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證.祖傳

  1. 《阿彌陀經》以十方眾生為對象
  2. 必得超絕去之義
  3. 《小經》要文三譯對照
  4. 人身難得之喻
  5. 聖淨二門判
  6. 《往生論註》要點
  7. 《小經》要文善導釋
  8. 法然上人釋「第二十願」的屬性
  9. 皈依即是求救護
  10. 彌陀之救度
  11. 此修福因,彼得樂果
  12. 法照大師《五會念佛讚》之偈摘要
  13. 「乃至十念」即是「稱名念佛」 的經證與祖傳
  14. 彌陀「本願」二字之根據(抄要)

淨土宗教理

  1. 尋求法門
  2. 淨土宗概念
  3. 淨土宗的創立與流變
  4. 機法深信淺說( 五 )
  5. 機法深信淺說( 四 )
  6. 機法深信淺說( 三 )
  7. 機法深信淺說( 二 )
  8. 機法深信淺說( 一 )
  9. 曇鸞大師之彌陀佛身觀
  10. 淨土宗義略說
  11. 淨宗原理:二願和合
  12. 淨土宗信仰的內涵
  13. 南無阿彌陀佛之簡釋
  14. 「南無阿彌陀佛」略解
  15. 淨土宗是彌陀之迴向
  16. 往生極樂的條件
  17. 彌陀名號
  18. 彌陀淨土之相
  19. 本願稱名,非定非散
  20. 兜率極樂優劣比較
  21. 阿彌陀佛 名體一如
  22. 「憶念」之義
  23. 「念」之義
  24. 彌陀淨土的特性----超
  25. 阿彌陀佛願力的根本特性
  26. 《往生論註》「讚歎門」解釋
  27. 彌陀願心的根源——《無量壽經》「讚佛偈」
  28. 四十八願分類
  29. 念佛四德
  30. 佛教的核心教理與往生淨土
  31. 「見佛」論
  32. 認真去做時
  33. 大慈悲五要點
  34. 淨土起信
  35. 彌陀夢中顯明攝取之義(唯蓮房典故)
  36. 乘佛願力 凡夫入報
  37. 往生要關
  38. 彌陀.本願.淨土
  39. 譬喻
  40. 本願之念佛

規約 

  1. 敬致淨土宗教團出家眾
  2. 手機的規範
  3. 善待老人
  4. 淨土宗教團僧眾共住規約
  5. 僧眾外出弘法共勉事項
  6. 杜氏家廟念佛超薦儀軌
  7. 僧誡
  8. 淨土宗念佛會共修須知
  9. 念佛超薦儀軌

我的命盤

  1.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 (六)
  2.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 (五)
  3.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 (四)
  4.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 (三)
  5.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 (二)
  6.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一)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編述
top

編述

我的命盤──復興淨土宗與鐵版神數的奇驗 (六)

  (三)出家

  三次鐵版神數的批算,雖在不同地點、由不同算師為我占斷,卻有一個驚人的共同點——三位算師皆算出我有出家的命格。其中,第一次與第二次更是不約而同、白紙黑字明確指出我於二十七、二十八歲出家。

  一般命書通常曖昧其詞,不指明宗教職分,頂多提及清修、離俗等字樣;也不明說在幾歲出家。然而「鐵版神數」的命理條文竟直接指出「幾歲」成為「僧格」,豈非宿世因緣早已深植?

  這顯明我今日所行,並非偶然,正是過去世所種之因,如今成熟之果。佛法講因果、講願力,「非無因而有果,亦非無願而成行」,印證,這一生的出家與弘法,正是前生早已鋪排的願行。

  由於各地派別不同,切入角度各異,所用條文亦有所差異。臺灣的條文是:

  衣缽一身閒,四時塵不染。

  形容我隱居山林、不染塵俗的清修生活;而香港的條文則是:

  璞玉幸遇良工識,免令終歲隱於山。

  則更進一步點出我出山弘法的實況。這兩條文,一靜一動,一潛一顯,皆精準對應我修學與弘揚純正淨土宗的前後真實處境,實在靈驗奇妙,宛如鐵口直斷。

  尤其「璞玉幸遇良工識」這句,更深藏玄機。所謂「良工識玉」,即是指出我之出家若非遇到明師栽培,安排進修,取得學歷,就無法前往日本留學,便無從承傳善導大師之純正淨土法脈,亦無今日之我。倘若如此,我雖出家,就得「終歲隱於山」。

  至於「衣缽一身閒,四時塵不染」所寫的清修之境,表面看來悠然自在,實則非堅固道心者不能常駐。要能安於孤獨,甘於寂寞,喜於寂靜,同時也須具備修行的方法與目標,方能安住其中。然而,這樣的修行雖能自利,卻難以利人,終究無法契合佛教「普度眾生」的根本宗旨。

  何況所謂「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

  佛法深奧難解,修證更為艱難,末法時代更是有教無人,僅剩空談義理,實無真修實證者。若有一法,淺顯、簡單、易行,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無論僧俗賢愚、士農工商,無論身處紅塵或山林,皆可隨時隨地修行,不僅利於現世,更利益來生,毫無罣礙與障礙——那麼,這樣的法門,正是眾生最迫切所需。

  我出家潛隱山中,正是為了尋覓此法。而後親承善導大師淨土法脈,了悟彌陀慈悲平等救度的真義,方知此念佛法門才是真正的「萬人修萬人去」。因其平易,使得念佛法門得以通俗化、平民化、普遍化,人人可行,人人可度。所以說:「唯依念佛得度」。

  因此,我決然出山,走入紅塵,接引大眾,弘傳這自利利人的念佛法門。也因此,我們教團的出家眾,可謂任重道遠,不僅不能求閒適,反而須「含垢納污、和光同塵」,深入世間,與眾生打成一片。自修之餘,尚須鑽研法義、備課講學;帶領共修、舉辦法會、安排活動,乃至調和人事紛爭。白天關懷病患,夜裡助念開示,奔走於殯儀館與塔位之間。為教團發展還須籌款、貸款,事後設法還債。真是「未披袈裟嫌事多,披了袈裟事更多」。

  然而,能為彌陀作手腳,為眾生作橋梁,行菩薩度眾之道,便是人生最高的價值與使命。正如善導大師所勸勉:「自信教人信,真成報佛恩。」再怎樣負重行遠,亦如父母為兒,雖苦猶甘。

  而出家人往往在出家之前,便已種下徵兆。如我在出家前約半年間,晨昏靜坐念佛,白日間亦利用時光閱讀經書,幾乎已在家而行出家之生活。那時雖尚未起出家之念,然心境已漸漸遠離塵務、趨向清淨,正為日後出家埋下伏筆。奇妙的是,這樣的實況,竟早已在鐵版神數的條文中精準顯現,令人歎為神奇。

  在臺灣所算的命盤中,便有三段條文明確指示:

  精修玄妙法,子裡仰純陽。
  靜日佛天行禮拜,生來應合入空門。
  素履輕裳甘寂靜,齋心洗性語長生。

  這幾句文辭簡練,卻蘊涵深意,不僅描寫了我當時的生活形態——靜坐、念佛、讀經、好靜——也道出了我與佛門之緣,早已根植於宿因之中。

  而在香港第一次所算的條文,亦同樣印證:

  焚香晨誦法,點燭夜談經。
  欲成來生佛,早晚須誦經。

  這兩段更是具體刻畫我出家前的日常修行景象,宛然如僧家之行持。命中所顯,實非偶然。

  若從果推因,則可知今生之出家修行,非始於今世,實本於前生。果既現於今,因必種於昔。此理在我於香港第二次所算的命盤中,又再度明白揭示:

  自然宿世因果,佛道緣份良深。
  削髮做僧尼,前生善果。

  此誠明示我出家之因緣,乃宿世所薰修之善根所致。命理所印證者,正是佛法所說的因果不虛。由此觀之,命理之準確,反能作為佛法因果的佐證。

  人若感一生坎坷,命途多舛,實不應怨天尤人,當知皆是宿業所結之果。甘心承受之餘,尤當懺悔改過、轉惡為善。所謂:「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又云:「時時行方便,處處積陰德。」如此則厄運可化為順運,苦果能轉為甘果。若更能一心念佛,專持名號,則必能障盡福崇,業消慧朗,終得往生淨土,超越生死。

 

  (四)取經

  更奇妙的是,三位算師亦同樣斷出我的命格,是個必定前往外國取經的命格,且第一次與第二次也都不約而同、白紙黑字明確地寫出38,顯示38歲一定出國深造。而這些都與事實完全吻合,絲毫不差,準確至極。

  然而第一次在臺灣批算時,考刻並未直接算出「出家修行」與「出國求學」。其中「出國求學」這一條,是在正式批命之前才另外補刻的,命師還特別強調,我的八字中必須具此文句,方屬真確的八字。至於「出家修行」的歲數,則是我之後再度請問,他才重新批算出來的。相較之下,第二次在香港由甲算師批算時,考刻便同時呈現了「出家」與「出國」,並且歲數雙雙列出,毫釐不差,足見此番所批,始為完整而又神奇的考刻。

  我兩次赴香港算「鐵版神數」,當初甲算師先由4點45分逆算,第一條不對,改由4點44分,又不對,算了八條都不對,直到算至4點32分,第一條文出來時(一刀之痛,在所難免),因為準確,所以再算第二條,又準確,連續算至最後一條,共十八條文,條條準確,一路未曾差錯,一就一,二就二,把事實絕對肯定的以條文詞句列出來,它什麼都是肯定句,簡要明了,可謂斬釘截鐵,毫不模稜兩可,而且鐵口直斷,精準無比,不禁令人拍案叫絕。

  最令我感佩不已的,便是甲算師所引之兩條考刻之文,最是關鍵、最具價值。這兩條文互為因果,緊密相扣:其一,3043條「璞玉幸遇良工識,免令終歲隱於山」,算出我在實歲27(虛歲28)出家;其二,4818條,算出我38歲出國尋道(前往日本京都修學四年多),返國後革故鼎新,楷定唐末以來彌陀淨土法門的謬誤,更是非常神奇。

  我的出家修行與出國尋道,是我生命中最為重要的兩件事,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捩點。若無此二事,則中國的淨土法門不能革故鼎新,且發揚光大,我雖出家也將會因修行難成而一生苦惱。

  以我性格,若未出家,在世俗中謀生肯定極其艱難。即便出家,若未遇善導法脈,未赴日本求法,我的出家亦將無以為繼,終成虛耗。因此,這兩條條文,對我而言,意義重大,命運所繫。

   

  (五)十八

  尤其是「4818」這一條的數目字,實在微妙奇特。

  這個數字,看似普通,實則極具象徵意義。「48」正是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大願數目,而「18」則是第十八願——「願王」之編號。阿彌陀佛因四十八願而成就極樂世界,而其中的第十八願,更是平等救度十方眾生的根本願。若無四十八願,則無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若無第十八願,則我們這些愚惡凡夫便無法往生極樂,若凡夫不能往生極樂,則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的存在便缺乏意義。第十八願的稱名念佛,必生淨土,平等普被,不擇善惡;這便是阿彌陀佛成就極樂世界的本懷,也是阿彌陀佛本身存在的意義。善導大師正是依此一願建立淨土宗宗義,並以之貫通三經。我赴日所學,返國所行,皆以此為核心。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是淨土宗的立宗之本,故「48」與「18」之間可謂緊緊相扣、密不可分。這兩個數字組合出現在我命理條文中,不啻為一種天啟:我此生之所行所弘,必定會法爾自然地圍繞「第十八願」而展開。

  淨土宗的正依經典為《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合稱「淨土三經」。其中以《無量壽經》為根本經,《無量壽經》又以四十八願為核心,四十八願則以第十八願為根本。因此,第十八願可說是整個淨土宗的宗旨根本。善導大師正是以第十八願為依據,建立了淨土宗,也用第十八願來統攝解釋淨土三經。

  更奇特的是,4818這組數字似乎正隱示我三十八歲赴日留學的真義——深入探究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尤其是第十八願的真正意旨。而我返國之後,也正是以第十八願的教理精神革故鼎新,推展純正的淨土宗法門。我們如今所致力推廣的,正是以善導大師為宗祖,從第十八願出發、以念佛為核心的念佛法門。

  第十八願是淨土宗整體教理的根本,只要抓住根本,便能建立樹幹,開枝散葉、遍地開花。連批算的條文編號都是4818,對我來講,很有意義,也很神奇。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是以第十八願為根本願,故第十八願也稱為願王,而淨土宗當然也以第十八願為核心。第十八願開展出淨土三經、淨土教理、淨土法門、淨土宗,整個淨土宗就是以此願為中心建立起來。我赴日求學,深入善導大師所釋的淨土教理,其實就是在深入第十八願的深廣意涵。

  正因如此,我們的道場與蓮友之家,電話、手機號碼,只要可以選擇,都會盡量採用「18」或「48」這樣的數字組合,以顯示自己與阿彌陀佛的本願,機法一體、佛凡不離的淨土宗根本原理相契應。例如,我在臺南的精舍,電話就是 XXX-1818,中華淨土宗協會一支電話是 8789-4818,板橋念佛會的電話為 2952-4818,臺北念佛會為 2747-1848,臺南彌陀寺則有 292-1948、292-1918、261-9918 等。連這取經的條文也是四八一八,顯得格外神奇且富有象徵意義。

  甲算師從「一刀之痛在所難免」這一條開始批算,因準確而續算,結果一路條條靈驗,至最後為止共得十八條文——不多一條也不少一條,正是十八條。而「十八」這個數字,對我而言,乃至對整個淨土宗而言,正是最為關鍵的聖數。

  此次考刻所出條文的總數,也恰為十八條,豈非冥合玄契?

   

  (六)鼎新

  因此,在被算命後的幾天夜裡,我輾轉難眠,內心湧現許多思維:太奇特了。我從未想過自己的命格竟藏有這般深意,更未曾意識到,從日本回國之後,我所從事的,竟是一項「革故鼎新」的弘大志業。

  「革故鼎新」非但需有果敢的魄力,亦須具備開闊高邁的胸襟與眼界。但就我而言,自覺才德不備、器識未充,學問、智慧、能力皆無所長。我不過是懷著一點誠心,想把自己所理解的淨土教理,原原本本地弘講,讓世人明白何者為究竟,何者為方便;何者為雜修,何者為正行。

  若以佛教名詞而言,此即「破邪顯正」——揭露錯誤知見,建立正確教義。「鐵版神數」的命理條文竟說我是在「革故鼎新」,起初我實難苟同,因自覺德薄識淺。但回顧從日本返國以來的弘法歷程,確實正是在做革故鼎新的事情:以善導大師所闡明的純正淨土宗的法脈,徹底革除後來混淆夾雜的種種解釋,重建大眾對淨土宗的正確認識。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命文的準確與不可思議。

  一千三百年前,善導大師著《觀經四帖疏》以「楷定古今」,創立純正他力易行的淨土宗;可惜法難與戰亂之後,法脈失傳於中土,唯東瀛日本妥善保存,發揚光大。

  一千三百年後,我遠赴日本,研習善導法脈,歸國後「革故鼎新」,整理龍樹、天親、曇鸞、道綽、善導一脈之淨土論著,使中斷千餘年的中土純正淨土宗法脈得以延續於當代。

  這樣一件關乎淨土宗未來命運的歷史大事,竟然在我命盤中清晰顯示,命理所預示者與後來實際所行者,絲毫不差。「鐵版神數」所展現之準確與靈驗,實在不可思議!

   

  (七)蓮花

  在臺灣的批命,有一條說:「菩提蓮花上,榜上有名在其中。」讀到此句,我深感震撼。這句話既優美又深具宗義。

  念佛人於極樂世界皆有其專屬的蓮花,這是極其玄妙而又極其自然的,不需額外修行加功,也不用勉強造作,更無需特意迴向祈求,自然便會蓮花化現,《楞嚴經》所謂「不假方便」。

  這些蓮花上記載著念佛人的名字與身影,當其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便會帶著這朵蓮花前來接引,當下往生極樂,於蓮花中化生成佛。正如《往生論》中所說:「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

  因此,《觀經》說「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可說念佛人,已是娑婆除籍、極樂掛號;已非六道凡夫,已是法界聖數。因此善導大師對於念佛人之殊勝,以極高的讚歎說:「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也。」

  法照大師說:「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花還到此間迎。

  蕅益大師也說:「只今信願持名,蓮萼光榮,金臺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矣!

  印光大師同樣說道:「祇園始經營,天界之宮殿已現;佛念才發起,淨土之蓮華即生。

  這「菩提蓮花上,榜上有名在其中」一語,文辭優美,意涵契合淨土宗的根本義理。若非深通純正淨土宗法義者,斷然寫不出如此契理契機的法語。令人驚奇的是,這樣的法語竟然出現在命理書之中,不知是何人、何時所寫?在古今淨土叢書中亦未見其文,網路上也難以搜尋到這完整的一句。

  「菩提」即正覺之意;「菩提蓮花」即是阿彌陀佛的覺花,是正覺之所依;「榜上有名」原意是指考試及格、榜單上錄取之人,非名落孫山之輩。這意味著:念佛人已經「往生決定」了,可說「平生業成」、「現生不退」了,豈不表示已超凡入聖?淨土宗有個詞叫「凡夫菩薩格」,雖然是凡夫,但已屬於菩薩級別,因為必定往生極樂,必定在彌陀「菩提蓮花」中化生,因為是「菩提蓮花」所化生,所以在化生的同時也成正覺,亦即成佛。因此《往生論》就解釋說「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曇鸞大師也說「不斷煩惱得涅槃分」,「不斷煩惱」,仍然是凡夫;「得涅槃分」,成佛有分。以「因中說果」來講,正顯明淨土宗的特色與殊勝——本願稱名,凡夫入報,平生業成,現生不退。

  蓮花正是因地之行與果地之證的統一象徵。善導、法照、蕅益、印光等祖師大德皆有類似語句,此條命文能與祖師法語契合,令人對其真實性更添一層信受。

   

  (八)不滅

  我曾問甲算師:「您看過《了凡四訓》這本書嗎?」

  他說:「看過。書中孔先生為袁了凡所算的《皇極數》,與鐵版神數是一脈相承,但這種精微演算的技術,如今已經失傳。」

  誠然,中國古代有許多智慧寶藏,因種種因緣,已逐漸散佚。有些是因為戰亂動盪;有些因為代代密傳、藏私不公,非嫡系弟子不得授受;甚至有的只傳子孫,不傳外人。由於無法大公無私地普遍流通、公開授學,結果斷層,終致失傳,令人深感可惜。

  所謂「百千萬劫難遭遇」,很稀有難得的,佛教的末法萬年之後,經道滅盡,由於釋尊慈悲哀愍,不捨眾生,獨留《無量壽經》的淨土宗念佛法門於不滅,永傳於世,不管何人,只要念佛,都能脫離六道輪迴的大災大難,而往生淨土成佛。「世間虛假,唯佛是真」,只要淨土宗不失傳,等於所有一切的智慧與寶貝都存在,都不失傳。(待續)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