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跟各位分享一則虛構的故事: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參加會議,一進會議室發現已經座無虛席,沒有地方落座,於是他靈機一動,喊了一聲:「地獄裡發現石油了!」這一喊,天堂裡的石油大亨們紛紛向地獄跑去,很快,天堂裡就只剩下那位後來的了。這時,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過去,莫非地獄裡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獄跑去。
這個故事在說明什麼呢?在說明「羊群效應」。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衝右撞,但一旦有一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旁邊可能有狼和不遠處更好的草。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法國科學家亨利.法布林曾經做過一個松毛蟲實驗。他把許多松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遠處,又撒了一些松毛蟲喜歡吃的松葉,松毛蟲開始一條跟一條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饑餓勞累的松毛蟲盡數死去。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隻稍微改變路線就能吃到嘴邊的松葉。動物如此,人類也不見得更高明。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影響從眾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種意見的人數多少,而不是這個意見本身。人多本身就有說服力。
任何存在的東西總有其合理性,羊群效應並不見得就一無是處。這是自然界生存法則中的一種,在缺乏資訊和無法確定的狀況下,看別人怎麼做確實是風險比較低的。羊群效應可以產生示範學習作用和聚集協同作用,這對於弱勢群體的保護和成長是很有幫助的。例如獅子肚子餓了要獵食草食動物時,會挑落單又弱小的對象,當獅子追到一頭獵物時,危機就解除了,因為獅子沒有冷凍庫。而且如果弱勢動物事先有警覺獵食者正在靠近,會團結圍繞在一起,獵食者要攻擊就更不容易,例如野牛群遇到獅子,會將幼小的野牛圍起來,屁股向內,有牛角的頭向外,獅子看到這種仗勢,牠就放棄了。所以弱勢動物為了不讓自己落單,會盡可能地靠近族群。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弱勢動物都是群居的比較多的原因,包括人類。
在生活上處處可見羊群效應。有一個人白天在街上跑,結果大家也跟著跑,除了第一個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股市大跌或是大漲,經濟大恐慌等,背後都是從眾心理的羊群效應在催波助瀾。羊群效應告訴我們:對他人的資訊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斷,出奇能制勝,但跟隨者也有後發優勢,常法無定法!能獨立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勇於付諸行動,當領頭羊,或是後來居上,就能獲得巨大的成功,這個道理充分呈現在成功的大企業家、投資贏家以及虔誠的宗教徒身上。
人類難以獨立生存,必須存活在團體中,小至家庭、工作單位,大致族群、國家、世界。但也常常因為團體的迷思而阻礙了往前的動力。什麼是團體的迷思呢?團體的迷思是指團體在決策過程中,由於成員傾向讓自己的觀點與團體一致,因而令整個團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進行客觀分析。一些值得爭議的觀點、有創意的想法或客觀的意見不會有人提出、或者是遭到忽視及隔離。團體迷思可能導致團體作出不合理、甚至是很壞的決定。部份成員即使並不贊同團體的最終決定,但在團體迷思的影響下,也會順從團體。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個性或是想法去跟著世俗走,因為我們每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情都瞭解得一清二楚,對於那些不太瞭解,沒把握的事情,往往「隨大流」,有幾個人可以親身經驗到有來生呢?秉持信仰的虔誠宗教徒畢竟是少數。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活在「努力今生」的情境當中,這就是「大流」。畢竟今生的五欲滿足確實可以帶給人快樂,雖然它只是短暫又無常的。持某種意見的人數多少,是影響從眾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很少有人能夠在眾口一詞的情況下,還堅持自己的不同意見。壓力是另一個決定因素。在一個團體內,誰做出與眾不同的行為,往往招致「背叛」的嫌疑,會被孤立,甚至受到懲罰,因而團體內成員的行為往往高度一致。所以,能相信解脫生死、念佛往生成佛的出世間佛法,是很不容易的。這要有不隨波逐流的智慧、勇氣與決心。
上一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又說:「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又說:「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又說:「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我是的話,我願成為一名佛教徒。」講求事實根據而又最傑出的科學家都這麼說,那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在歷史上出現很多精進修行證果得神通的阿羅漢、以及念佛預知阿彌陀佛什麼時候來迎接、念佛感應的事蹟,都可以來證明佛法的真實。在世間我們是不需要特立獨行、標新立異的,但在關鍵重要的部分,我們要有所堅持,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勇氣,那我們就會跟一般人一樣,再去輪迴長時長劫受苦。
親人已經失去人身,已來不及依佛法修行,就靠眷屬為他修福德,但地藏經說:「亡者七分只得一分,其它六分眷屬自得。」如果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念佛超度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六字名號是阿彌陀佛為了救度眾生所修成的萬德洪名,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無上功德,既然是無上功德,就算七分之一也還是無上功德,就看我們念佛是不是專心一意,至誠懇切了。什麼是專心一意呢?就是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其它地專念佛號,什麼是至誠懇切呢?就是我也願意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而現在親人正面臨墮入三惡道的危險,急切的祈望阿彌陀佛現在就去救他。現在我們就專心一意、至誠懇切的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
(2012年04月22日)