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老人
人,只要活著,總有一天都會老。
台灣逐漸步入老人化,教團亦然。
我們要尊老,敬老,安老,養老,
我們要愛老,護老,助老,孝老。
讓老人心有所安,心有所盼,心有所喜,心有所歸。
老人一生經歷數十年的風霜歲月,飽嚐人生的種種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備感艱辛。
老人已不再年輕,體力精神,越來越衰,越不堪負荷,腦筋遲鈍,動作遲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加上種種慢性病,活得很辛苦。
老人身心逐漸衰弱,承受的苦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重,因此不要煩他,不要給他壓力,不要讓他苦惱;反之,要給他親切、給他方便、給他溫暖、給他安穩、給他歡喜。
老人的種種,如嘮叨、怪癖、習氣重等等,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能嫌他、批評他、責備他、生氣他;應該體恤他、包容他、服務他、幫助他;說話要和氣,態度要和藹。
對老人要尊重,體貼,噓寒問暖,親切招呼,不要輕視他,不要勉強他,更不要管他、罵他,不與他衝突、對立,不與他諍論、爭氣,不與他計較、賭氣,也不設立一些規矩束縛他。
對老人不能有太多的要求,他們力不從心。他們已是垂暮之年,來日已然不多,如風中殘燭,隨時都會熄滅。
他們企盼有一個充滿恩慈體貼、親切和藹、溫暖舒適、祥和寧靜、安穩喜樂的地方,讓他們在這樣安樂的環境中,有安全感,有尊嚴感,不被輕視,不被嫌厭,不被打擾,不被欺凌,沒有憂苦,沒有掛礙,平和平靜,自在愜意,安心愉悅的念佛,安度晚年,頤養天年,以靜待彌陀來迎。
我們要以愛心,善待老人,照顧老人,成就老人最後往生極樂。
我們也祈望老人們,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外無是非,內忘苦樂,癡癡兀兀,竟日行也南無阿彌陀佛,竟日坐也南無阿彌陀佛,成為機法一體、入我我入的念佛妙好人。
《心地觀經》說:
一切眾生,輪轉五道,經百千劫,於多生中,互為父母;
以互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
又說:
有情輪迴生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
或為父母為兄弟,生生世世互有恩。
古德說:
識體輪迴六趣,無非父母;生死變易三界,孰辨冤親。
無明覆慧眼,來往生死中;往來之所作,更互為父子。
怨親數為知識,知識數為怨親。
這篇〈善待老人〉的內容,不只晚輩對長輩要如此,可說不論老少,人與人之間,都應該要如此。尤其是身為住持、當家或執事的人,對於下屬的老人或年輕人,也都要如此。否則不能攝眾,不能聚眾,人會離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