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難得之喻
一、高山垂線穿針
《提謂經》云︰「如有一人,在須彌山上,以纖縷下之;一人在下,持針迎之。中有旋嵐猛風吹縷,難入針孔。人身難得,甚過於是。」(同《法苑珠林》卷三一)
二、盲龜浮木伸頭
《雜阿含經》四○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出其頭,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其頭,當得遇此孔否?」
阿難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龜若至海東,浮木隨風,或至海西;南北四維,圍遶亦爾,不必相得。」
佛告阿難:「盲龜浮木,雖復差違,或復相得;愚癡凡夫,漂流五趣,暫復人身,甚難於彼。」(《大正藏》第二冊108頁)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純陀品第二:
生世為人難,值佛世亦難。猶如大海中,盲龜遇浮孔。(《大正藏》第一二冊612頁)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一,高貴德王菩薩品之二:
人身難得如優曇花,我今已得;如來難值過優曇花,我今已值;清淨法寶難得見聞,我今已聞。猶如盲龜值浮木孔。(《大正藏》第一二冊742頁)
三、光壁撒豆難留,針尖堆豆不存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純陀品第二:
芥子投針鋒,佛出難於是。(《大正藏》第一二冊612頁)
從兜率天投一顆芥子到閻浮提的針尖上,來譬喻佛法難聞。
《宗鏡錄》卷第二十六:
圓宗罕遇,若芥子投於針鋒;正法難聞,猶盲龜值於木孔。(《大正藏》第四八冊562頁)
四、爪土及大地土
《雜阿含經》卷一六,四四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以爪甲擎土已,告諸比丘:「於意云何?我爪甲上土為多?此大地土多?」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甲上土甚少少耳,此大地土甚多無量,乃至算數譬類不可為比。」
佛告比丘:「……
如甲上土,如是眾生,從地獄命終生人中者亦如是。
如大地土,如是眾生,從地獄命終還生地獄者亦如是。
如甲上土,如是眾生,從地獄命終生天上者亦如是。
如大地土,如是眾生,從地獄命終還生地獄者亦如是。
如甲上土,如是眾生,人道中沒還生人道中者亦如是。
如大地土,其諸眾生,從人道中沒生地獄中者亦如是。
如甲上土,其諸眾生,從天命終還生天上者亦如是。
如大地土,其諸眾生,天上沒生地獄中者亦如是。 (《大正藏》第二冊114頁)
五、七佛以來猶為蟻子
《賢愚因緣經》須達起精舍品第四一(摘)
長者須達,共舍利弗, 往圖精舍。須達手自捉繩一頭,時舍利弗自捉一頭,共經精舍。
時舍利弗,欣然含笑。
須達問言:「尊人何笑?」答言:「汝始於此經地,六欲天中,宮殿已成。」
即借道眼。 須達悉見六欲天中嚴淨宮殿。
問舍利弗:「 是六欲天何處最樂?」
舍利弗言:「下三天中, 色欲深厚。上二天中,憍逸自恣。第四天中,少欲知足, 恒有一生補處菩薩,來生其中,法訓不絕。」
須達言曰:「我正當生第四天上。」出言已竟,餘宮悉滅,唯第四天宮殿湛然。
復更從繩。時舍利弗,慘然憂色。即問尊者:「何故憂色? 」
答言:「汝今見此地中蟻子不耶?」對曰:「已見。 」
時舍利弗語須達言:「汝於過去毘婆尸佛,亦於此地為彼世尊起立精舍,而此蟻子在此中生。尸棄佛時,汝為彼佛亦於是中造立精舍,而此蟻子亦在中生。毘舍浮佛時,汝為世尊於此地中起立精舍,而此蟻子亦在中生。拘留秦佛時,亦為世尊在此地中起立精舍,而是蟻子亦於此中生。 拘那含牟尼佛時,汝為世尊於此地中起立精舍,而此蟻子亦在中生。迦葉佛時,汝亦為佛於此地中起立精舍,而此蟻子亦在中生。乃至今日九十一劫,受一種身,不得解脫。生死長遠,唯福為要,不可不種。 」
是時須達,悲怜愍傷。(《大正藏》第四冊418頁)
六、八萬劫後未脫鴿身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舍利弗因緣第一六(卷第一一):
佛在祇洹住,晡時經行,舍利弗從佛經行。是時有鷹逐鴿,鴿飛來佛邊住,佛經行過之,影覆鴿上,鴿身安隱,怖畏即除,不復作聲。後舍利弗影到,鴿便作聲,戰怖如初。
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無三毒,以何因緣佛影覆鴿,鴿便無聲,不復恐怖?我影覆上,鴿便作聲,戰慄如故?」
佛言:「汝三毒習氣未盡,以是故,汝影覆時恐怖不除。汝觀此鴿宿世因緣,幾世作鴿?」
舍利弗即時入宿命智三昧,觀見此鴿從鴿中來,如是一、二、三世,乃至八萬大劫,常作鴿身;過是已往,不能復見。
舍利弗從三昧起,白佛言:「是鴿八萬大劫中,常作鴿身;過是已前,不能復知。」
佛言:「汝若不能盡知過去世,試觀未來世,此鴿何時當脫?」
舍利弗即入願智三昧,觀見此鴿,一、二、三世,乃至八萬大劫,未脫鴿身;過是已往,亦不能知。從三昧起,白佛言:「我見此鴿從一世、二世、乃至八萬大劫,未免鴿身;過此已往,不復能知!我不知過去、未來齊限,不審此鴿何時當脫?」
佛告舍利弗:「此鴿除諸聲聞、辟支佛所知齊限,復於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鴿身,罪訖得出。輪轉五道中,後得為人,經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時有佛,度無量阿僧祇眾生,然後入無餘涅槃。遺法在世,是人作五戒優婆塞,從比丘聞讚佛功德,於是初發心,願欲作佛。然後於三阿僧祇劫,行六波羅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無量眾生已而入無餘涅槃。」
是時,舍利弗向佛懺悔,白佛言:「我於一鳥尚不能知其本末,何況諸法!我若知佛智慧如是者,為佛智慧故,寧入阿鼻地獄受無量劫苦,不以為難。」
如是等,於諸法中不了故問。(《大正藏》第二五冊138頁)
《梵網經菩薩戒序》:「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大正藏》第二四冊10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