淨土宗念佛會共修須知
  8. 念佛超薦儀軌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編述
top

編述

四十八願分類

  法藏菩薩之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之特色的基礎。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佛面前,首先以偈頌稱讚世自在王佛,藉此讚佛的同時,也向佛表白自己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願心,而簡要述說自己求佛身、求淨土、救眾生的弘廣大願與無盡悲心。可知淨土宗的根源來自於阿彌陀佛此時所表露至高無上的願心。

 

  之後詳細觀察世自在王佛顯現的諸佛國土,比較研究諸佛國土的優劣,與眾生往生成佛之難易,之後選優取易,成立了四十八條,這就是有名的四十八願。在此略述其分類。

 

 

  四十八願濃縮於此三大願,而且三大願互有密接關係,互不相離,彼此相依相待。由於阿彌陀佛「一一誓願為眾生」、「四十八願攝受眾生」,一皆以救度眾生為目的,則攝法身願、攝淨土願等二願,最終亦歸入「攝眾生」之一願。故四十八願即是三大願,三大願即是一大願,一大願即是「攝眾生願」。亦即四十八願之外無彌陀,為眾生之外無四十八願;故亦可謂「為眾生之外無阿彌陀佛」。

 

  四十八願,每一願都可視為攝法身願、攝淨土願、攝眾生願。

 

  攝法身願:「四十八願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字,願生我國,
               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今既成佛,即是酬因之身也
。」 (玄義分)                                                            

  攝淨土願:「四十八願莊嚴起」(往生禮讚)、「彌陀本國四十八願」(序分義)

  攝眾生願:「四十八願攝受眾生」(散善義)、「一一誓願為眾生」(般舟讚)

 

  四十八願畢竟是彌陀佛身、極樂淨土、攝化眾生,亦即願願三攝(攝法身、攝淨土、攝眾生)。而攝法身、攝淨土,也都是為了救度眾生,除了救度眾生之外,向彌陀無可求。亦即,阿彌陀佛是「為眾生身」(為物身),全分他受用身。佛之勝因、勝行、勝果,即是眾生之勝因、勝行、勝果。我等之往生,依彌陀之正覺;彌陀之正覺,依我等之往生。因此,我等念佛人與阿彌陀佛甚為親與近,可說與佛一體相即不離。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