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弥陀报土乃是为凡夫所施设公开之净土,善导大师於〈玄义分〉设立「凡夫入报问答」之文以明「凡夫入弥陀报土」之义而言: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念佛为因,佛愿为缘,因缘和合,致使五乘齐入报土。
这一段问答简明扼要,就像日月朗照天空一般,清楚明白毫无模糊。
-
凡乘托弥陀本愿之救度者,不论善人恶人,皆入弥陀无为涅盘之高妙报土,皆与弥陀同证光寿无量之最上极果。此即是《大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中本愿王──第十八愿的宗旨。犹如水流原归海,月落不离天;远离弥陀本愿大海,十方众生即无归处。
-
昙鸾大师说:「愿往生者,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亦如淄渑一味,焉可思议!」在娑婆来讲有三三九品的差别,推而说之就是八十一品、无量品的差别,但是到极乐世界之後就没有一二以及初地、二地、三地……的差别。以凡夫来说,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行善的人到善处,造恶的人到恶处,有种种高低品位的差别,怎麽会说都一样呢。之所以都一样,那是因为弥陀名号不可思议的力量,是无法以我们凡夫的智慧来臆测衡量的。比如:善导大师於盛唐时期显现的是一位高僧,慧净本身於末法时期是一位庸劣的凡夫身,可是我们都依靠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本愿力量,所以到极乐世界後,善导大师不增加,慧净甚至其他人到了那里也没有减少。
-
弥陀净土是高妙的报土,而一切善恶凡夫都能往生,其所以得生之因,系全托佛愿他力,而非凡夫自力。若论五乘,凡圣善恶各不相同,因既千差,果亦万别(多因多果);然而五乘同舍自力,同托佛力(一因),同生报土,同证法身(一果)。十方众生有等觉菩萨,也有五逆谤法,若依自力,则各人果报千差万别;若依弥陀愿力,则上下无别,一同往生高妙的报土,一同证悟光寿无量的极果。
-
往生极乐世界者都是具有同一念佛正定之业,因为业因相同,所以果报没有品位高下的差别。
-
第十八愿是「机(众生)法(弥陀)一体」的,同时这一句名号是「名体一如」,而极乐世界的依报跟正报也是「依正一如」,因此,称念弥陀名号,就是接触弥陀的本体,如是因如是果,当然就会进入弥陀的净土。
-
阿弥陀佛成佛之後的「正报」──就是阿弥陀佛的身体,所谓的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光寿无量」就代表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一切功德和力量都是无量而不可思议。阿弥陀佛为我们所建的极乐世界就是「依报」,是清净庄严、第一义谛的妙境界相。
-
阿弥陀佛,是酬因报身;极乐净土,是酬因报土;专称弥陀佛名,必生弥陀净土,此是弥陀本愿。如是因,如是果。
-
善恶凡夫范围很广,因为世人不是圣人就是凡夫,凡夫当中不是善人就是恶人,阿弥陀佛这个法门是救度的法门,是要救度在三界六道苦海的众生,圣人已脱出三界六道,只有善人和恶人还在三界火宅六道苦海中需要救度,而弥陀救度的对象是不论善、不论恶,不论会修行、不会修行,一律平等。同时,让善恶凡夫往生的这个「生」,是生到报土,而不是化土,更不是另外一个地方。所以依照本愿称名,每一个人的往生都是进入报土。
-
众生虽然有善、恶、九品的差别,但如果九品统统依本愿而称名,九品就只是一品,到净土也就没有九品,因为统统是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为强缘,直接进入弥陀的报土。所以在这里没有九品,当然到那里也没有品位阶级。到那里都是进入报土,报土只有一个境界,没有种种的差别。
-
阿弥陀佛以祂本愿所成就的果报的净土,不管是凡夫也好,圣人也好,要以自己的力量所累积的种种善事功德而成就的种种高下不同的功夫,通通不能够进入。那怎麽办呢?不管是三乘的圣人,也不管善恶的凡夫,只要通通依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就能够通通的、平等的进入报土成佛,这个叫「凡夫入报」。
-
我们所说的弥陀净土是报土,只要专称弥陀佛名,愿生极乐世界,不论凡夫、圣人都可以入报土,不过必需是本愿称名,才能够入报。
-
完全依凭第十八愿往生极乐世界就直接进入涅盘境界,这是在哪一愿呢?就在第十一愿。第十一愿言「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愿愿都已成就,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就获得了第十一愿的利益,完全没有品位阶级。因此,这个法门是横超的,不必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如果需要经历这些,就有品位阶级,而不是获得第十一愿的利益。
-
能够信机信法,就能够肯定凡夫入报;肯定凡夫入报本身就是信机信法。
-
在这娑婆世界根机有善恶利钝,可是同样念佛,这个法是强缘,使得善恶利钝的凡夫都通通往生在正觉华上,所以就没有「一二之殊」,没有三、九、八十一种种的差别之相。
-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愚痴、罪恶、苦恼的凡夫所发愿、修行、成就的清净无染的报土。极乐世界又名为「安乐世界」,又名为「安养世界」,因为极乐世界是充满平安、喜乐、清净的世界,是无忧无苦、自由自在、无挂无碍的世界,所以叫做极乐世界。
-
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无有众苦」,表示没有分段苦,也没有变易苦;「但受诸乐」,表示「有人的乐,有天人天乐,有禅定之乐,但又没有污染,同时也有佛的乐」,诸佛菩萨所具备的乐他都有,这样才能称为「诸乐」。佛的乐就是涅盘之乐,叫做大乐。
-
《大阿弥陀经》言:「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无量寿经》言:「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所以阿弥陀佛是十方诸佛之王,是十方诸佛所不能比较的。《无量寿经》言:「清净庄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可知弥陀净土是报土,佛是诸佛王,土是超诸土。
-
在这个世间,正报就是我们的身体,依报就是我们依附的环境(居住的地方),它们是各自分开的,不一样的,而且互相隔碍,不能自由。阿弥陀佛的境界却是融通无碍,依报跟正报是一体的,依报就是正报,正报就是依报,所以阿弥陀佛的本身跟极乐世界是一样的境界。
-
极乐世界虽有依报与正报,但实质上都是一样的涅盘;不只是正报的众生证到涅盘,即使是依报环境也等同涅盘,使得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当下就证入涅盘。
再者,若论涅盘,是无始无终、本来常住、不经任何造作。安乐净土、极乐世界则是有始无终,由弥陀清净愿心所成就,并不是空寂无相,而是有相的净土,虽然是有相的净土,却是常住不变,而且是清净的等同无为涅盘,同样具有涅盘「常乐我净」的四种德能。因此,天亲菩萨《往生论》赞叹极乐世界说:「彼无量佛,国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相。」
-
善导大师言「极乐无为涅盘界」,即是国土涅盘、主佛涅盘、众生涅盘,故极乐净土是依正主伴,同一涅盘,妙境界相。故凡往生者,皆不假造作,自然而得,自然而证;若必假造作,须历时劫,则其净土即非极乐世界。
-
阿弥陀佛既是报佛,就具足「自受用」与「他受用」的功德;阿弥陀佛的「自受用」就成为往生极乐世界众生的「他受用」,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所拥有的,我们到了极乐世界,同样可以拥有。
-
极乐世界的依正主伴,同一涅盘,也就是依报、正报以及主佛跟菩萨众同样平等,同是一味的涅盘境界,没有差别,没有高低,内证是平等无上的涅盘,外相也是平等无上的涅盘。
-
极乐世界是国土涅盘、圣众也是涅盘,不论国土、圣众,都是平等一相──无所差别的涅盘境界,没有小乘,都是大乘不退转,而且都是「一生补处」,没有品位阶级、高低上下,所以说平等。
-
极乐世界的境界,必须要以净土宗的教理、净土法门的思想来解释才是正确的。如果误以他宗的教理、经论来解释,那就完全是错误的,会让修净土的人感觉非常困难,没有希望。
净土宗所讲的弥陀的净土,只有一个内容、一个净土。这个内容、这个净土就是善导大师所解释的,极乐世界是什麽样的境界呢?是无为涅盘的境界。
-
极乐世界是什麽样的境界呢?是弥陀的报土,这报土是无上涅盘的境界,所以善导大师就解释极乐世界是无为涅盘的境界。所谓「无为」就是不需经过加功用行,自自然然的,这个叫「无为」。如果到了极乐世界,还要经过多少的时间,还要修种种的法门才能成佛,那就是有为而不是无为了。
-
极乐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无量寿经》对此有很多说明,善导大师在《法事赞》则用七个字扼要的显明,就是──极乐无为涅盘界。极乐世界就是无为而自然不生不灭的境界,在此境界中没有我们凡夫的见惑、思惑,也没有圣者的尘沙惑跟无明惑,当然也没有品位阶级的高低差别,因为若有高低差别,就不是平等一味,就有生有灭了,所以是佛的境界。再者,这个境界跟一般佛的境界又不一样,因为他是阿弥陀佛的净土境界,阿弥陀佛是超胜十方诸佛的。
-
「极乐无为涅盘界」的意思就是:阿弥陀佛的净土是无为的涅盘境界,无为的涅盘境界就是没有凡夫的贪瞋痴,没有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是超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上的境界。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只要「称念弥陀专复专」,就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就可以如是因如是果的进入无为极乐世界的报土,这个就是显示「目标」与「方法」,「目标」极为殊胜的进入报土,「方法」极为简易的专称弥陀佛名。
-
有因必有果,念佛是因,往生是果,而且往生是到这一种必至灭度的涅盘境界。就如善导大师所讲:极乐是无为的涅盘境界。所谓「无为」是到了那个境界,就会证入涅盘,不必经过修行,不必经过任何的加功用行,这个叫做无为。如果还要经过多久时间的加功用行,随着他的根机高低,所以他证涅盘的时间就有长短,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是无为了;既然不是无为的话,那个境界就不是涅盘的境界。
-
阿弥陀佛以本愿所成就的佛,所成就的极乐世界,以及以这一种本愿之力作为增上缘,使我们凡夫、三乘、五乘都能够进入极乐报土。也因为有弥陀的成佛,以及成就了极乐世界,所以才有那个力量使我们到极乐世界去,这都是由於有阿弥陀佛的佛愿作为强缘。
-
极乐世界是无量寿,身体永远不会老迈、不会生病,经典上说是「金刚那罗延身」,也就是金刚不坏之身。於此娑婆世间上是没有金刚不坏的,人有生老病死,物会生灭变异,地球、银河系也难免成住坏空,凡是存在於世间的一切,不管有形、无形,都是无常的,而只要是无常就是苦。到了极乐世界,就没有这些无常的现象,所以只有到极乐世界才是真正的「拔苦与乐」。
-
善导大师说:「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所以这六字名号,具足必生净土的功德,而往生则是进入报土。
-
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本身就是「得利具德」,「得利具德」是《无量寿经》中谈到第十八愿功德时,释迦牟尼佛特别交代弥勒菩萨说:「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得利」就是「为得大利」,获得大利;「具德」就是「具足无上功德」。称名念佛是进入弥陀的报土,不管念佛的境界高低同样都进入报土。
-
往生极乐世界的果报是什麽呢?是涅盘,因为无为涅盘是弥陀净土的境界啊!就像五种神通是天的境界,不必学习,因为那是他的果报;鸟自然就会飞,也是牠那种境界的果报。到了弥陀净土──无为涅盘的境界,我们就能快速证入涅盘,不需要经过多久时间、经过多少阶级。
-
我们依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不但不会堕落三恶道,而且能脱出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不但往生极乐,而且当下进入一生补处。这些都不是靠我们自己的功德,完全是靠阿弥陀佛的增上缘。所以善导大师才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又说:「极乐无为涅盘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得生的「生」,是生到弥陀的「报土」,所以所得的果就是涅盘的果。
-
「极乐无为涅盘界」,意思就是说极乐世界是「无为」的境界,「无为」就是「涅盘」,所以说「无为涅盘界」。这一句显示出「弥陀净土,依正主伴,同一涅盘,妙境界相」。也就是说,极乐世界不论依报(国土)也好,不论是正报(主人的阿弥陀佛或其他的菩萨)也好,通通都是涅盘、不可思议的境界。
-
极乐世界是涅盘的境界,极乐世界是依报,阿弥陀佛是正报。佛的境界是「依正一如」,同时佛的境界是「名体不离」,所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等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名号的无碍光明就是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能够使我们到了那里就能「无为自然,次於泥洹之道。」所谓「无为自然」就是天生自然,不假造作功用。
-
极乐世界是法藏菩萨以自身圣种性,也就是八到十地的高阶菩萨所发的愿、所修的行而成就的。所发的愿又是经过了五劫,那麽漫长的时间,细细的观察二百一十亿的诸佛世界,选取这些世界当中最清净庄严美好的,又加上自己的智慧跟愿力,加上自己的超世愿在里面,所以其清净庄严是超越二百一十亿所有的净土,也可以说是清净之中的最清净,才规划出四十八大愿。又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积植菩萨无量德行,而圆满了四十八大愿,之後才成就了所谓无为涅盘的极乐世界。
所以极乐世界是究竟清净、无垢、无为、无漏的微妙庄严,可说是阿弥陀佛的报土。报土就是佛本身自在受用,同时也给往生者同样的自在受用。所以极乐世界我们不往生则已,我们一旦往生的话,那麽光明寿命就跟阿弥陀佛一样,同得殊胜无上涅盘的境界。这一种境界是超越一切,刚刚讲是「离一切相」,没有形相,因此也「离心缘相」、「离言说相」,思维不到,没有所谓的分别、筹量、计度。
-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就好像黑暗触到光明,当下黑暗就消失了。不管我们原来是什麽境界的众生,一旦往生极乐世界,都跟十地以上的菩萨一样。极乐就是这样无为的、涅盘的境界。
-
凡夫能够往生报土,完完全全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这种威神功德即使文殊、普贤两位大菩萨也难以思议,就像《无量寿经》所讲的「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
如果我们以称念这一句万德洪名为因,以阿弥陀佛的愿为往生极乐的增上缘,因跟缘和合,那当然百分之百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必定是进入涅盘的境界,因为极乐是一种无为涅盘的境界。那进入涅盘境界的话,自然就拥有六种神通,所谓三明六通百千陀罗尼就当下现前、当下具备,这就像生而为飞禽,不必学习就会飞,生而为天人,不必学习就自然有五种神通。
-
极乐是「报土」,所谓「报土」就是无造作、不生灭的,永远不会变质,不会消灭,没有品位的高下阶级。要进入那种境界,只要专念弥陀,不夹杂、不间断,纯粹只要念佛就可以,其他可以通通不用,如果夹杂的话,就是随缘杂善,随缘杂善恐怕就难入极乐报土了。
-
阿弥陀佛视十方众生一律平等,所以阿弥陀佛不立条件,因为众生的根机不等;难以立下条件之外,也由於阿弥陀佛的悲心无尽,已对十方众生平等地完成往生的功德资粮,及完成往生就进入报土、快速成佛的功德资粮,使得虽然在此土有分根机高、根机低的众生,但到极乐世界都平等的证果。
-
有人可能会疑惑,善人往生他能够到报土,为什麽恶人没有修行,甚至造恶多端,怎麽也和有修行的善人到同等的境界呢?
第一,是依靠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六字洪名。「洪」指宏广,表示所有的万行、万善、万德、恒沙无量陀罗尼、三藏十二部法门,所有的功德都聚集在这一句名号里面。要脱离三界六道的功德在名号中,要完成佛果的功德也在名号中,任何人只要称这一句名号,就能从凡夫地到达佛的果位。
第二,所谓善、恶,它的本质是虚假的,面对这一句名号,这个虚假的本质产生不了作用,就好像光明一到,黑暗当下消除一般。善、恶是就六道轮回来讲的,可是六道轮回不管是因也好,果也好,他本身是虚幻的、不实的,因为所有存在的都是因缘和合的,本身是空性的、无常的,没有一个不变的主体。
-
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十方众生,都是「正觉华化生」,人胎所生的就是人,鸟蛋所生的就是飞禽,水族所生的就是水族类,天人所生的就是天人,那往生到极乐世界,天亲菩萨说是「正觉华化生」,阿弥陀佛的正觉之花所化生的,当然是成正觉。
-
阿弥陀佛的净土不是凡圣同居土,到了那里通通超凡入圣,没有凡夫;也不是方便有余土,到了那里都是菩萨,没有阿罗汉、声闻、缘觉这些小乘;到了那里都进入涅盘的境界,所以超越了一般的实报庄严土。极乐世界是涅盘的境界,所以我们到那里,不需要再加功用行,经过多久的修行,初地、二地……九地、十地、等觉,之後才成佛,不是这样的。
-
往生的涵义,就是成佛。因为我们这个法门的往生就是进入报土,进入佛的境界,所以往生就是成佛,没有经过九品莲花的阶段与期间。
-
我们念佛往生是依据第十八愿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什麽样的因就得什麽样的果报,众生依第十八愿的因,获得往生极乐世界报土的果报。凡是以第十八愿修行的人,平等往生,没有九品的差别,不在位阶之中;如果有九品、有位阶,表示他不是专修第十八愿,是靠其他的途径往生的。
我们为什麽要强调第十八愿,要强调完全依靠阿弥陀佛,就是希望我们的往生都是去报土,跟阿弥陀佛一样。所以同样说净土法门,一样在念佛,有专门依据第十八愿的念佛和没有专门依据第十八愿的念佛这两种,没有专门依据第十八愿就是杂修杂行,要靠回向才能往生,而且往生於九品之中。
-
「报土」和「化土」是相对的,其实极乐世界没有所谓的化土,整个都是报土,那为什麽会分「报」和「化」呢?那是用圣道法门的名相来解释净土法门。名相相同,但意义不同,极乐世界如果有化土的话,那是指《无量寿经》所讲的「胎宫、边地」,胎宫边地是在报土之外吗?不是,也是在报土里面,只是因为本愿称名的人,一到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而有一类众生往生之後却是在花苞中不能当下见佛,那是怎样的众生呢?依照《无量寿经》的说法是,他也是修行人,也深信有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也在去恶行善,累积功德(修诸功德),求往生极乐世界,可是对阿弥陀佛的佛智疑惑。这样同样可以往生净土,只是往生後是在胎苞里面,不能当下花开见佛,不能闻法、不能修供养,这个称为「化土」,也称为「边地」。这一部份大家看《无量寿经》下卷的「胎化段」就能了解。
-
极乐世界只有一土,就是报土。九品是在胞胎里面,胞胎是在哪里呢?也是在报土,只是他在胞胎。胞胎是什麽情况呢?就是还不能花开见佛、闻法、供养诸佛,是这样的差别。如果花开的话,他就能够自由的见佛、闻法、供养诸佛。
花开的时间要多久呢?《无量寿经》说「五百岁」;《观经》是说上品中生是一夜,上品下生是一日夜,中品中生是七天,中品下生也是七天,下品上生是七七天。总之,《无量寿经》说五百岁,有一个数目;而九品,就有一层一层各有不同的时间,但是意义都是一样的。可是虽然有一个时间性的数目,却也不是固定的,只要他忏悔自己不信佛智之咎,莲花立刻就开了。
-
《观经》九品与《大经》三辈,仅是开合之异,本质是同,皆是诸善万行(含念佛)之自力回向往生,生处谓之化土。九品见佛之迟速与胎宫之五百岁,都是大概地表示时间性之长短,无一定的时限。九品亦是大分类,论品应是无量品,随其业因之大小胜劣,所见之佛身亦有大小胜劣之别,所住之处亦大小胜劣之分,数有限量,相有定相,与报土之相即无相、无相即相、容融无碍之妙境不同。至於「同处异处」之说,古来多主「同处」,然有「同处异质」、「同处异见」之二解:
同处异质:同时同处存在,但实质相异,真实报土是酬报弥陀十八愿所成就之广略相入无碍之妙土;而方便化土是十九愿之人,其所修之业因乃是有相,依其相所成就,故广略不融,数有限量,相有定相之土。
同处异见:化土行者,在报土中不知报土,在近以为远,一相二见,故成二土,皆是机感所使然。
若全凭佛愿之往生,则无品位高下之异,一味无别,无量光明土。
-
不论善恶贤愚,阿弥陀佛都平等救度,不过,也唯有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恶人,後退无路了,才会殷切地、彻底地归投弥陀的救度;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恶人,觉得自己很会修行,很能深入教理,有能力明心见性、证得果位,那他未必能够彻底的依靠弥陀的救度,也未必能够完全称念弥陀的名号,他仍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修行功德来回向。
这样的话能不能往生报土?其实往生极乐世界都是在报土,只是以自力回向会先在花苞里面,见佛时间有长短之别;而依第十八愿称名念佛而往生的都是直入报土,没有花开花合的时间性问题,不是依第十八愿本愿称名的往生者就都有花开花合的时间长短的差别。
-
有关净土是报是化,就所留下的文献来看,昙鸾大师时代谈论的较少;隋代的慧远大师(非东晋时代的慧远大师)对《大经》、《观经》都有留下着作,他认为极乐世界是粗净土,凡夫也可以往生。
智者大师则将极乐世界分为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及「常寂光净土」,他认为凡夫往生的是「凡圣同居土」,是较低的净土;法性菩萨(进入初住)往生是在「方便有余土」,至於比较高超的「实报庄严土」是登地菩萨往生的净土;阿弥陀佛是佛,所以是住在「常寂光净土」。
四论宗则认为极乐世界是报土,不是化土,报土是登地菩萨才能往生的,所以凡夫、二乘是没有份的。
嘉祥大师、元晓大师他们认为极乐世界的净土有报土、有化土,圣人往生圣人的报土,凡夫往生凡夫的化土。
所以每一位大师所判定的极乐世界净土高低都不一样,往生的标准也都不一样,但却都一致认为凡夫不能进入报土。
可是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他们的判定就完全不同,他们判定极乐世界是报土,不是化土,而且也不是粗劣的净土,这种报土不只菩萨能够往生,包含二乘和凡夫也都能往生,并提出经典做为依据。「大师於〈玄义分〉引经证明而言:西方安乐阿弥陀佛,是报佛报土。」引经证是引哪一部经呢?是《大乘同性经》。在此并非文文句句一一引用,而是将他的意义显明出来,说明极乐世界是报土,佛是报佛。同时又进一步引用《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来证明,所谓「报」就是酬报因地的愿行而得的果报,阿弥陀佛因地的愿是四十八愿,行是兆载永劫菩萨无量德行,所以祂所成就的当然是报佛、报土。道绰大师在《安乐集》当中也有相同的论点,只是善导大师更加的清楚而且有设问与答来彻底的显明。
因此,本宗以「阿弥陀佛是报佛,极乐净土是报土」,「报土」亦云「受用土」,佛受用自得之法乐,或施与他人(菩萨)受用其法乐。
-
我们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才能往生报土,往生报土之後,就可享受阿弥陀佛的果报,如同《大经》所说:「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所以念佛往生成佛,不经过九品的阶段。
-
一般法门,要破一分无明才能证一分法性,从初住至等觉共有四十一分无明,所以要无明分分破,法性分分证。以阿弥陀佛的救度法门来讲,可以使众生在无明还未断除的当下,就进入佛的报土。进入佛的报土都是十地以上的境界,所谓「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同佛受用就是心同、相同,相貌跟弥陀一样是无量相(无量光明的相貌),寿命跟阿弥陀佛一样是无量寿(无量光明的寿命),当然内心的智慧、慈悲、神通也都无二无别。
-
弥陀的功德能令众生「不断烦恼得涅盘分」,在还没有断除烦恼,贪瞋痴依然存在的当下,就已经拥有涅盘的成分,一旦到了极乐世界,就拥有涅盘的全部。可说是「未破无明入佛报土」,并且「入佛境界,同佛受用」。
-
一般人最根本的愿就是寿命长久,希望能长寿不死、青春永驻、健康没病,甚至能有智慧福德,能富有尊贵,能有种种丰饶的物质享受,这些林林总总的,一旦到了极乐世界没有不满足的。为什麽?极乐世界是如意的世界,寿命固然与阿弥陀佛一样是无量寿,衣食及所有一切物质也都是随心所愿,所谓「天衣应念至,玉食自然来」,一切如意。
-
如果菩萨往生极乐世界而超劫、超地,或许有那个可能,因为他本身已经是断无明证法性的法身菩萨,到了极乐世界,在那种环境中功行一日千里,是有可能的。可是一般的善恶凡夫,不但无明没有破,而且连尘沙惑乃至见思二惑都没有降伏,也能够脱离三界轮回,往生极乐世界进入报土,入佛境界,同佛受用,这才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之所在!
经典上说,阿弥陀佛所发的愿是「超世愿」,之所以弥陀的愿名为「超世愿」,就在於这个愿也已经达成,而且,极乐世界是报土,这个报土是「五乘齐入」,此唯有弥陀所独发,是十方诸佛所没有的,所以,弥陀之愿称为超世愿。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後是否还要再继续修行?是不是另有一个修行的次第?其实,一旦到了那里就进入无修而修,修而无修,自自然然证悟的境界,因为那里是涅盘的境界,所以善导大师说「极乐无为涅盘界」,简而言之,极乐报土没有所谓修不修的次第问题。
-
行者必须要经过一大阿僧只劫才到十回向,再经过一大阿僧只劫由初地到七地,接着另再经过一大阿僧只劫由八地到十地,所以说「三大阿僧只劫」,这是一般修习的过程。但是阿弥陀佛建设的极乐世界所完成的正觉是不一样的,是让我们一到极乐世界就直接「超出常伦诸地」,而且当下就能「修习普贤之德」。「修习普贤之德」就是到十方世界去救度众生。也就是说,到极乐世界我们直接超越十地以上,进入等觉菩萨,就是佛的果位。但是因为一个净土只有一尊佛,所以就不称为佛,而称为菩萨。
-
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为众生所发的,愿愿都是为了十方众生,四十八愿如果有一愿未完成,阿弥陀佛就不能成佛。既然每一愿都完成了,表示阿弥陀佛就是成为这样的一尊佛,我们只要依照四十八愿,如是因,必然获致如是之果。
如果认为必须修哪一种法、达到哪一种境界,到极乐世界才能进入殊胜的果报,这样的观念既不信机、也不信法。因为一个对「机」深信的人,他始终知道自己再怎麽聪明、有能力,依旧是罪恶生死凡夫,永无出离之缘。而对「法」深信的人,他知道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摄受十方众生,已经为众生完成高妙、涅盘的报土,凡夫只要依本愿称名,靠着佛愿的力量,就可以进入这样的报土,不须要再经过任何品位阶级的修行。
-
经典上所说,尤其是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都有谈到往生极乐世界後,我们的六根对那里的六尘,当下就悟道。也就是说,眼根看到那里的景象、耳根听到那里的声音、鼻根闻到那里的种种味道、身体触到那里的东西,当下都能让我们大彻大悟。就好像释迦牟尼佛在未坐菩提座之前是凡夫,可是一旦坐上菩提座,夜睹明星,当下大彻大悟,大悟彻底,三明六通、百千陀罗尼立即现前。
-
我们到极乐世界,就快速成佛,因为极乐世界是没有时间的,就像善导大师所讲的:「微尘故业随智灭,不觉转入真如门;大小僧只恒沙劫,亦如弹指须臾间。」大劫小劫、无量的阿僧只劫犹如弹指一念间,就好像弹个指头的当下就过了。
-
在娑婆世界,如果依自己的力量修行,必须要先断除见惑,然後断除思惑,之後再破除尘沙惑、断除根本无明,一直到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了,才能由等觉进入妙觉。可是极乐世界不需要这样,所以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就用「速」来形容。在娑婆世界,「速」是指一寸一寸逐渐生长,可是另有一种「速」是一天就能生长百尺,昙鸾大师用这种来譬喻极乐世界。比如古代,如果你告诉别人搭一种器具(电梯)几秒钟就可以到一○一大楼的高度,人家一定不会相信,他们相信的方式是逐步登阶的,或是健步如飞的概念,可是在现代这样的观念大家就会相信,因为看得到,所以,我们不能执着世间的有为次第观念来比况往生极乐之後的情境。
-
极乐世界是涅盘的境界,我们到极乐世界会成佛吗?会!所谓涅盘就是不生不灭,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不假种种功能作用的,往生极乐世界自然就成佛,不需要再经过多少时间,再修什麽样的行门才能从这个阶位到另一个阶位,之後才慢慢成佛。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是真正的极乐世界。
-
「六字洪名真法界,不须方便自横超」(澫益大师),澫益大师说六字万德洪名是真正的一真法界,他具足一真法界的功德,只要我们依靠这六字洪名,不须方便,自然横超。不必经过初地、二地、三地、四地……十地这样的竖出,从凡夫横超、横越直接到达等觉,这个叫「不须方便自横超」。所以六字洪名是真正的法界功德。
-
凡是往生极乐世界都是一生补处,没有二生、三生或百生、千生才补处的,因为往生极乐世界就远离了六道的生死、离开了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当下都是无量寿,不生不灭。
-
我们说的疑惑佛智,是依凡夫所讲的,因为唯有凡夫才有那些分别、计度……,阿罗汉以上,这些是比较少的,所以四十八愿的发愿对象都是指凡夫较多。尤其《无量寿经》中所讲的四十八愿,几乎都是指他方佛国所有众生,像第二十二愿是「他方国土诸菩萨众」,我们一看时会觉得,哎呀!他是菩萨众,是菩萨的果位往生才是那样的。但若从《庄严经》来说就不是菩萨众,而是凡夫众生。也就是说,在这里有菩萨、有众生,但是到了极乐世界就都一样了。
-
乐世界众生圣者的名称,是声闻也好、菩萨也好、天人也好,都只不过是顺我们所说的名称而已,其实极乐世界没有甚麽声闻、菩萨、天人之分别,到那边都和阿弥陀佛一样。因此经文说到那边的人:「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
极乐世界既是涅盘境界,既无分段生死,也无变易生死,是故往生,即是成佛,即受佛之涅盘大乐。佛乐即是涅盘大乐,涅盘大乐,唯佛所受。不论何人,一旦往生极乐,皆受涅盘大乐,既受涅盘大乐,即是成佛。
-
这一句弥陀名号是光明名号,因为弥陀之身是光明之身,我们念佛人时时刻刻都在弥陀的「无量光明中」;一旦往生,就如《大经》所说:进入弥陀的「无量光明土」。
-
《无量寿经》说,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的面前行菩萨道的时候,发下四十八大愿,每一愿每一愿都说:十方众生只要称我名号,愿生我的极乐国土。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十念。这样的话,如果不能往生,祂就不成佛。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可知这一尊佛是「酬因之身」所得到的「果报佛」,当然就是报佛,所成就的净土也是祂因地愿行成就而有的「果报土」,当然就是报土。
善导大师就是举出这个「因愿」--因地的愿行,来显现出现在成佛,以及现在成佛,当然是因地愿行成就所获得的果报的佛,所以叫作报佛;土也是果报的土,所以叫作报土。
-
极乐世界虽然是「有」,有什麽呢?有黄金铺地,有七宝楼阁,有八功德水,有种种的庄严,但是这一些种种的庄严,都不离阿弥陀佛的「空性」。所以天亲菩萨在他的《往生论》里面就说「彼无量寿佛,国土庄严,第一义谛,妙境界相」,这一些清净庄严就是「第一义谛」,意思就是《金刚经》所讲的空性。
-
弥陀净国唯是诸佛深智所行之境,吾等罪恶生死凡夫测度思量,毫无其益,唯依相续称名,疾生净土,则一切自明,不劳他问。
-
若不乘弥陀愿力,等觉菩萨无法往生,何况凡夫;若论凡夫,尚且无力脱离六道轮回,何况往生高妙报土。五乘自力非入报土之因,唯托本愿才是正因。不论根机,不论善恶,往生报土,唯依弥陀本愿之力,不依行者自身之力。盖众生皆是杂毒之心,虚假之行;唯有弥陀是清净之心,真实之行。因此,不论众生修行之力,只论弥陀本愿之力。不可依众生的资格论生不生,应该就弥陀之本愿问信不信。信者得生,疑者不生。
总之,本愿法门是凡夫正机,他力信行,报土往生。亦即极愚最下之人,依极善最上之法,生极高最妙之土。
-
极乐世界是「报土」,所谓「报土」就是没有品位阶级,不经过十住的阶位、十行的阶位、十回向的阶位、十地的阶位,是不经过这一些的。
《阿弥陀经》就说:「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不论你所知道的苦有多少种,在极乐世界通通没有;不论你所知道的乐有各种什麽喜乐,极乐世界通通都有。我们所知道的苦就是无间地狱的苦,贪心之水的苦,瞋憎之火的苦,三界六道轮回的苦,这些极乐世界都没有。甚至证悟低的圣者,往上看证悟高的圣者的那一种期盼拥有的苦也没有。这种苦跟我们轮回的苦相比当然不算苦,可是仍是有一种求不得的期盼在,在极乐世界包括这些都是超越的,所以说「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所有境界中,最乐的就是佛的乐,就是大乐,就是涅盘之乐,我们只要往生,这一些你所能想到的乐通通能够拥有,通通能够证得,这个叫做「报土」。所以是不经过品位阶级的,如果还经过品位阶级的话,表示他不是依本愿之称名,而是靠自力之回向。
-
大乘法门的可贵在於不只求自己解脱,还要救度众生,这些功能,在佛的愿里面也都具足,所以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够有佛的智慧,佛的神通,佛的愿力,能到十方世界去救度十方众生。因此昙鸾大师最後就举出第二十二愿,第二十二愿就说:「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也就是说,极乐世界是超出一般修证次第,不需要从初地到二地、二地到三地、一直到八地、九地、十地,所以净土法门是横超的法门,到了极乐世界就直接到达等觉的地位。
-
极乐国土虽然是依报,可是等同正报的涅盘境界,正报的涅盘境界是什麽呢?就是不生不灭、无始无终、本来常住,不经过造作的。可是极乐世界是有始无终,是由於阿弥陀佛因地的无量愿无量行所成就的,并不是空寂无相,而是有相状的净土。虽然是有相状,可是等同涅盘无相状那样的清净、安稳、不变动、没有污染,因此说「次於无为,涅盘之道」。所以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根本是不能想像的。经典说极乐世界黄金铺地、七宝楼阁,虽然这样的述说、形容,但这其实是以我们凡夫可以理解的来讲,真正的景象必须等我们到了之後才能正确的了解。
-
极乐世界是觉的世界、涅盘的世界,唯有随顺阿弥陀佛正觉的名号,领受正觉名号的功德,才能够往生阿弥陀佛涅盘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