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1. 「弘願門」之義
  2. 《無量壽經》的精神
  3. 凡夫入報說
  4. 曇鸞之佛身佛土說
  5. 懺喜念佛歌
  6. 四郎念佛 身現佛體
  7. 竹林鈔
  8. 名號萬德鈔
  9. 自力他力事
  10. 一念多念分別事
  11. 後世物語聞書
  12. 唯信鈔
  13. 白木之念佛
  14. 念佛之義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翻譯
top

翻譯

凡夫入報說

(節譯自望月信亨《淨土教概論》)

釋慧淨

 

       《往生論》言:「無量壽佛,國土莊嚴,第一義諦,妙境界相。」又三種二十九句之功德莊嚴,若略說則入「一法句」。《論》言:「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此等是說「彌陀淨土之功德莊嚴,是第一義諦之妙境界相」。亦即說明「歸入彌陀如來之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之一法。此說乃接受《攝大乘論》卷下,〈智差別勝相〉之初所說「受用身者,諸佛種種土,及大人集轉依止所顯現,此以法身為依止」之意,亦即說明受用報身是諸佛之淨土,及菩薩大乘法受樂受用之因故,而其受用身亦是依止於法身,頗符合現今「入一法句」之說。要言之,天親菩薩以彌陀淨土為法界真如之具體化,如來之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成為其體,因此,其功德莊嚴不是世間俗諦之虛妄有為相,應視為第一義諦之妙境界之相,此正可謂達到彌陀淨土觀之最高境界。

 

       唐代善導大師強調彌陀本願力,提倡「凡夫入報」之可能,而以《觀經》等是為罪惡生死凡夫說明他力救度的法門,在淨土教史上,大師是開拓出嶄新局面之人。特別是日本法然上人專依大師建立淨土宗以來,善導大師被尊崇為彌陀之化身,其著書被視為彌陀之直說而受頂戴,直到今天。       

 

       蓋以善導大師以前,或同時代諸師將淨土分類,專以所往生之眾生為基準去判別國土之優劣。即彼等諸師皆以受用報土唯為地上菩薩所居之住處。其中,以彌陀淨土為報土者,即否認地前凡夫之往生;認為地前凡夫所往生之淨土,則是變化土或是凡聖同居土,共認凡夫往生報土是不可能的。

 

       但對此,唯獨善導大師強調凡夫可入報土說。即以彌陀之淨土為報身報土,而且主張罪惡生死之凡夫亦可得往生其報土。大師所著《觀經疏》第一卷,依《大乘同性經》之說,證明彌陀之淨土是「報身、報土」。接著說:「報土高妙,垢障凡夫,實難欣趣,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正因彌陀本願力為增上緣,故凡夫亦可入報土。

 

       向來諸師站在一般佛教的立場,唯見眾生自力的一邊,以凡夫入報土為不可能,若如此,則彌陀建立本願之趣旨成為毫無意義。彌陀廣喚十方眾生,建立「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誓願,而今彌陀既成正覺,吾等雖是凡夫,若歸投彌陀,求願往生,當然蒙受接納。若不能如此,阿彌陀佛為何要建立本願?又何必為大多數不能夠往生之凡夫而莊嚴此一高妙之報土?這些豈不是全成為毫無意義。或者,如果凡夫僅以自己之力,能夠得生低級之淨土,則所附說「若不生者」之保證也就無此必要。無論從何處觀看,彌陀建立本願之旨趣,皆在於說明成立吾等凡夫之破格昇進。諸師之論議,乃不知淨土法門是以佛力救度為本義,故所說皆是謬見。

 

       蓋以攝論一派,以及慧遠、智顗等人,皆以所往生之眾生為基準,判別國土優劣,是承傳印度對身、土論發達之結果,其所說固有道理。但若依淨佛國土之教旨而言,淨土皆是「因願酬報」之土,縱使與攝論所謂受用土及其內容有所不同,當然亦可稱為報土。並且凡夫得以往生報土,在《大阿彌陀經》等諸經中有所明記。因此,今善導大師之凡夫入報土說,可謂發揮原始大乘時代建立淨土之實義。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