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又稱小本《金剛經》。《心經》常見版本,為唐‧三藏法師玄奘所譯,流通最廣,正文共二百六十個字。
《心經》內文可分成三個部分:
一、修行方法。
二、修行過程。
三、修行結果。
修行方法是從「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開始,以擁有「深般若波羅蜜多」的證量為基礎,然後經過修行過程的次第,首先「照見五蘊皆空」,接著「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依次照見「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繼續照見「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也就是照見五蘊、六根、六塵、六識等十八界的心、色二法皆空,最後無知無所得,圓滿修行的結果,證入「究竟涅槃」。
《心經》是觀自在菩薩從因向果,從因地自力修行的歷程,與其所證的果位;但就凡夫而言,這是屬於難行道。
然而,相對於易行道的果地法門,淨土宗也有屬於自己的心經。
淨土宗是果地法門,果地法門的心經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同時也是《念佛金言錄》所言的「六十萬人頌」:
六字名號一遍法,十界依正一遍體,
萬行離念一遍證,人中上上妙蓮華。
六字名號是一遍法,六字名號是一遍體,六字名號是一遍證,專稱六字名號就是人中儲佛,就是人中上上妙蓮華。
「六十萬人頌」出自《念佛金言錄》,是阿彌陀佛為一遍上人的開示——一遍上人於三十六歲拜謁熊野之證誠殿,於此念佛百日,蒙彌陀示現,授予一偈「六十萬人頌」:「六字名號一遍法,十界依正一遍體,萬行離念一遍證,人中上上妙蓮華。」
並為其開示濟度眾生的方法:「汝誓願不可思議,哀愍一切眾生故,專勸融通念佛,此是最上善根,慈悲至極。然而或論信不信,或簡機非機,此義違佛本願。當來經道滅盡之眾生,如何論信?如何論機?爾時唯有多少任憑口稱名號,隨聲滅除罪障。佛法流布之今時,已是信者少不信者多,廣大眾生,大多未聞佛法,無善知識隨身,孤獨卑賤惡癩病人等族有之,何況經道滅盡之時乎?望汝自今以後,智慧門任他,慈悲門自領。不論淨穢,不論善惡,不論信疑;總之,不可論心之是非,凡夫之心,善惡共迷,不可作為出離之要道,唯稱南無阿彌陀佛,即得往生也。」
今分別略說「六十萬人頌」。
一、六字名號一遍法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時,印光大師為彭際清居士重刻《淨土聖賢錄》作序:
淨土法門,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
天姿聰明者,每以事簡易而理庸常,遂致不加詳審。不但自不修習,且復發為議論,阻止破斥他人之修持,以顯己之高明。此正所謂遍觀六合而不見睫毛,盡知諸法而不識自己之世智辯聰,自視為宗教皆通,佛稱為可憐憫者。不思華嚴歸宗,在於求生淨土。文殊、普賢通皆發願往生。此其人為何如人,此其事為何如事。
吾儕縱稍明教義,而煩惑未斷,生死未了,一經再生之變,能不迷失乎哉。坏器未燒,經雨則化,此如來特開淨土法門,俾上聖下凡,同於現生直出生死之所以也。況彼二大士,久已成佛,示居等覺,以身率物,發願求生。我何人斯,敢與彼抗?……
民國二十二年歲次癸酉仲夏 常慚愧僧釋印光謹撰
阿彌陀佛為一遍上人所開示的「六十萬人頌」,在印光大師的序文所言「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中,作了最完整的詮釋。
又偈言:
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
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及《往生論註》言:
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六字名號是阿彌陀佛的法身本體(實相身),也是阿彌陀佛的應化相用(為物身)。阿彌陀佛統「實相身」與「為物身」於「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中,亦即六字名號涵蓋了阿彌陀佛的體相用與名體法。
阿彌陀佛將他的實相無相的「真實智慧」以及寂滅無相的「無為法身」具體為「南無阿彌陀佛」有相狀的六字名號,讓念佛行者攀緣執持,而於著相稱念的當下,即得解脫。
《大集經》云:
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
所以六字名號是禪宗之究竟,亦是天臺「一心三觀」與「三諦圓融」之究竟——
「一心三觀」者:即空、即假、即中。「三諦圓融」者:真諦、俗諦、中諦。
同時也是華嚴「三觀」與「四無礙」之究竟——
「三觀」者:真空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觀。
「四無礙」者: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所以印光大師言:
誠所謂一代時教,皆念佛法門之註腳。
換句話說,三藏十二部都是為了解釋說明「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也就是說一切大小乘經典,都是為了要服務《阿彌陀經》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而講說。
也就是說:佛所說的一切大小乘經典,都是為了要襯托「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而設立的。
故《要解》云:
阿伽陀藥......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
故知,阿彌陀佛不僅將他的法報化三身,體相用與名體法,以及整個極樂世界和他無量光明、無量智慧、無量慈悲、無量功德、無量……,全部塞進六字名號中;同時也將十方諸佛、菩薩、三藏十二部、八萬諸聖教、一切陀羅尼等統攝於「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中。
又《觀經疏‧玄義分》云:
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迴向之義;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其行」者,即是阿彌陀佛五劫思惟,永劫修行,所成就的一切功德成為他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當眾生「南無」之時,即是歸命發願迴向之時,所以當眾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時,阿彌陀佛之行成為眾生之行,阿彌陀佛與念佛眾生成為一體,阿彌陀佛功德成為念佛人的功德。
所以,縱然廣學無量法門,稱念禮拜十方恆沙諸佛,讀誦千經萬論,如果遺漏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都是遺憾;但是只要專稱「南無阿彌陀佛」,則等同擁有阿彌陀佛與十方諸佛的總功德,所有一切經咒,以及無量法門亦在其中矣!
雖然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非常簡單,但是在簡單的背後,是阿彌陀佛五劫思惟,永劫修行的辛苦,成就了十方眾生的簡單。
所以淨土法門是「極方便入涅槃」,淨土法門是「方便即究竟」,法然上人言:佛法之深奧者,唯南無阿彌陀佛也。
唯此六字名號,乃佛與佛之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安可思議哉!是以文殊、普賢以身作則,導歸極樂。
所以廣欽老和尚形容說念彌陀名號即是「總誦」,這是對六字名號非常貼切的用詞;但是「總誦」不等於「總得」,因為佛所說的一切經典《心經》、《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涅槃經》等般若經典,假如還沒有證入般若空性,是無法達到實踐的成果。
如《金剛經》的當機眾是須菩提,須菩提是阿羅漢,《金剛經》是世尊針對阿羅漢層級升級版的開示,但是對凡夫而言,《金剛經》只是藥單子,是不能當藥吃的。《法華經》、《華嚴經》、《涅槃經》等三藏十二部亦復如是。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是阿伽陀藥。而今但能專稱彌陀名號,即是服用阿伽陀藥,即得無上功德,定得往生成佛。所以說:
「念佛成佛」極方便入究竟;「念佛成佛」方便即究竟。
二、十界依正一遍體
之前我在「指月之指與國王新衣」的一段視頻中有提到:
我在十八歲與三十歲各有兩次不同類型與不同層次的定境,十八歲那年的暑假,午睡後,我在床上打坐,頓時感到一陣清涼,從頭頂直灌而下,通身舒暢,妄念全無,這是我這輩子刻骨銘心的體驗,可惜時間很短,感覺妄念回來的力道之強與速度之快,是無法阻擋的,無能為力,只能任其擺布。
三十歲的定境是另一種不同層次的體驗,那是在一個晚上睡前的禪坐,端坐調息,感覺內心如湖面的漣漪,一波一波往外擴散,很快的,整個高雄都已經全部被含攝在心內了,而且還在一直繼續不斷擴散,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因為沒有善知識指引,不敢貿然前進,擔心回不來,就像目犍連尊者,為了測試世尊說法音聲,飛了太遠,而忘了來時路,於是動了放棄的念頭,然後境界就消失了。
現在回想起來,假如當時沒有動了放棄的念頭,讓心波繼續擴散下去,那將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
所謂「虛空粉碎,大地平沉」,即是華嚴的「周遍含容觀」與「事事無礙法界」。
因為空有本來圓融體,是故偈言:
菩提樹裡有非有,明鏡台上空非空。
空有本來圓融體,從此不談塵埃事。
法門無量誠難當,不若念佛往西方。
縱令娑婆滿中火,應當直過聞妙法。
一到彌陀安養國,原來是我法王家。
故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指心與法界本來一體。但因一念無明,而虛構出時空。
時空是妄念凡夫一念無明的錯覺,所生出的所謂「法界之牆,時空之壁」,這是妄念凡夫的共業從法界割裂出去後,形成了九個不同層次的法界,當妄念寂然停止時,當下即能打破時空,超越過去現在未來三際。
如,隋朝天臺智者大師日夜不懈,精勤自勵誦讀《法華經》,當誦至「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時,寂然入定,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智者大師寂然入定之時,當下打破時空,回到一千二百年前的靈鷲山上,世尊正在演說《法華經》的現場,而法會現場仍然還在繼續進行中,正是所謂「一念三千,三千一念」。
所以為了要打破「法界之牆,時空之壁」,必須透過修行功夫的深淺,才能穿越相對等之法界之牆與時空之壁。
然「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是果地涅槃實相,不受虛妄的「法界之牆,時空之壁」所障礙。所以才能「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往生極樂世界後,自然橫跨穿越十法界,隨意遨遊十方世界(往生彌陀極樂淨土,即是往詣十方諸佛淨土);而且往生之後,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與十方諸佛共一法身,同佛受用(正報依報同佛),容貌身相,莊嚴圓滿,如佛無異,同證無量相好、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智慧、無量慈悲、無量功德,誓願弘深,神通廣大,辯才無礙,一切自在。
三、萬行離念一遍證
「念」即是念頭、妄念、意念、思想等等的起心動念。
十七世紀西方理性主義哲學家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所以我苦,故我在;因為我在,故有我身,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所以東西方哲學在解釋「念」都是一致的,因為都是以世間法的思維邏輯來詮釋第六意識——因為有念而有思,才有我故我在。
佛法則是持相反方向,因為佛法是在解決生命輪迴的根本問題——「離念」。《六祖壇經》公案: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云:「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因示一偈曰:「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臥輪有伎倆,即是有能所,有即是指我,伎倆即是指能,我有方法,就是落入「我法二執」。《金剛經》言「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因為沒有般若智慧,所以「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
而惠能無伎倆,即無能所,因為無能所,所以不被「我法二執」所繫縛。
淨草亦有一偈曰:
淨草無伎倆,無力斷思想,
唯念彌陀佛,菩提自然長。
此處淨草泛指專念佛人,「自然」是彌陀名號果德的自然運作,所謂「乘佛願力,仗佛功德」的自然運作。是直接以涅槃果地為基礎,當下即是進入「我法二空,能所雙亡」。
所以,當念佛時,阿彌陀佛已經從成佛的終點,把他的「究竟涅槃」拿到了念佛人的起點,所以念佛人的起點就是阿彌陀佛「究竟涅槃」的終點,念佛時起點與終點同在一點,已經超越《心經》依自力起修的「般若」起點,直接到達「究竟涅槃」的終點了。
虛雲大師開悟之偈語:「杯子撲落地,響聲明歷歷,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狂心就是妄念。所以說「萬行離念一遍證」,一切修行就是為了要去除妄念。因為離念無念,清淨自性自然顯現,才能「我法二空,能所雙亡」,才能無智亦無得,才能心無罣礙,才能無有恐怖,才能遠離顛倒夢想,才能究竟涅槃。但是,這些都是從因地自力起修,必須具備般若證量的條件,非是人人可行。
淨土宗的離念不是以天臺、唯識、華嚴、禪宗等各宗的教理來詮釋,也不是站在自力所成就的無念、無相、無住、般若空觀、止觀雙運、唯識法身觀、自性清淨佛性觀等的證量作為依準。
淨土宗的離念是來自名號的果地涅槃功德,不受妄想雜念的干擾,不因妄想雜念的破壞,而減損名號的功德。
阿彌陀佛統「實相身」與「為物身」於「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中,所以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即能擁有「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的佛地涅槃果德,直達淨土,直取佛果,究竟涅槃,無有次第。
稱名往生,從中略去《心經》的修行過程,省去自力離念的難行。這就是淨土宗以「稱名一法,統攝萬法,稱名一行,取代萬行」的殊勝。所以說六字名號一遍法,所以說念彌陀名號即是「萬行離念一遍證」。
有人以「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與「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來作為念佛成敗的標準,這是錯解名號的功用,念佛不是用來對治妄念,念佛是順佛本願之救度,往生極樂成佛。
所以《往生論註》言:
彼無礙光如來名號,能破眾生一切無明(妄念),能滿眾生一切志願(往生)。
又言:
有凡夫人煩惱成就,亦得生彼淨土,三界繫業畢竟不牽。
則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焉可思議!
雖然我們念佛時,有妄想雜念,但是妄想雜念不能破壞無礙光如來名號功德,不能減損無礙光如來名號功德,所以無礙光如來名號的功德才能滿眾生一切志願,一切志願即是成就眾生往生的根本大願,也就是往生成佛。
阿彌陀佛是站在十方眾生的立場,尤其是濁惡眾生的根機,無力修行的凡夫,以他們的條件來設定往生的標準,凡夫豈有定力可言?豈能以自力來離念?凡夫有的只是妄想雜念紛飛。
所以源信上人說:
妄念原是,凡夫本體,妄念之外,別無心也,
直至臨終,猶是一向,妄念凡夫。
知此念佛,即蒙來迎,乘蓮台時,能翻妄念,成為覺心。
《法事讚》言:
臨終聖眾持華現,身心踴躍坐金蓮,
坐時即得無生忍,一念迎將至佛前。
法然上人亦言:
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殊勝之本願。
方顯彌陀無盡之大悲。
捨散心而往生,無有是理。
凡夫之心,何能不散亂?
現在稱念,雖然妄念不斷,這是因為有業報身使然,一旦捨報,妄念當下,成為覺心,因為妄念是被無明所染污的佛性,一旦捨報,在彌陀光明攝取中,妄念轉為覺心,煩惱當下即是菩提。
四、人中上上妙蓮華
《觀經》言: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
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觀經疏》釋: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
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也。
所以說念佛人是人中儲佛,當坐道場,生諸佛家。所以說「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是《心經》體相用的全體展現,從《心經》的行深般若直至究竟成佛,全在一句六字名號中。所以說淨土宗的心經,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就是「六十萬人頌」:
六字名號一遍法,十界依正一遍體,
萬行離念一遍證,人中上上妙蓮華。
【總結】
⒈《心經》是從內而外,行者從佛性自性中,以般若智慧照見五蘊、六根、六塵、六識皆空,剷除了這些障礙後,佛性清淨本體才能顯露,而至究竟成佛。
⒉淨土宗是由外而內,藉由「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光號不二,名體一如」的涅槃果德,直接穿透五蘊、六根、六塵、六識,不受五蘊、六根、六塵、六識的障礙,當下進入佛性本體,這時彌陀本體與眾生佛性合為一體,往生成佛,至究竟涅槃。
⒊淨土宗是果地法門,「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是涅槃果德,所以念佛法門是超越《心經》的修行方法與修行過程,直接略去《心經》中修行方法與修行過程,直達淨土,直取佛果,究竟涅槃。
所以說,淨土宗的心經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