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1. 「弘願門」之義
  2. 《無量壽經》的精神
  3. 凡夫入報說
  4. 曇鸞之佛身佛土說
  5. 懺喜念佛歌
  6. 四郎念佛 身現佛體
  7. 竹林鈔
  8. 名號萬德鈔
  9. 自力他力事
  10. 一念多念分別事
  11. 後世物語聞書
  12. 唯信鈔
  13. 白木之念佛
  14. 念佛之義
淨土宗
慧淨法師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慧淨法師 > 翻譯
top

翻譯

曇鸞之佛身佛土說

(摘譯自《淨土教泛論》)

作者:坪井俊映 譯者:釋慧淨

 

一、法性法身,方便法身

       如上所述,對於大乘佛教中之佛身,有關其性格(佛格)論的開展之中,中國之曇鸞就《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所說阿彌陀佛之佛身及淨土之性格,說出特異的佛身論。

 

       曇鸞於《往生論註》卷下(《聖教集》三一九頁)說:

 

諸佛菩薩有二種法身:一者法性法身,二者方便法身。
由法性法身,生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出法性法身。
此二法身,異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
是故廣略相入,統以「法」名。

 

       說明法性法身與方便法身。

 

       法性法身者,真如於其自體施與佛格,而名為法性法身,法性即是真如之異名,為一切萬法(現象)之本體,故名法性。《往生論註》卷下(《聖教集》三二○頁)說:

 

無為法身者,法性身也;法性寂滅,故法身無相也。

 

       由此觀之,以無色無形而絕言絕慮之一如(真如)為法性法身。此亦名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方便法身者,《往生論註》卷下(《聖教集》三二六頁)說:

 

正直曰「方」,外己曰「便」。
依正直故,生憐愍一切眾生心;依外己故,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

 

       方便之「方」解釋為正直,而說憐愍一切眾生而無差別;以遠離不為自身之功利或愛敬解釋為「便」。因此,並非所謂說謊是一時權宜之計的方便、手段之意,而是法性法身之內具有之智慧與慈悲,如實的活動而愛憐救度眾生,謂之方便。亦即無色無形之真如法性,以其自體顯示微妙莊嚴之形相,示現救度眾生之活動之相,名為方便法身。

 

       又,就此法性法身與方便法身之關係,如所言:

 

此二法身,異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
是故廣略相入,統以「法」名。

 

       法性生起成為方便,依方便之相顯出法性。方便並非獨自能生,依法性而生起;法性並非獨自能顯,必依方便而顯。

 

       因此,曇鸞於《無量壽經》等所說之阿彌陀佛於二身之中是何種佛?法性法身是無色無形之真如理體之故,阿彌陀佛不可能是法性法身,因而以阿彌陀佛為方便法身。而《往生論註》中以法性為略門,以方便為廣門,而說明西方三嚴二十九種莊嚴之淨土。三嚴即是國土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之三,此構成極樂淨土而分為國土、佛、菩薩。而且,就此三種莊嚴,《往生論註》(《聖教集》三一九頁)述說:

 

應知此三種莊嚴成就,由本四十八願等清淨願心之所莊嚴。
因淨故果淨,非無因、他因有也。

 

       以構成西方極樂世界之國土、佛、菩薩之三,是依阿彌陀佛因地號為法藏菩薩行菩薩道之時,發起四十八願之清淨願心所莊嚴,因此,阿彌陀佛於上述法身、報身、應身之中,不用說是報身,此報身佛是酬報菩薩行之報身佛,同時應知亦是酬報四十八願之佛。總之,曇鸞所說阿彌陀佛報身說,是菩薩行之酬報身,同時亦是四十八願之酬報身。

 

二、實相身、為物身

 

更進一步,曇鸞《往生論註》卷下(《聖教集》二八四頁),就阿彌陀佛而說實相身與為物身。其文如下:

 

彼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
然有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而不滿所願者。何者?
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
云何為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
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無礙光如來,亦即阿彌陀佛是實相身是為物身。實相者,「實相」是真如法性之異名,故是法性法身;為物之「物」指眾生之語,故為物身是為救度眾生而證悟之佛,是方便法身。然而,《往生論註》說「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故此實相身、為物身是阿彌陀如來之說明,解釋為阿彌陀佛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然而,阿彌陀佛之實相身為何?阿彌陀佛於法藏菩薩之時,成就菩薩道而證得真如實相之真理而成佛,成為阿彌陀佛之佛,故從成滿菩薩道而證得真如之面,而說阿彌陀佛是實相身。為物身是法藏比丘成就四十八願而成為阿彌陀佛,故依四十八願所構成之淨土三嚴二十九種莊嚴,皆為救度眾生之淨土莊嚴,因此,救度如斯眾生之面而稱阿彌陀佛是為物身。

 

       如此,曇鸞以阿彌陀佛為真如實相法性法身之顯現之方便法身,而以阿彌陀佛自身之自利面為實相身,利他面為為物身,就阿彌陀佛之體相提出獨自之說明。

 

       再者,曇鸞說明往生阿彌陀佛之淨土之方法五念門,於其中觀察門,如既述,分說淨土為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之三嚴二十九種莊嚴。

 

分享到
中華淨土宗協會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22弄41號
電話:02-8789-4818
傳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捐 款 護 持

信用卡定期定額護持

本會推薦使用
前往

信用卡單筆護持

單次隨喜護持
前往

四大超商繳費護持

多元化的護持
前往

其他方式隨喜護持

匯款護持方式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